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邊城

《邊城》説課稿7篇

欄目: 邊城 / 發佈於: / 人氣:2.7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邊城》説課稿7篇

《邊城》説課稿1

一、説大綱

《邊城》《荷花澱》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課文。屬於現代文閲讀單元。這兩課都是小説,應該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小説的三要素。這兩篇課文從知識角度説,都着力表現一種人性之美。從思想教育角度來説,有利於讓學生返樸歸真,由《邊城》感受上世紀初湘西少數民族純樸的風情和善良的心靈。從《荷花澱》感受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一代婦女的崇高思想覺悟和傳統美德的有機結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沈從文和孫犁的語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點。值得讓學生反覆體會摹仿。

二、説教材

這兩篇課文寫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種是人與人之間的純樸情感,一種是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高尚情操。

《邊城》是一部愛情悲劇,表現湘西苗族人民純樸的心靈。《荷花澱》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婦女的愛國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作品。

這兩課的語文都十分優美,兩篇文章的共同特點就是有詩情畫意。可作詩體小説,值得學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這兩課都可以藉助於多媒體教學課件。

《邊城》可以讓學生先觀看電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學課件,讓學生了解對作者的介紹,觀看鳳凰縣城的優美景色。

《荷花澱》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白洋澱的視頻資料。

從課堂活動上考慮,教《邊城》可以讓學生給課文加小標題,《荷花澱》可以讓學生編故事提綱。讓學生去分析結構。

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

可以就課文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如翠翠為什麼哭?

可以進行比較閲讀,把水生嫂和翠翠進行比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進行比較。

教學程序可以有如下考慮:

1、用視頻資料進行鋪墊;

2、作者介紹;

3、分角色朗讀;

4、概括段意;

5、討論語言特色;

6、討論主題。

四、説學法

鼓勵學生查資料,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反覆閲讀體會語言精妙優美。

課堂上配合教師概括段意,討論主旨。

《邊城》説課稿2

尊敬的專家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伴着清幽的笛聲,沿着潺潺的溪流,今天我們將共同走進大師沈從文筆下悠遠的邊城,傾聽一曲美麗而純淨的田園牧歌,我是號選手,我説課的題目是“美麗邊城純淨牧歌”。

我説課內容分為五部分:活水思源説教材、因材施教説學情、獨運匠心説方法、由淺入深説過程、學無止境説反思。

一、活水思源説教材

《邊城(節選)》是高教社《語文》基礎模塊下冊,小説閲讀與欣賞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為鄉土小説的代表,邊城是一部詩意湘西的純美畫卷,課文選自小説的第一章,再現了平和、靜默的渡頭生活,突出了邊城純淨的自然美和淳樸的人性美。

二、因材施教説學情

本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導遊班學生,女生佔絕大多數,90後的他們自我意識較強,受功利思想影響較深,但他們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表現欲強,又情感細膩,容易被感動。因此文中如畫的風景,至純的人性就是一個很好的情感教育切入點。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理清情節,賞析環境,品味湘西風土人情。【能力目標】: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學會思考,提高導遊詞創作能力。【情感目標】:

感受湘西自然之美,感悟震撼心靈的人性之美和作者對邊城的一往情深。

教學還需“因課制宜”,因此,結合教材和學情,我將

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分析細節描寫,探索人物形象,感悟邊城之美。

教學難點為:探討作者對邊城的深厚感情。

三、獨運匠心説方法

為了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本課將藉助多媒體和信息化平台,採用任務驅動法,自主閲讀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重構知識,積累情感,通過評價,內化審美體驗。

四、由淺入深説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分三大步:走“邊”賞美景;入“城”識人心;“邊城”藴深情。

第一步:走“邊”賞美景。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是課前準備,學生登錄班級空間,自主學習,觀看微課《初識邊城》,初步感知小説的風格特點和作者創作動機,並根據初步的閲讀體驗,完成邊城的導遊詞創作。

我用檢查作業的方式導入,展示學生上載到班級空間裏的作品,並把這些作業歸為三大類:景美,人美,景美人更美,由此引入課文。

其次是欣賞“邊”景

本環節我主要採用任務驅動法和合作探究法。

緊扣題目“邊”“城”二字,分別逐步分析“邊”和“城”的特色。

首先感受“邊”的特色。文章開篇便將讀者引領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風光中。抓住體現“邊”的細節——“邊境”“渡船”“八個一”,感受小城寧靜深邃,山清水秀的景美……

然後展示並點評學生甲關於景美的導遊詞。【設計意圖】是:

由“邊”入手賞美景,分析環境描寫符合學生認知習慣;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第二步:入“城”識人心

這一步驟主要感受“城”的特點。

“城”因人而成。故着力探究人物描寫,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逐步領悟人物的真善美。

師生共同明確:主要人物——翠翠;次要羣體——爺爺和渡船人。

分析翠翠從三方面入手:辨形、品性、知心。

首先是“辨形”,從年齡,外貌方面分析

抓住這些外貌描寫的文本點拔學生通過幾個簡單的比喻,表現出作者筆下翠翠的健康活潑、聰明伶俐和無拘無束。

其次是“品性”,深入認識翠翠,從行動、語言兩方面分析。

幫助爺爺渡船時熟練的動作、簡潔的語言,把翠翠的懂事、純淨、簡單和對爺爺的愛勾勒了出來,讓學生感受到,翠翠如山林的翠竹那樣,儼然化作了自然的一部分。

接下來是“知心”。

對翠翠的內心世界的認識關鍵抓住文本最後兩節的幾個細節:

説明在閒適單調的生活背後,翠翠也有她的孤獨寂寞和對外面世界的好奇,但是這心事又無從訴説,於是作者筆下,這薄薄淒涼、淡淡孤獨、清清冷冷的少女情懷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盡顯無疑。

通過這樣層層分析培養學生通過表象看本質的能力。

翠翠之後,通過對爺爺對待職業和撫養孫女的態度、工作動力的分析,探討爺爺的形象及性格特點。

抓住第十段中的關鍵句説明爺爺工作或生活的動力——一切為了這個女孩子。於是,爺爺的恪盡職守,善良樸實,舐犢情深就顯而易見了。

渡客羣體的善良,淳樸,一筆帶過。

通過對翠翠,爺爺及渡客羣體這些人物層層深入的分析,水到渠成地歸納出邊城人的共有特點:淳樸,善良,與人為善。【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本節課教學重點,緊扣題目,通過分析得出“城”的特色是善良淳樸的人美,重點研讀翠翠這一人物形象。激發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印象。

第三步:“邊城”藴深情。

首先探討作者“情”之所依。

領略瞭如畫美景,感悟了至美人性,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感。根據上述景美人美兩部分析,結合視頻,請學生暢所欲言,哪些細節可以看出作者對邊城的深情?

給出指導性建議:祖孫之間的親情、渡客與祖孫之間的樸素人情,景中含情。清澈的溪水、逼人的綠色甚至乖順的小狗都是作者情感的寄託。

然後展示學生關於景美人更美的導遊詞,並表揚。並思考爺爺和渡客,導遊和顧客,他們之間有共性,作為導遊,應該怎樣對待職業,對待美景,對待遊客?

最後要求學生完善自己的導遊詞,對比邊城,為家鄉溪口寫一篇推廣旅遊的導遊詞並上載到班級空間,擇優向專業老師推薦編入校本教材,這是學生選入教材的杜娟谷導遊詞,學生寫道,杜娟谷山體柔合,環境清靜悠閒,邊片成林“靜”,“幽”,“隱”,“綠”。【設計意圖】:

理解作者情感是本課的難點,通過感悟作者深情,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質樸真誠的可貴,既是情感教育的需要,更是深入探究邊城之美的需要。並且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讓學生明白導遊的中心不僅在於風景,更在於人文。

板書回顧,課堂小結。

五、學無止境説反思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課堂活動雖已結束,但反思還在繼續。整個教學過程,我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色:

首先緊扣“邊城”,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緊扣題目“邊”“城”兩個字眼,從“邊”入手欣賞美景;從“城”入手品味人性,感悟“邊城”體會情深。

其次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層層深入。

從景美到人美,從外表到內心,從欣賞到思考,從深思到動手,從課本到現實,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最後,鍛鍊能力,學會思考,服務專業。

從學生的專業出發,讓導遊專業的特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最大程度的體現文化課和專業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但是,怎樣把情與景、情與人更好地結合起來?怎樣把專業特色更好的滲透到文本分析中?在分析人物的過程中,怎樣運用並把握好角色扮演?仍然需要我不懈努力。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評委的聆聽。

《邊城》説課稿3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邊城》,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完成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1.地位與作用

《邊城》選編在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小説單元,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説單元是高中小説學習的起始點,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説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説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説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2.教材分析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和特色。在《邊城》裏,通過湘西的青山綠水、古樸醇厚的世俗人情,通過男女之愛、祖孫之情、兄弟之親、睦鄰之意生動的表現了他心中的纏綿質樸的愛和人性的美,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小説是以人物刻畫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敍事作品。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説的三個基本要素。通過《祝福》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通過小説三要素來鑑賞小説,特別是三要素中人物裏的肖像描寫和對話描寫,在這篇小説的學習中,教師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指導,這對學生今後鑑賞和把握小説起着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

《邊城》被人們譽為“田園詩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作者用了較多的筆墨描繪了邊城人們的人情美、品性美、風俗美、風景美。文字清亮明淨、瀟灑隨意,在優美的文字中讓人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為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與療補。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3.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課文的具體特點,制定了兩個教學目標:

⑴品讀本文詩化的語言,體味小説所表現出的人情美、人性美。

⑵較深層次領會作品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對現當代小説的鑑賞能力,

以上兩個目標用一課時完成。

以翠翠為主線,體味人物情感中所展現的人性美,人情美,這是教學重點。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仔細閲讀,理解文中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緻含蓄的心理刻畫,品味語言之美,這是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從現實角度看,目前中學生受影視文化影響較大,感受理解文字的能力日趨退化。因此,語文教學有必要促使學生通過語言把握思想,有必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語言實踐。從學習的心理規律來看,閲讀主要是一種內隱的心智活動,內心的激盪與外表的沉靜是和諧的。爭辯、交流是支脈,沉思、吸收是主流。因此,我主張素面朝天的閲讀風格,回到文本,讀懂文章。在教學中,還應遵循教育心理學的量力性原則和最近發展區原則,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情況進行區別教學,考慮差生現有的學習可能性和優秀生的學習潛力,幫助他們各自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因此,我採用自讀、探究、審美同步教學法:

1.“自讀”。自讀課文,並查找相關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寫一篇讀後感,培養“感悟”和“品味”課文的情感基礎。

2.“探究”。圍繞學生獨特的體驗,討論,交流,使之由感至悟,對作品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同時運用網絡,擴大課堂容量,使學生能向更深層次探究。老師需注意“巧”點。

3.“審美”。適當拓展,提高境界,昇華情感,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三、説學法

當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互聯網的普及,使信息的流通更為迅捷,同時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可利用網絡學習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真正實現以學生自學為主體的課堂,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的首席”。

1自主閲讀:提前一週預習課文,概括故事情節,在週記中寫一篇以《我眼中的翠翠》為題的讀後感。

2反覆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

我們知道,評價、鑑賞能力是語文諸能力層級中的最高層級,在高考現代文閲讀試題中對評價、鑑賞能力的考查已經成為高考的一個熱點。在小説的評價、鑑賞中,理解關鍵詞語對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這篇小説中讓學生通過美讀體會情感,反覆揣摩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再加上適當的有效的討論。不僅能有助於學生理解這篇小説的抒情特色,又能夠通過翠翠情感變化所勾勒的故事情節中體現的外公對孫女的愛憐,翠翠對儺送的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兄弟之間誠摯的手足之情,來把握小説對人情美人性美的歌頌。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這篇小説之門的金鑰匙。

3美讀課文(包括分角色朗讀主要對話,體會人物情感。)

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鮮明地體現着人物的性格特徵。馬克思説:“語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實,思想的實際表達為語言。”所以抓對話理解對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開頭讓女生美讀,有助於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世界。

四、説教學程序

(一)預習安排

有三項內容,分三次完成。閲讀全文提前20天開始,提前一週完成讀後感,交給老師批閲;提前2-3天利用早讀認真研讀課文及課後思考題;提前一天分發預習材料,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督促學生能充分閲讀文本,同時對文本有完整的認識。培養“感悟”和“品味”課文的情感基礎,可以有效實現“長文短教”。

(二)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創設意境)

①播放一些湘西風情的圖片,使學生對小説中刻畫的獨特而美麗的景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給學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②介紹沈從文及其作品風格,介紹《邊城》的寫作背景,給出“邊城”的解題(從時間、文化上考慮)。

理論依據: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導入情境的創設,是激趣的第一個重點,也是創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節。

(三)介紹整個小説的情節(找一學生複述故事)

這篇課文是節選的,知道整個故事情節有助於把握情節之間的聯繫和理解文意。

(四)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在預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課文,概括各節的具體內容.因為這篇小説屬於節奏比較緩慢的抒情小説,讓學生熟悉情節是理解課文內藴關鍵。

設置疑問:(在充分激活學生情感的基礎上,因勢提問,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

1、指出小説“寫了什麼”?

明確:以“愛”為中心,圍繞一個“愛”字展開一件件故事。

2、提問:課文中體現了哪些“愛”?(附板書)

明確: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

(五)美文美讀

此為這堂課的重要環節,大約需要10-15分鐘,重難點的突破亦在此。

新的課程觀要求“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與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需要”。故在設計上以學生合作探究、多向交流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誦讀有助於我們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有助於我們得到讀者與作者角色的愉悦,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品味語言;教師點撥應根究語段的特點有所側重,但應抓住“景”“情”二字)

因為翠翠與另外幾個主要人物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討論以翠翠為主線,通過品析語段,品味語言,進而感悟湘西民間獨具的人情美,人性美。

(六)分析人物形象

1翠翠形象

討論一:你覺得翠翠是個什麼樣的女孩?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及其內在的關聯,這種關聯其實構成了一條翠翠感情變化的線索,讓學生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這些情感背後的因素是什麼。賞析品味,互動探討:(在學生滿懷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時,讓他們自學討論,運用“自讀討論法”,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教師多角度層層挖掘,適時點撥,開啟心智。)

“淒涼”—“胡思亂想”—“哭起來”—“神往傾心”—

“頂美頂甜”—“吃了一驚”—“沉默”—“吹不好”—“柔軟”

設問讓學生揣摩情感:

(1)翠翠為什麼心中有些“淒涼”?(抓淒涼的含義:寂寞冷落)

(2)翠翠為什麼“胡思亂想”想離開祖父,想讓祖父着急呢?

(3)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哭起來”的原因嗎?

(4)翠翠為什麼會聽母親的愛情故事聽的“神往傾心”,會覺得是“頂美頂甜”的夢呢?(“虎耳草”的寓意?)

(5)翠翠“吃了一驚”,“吹不好”蘆管説明了什麼?

通過設問讓學生理清了翠翠心理變化的這條線,這其實是純情翠翠的愛情由朦朧變清晰的過程。

通觀全文總結翠翠的形象:

天真善良,温柔清純。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其關懷備至。對於愛情羞澀又真摯,後來儺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的在等心上人回來。是一個理想化、純美化的形象。

2爺爺形象

小説以翠翠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翠翠的情感變化離不開爺爺,表面上看,祖孫兩在生活上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其實更重要的是爺爺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護翠翠。文章中有多處體現,讓學生找出來:

(1)講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訴翠翠應該怎樣去愛

(2)去城裏打聽卻不告訴翠翠——給她餘地,不影響翠翠的選擇

(3)第三節對話——爺爺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親的事當笑話講。(這部分找學生分角色讀去體會,老師點撥)

(4)翠翠心亂了,吹不好蘆管,爺爺給她吹,吹的她心都軟了。——理解翠翠的心

(5)當儺送出走,翠翠確不知情,翠翠讓爺爺唱歌,爺爺唱的是儺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實是一種複雜的感情。

我們通過翠翠的這條感情線索,看到了爺爺對翠翠在愛情上那麼無微不至的呵護,生怕有一點點對孫女的影響,這種來自心靈的愛護是那麼的讓人感動。

爺爺形象總結:

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勤勞,善良,對孫女愛憐備至,特別是為翠翠愛情,默默的操心擔憂,對其心靈呵護備至。

3天保儺送兄弟

兩個人都深愛着翠翠,他們的愛情“決鬥”方式確是最淳樸的唱歌,當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過,翠翠喜歡的是儺送時,自己選擇了孤獨的離開,成全兩對有情人,但他最後卻死於意外,而儺送因為哥哥的死內疚,也選擇了離開。

討論後教師作小結,體現教師“導”的作用。

討論二:談談你對課文主題的理解(結合文章題目“邊城”及課後思考練習一,探討主題,此問題依學生的情況而定,教師根據實際把握難易度)

五、課堂小結

全文通過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展現了純真女翠翠的愛情由朦朧到清晰的過程,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紅線一頭是爺爺對翠翠愛情心靈上的呵護,另一頭是線索所關聯的情節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樸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經意中,譜寫了一曲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詩篇。這美好的柔情也許只能存在於古老的湘西,那偏遠的邊地;這美好的柔情深埋在每個人的心底,那心中的一個角落。

六、佈置作業

發展研究性閲讀:請深入閲讀,就如何開發湘西特色遊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列好提綱,以備交流。鼓勵學生拓寬學習視野,實現學生真正意義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實現為終身學習而教的目的。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邊城》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要求

我説的篇目是《邊城(節選)》,是高二年級的教學內容,編排在必修五第一單元。本單元學習的是小説,三篇小説題材各異,主題思想豐富多樣,風格也不盡相同,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小説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2、文章分析

《邊城》完成於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全篇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作者描寫湘西秀麗風光、純樸民風旨在表現“優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好其分的説明”。本文節選自《邊城》第三至六節。

第三節敍述了第三個端午節,邊城人們緊鑼密鼓地籌備着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

第四節第四節追述了兩年前第一個端午節,翠翠在河邊看龍舟,巧遇二老儺送時的情形。英俊勇敢又關心體貼人的儺送佔據了翠翠的心。她和儺送相識時儺送説的“大魚咬你”的玩笑話深深地印在她的心裏,從此象徵着愛情的“魚”的意象維繫着儺送與翠翠的關係。

第五節第五節回到現在,補敍上一年端午節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時巧遇大老天寶的情景。祖父拿天寶試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繫,全在儺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願,看到了翠翠對愛情的執著。這種情感上的執著,以及拒絕其他選擇和外來誘惑,讓爺爺擔心會導致不幸。

第六節第六節又回到現在,重點寫迎婚送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撥着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了她對愛情的美好憧憬。這四節小説,時間的迴環往復銜接得天衣無縫,情節鋪設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勝。

讓學生在熟悉小説情節的基礎上認識翠翠、認識爺爺,並通過他們來體會作品中的風俗美與人情美。

二、教法學法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欣賞小説的人物形象和小説的語言。《邊城》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愛與美的世界,寫了湘西江城的一個戀愛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謳歌山村田園生活的質樸、純真,與庸俗、墮落的社會形成對照。《邊城》是一部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但文章較長,所以首先要讓學生預習,瞭解翠翠的心理髮展過程;然後着重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翠翠的形象、小説的主題來體會小説所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再美讀課文,細細咀嚼品味作品藴含着的詩一般的意藴。需要用到預習指導法、問題引領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學法。

三、三維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我確定我的三維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小説情節鋪設上運用順敍、補敍的敍述手法,在時間的迴環往復中使作品情節銜接得天衣無縫的寫作特點。

2.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語言鑑賞能力並認識翠翠、爺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過環境對描寫的分析瞭解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閲讀發現為線索,教師的閲讀提示為指導,培養學生整合閲讀信息的能力。

2.閲讀興趣的激發與閲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閲讀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敍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2.接受作品中所表現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理解翠翠這個人物是“愛”與“美”的化身的含義。

教學難點

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敍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四、教學過程

導入:人類的真愛有什麼?(親情 愛情 友情.親情又包括父子母子情 祖孫情 手足情等)

一,總體感知:

1。本文表現的是什麼感情?(愛情和親情中的祖孫情 手足情.)

2.具體怎樣表現的?

(1)祖孫情:

爺爺:

疼愛孫女:勸其莫坐熱石頭,怕她生板瘡;

關心孫女:述説故事,解其孤獨教育其做人”不許哭,要紮實一點,結實一點”關心其婚事,親到城裏去探為她唱歌,幫其傳情

翠翠:

依戀爺爺::“到門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裏來”“祖父不理會”她“很覺得悲傷”“我要你”爺爺來慢了就哭“爺爺,我一定不走”

孝敬爺爺:為爺爺“安排晚飯在燈光下跑來跑去” 不敢生爺爺的氣

(2)愛情:

儺送愛翠翠:拒絕團總女兒的碾坊,站在高崖上為她唱了半夜的歌

翠翠愛儺送:在他又軟又纏綿的歌聲中做有趣的夢,“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 獨守渡船痴心地等待離去的情人歸來

(3)手足情:

大老(兄):喜歡翠翠卻離開家鄉成全弟弟的愛情

儺送(弟):為手足情而暫時捨棄愛情

二.重點研討:

1.“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一語中“哀”作何解,“樂”作何解?

“樂”在各人都是自覺自願真心實意地為對方付出

“哀”在爺爺愛孫卻不能陪她到老;翠翠愛爺爺卻不能長與其廝守;大老愛翠翠卻只能孤獨地離開,闖灘而死;儺送愛翠翠卻痛失仁兄,愛情與手足情不能兩全,翠翠愛儺送卻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獨地苦等。

2.他們之間的感情表現了什麼?(人類心靈的明淨,人性的純美)

3.“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説明了什麼?

“愛”是純潔的無私的,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甘願犧牲。它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

4.如此美好的感情,如此純美的人性發生於什麼環境下?

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的湘西。

5.文中具體是怎樣表現的?

黃昏時:白塔 桃花色的薄雲 杜鵑叫個不停 温柔美麗平靜

深夜時:一匹大螢火蟲尾上閃着藍光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 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

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 歌聲又軟又纏綿 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層薄薄白霧

三、課文總結

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為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作者推重湘西人的這種人生方式,意在藉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這對現實社會中自私、虛偽、卑鄙之人生有很深刻的借鑑意義。

四、佈置作業

① 閲讀《邊城》全文

② 以“愛”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邊城》説課稿5

一、説教材:

《邊城》選編在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小説單元,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説單元是高中小説學習的起始點,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説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説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説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沈從文被譽為現代中國的“風俗畫家”,著名作家汪曾祺對沈從文有過一句評語:“除了魯迅,還有誰的文學成就比他高呢?”。在《邊城》裏,通過湘西的青山綠水、古樸醇厚的世俗人情,通過男女之愛、祖孫之情、兄弟之親、睦鄰之意生動的表現了他心中的纏綿質樸的愛和人性的美,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

小説是以人物刻畫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敍事作品。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説的三個基本要素。通過《祝福》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通過小説三要素來鑑賞小説,特別是三要素中人物裏的肖像描寫和對話描寫,在這篇小説的學習中,教師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指導,這對學生今後鑑賞和把握小説起着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目標:

1、瞭解沈從文及作品特點。

2、結合課文進一步理解和學習小説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特別是心理描寫和對話描寫)

(二) 能力目標:

1、學習小説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方法。

2、通過分析小説環境 心理和對話描寫,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3 、美讀課文,提高學生對含蓄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 德育目標: 感悟真 善 美,親情與愛情。

教學重點:

1、理解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把握翠翠形象

2、通過翠翠的情感變化來理解爺爺對翠翠在感情上的呵護

教學難點:

理解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把握翠翠形象以及小説所藴涵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二、説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我也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根據情況採用了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方式。

此外適當的預習作業也能讓課堂討論不流於形式,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以上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

講解時讓學生在預習後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劃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並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情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此外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之間的內在關聯。

2、指導頌讀法和討論法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p21頁祖孫兩的對話,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這段對話是如何展現人物性格的,體現了爺爺對翠翠哪方面的疼愛與呵護,並結合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線讓學生總結爺爺對翠翠的愛體現在哪幾方面。在留了預習作業的基礎上完成的,這樣可以避免走形式,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的不同觀點可以碰撞和交流)

3、教師點撥(注意發現學生問題並及時解決)

比如通過批改預習作業我發現學生們對翠翠的“淒涼”和“哭”的理解不太好,所以我就要着重啟發講解。

三、説學法

埃德加·富爾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也説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採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激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根據以上依據,學法如下:

1、反覆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

我們知道,評價、鑑賞能力是語文諸能力層級中的最高層級,在高考現代文閲讀試題中對評價、鑑賞能力的考查已經成為高考的一個熱點。在小説的評價、鑑賞中,理解關鍵詞語對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這篇小説中讓學生通過美讀體會情感,反覆揣摩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再加上適當的有效的討論。不僅能有助於學生理解這篇小説的抒情特色,又能夠通過翠翠情感變化所勾勒的故事情節中體現的外公對孫女的愛憐,翠翠對儺送的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兄弟之間誠摯的手足之情,來把握小説對人情美 人性美的歌頌。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這篇小説之門的金鑰匙。

2、美讀課文(包括分角色朗讀主要對話,體會人物情感。)

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鮮明地體現着人物的性格特徵。馬克思説:“語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實,思想的實際表達為語言。”所以抓對話理解對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開頭讓女生美讀,有助於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世界。

3 、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

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四、説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 2課時,分為以下教學環節:

(一) 導入新課(創設意境)

1 播放一些湘西風情的圖片,使學生對小説中刻畫的獨特而美麗的景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給學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2 介紹沈從文及其作品風格,介紹《邊城》的寫作背景,給出“邊城”的解題(從時間、文化上考慮)。

理論依據: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導入情境的創設,是激趣的第一個重點,也是創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節。

(一) 介紹整個小説的情節

這篇課文是節選的,知道整個故事情節有助於把握情節之間的聯繫和理解文意。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在預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課文,概括各節的具體內容。因為這篇小説屬於節奏比較緩慢的抒情小説,讓學生熟悉情節是理解課文內藴關鍵。

(四)分析人物形象

(1)、翠翠形象

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及其內在的關聯,這種關聯其實構成了一條翠翠感情變化的線索,讓學生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這些情感背後的因素是什麼。

“淒涼”—“胡思亂想”—“哭起來”—“神往傾心”—

“頂美頂甜”—“吃了一驚”—“沉默”—“吹不好”—“柔軟”

設問讓學生揣摩情感:

1、翠翠為什麼心中有些“淒涼”?(抓淒涼的含義:寂寞冷落)

2、翠翠為什麼“胡思亂想”想離開祖父,想讓祖父着急呢?

3、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哭起來”的原因嗎?

4、翠翠為什麼會聽母親的愛情故事聽的“神往傾心”,會覺得是“頂美頂甜”的夢呢?(“虎耳草”的寓意?)

5、翠翠“吃了一驚”,“吹不好”蘆管説明了什麼?

通過設問讓學生理清了翠翠心理變化的這條線,這其實是純情翠翠的愛情由朦朧變清晰的過程。

通觀全文總結翠翠的形象:

天真善良,温柔清純。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其關懷備至。對於愛情羞澀又真摯,後來儺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的在等心上人回來。是一個理想化、純美化的形象。

(2)、爺爺形象

小説以翠翠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翠翠的情感變化離不開爺爺,表面上看,祖孫兩在生活上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其實更重要的是爺爺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護翠翠。文章中有多處體現,讓學生找出來:

1、講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訴翠翠應該怎樣去愛

2、去城裏打聽卻不告訴翠翠——給她餘地,不影響翠翠的選擇

3、第三節對話——爺爺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親的事當笑話講。(這部分找學生分角色讀去體會,老師點撥)

4、翠翠心亂了,吹不好蘆管,爺爺給她吹,吹的她心都軟了。——理解翠翠的心

5、當儺送出走,翠翠確不知情,翠翠讓爺爺唱歌,爺爺唱的事儺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實是一種複雜的感情。

我們通過翠翠的這條感情線索,看到了爺爺對翠翠在愛情上那麼無微不至的呵護,生怕有一點點對孫女的影響,這種來自心靈的愛護是那麼的讓人感動。

爺爺形象總結:

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勤勞,善良,對孫女愛憐備至,特別是為翠翠愛情,默默的操心擔憂,對其心靈呵護倍至。

(3)天保儺送兄弟

兩個人都深愛着翠翠,他們的愛情“決鬥”方式確是最淳樸的唱歌,當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過,翠翠喜歡的是儺送時,自己選擇了孤獨的離開,成全兩對有情人,但他最後卻死於意外,而儺送因為哥哥的死內疚,也選擇了離開。

(五)主題:

全文通過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展現了純真女翠翠的愛情由朦朧到清晰的過程,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紅線一頭是爺爺對翠翠愛情心靈上的呵護,另一頭是線索所關聯的情節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樸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經意中,譜寫了一曲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詩篇。

在課文講解結束後放映了電影《邊城》,這樣能更好的去體會人物的情感,並真正去理解小説的主題。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有些學生觀看完後感動的流了淚。

《邊城》説課稿6

一、説大綱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現代文閲讀和鑑賞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

二、説教材

本單元重在讓學生開闊視野,體會不同作家風格,多角度理解小説主題,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邊城》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長篇小説《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通過湘西兒女翠翠與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寄寓着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學作品。本課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量創設情景加以引導,力爭拉近距離。

三、説學生特點

高一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與鑑賞能力,但對於課文背後所藴藏的深層意義還缺乏進一步的挖掘能力。《邊城》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一個成年人,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比較深沉,這是很難讓高一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過多要求。

四、説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瞭解沈從文及其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學習小説細膩入微、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方法。

3.提高學生對含蓄語言的感悟能力。

4.通過分析小説的環境、心理描寫,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5.感悟文中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樹立學生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1.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體現出來的淳樸的人性美。

2.體會課文對人物心理細緻入微的刻畫。

在本課教學中,從人物細緻入微的心理刻畫入手,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環環相扣。從而讓學生感受沈從文先生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教學難點:

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以此感受小説中藴涵的“人性美”。

五、説教學方法

對文筆細膩、情感細膩的文學作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指導學生進行挖掘,並且本課是自瀆課文,要放手讓學生自瀆。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貫徹了啟發式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教”的職能和學生“學”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採用情景創設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同時,為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提高課堂效率,適當藉助現代化的教學媒體。

六、説學法

對於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意以下兩點:

1.自主討論法。

引導學生運用“自主討論法”,掌握“讀”、“想”、“劃”、“議”、“結”的學習方法,通過自瀆認真思考,劃出重點語句,討論交流,議出問題的關鍵,總結特點。從而把握重點。

2.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七、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擬為一課時。

課前準備:觀看電影《邊城》,分發有關作品和作家資料。

(一)導入

設計思想是以情景動感情,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誘發求知慾。藉助多媒體,以豐富的風光圖片、生動的故事情節把學生帶入古老的湘西地區。

有人説“《邊城》是一首圓潤悲婉的鄉土抒情詩,是二老唱給翠翠的一支情歌,是一曲靈秀惆悵的田園牧歌。他描繪了一種充滿化外之風的天人合一的意境。為被現代文明撕裂靈魂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恍若隔世亦真亦幻的人性理想。是一塊行將失落的古樸的生命的綠洲。”

你讀了《邊城》,感觸最深的是什麼?(此處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感悟美、發現美、品味美。)

(二)設置疑問

在充分激活學生情感的基礎上,因勢提問,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

1.小説寫了什麼?

2.課文中體現了哪些“愛”,重點突出的是什麼?

通過提問,明確小説以“愛”為中心,圍繞一個“愛”字展開一件件故事。課文寫了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重點寫的是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

(三)賞析品味,互動探討

在學生滿懷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時,讓他們自學討論,運用“自讀討論法”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教師多角度層層挖掘,適時點撥,開啟心智。

1.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劃分情節脈絡。

往事如夢——夢中人——未了情緣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下列問題,品讀文章。

a.翠翠為什麼看到天上的紅雲,聽着鄉生。

《邊城》説課稿7

一、説教材

《邊城》是高中語文必修5第一單元的一篇小説。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通過小説,我們將感受沈從文所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走進詩意的湘西世界,理解作者在這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注意把握小説的主題和情節。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通過小説三要素來鑑賞小説,在這篇小説的學習中,我將進一步加強對三要素中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對話描寫的指導,這對學生今後鑑賞和把握小説起着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

二、説學情

學生為高二普通文科生,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太好,缺少生活積澱和審美意識,對文本品味鑑賞的自覺性不夠,表達不到位。因此需要通過朗讀來強化語感;但思維較為活躍,所以需要深度挖掘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學生在此前剛剛學過兩篇小説,已初步掌握品味小説語言和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因此我選擇以人物對話的鑑賞作為切入點來理解課文。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能力: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把握作品中翠翠、爺爺等人物形象,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泛讀與精讀相結合,培養學生整合閲讀信息的能力;閲讀興趣的激發與閲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閲讀觀點。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感悟作品中所表現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俗美、人情美。

教學重點 : 通過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把握翠翠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細膩入微的情感變化。體會作者所要表現的人性美。

四、 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因而,我根據情況採用了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方式。講解時讓學生在預習後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圈點勾畫,篩選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並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概括情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仔細揣摩這些詞語之間的內在關聯。 讓學生反覆品讀祖孫的對話,讓學生討論這段對話是如何展現人物性格的,體現了爺爺對翠翠哪方面的疼愛與呵護,包含着翠翠怎樣的心理活動,並結合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線讓學生總結爺爺對翠翠的愛體現在哪幾方面。

五、説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 : 2課時。

主要教學環節:

( 一) 導入新課(創設意境)

1、配樂《水鄉》播放湘西風情的圖片

2、介紹沈從文及其作品風格,介紹寫作背景,給出“邊城”的解題。

設計意圖:綜合運用多媒體功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其迅速進入情境。

(二)介紹整個小説的情節

設計意圖 本文是小説節選而成,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 ,把握情節,概括各節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 因為這篇小説屬於節奏比較緩慢,情節淡化的抒情小説,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是理解其內藴關鍵。

(四)分析人物形象 —— 翠翠形象 以翠翠為例,體會文中人性之自然、純美。

1.問題導入: 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小説的一大特點,翠翠是《邊城》之魂,但在節選的文字中我們找不到關於翠翠的外貌描寫。假如你是導演,你認為翠翠的扮演者應該表現出什麼性格特點?

2.學生活動:學生四人一組交流,推舉代表展示。

3.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語句,反覆朗讀和揣摩這些語句及其內在的關聯,梳理出翠翠感情變化的線索。教師點撥,設問幫助學生揣摩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 通過設問讓學生理清翠翠心理變化的這條線。

(五)體會湘西之美——人性美、人情美

請學生試從祖孫情、愛情、睦鄰情三個方面來探究《邊城》所體現出的人情美、人性美。具體要求:①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些情?找出來並加以適當的評析。②各組選擇一種情加以討論,然後推薦一人發言,其他同學做補充。

設計意圖:在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礎上帶出對人性人情的深層次挖掘,使學生在加強對人物形象把握的同時,體會到親情的偉大與愛情的美好,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六)藝術手法鑑賞

鑑賞作者通過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心理的藝術手法。重點閲讀祖父與翠翠的對話,揣摩二人的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提高對語言的敏感度,強化寫作能力。

(七)主旨解讀

全文通過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展現了純真女翠翠的愛情由朦朧到清晰的過程,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紅線一頭是爺爺對翠翠愛情心靈上的呵護,另一頭是線索所關聯的情節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樸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經意中,譜寫了一曲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詩篇。這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不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所追求的嗎?這恐怕也正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之所在。

設計意圖:以主旨解讀作為本課的小結,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總體把握。

(八)討論探究:邊城的人們是那樣的善良、純真,翠翠的愛情為什麼卻會以悲劇結束?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課堂感悟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學會傾聽、吸納他人意見,學會溝通,協作,並訓練其語言表達能力。

(九)課堂小結 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你心中的小説《邊城》。 示例:《邊城》是一曲中國式的田園牧歌。 《邊城》是一支真摯熱烈的愛情頌歌。《邊城》是一首用小説寫成的無韻的詩,繪就的無彩的畫。

六、板書設計

血濃於水的親情 真摯熱烈的愛情 淳樸的鄰里之情

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Tags:説課稿 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