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

欄目: 弟子規 / 發佈於: / 人氣:3.19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1

從小就跟着媽媽或者錄音機背誦《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篇章,當時我並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那時候背過的現在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弟子規》當中的一些章節我還記得很清楚,因為做了學生後悟出了些其中的道理。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再去好好學習。有些同學學習成績不錯,還很多才多藝,別人都很羨慕他們,他們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平時對待家長,同學的態度就非常傲慢、惡劣。長大後這些同學成了“龍”或者成了“鳳”,卻不能成為真正的“人”,既不孝順,也不會與他人好好相處。這樣的同學能算是好學生嗎?值得我們去羨慕和學習嗎?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只要是人,都應該相親相愛,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包括不久前的日本地震,使多少小朋友一夜之間無家可歸,又讓多少家庭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那一幕幕喚醒了無數人的愛心。一個人的愛算不了什麼,千千萬萬人的愛彙集到一起,就像條條小溪匯成了遼闊的海洋。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愛,讓我們在幾年後又見到了重新建設後的新汶川和那裏的一張張笑臉。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對我們最有用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除了要集中精力,眼睛看,嘴巴讀,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們在學習上經常犯一些不該犯得錯誤,明明可以做對但偏偏要出錯,其實這就是“心”沒到,“信”不足,學習的四個基本條件缺了兩個,我們怎麼能做得好呢?大人們常常説我們心浮,説我們馬虎,也是這個道理。

《弟子規》裏藴藏許許多多的道理,教會我太多太多的東西,懂得這些並不難。“學貴力行”,學一句,我們就要做一句,把這些準則用到學習、生活中,還需要我不斷的努力。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一聲聲稚嫩的童聲為我拉開了桌上那已被陽光照耀得暖融融的書本。是古代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孔子教誨的精華,流傳千年而不變,孔子信仰着“百善孝為先”的説法,他的弟子們用短短的三言韻語簡潔明瞭地指示出學生該走的正確的道路,我也受益匪淺。

孝是一個人應盡的職責,讓每一個老人都能享到天倫之樂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責任,可又有多多少人為了一張張花花綠綠的鈔票喪盡了天良,幹出瞭如同禽獸一般的事。《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意思是:冬天要讓父母温暖,夏天要讓父母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孝者就是如此,黃香可謂是古代難得的孝子,他的母親在他9歲那年因病去世,父親的身子也很虛弱,他從小就很懂事,家裏的苦活累活都是他承擔起來的。夏天的傍晚,太陽雖然已經躲到了山後可牀上的枕蓆還是如火中燒般的滾燙他就搖着蒲扇把枕蓆扇涼,讓父親舒舒服服的入睡;冬天,他更是用自己的體温來温熱父親的被窩。

再想想我呢?父母對我儘可能地滿足我的慾望,希望我過一個快樂開心的童年,而我有時卻對他們有種。種的不滿,我現在很後悔,後悔我以前的歇斯底里,後悔對他們發過脾氣……

總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這世上,孝可以讓人更加美麗。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一篇短短的千字短文闡述完了整個人生所需要的處世之道。以前雖然接觸過,但從未曾去認真地細讀體會,直到今時今日,才完全領悟到《弟子規》的博大與精深。《弟子規》又名《訓蒙文》,全文三百六十句,總計一千零八十字,共分為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踐行。

《弟子規》不僅僅是兒童時期的啟蒙教育教材,在當今社會,更適於當代青年學習。由於《弟子規》是近幾年才開始被提倡研讀,所以當代青年錯過了從小學習的機會。但也正是如此,當代青年正處於最好的學習時期。《弟子規》全文以文言文的形式闡述人生哲理,以兒童的文學水平很難去透徹的理解。而當代青年正處於人生的鼎盛時期,有足夠的文學底藴和切實的人生經驗,能夠輕鬆地研讀和深沉地體會。以我個人而言,《弟子規》是一把尺子,一把度量道德品行和為人處世的尺子。入則孝,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出則悌,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不尊重他人的人無論如何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謹字篇則讓我明白個人行為應當端莊嚴謹,不可以隨意放逸,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誠信,是美德,更是立身之本,在當今各個行業,大至公司集團,小至攤位小販,都把誠信放在首位。泛愛眾更多的是讓我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待人接物。而親仁,則告誡我要時刻向有仁德的人學習。最後的餘力學文更是詳細解説了如何去學習,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而我覺得,學習並不僅僅侷限於書本和課堂。別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以是學習的對象,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把學習應用於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這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弟子規》確實是一本好書,它是孔子思想的精華所在,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和素質養成有着巨大的積極作用,它應該被推廣普及,讓這個世界,再多一些温暖和正能量。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4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弟子規》共分八個部分,首先《總敍》篇為我們介紹了《弟子規》正文七個部分的題目。《孝》篇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訴我們要尊敬長輩,與兄弟和睦相處;《謹》篇向我們端正了日常行為,要有一個好習慣;《信》篇教育我們要誠信待人。《泛愛眾》篇讓大家知道要愛護所有羣眾,不分貧富;《親仁》篇告訴我們必須要仁義,否則人品不好;《學文》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要有好的學習計劃、態度。這就是古代學生的“日常守則”。

在這本書裏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比如説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覆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裏。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

弟子規》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你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它會使你迸發出無限的感想。

弟子規讀後感範文5篇最新5

《弟子規》很好看。讓我們體會古人智慧,不僅可以學習古文,還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懂禮貌……

這本書主要説了要關心兄弟姐妹,關心長輩,該怎麼做人。

我覺得弟子規裏我印象最深的是: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後,守孝期間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密切”。這句話讓我學習到了要注意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襪子穿好,鞋穿好。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不喜愛我們,或者對我們管教得過嚴厲的時候,我們還是一樣孝順,這種孝順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的壽命有多長,都只不過是人們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編織美麗的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讓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比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類似的言簡意深句子在《弟子規》中隨外可見,它就像是一位老師,真誠的告訴人們應該怎麼與父母朋友相處,怎麼與其他人相處。有確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對我們以後的發民是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