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泉城》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5W

各位評委:

《泉城》説課稿

大家好!

我今天要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文章——《泉城》。下面我將從教材解讀、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作具體闡述。

一、教材解讀

《泉城》是一篇寫景文章,介紹了濟南的一種風物特徵。從文章的篇章表達形式上來看,本文是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進行佈局謀篇的;先概述後分述,先面後點;中間並列的分述部分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點在哪裏,再通過幾個形象的動詞來交代泉水的特點,如“珍珠泉”是“湧”,“五龍潭”是“匯注”,“黑虎泉”是“噴吐”,“趵突泉”是“冒”。從文章的語言表達形式來看,文本的總起部分是工筆細描鋪成的,用“四個有的……”這樣的整體描寫讓讀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獨特,這個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間部分採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寫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從語言表達上來説更勝一籌,那麼這篇文章的價值又在哪裏呢?我們可以借鑑從人教版教材編排的特點來審視。崔巒説:“根據教材編排特點,結合學生寫作能力發展需求,寫景類的文章必須要在四年級完成。三年級上冊做到有物,下冊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級上冊,學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點。到四年級下冊,做到有物、有序、有特點、有具體。寫景類的習作文章基本到此結束,學生完成一個能力訓練。”我們的學生剛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點”的寫景類文章的能力,這篇文章正好符合這個年段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蘇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於此。由此可見,《泉城》的價值在於它的篇章結構更符合該年段的學生搭建寫景類文章一般意義上的圖式。

從寫的角度來反思我們的閲讀教學。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接觸並學習寫總分總,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級還沒掌握,運用崔巒先生的話説就是“以讀促寫太少了。”主要就是説的太多,寫的太少。

從語用學的角度來説:語用的路徑就是通過寫來帶動對內容的理解。在學本篇課文之前,本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城》、《頤和園》等總分總的寫景類文章。那麼,如果我們還從內容上來理解的話,就完全喪失了這篇文本的價值,我們把這篇文本定位於是寫作的一個樣品,(即王榮生博士對文本功能分類中的一類,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主動建構文本的言語形式,表達結構。)以讀促寫,發展學生的言語。不是學總分總,而是運用總分總的方式來寫,實際上就是幫助建立學生寫景類文章的一般意義上寫作框架,即圖式式地練寫。

二、教學理念

1、以讀促寫,建立圖式。

李海林先生曾説:語文等於言語,等於語言的運用;語文教育等於言語智慧的發展。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到了跟內容分析式的閲讀教學説“再見”的時候,轉向了“一箇中心——以語言訓練為中心點”,“兩個基本點——聽説讀寫能力和人文素養”,“16字——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借鑑語言”,我們始終圍繞為學生的言語智慧發展而進行教學。我們把這篇文本當做寫作的'一個樣品,以讀促寫,發展學生的言語。幫助建立學生寫景類文章的一般意義上寫作圖式。

2、建立以學為主的生本課堂。

建構學為主的課堂就要關注學生學的完整性、連續性、層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開學的過程,完成從老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轉變。

本課將文本定位於樣品,因此,本文的教學重在將學生的學作為重要的內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構,即雁蕩瀑布的寫的練習。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特點,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隨文識字,學會“濟、剔、”等生字,聯繫語境、聯繫生活、想象畫面等理解“虎嘯獅吼、明珠散落”等詞語的意思

2、潛心會文,通過圈圈畫畫重點詞、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樣寫出泉水的特點。

3、深入文本瞭解文本結構,關注生活,利用身邊的資源讀寫結合建構學生寫景類文章的基本結構。

在我們的目標體系當中,我們的核心目標是以讀促寫,為真正

實現學生的學而教。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圈圈畫畫重點詞、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樣寫出泉水的特點。深入文本瞭解文本結構,關注生活,利用身邊的資源讀寫結合建構學生寫景類文章的基本結構。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

其實教法和學法是交融、交織的整體,因為教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的過程;因此,在教學行進中,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味、琢磨、習得則主要採用批註法和體驗法。教師採用“情境引導”“移情體驗”“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教法為學生的學習實現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擬採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習字詞,梳理文章的脈絡,品味文章第一、二節,遷移練寫《雁蕩山瀑布》的開頭、結尾以及大龍湫。

第二課時:品味文章的三、四、五節,遷移練寫《雁蕩山瀑布》的分述部分,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構。

下面我將詳細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我預設了“揭題啟課——讀文解構——泉水印象——賞珍珠泉——拓展延伸”這五個環節,具體操作如下:

一、揭題啟課

教學開始,我這樣導入:孩子們喜歡玩嗎啊?到過哪些地方?玩完回來,最怕什麼?預設大部分會説“寫作文”課件:“寫遊記有妙招”,接着揭示課題並板書,隨機教學“濟南”,學生書寫“濟”字。

【上課伊始,教師就直接揭示本堂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解決他們的困難——學寫遊記的妙招,簡潔明瞭。】

二、讀文解構。

1、檢查朗讀。先指名分節讀課文一節。在讀的過程中隨機學習“晶瑩剔透、明珠散落、虎嘯獅吼”等詞,並講講該段的主要內容。接着指名讀第二節,説説寫了什麼?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與第二段相似的段落,並挑選其中的一段讀給同桌聽。最後一節全班齊讀。

2、關注結構。出示文章的機構圖,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總分總”的表達方式。因為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過《富饒的西沙羣島》、《長城》、《美麗的小興安嶺》、《頤和園》等總分總的遊記,因此這個問題難度不會太大。並適機出示《美麗的小興安嶺》、《頤和園》的總起和總結段,既加深學生的印象,又為下一步的寫作了鋪墊。

3、以讀促寫。你看看,好多作家都用這種方法。如果我們也用這樣的方法來寫雁蕩山的瀑布,怎麼寫呢?為了降低難度,請生試着在作業紙上寫開頭或結尾。個別學困生仍覺得很難下筆,教師將引導他們看課外鏈接資料或者仿課文句式來減低難度。給足學生時間練寫,寫後交流評價。

三、泉城印象。

第三環節是我要重點闡述的一個環節,這一環節我主要分:

第一步: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孩子們,濟南的泉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預設學生説:多、奇、美等,請學生畫出相關句子。並出示: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

這句話的教學,我預設以下幾個層次:

1、讀通順、流利。

2、引導想象。孩子們,哪一處的泉水最吸引你?預設有的學生會説我最喜歡“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那麼,教師就進一步引導:走近這樣的泉水,你看到了這些浪花有的像——預設學生會説(有的像美麗的牡丹,有的像可愛的喇叭花),你側耳傾聽,你聽到了——預設學生會説(我聽到了“嘩嘩”的聲音,彷彿在唱一首動聽的歌曲)。預設有的學生會説我最喜歡“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教師引導:孩子,還沒走近這泉,你就聽到了——預設學生會説(聽到前方傳來了“哄哄”的水聲,那聲音震耳欲聾)。走近他,你聽到的聲音如虎嘯獅吼一般,讓你聽了感覺——預設學生會説(激動、害怕等)。你看,這泉——預設學生會説(這泉噴地很急,水花四濺等)。不管學生説到上面四分句中的哪一句,教師都做進一步的指導,引導他們在“看與聽”方面展開想象並隨機做好朗讀指導。如果個別學生朗讀有困難,老師將採用範讀的方法來指導。

3、引導學生髮現作者是從哪兩個角度來寫“泉”的。由於第二部分充分鋪墊,學生自然就能發現是從“看和聽”的角度來寫的。及時小結:待會兒我們寫瀑布的時候也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來寫。

4、再次完整的讀句,之後出示圖片觀看並試着引導學生積累背誦。

5、小結批註:孩子們,讀着揹着,我們對濟南的泉水有了整體的印象,像這樣的描寫我們就叫做“整體描寫”,給你們二十秒,把這四個字送到這句話的邊上,我們應該留下一些學習的痕跡。

第二步: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1、出示雁蕩山的瀑布圖片讓生欣賞。

2、請生試着説一説。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重點撥他是從哪個角度來説的如大小、粗細、形狀等,引發其他學生更多角度的想象。個別學生可能覺得有難度,站起來只能説一兩句。教師就請學生把他們幾個講的連起來講從而形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服務。,

3、聽了你們繪聲繪色的講,我都身臨其境了。孩子們,你最想去欣賞哪個瀑布?預設學生會説單個詞語,如大龍湫、小龍湫等瀑布名。教師引導:把他們的話合起來,——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預設學生會説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大龍湫、小龍湫、梅雨瀑了。

4、課文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出示句子。簡介這樣的句子叫——過渡句。

四、賞珍珠泉

第一步:賞珍珠泉

1、讀文本。看來我們接下來就要寫寫這些瀑布了,該怎麼寫呢?請你們去讀讀課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麼寫珍珠泉的,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發。生自由讀,多讀幾遍。

2、直接聚焦語言。孩子們,喜歡珍珠泉嗎?作者怎樣寫出珍珠泉的美?文中哪些字詞寫出了珍珠泉的美?請拿起筆來圈圈畫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到“湧”。一個“湧”字讓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預設學生會説吐着一個個小泡泡,一個接着一個,就像一串串珍珠等。同時,還請學生關注到“拎”。生活中,你拎過什麼東西。預設學生會説拎袋子,拎水桶等。你有想過“拎泡泡”嗎?點出作者用詞的與眾不同。

3、回讀整段話後小結:作者就是這麼寫珍珠泉的,用上想象,特別是這些與眾不同的動詞。

第二步:以讀促寫。

1、出示視頻、畫面,請生欣賞。

2、想象畫面:作者眼中泉水湧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在你的眼中瀑布又像什麼呢?預設學生會説奔騰的駿馬,寶劍,珍珠,天女散花等

3、提煉動詞:這麼美的形象你打算用哪些動詞來寫生動呢?預設學生會説奔騰、飛瀉、灑、飄落等詞

4、配樂寫話,教師巡視指導筆並交流修改。

五、拓展延伸

1、小結:孩子們,就這麼學着寫着,你們不知不覺把寫遊記的妙招都學會了,就這麼簡單,按照一定的結構,抓住景物的特點,展開合理的想象,用上準確的詞語就能夠寫出屬於你自己的精彩。

2、佈置作業

在整個教學流程的預設中,我們遵循瞭如下幾個力點

一、遵循學生學的過程的完整性、連續性,(幾次的讀寫結合)

二、化教為學,真正實現為學服務。(降低習作的難度,為其做了充分的鋪墊)

三、關注言語特徵,關注語用,實現從吸納到表達的過程。

(在第一段:對比發現作者描寫的不同角度;關注整體描寫與過度句;在第二段引導學生關注“湧、拎”)

Tags:泉城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