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邊城

沈從文《邊城》教案ppt

欄目: 邊城 / 發佈於: / 人氣:2.64W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説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下面我們為你帶來沈從文《邊城》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沈從文《邊城》教案ppt

沈從文《邊城》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美的環境描寫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重點分析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説的主旨。

4.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教學重點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美的環境描寫。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重點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學難點

1.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小説的主旨。

2.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比較閲讀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展示湘西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聯想到《桃花源記》並背誦其中的語句,讓學生從對桃花源淳樸民風的感受入手,去體會邊城的民俗美、人情美,進而理解小説的創作意圖。

導語:這裏的環境:“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裏的人們“往來種作”,“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裏的人們熱情好客“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係。這便是東晉陶淵明心中筆下的理想社會。和陶淵明一樣,沈從文的心中筆下,也有一個這樣美麗的世界——《邊城》。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

1.沈從文及其小説風格: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鳳凰人,苗族。

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他的大部分小説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懷有一種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温愛。

沈從文創作的小説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讚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

沈從文小説從整體上展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現實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他的相當一部分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湘西底層人民古樸和諧、樂天安命的生存狀態和自在無為的人生形式。

《邊城》典型地表現了作者的理想的人生形式及社會理想,作品着力所描寫的是不受“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古樸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在自得的人生。再加上其渾圓完整、凝練暢達的結構形式、獨特的審美風格以及深刻的情感內涵,為中國現代抒情小説開闢了一個獨特的境界。《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讚歌;是一首用小説形式寫成的詩;是一幅用語言文字繪就的畫。

2.《邊城》的故事情節: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淳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上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可愛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兩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儺送回來:“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三、閲讀課文

1.聆聽範讀,感受意境。

2.配樂朗讀,深入感受。

四、走進沈從文的世外桃源,看看那裏的景、那裏的人、那裏的情

(一)陶淵明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沈從文的邊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1.學生閲讀文章,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

2.學生誦讀這些句子,體會其美。

小説中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攀引纜索的渡船,那關係茶峒“風水”的白塔,那翠色逼人的篁竹······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構成了自然清麗、優美如畫、似真似幻的的世外桃源。

(二)桃花源的人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邊城茶峒的人們又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1.小説中表現了哪些人物?

翠翠、外公、過渡的鄉民

2.找出描寫翠翠的語句,感受翠翠的形象。

①學生找出相關語句並誦讀:

“她在風日裏成長着,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着她,教育着她。”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②請學生用幾個詞概括翠翠的形象特點。

清純美麗、天真活潑、乖巧伶俐、善良、敏感

③翠翠的生活是怎樣的?請學生閲讀相關文字後,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為命。

④翠翠是天真活潑、“從不發愁”的,但是,翠翠也有她的孤獨與寂寞,請在文中找到相應的描述——

“過渡人來了,老船伕放下了竹管,獨自跟到船邊去,橫溪渡人,在巖上的一個,見船開動時,於是鋭聲喊着:‘外公,外公,你聽我吹,你唱!’”

“外公到溪中央便很快樂的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盪在寂靜空氣裏,溪中彷彿也熱鬧了一些。(實則歌聲的來複,反而使一切更寂靜一些了。)”

“牛羊花轎上岸後,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頭,目送這些東西走去很遠了,方迴轉船上,把船牽靠近家的岸邊。且獨自低低的學小羊叫着,學母牛叫着,或採一把野花縛在頭上,獨自裝扮新娘子。”

“外公不上城,黃狗就伴同翠翠入城裏去備辦東西。到了賣雜貨的鋪子裏,有大把的粉條,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紅蠟燭,莫不給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邊,總把這些東西説個半天。那裏河邊還有許多上行船,百十船伕忙着起卸百貨。這種船隻比起渡船來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記。”

⑤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小説的一大特點,他特別擅長描寫女子,他曾説“我是天生就有一種理解女子的心”。故而翠翠是尤其可愛的。但文中對翠翠的外貌描寫卻很少,為什麼?你能對翠翠的外貌作一個描寫嗎?

因為作者着力表現的是“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性美,是內在、精神的、靈魂的美,所以在翠翠的外貌上着墨不多。

3.閲讀描寫外公的文字,歸納外公的人物形象。

①引導學生從擺渡老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去體會他的質樸、善良、不沾染一絲的銅臭。

“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裏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②學生歸納外公性格:勤勞、忠於職守、慈愛、淳樸善良、沒有私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