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記承天寺夜遊原文及賞析翻譯

欄目: 記承天寺夜遊 / 發佈於: / 人氣:1.82W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脱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户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裏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裏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賞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解析:採納了擬人的.修辭伎倆,妙在“入”字,將月光寫活了,並且突出了蘇軾的豁達的胸懷。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解析:寫景抒情。“空明”寫月光澄清明亮,很形象。將月下竹影、樹影比喻為水中藻荇交錯,很妙。觀賞如此細緻清楚,可見二人“清閒”盡現。

3.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爾。

解析: 敍事簡淨,寫景如繪,而抒情即寓於敍事、寫景之中。敍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閒”。入“夜”即“解衣欲睡”,“閒”;見“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閒”;與張懷民“步於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哪麼仔細,那麼清楚,兩個人都非常“閒”。“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冬夜出遊賞月看竹柏地,卻只有“吾兩人”,因為別人是忙人,“吾兩人”是“閒人”。結尾的“閒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閒”反襯“吾兩人”的“閒”。惟其“閒”,才能“夜遊”,才能欣賞月夜的美景。讀完全文,兩個“閒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觀賞的究詘瞳,都歷歷如見。實際上對生活有熱愛、追求之意,可謂“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