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初中語《湖心亭看雪》評課稿

欄目: 湖心亭看雪 / 發佈於: / 人氣:5.09K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陶庵夢憶》的一篇精品。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説是表現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節課採取了“文本細讀”新教法,引發學生興趣,課堂節拍張弛有道,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讀促學。

羅老師的這堂課整體安頓井井有條,層次明確:對文本重視全面細密,從字詞的疏通,到朗誦的指導,寫景句子的咀嚼及內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潛説的一句話“徐徐走,欣賞啊!”在課堂導入時,讓學生在文中找到一字來概述張岱的形象——痴,並引導學生去文中搜羅哪些方面展現出張岱的“痴”。羅老師抓住文中的一個要害詞“痴”解讀全文以及張岱所要展現的愛國心情。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國之思,祖國之痛。整篇文章圍繞一個“痴”字展開,由情入理,逐層展開。

接下來,我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理解:羅老師主要扣住“準、清、活、實”四個字。

一.教學目標立足一個“準”字。

根據課標要求,上好一堂課,要凸顯這堂課的“三維”價值,謀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這節課,我認為羅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有如下三個:

1.誦讀課文,積累本課的文言詞語。

2.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

3.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羅老師將教學目標分散開來,比如,誦讀課文後,由學生獨立完成目標一;學生理解課文後,進入課文重點問題的教學階段,師生共同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標二;在男生讀、女生讀之後,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從而完成目標三。

二.教學思路講究一個“清”字。

葉聖陶先生説:“教學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教學如同寫文章一樣,有一條思路,講究思路教學。

我覺得這節課課堂教學思路:品痴景,近看張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張岱(領悟)——還原痴遇,演繹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張岱(觸發),最後順利到達終點。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語言上幾無難點,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卻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課羅老師先走進去,教學生積累詞語,疏通文意;再走出來,教學生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進去,重點教學生如何理解白描寫法;再走出來,在難點處設置疑問,巧妙引導,終於讓學生走進一類特殊的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感受一種別樣的審美情趣和人生抉擇。

三.教學方法注重一個“活”字。

把學生盤活,把教材教活,把課堂搞活……那麼,這些都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活”。俗話説“千個師傅千個法”。羅老師本節課運用了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誦讀法、啟發教學法等。其中孔子創造的啟發教學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學方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啟發教學法的運用。本堂課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點,因此,羅老師的“導”顯得十分重要。課堂上,她注意啟發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誘導學生在討論中提升層次和境界。幾個設疑,深入淺出,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問題,“得來全不費功夫”。

2.朗讀法的運用。有道是:學文千法,朗讀為本。就學習文言文而言,朗讀毫無疑問地應該也必須成為解讀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整個教學都是由“讀”引領的。圍繞着解讀痴人之“痴行、痴景、痴遇”,採取了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內核。這其中有範讀、有齊讀,有男生讀,有女生讀,整個教學過程的推進和難點的突破都是以“讀”為載體完成的。從這次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應用靈活恰當,朗讀完全是有能力承擔起解讀文言的重擔的。

四.教學有效要強調一個“實”字。

課堂教學要做到實,還必須認真準備。記得有位教育家説過:“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説來,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這節課羅老師經過精心準備的。小到一個字的讀音,大到與本課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都認真對待,絲毫不馬虎。

文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無論哪種風格,都應該以認真解讀文本為基礎,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設計出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然而,語文課堂就像電影一樣,是個遺憾的藝術。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沒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一道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問題情境,從而生成問題,提高他們探究質疑的水平。還有教學時間處理不妥當,前鬆後緊。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