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蝶戀花

柳永《蝶戀花》表格式教案

欄目: 蝶戀花 / 發佈於: / 人氣:9.77K

初一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

柳永《蝶戀花》表格式教案

執教人:___________

執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課題蝶戀花 柳永課時1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體會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把握詞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誦讀,合作探究,讓學生掌握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鑑賞佳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詞的思想情感。
重點欣賞詞中的佳句,把握本詞的感情。難點體會詞中情景交融的特點。
教學練習設計分層 教具 
德育融透點、滲透點、結合點 綠色教育結合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柳永的詞《蝶戀花》。

(二)第一教學板塊――瞭解作者,知曉背景。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qí qīng,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後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於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羣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三)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停頓,讀出情感,學生讀完後進行簡單的評價指導。

2.強調以下詞語的含義:①佇:久立。②危樓:高樓。③黯黯:因離別而傷心的樣子。

疏狂:生活放縱散漫,不受禮法約束。⑤強樂還無味:又。⑥消得:值得。

3.疏通大意:他久立在高樓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黯黯然地升起從遙遠無邊的天際。碧綠的草色,迷濛的煙光掩映在落日餘暉裏,默默無言什麼人會理解他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對着美酒要縱情高歌,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鬆寬了,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4.整體感知:

思考:這是一首抒發了什麼感情內容的詞?應用怎樣的感情基調朗讀?

①感情內容: 思念意中人,抒發刻骨相思之情。

②感情基調: 低緩,哀愁

(四)第三教學板塊――自學思考,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

(1)詞的上闋詞人寫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説説它好在哪裏?

2.學生思考——討論

3.自學檢測

(1)出示問題:詞的上闋詞人寫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①提問——教師板書,分析

②出示答案:

明確:“危樓”、“細風”、“草色”、“煙光”、“殘照”“闌”等幾個體現愁思的意象,組成了一幅悽美、感傷的黃昏春望圖。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將春景和春愁極其自然地融為一體,表現了詞人的愁苦之情。

(2)師問:詞人此時是一種愁苦孤獨的心情,那麼他是如何排遣這種“春愁”的呢?

①學生稍思考——齊答——教師點撥

明確:借酒澆愁,對酒當歌。

②師再問:這種排遣方式有沒有效果呢?

③學生思考——齊答——教師點撥

明確:這種排遣方式沒有效果。詞人想借醉酒狂歌來排遣相思的痛苦,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無論怎樣勉強作樂,還是樂不起來。

(3)出示問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説説它好在哪裏?

①提問——教師點評

②教師明確:我願意為了她而消瘦,為她而顏容憔悴。“不悔”體現了詞人的堅貞、執著,“憔悴”體現了詞人的相思之苦。

本句畫龍點睛,直抒胸臆,一語道破春愁難遣,為春愁憔悴無悔。語直情切,蕩氣迴腸。

(4)探究:“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你覺得還可以指什麼?

明確:事業、理想、追求等。

(五)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手法是“情景交融”,那麼,哪位同學能説説是怎樣的情景交融?

明確: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採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片從憑欄的所見所感,將春景和春愁極其自然地融為一體。點出愁字而不説破愁之內容。以“春愁”為核心多層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筆意婉約含蓄。下片先寫詞人慾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歌而暫歡,以擺脱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卻落得個“還無味”的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竟無法排遣。最後才揭明“春愁”原來就是“相思”,詞人對待“春愁”的果決態度:“終不悔”。 全詞曲徑通幽,曲折達意,蕩氣迴腸,感人至深。

【小結】賞析詩詞的方法:

① 朗誦吟詠,感知詞味

② 鑑賞意象,體會情感

③ 抓關鍵句,賞味情理

(六)總結:這是一首懷人之作。

上闕寫登樓佇望的情景,以“春愁”為核心描摹春愁之景,筆意婉約含蓄。

下闕先寫詞人慾借醉酒狂歌來解相思之苦,但借酒消愁愁更愁,無論怎麼勉強作樂,還是樂不起來。通過這樣一再鋪墊,最後才揭明“春愁”原來就是“相思”,但詞人 “終不悔”。

全詞曲折達意,千迴百轉,蕩氣迴腸,感人至深。

(七)拓展閲讀

蝶戀花--晏殊

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1、起句寫了什麼景物?寄寓作者什麼感情?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2、本詞的“詞眼”是哪個詞?談談你的看法。

2)學生思考——交流——師提問、點撥

(3)出示答案:

1、起句描寫了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着一層輕煙薄霧,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飲泣。這裏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色彩移於客觀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

採用的是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離恨

(八)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完成課後練習一、三題。

課後小結

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藴,不斷獲得新的閲讀體驗;並嘗試詩歌的創作”。 新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具有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它將“人”這一學科主體突現於最前沿,一切都圍繞着“人”設計,強調人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可以説這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質的飛躍。而詩詞教學作為體現“人文性”的一個重要載體和途徑承擔着 “人文底藴與人文精神的培養”的教育任務而尤顯重要。從教材編寫者的編排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的用意,安排的詩詞教學內容實質上是希望將詩詞教學貫穿於語文學習的始終。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學習只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通過詩詞豐厚學生的文學內涵與文化底藴。

柳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的詞作多寫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格調不高,但《蝶戀花》卻是例外。學習該詞應該從理解該詞的意象着手,通過對情景交融藝術特色的把握和對該詞佳句的理解,以求準確把握詩人傳達出來的感情。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重點要求學生把握詞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