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弟子規 / 發佈於: / 人氣: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集合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我們沉澱,那論語學而篇,兩代之間,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相信大家一定看過“xxxx湖南衞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麼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麼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範,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麼多隻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麼能不吸引人呢?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讀後感2

上學期剛開學,學校就發了本《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着讀讀。後來,讀着讀着,我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我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入微,我想要的東西他們會想方設法地滿足我,那時的我還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有時候甚至會煩他們對我的擔心。想起這些,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想起:當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温暖的大手緊握我的小手;當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擁入温暖的懷抱;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耐心地講解……

於是,每天清晨我會給他們一個最美最甜的微笑,每晚入睡前我會向他們輕輕地道一聲“晚安”,每當他們勞累時我會為他們揉揉痠痛的肩膀,遞上一杯清茶,每當有空我會主動與家務“親密接觸”……我發現,爸爸媽媽臉上的笑容多了,而我好像“忙碌”了好多卻快樂了好多。

我在《弟子規》的教導下,一點點地改變着,一步步地成長着,一次次地感受着。愛,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比如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是我閲讀後的點滴體會。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 “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着太陽轉。

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提高自己的修養。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給了我很多收穫,很多啟發。

《弟子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頭,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當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能夠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當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為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向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可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就像一位無聲的教師,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教育着我們,默默地開導着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着。讀了《弟子規》,讓我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密鑰,指引着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必須會悟出其中藴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學校沉浸在《弟子規》的洗禮中!

弟子規讀後感5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養家餬口,背井離鄉,遠離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這種親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都在。聽到你在外面過得很好的時侯,他們很高興,逢人都説。要是遇到什麼麻煩時,父母都會擔心的不得了,睡不着覺!為了讓我們娶上媳份兒,操心至極!所以,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卻忽略了父母的愛,認為父母總是杞人憂天,嘮嘮叨叨,總會跟父母產生不一致的看法,甚至認為父母不愛我們了,這個時侯,我們還會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答案。不管怎麼樣,我們聽從父母的意願是對他們的尊敬,我們應該更加寬容,體諒得照顧父母。對他們要有耐心,父母健康的時侯,我們會很自然的孝順父母,父母真正生病了,需要我們照顧的時侯,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耐心,孝心呢?

父母也有犯錯的時侯,我們做子女的要幫助他們改正,對他們的不良嗜好,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孝心。但是一定得講究方法。

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怎麼,珍惜現在,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6

在我們三年級的書單裏,我們有一本名為《傳統蒙學讀本》的書,它主要收集了《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經典。它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厚重、温潤和美好。特別是我們上個學期學的《弟子規》,更讓我學到了很多傳統的禮儀。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聖人教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通過學習,我對其中如何孝敬父母的行為有了很多的認識。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想到我自己,平時遇到長輩安排給我比較喜歡的事情時,我會答應的很快,然後很快的完成,但是如果碰到我不是很喜歡的事情,我就要拖拖拉拉,不及時完成長輩的安排。特別是早上起牀時,都要媽媽叫我好多次,我才肯起牀。

“冬則温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温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牀鋪扇涼;早晨起牀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想到古人對父母要這麼照顧,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偶爾會給媽媽暖被窩,但是實在做的太少了,平日生活中,都是長輩照顧我比較多。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嚐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牀前。我小時經常感冒發燒,那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着我轉,餵我吃藥的,餵我吃飯的,給我量温度的……日夜守護着我。輪到他們感冒時,他們都是自己照顧自己,都説:沒問題的,我一會兒就好了。

我以後要認真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做一個孝敬長輩、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7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近,我讀了《弟子規》,令我受益匪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最喜歡這一句。它講的是:子路聽説城中發生了大事,就駕車到城內,他衝在最前面,卻被敵人的武士砍斷了一條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聲説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來殺!”説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頭上,然後從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鈕釦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繫好。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順手亂丟放,以免弄皺弄髒。

它讓我明白了:儀表是一個人美姿的展示,是心靈的窗口,小學生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儀表習慣,就要從穿衣戴帽做起。“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它的意思是:事情雖然很小,也不要擅自為所欲為而不稟告父母;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的行為。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來據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裏一定十分難過。

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們不能為所欲為,而不告訴父母,要不然就會讓父母擔心難過。

我愛讀書,因為讀書可以長知識,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弟子規讀後感8

感恩教師對我的教誨,感恩社會對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對自我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於《弟子規》的指引。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應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應對父母的'斥責,我甚至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間裏讀《弟子規》以後,我羞愧難當,明白自我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我摔門而出時,並不曾顧及父母當時的感受時,沒有父母心碎的樣貌。

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太陽,他們帶給我們温暖,帶給我們光明,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我必須行,別忘了,自我背後還有我們的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此刻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温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們要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明白父母對自我的恩重如山,才明白自我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明白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感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激《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猶如一盞明燈照我成長,為我指引方向。我將用自我的行動踐行《弟子規》的真諦,回報父母,感恩社會,就讓我們在《弟子規》的指引下,快速成長吧!

弟子規讀後感9

在二年級時,老師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我愛不釋手。

我有時愛發脾氣,雖然平時不愛生氣,但不代表我不會生氣,性情十分暴躁,想快一點寫好,但又快不了。下載,我想到了《弟子規》裏的“事雖小,勿擅為”。腦中就幻想除了我當時發脾氣時的情景,如果我當時冷靜一點,就不會為這些小事情來生氣了。

在我周圍的一些同伴,經常會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舉動,或是出口粗話,這是壞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可以讓我不孤單,我又想到了《弟子規》中這樣的一句話“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意思是:我們都是人,但是素質不同,經常大人,罵人的很多,但是懂得謙讓的人卻很少。

讀《弟子規》時,我最忘記不了的就是“父母乎,應勿緩,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求時要趕快做,父母命令時不能懶。我還記牢一句“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意思是:父母有疾病了,應該趕緊給他們吃藥,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要不停地服侍,不離開他們半步。

還有很多如“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等等,詞和句我都牢牢記在心裏,從而每時每刻告誡和提醒自己,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聽從他們的話。

在世界上,父母吧我們養大,那麼疼愛我們,我們一定要孝敬他們,聽從他們,服侍他們。

弟子規讀後感10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裏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裏,我就回憶起那件事。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裏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説:“小純,爸爸媽媽説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11

記得我在讀大班時,爸爸曾教我學了幾句《三字經》和《弟子規》,那時只知道嘰裏呱啦讀幾句,背幾句,覺得順口好玩。

去年春節的一天,我在找東西時又翻出了那本圖畫精緻的小書本——《弟子規》。翻了幾頁,有些看不懂,不知什麼意思,就去找爸爸,爸爸説你現在讀二年級了,這些字會讀就要知道它的意思。這本書是教導我們怎樣先學做人再學做事。也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長輩,關愛兄弟姐妹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和禮儀,以及怎樣發奮讀書、立志、做一個有用的人。在爸爸的指導下使我知道“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返必面”的道理,就是要我們孝敬父母、親人,他們所説都是為我們好,我們都要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用人物,須明求,借人物,及時還。凡出言,信為先”等一些待人接物的道理……

現在我在家學會做家務,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外出都能問侯爸媽好,見到客人和鄰居的叔叔阿姨能主動問好,他們都誇我越來越懂禮貌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學校,我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尊敬老師認真聽講,能團結同學,幫助朋友,自己覺很開心很自豪!這都是我學《弟子規》的結果使我有了這些進步,今後我要把這個習慣保持下去,做一個有用的“弟子”。為我加油吧!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主要是講述一些兒童應知應盡的生活禮儀與道德規範。我背了《弟子規》裏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有所感。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能拖拖拉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在教導我們時,我們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虛心接受,並且承擔過失,不可頂撞父母,讓他們傷心。

在生活中,爸爸叫我起牀,像蜜蜂一樣“翁嗡嗡”地叫,煩死人了;有時候媽媽叫我幹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就拖拖拉拉的,我心裏暗暗地想:憑什麼讓我幹,幹這事多累啊;有一道數學題很難,我都會了,可爸爸還在那講,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的,太羅嗦了;有一次,我犯了一個特大的錯誤,我整個上午都沒有學習,在家裏為所欲為,爸爸媽媽就嚴厲地把我訓斥了一頓,當時,我心裏恨死他們了。可是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了,我就向爸爸媽媽承認了錯誤。我決定改正平時的一些壞毛病,今後要孝順父母,要關心父母,聽從父母的話,這才是好孩子。

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父親如陽光,給予我剛強和熱情,讓我的意志獲得了磨鍊;母愛如月亮,給予我温情與詩意,讓我的靈魂得到洗禮。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多麼偉大呀!我們要好好愛自己的父母!

弟子規讀後感13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虛心向他學習,在和眾人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讓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説的多有道理啊!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記得在弟子規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時候摺紙折的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説:“你摺紙折的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她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但是小珍卻沒有來,小珍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也沒後悔,她説:“小珍雖然沒來,但是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了人們的愛戴。所以我們應該向宋慶齡學習,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不然就是言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後感14

《弟子規》是我在學前班的必修課。每天早讀的15裏,老師都會教我們學習《弟子規》。經過一學年的學習,我已經可以熟練的背誦《弟子規》全文,並且知道了這本書的深刻含義。

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很不適應,雖然是三個字一句朗朗上口,但是每句話的意思我卻搞不明白。有一次,老師讓我給小朋友解釋一下“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的含義,我不假思索地説:“弟子回來了,剩下沒回來的人就挨訓了,罰他們笑着下樓梯,下次(回不來)要趕緊帶個信。”老師和同學聽了我的解釋後都樂的前仰後合的。老師於是又請了一個小朋友解釋,那個小朋友同樣給了大家一次開懷大笑的機會。後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

《弟子規》不但教我如何做人,而且還教我們如何學習。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學習的時候,有時候眼在書上,嘴也在念,但是心經常飛到了別的地方,常常是學了很長時間,卻沒什麼效果。自從學了這句話後,我在學習的時候儘量做到用心想、仔細看、專心讀。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以前用好幾個小時也寫不完得作業,現在只要一個來小時就可以完成了。使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我喜歡的事情。

現在我已經上一年級了,雖然學校沒有再要求我們學習《弟子規》,但是我還是會經常誦讀《弟子規》的,更好的體會書中的含義,按照聖人的教誨去要求自己。我想這本書我會一直學下去的,他將成為我生活學習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15

自從讀了《國學經典》中的《弟子規》後,我深受啟發,領悟到了很多道理,並且事事遵守《弟子規》了。

記得以前,我看到長輩,如果長輩離我近的話,就打個招呼,如果長輩比較遠的話,就連招呼也不打了。父母為此也沒少批評我,我總是不以為然,但自從讀了《弟子規》中的“路遇長,急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後,知道了“路遇尊長,就要快步走上前去打個招呼,如果尊長不説話,就應該恭敬地退回去”這個做人的道理。

現在,即使長輩離我較遠,我也會快步走向前去,打個招呼,然後跑回去繼續幹我的事。

還有另一件事,讓我從《弟子規》中領悟了更多更多,發生了更大的變化。

沒學《弟子規》前,吃飯時總是長輩沒吃,我便開始吃了,而且覺得心安理得;坐車也總是搶在長輩前面,但是,《弟子規》中的“騎下馬,乘下車,長者先,幼者後”,讓我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知道了吃飯、坐車或者其他什麼,都應該讓長輩先,輩分小的後,要尊敬長輩.

所以,現在,吃飯時長輩不坐下,我就耐心地等待,等長輩坐下吃了我才開始吃,乘車時也是先讓長輩上車。

長輩們都誇我變得懂禮貌了,聽着他們的誇獎,我心裏真是比蜜甜,沒想到,成為大人們眼中的好孩子,並不是一件難事。讀《弟子規》,我知道了我們應該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發揚光大,既然古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作為現代文明的人類,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個光榮傳統,做一個傳承文明的中國人。因此我感謝《弟子規》教我變成好孩子,感謝老師,教給我做人的真諦,更感謝這個集體,讓知識與快樂伴隨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