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背影

《背影》課後練習

欄目: 背影 / 發佈於: / 人氣:1.7W

課文選取“背影”這個表現角度,好在哪裏?你從文中父親的“背影”聯想到什麼?

《背影》課後練習

這道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本文精巧的構思,並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背影,可以看做是父親的一種特殊“面貌”。由於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獨特發現,選擇了這個最佳的表現角度。以“背影”為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鬱、父親對兒子的真摯感情等,都可以通過“背影”真切地表現出來。它意藴豐富,耐人尋味,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

二 有感情地認真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背影的句子,並加以揣摩,然後回答問題。

這道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課文中的重要句段,領會這些句段的含意。

1。口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哪些詞句最富於表現力?為什麼?

寫背影的詞句最富於表現力。先寫看見父親的服裝,勾畫了一個大體的外貌。寫他平地走路,就用了“蹣跚”,可見步履的不便。從月台下去,只寫了“慢慢探身下去”,用“探”字動作寫得很準確。最精彩的一筆是寫他怎樣爬上去。兩手的動作用一個“攀”字,那高度顯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象;兩腳的動作用一個“縮”字,把怎樣爬法寫得更細緻了。又點出他爬的困難,“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動作描寫,細膩而簡練,給人一個過程的動態,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豐富這種形象,確實是栩栩如生。

2。課文最後又寫到父親的背影,有什麼作用?

文章最後寫兒子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了父親的背影。應該説,兒子這時意念中的背影,並不單單是父親往日背影的再現,而且還包含着老年父親的影子,這個背影,寄託了兒子對父親深沉的思念。寫這個背影的作用,是加深了讀者對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3。課文寫作者一見父親的背影就流淚,這是什麼原因?

作者一見父親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淚,這是因為從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愛子如命,這是感動之淚;同時看到父親的處境艱難,在逆境中掙扎,對父親同情和摯愛,這是傷心之淚。

三 一些語句,或者能標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者在寫人敍事狀物方面富於表現力,或者含意深長,耐人尋味,或者最能表現作者的情意,這樣的語句稱為關鍵性語句。試聯繫上下文,指出下列關鍵性語句的表達作用。

這道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課文中的一些關鍵性語句。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這是課文的開頭一句,它開宗明義,落筆點題。“不能忘記”的前邊再加上一個“最”字,表明父親的背影在作者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藴含着千絲萬縷的父子温情。全文從這個“最”字發端,用追敍的'手法,再現兩年前作者終生難忘的往事。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標題是背影,但作者宕開一筆,從祖母死、父親賦閒這“禍不單行的日子”寫起。這樣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主要是為下文描述事物、抒發胸臆、推出背影作鋪墊。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鋪墊,這一句是鋪墊部分的總領句。

3。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類似的句子在文章中有幾個。這是事後省悟過來的時候作者責備自己的意思。“太聰明瞭”,換一句話説就是“一點也不聰明”。為什麼?因為當時只知道批評父親的行為而不能夠體諒父親的心情。這種自我責備的句子,能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使文章更為感人。

 四 課文寫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當中説的幾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試找出來,並聯繫上下文,體會這些話語樸實而簡潔的特點,以及所表達的憐愛兒子的深情。

這道練習的目的是使學生體會本文語言樸實簡潔而飽含感情的特點。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當時,“我”要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説定不送我,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而且,我已經二十歲了,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況且,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但父親幾番躊躇,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就説了這麼一句話。聯繫這些情況來體味,就可以看出這句簡短的話裏包含着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深摯的愛。

2。“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臨別前,年邁的父親還不辭勞苦地要過鐵道去為兒子買橘子。明知鐵道不容易過,自己步履艱難,但為了兒子,父親樂意去。這又是何等的關懷、體貼。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4。“進去吧,裏邊沒人。”

這兩句,看來只是簡簡單單的話,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擔心、不捨等等感情,都含蓄在裏面。平淡的話語裏面有不平靜的心情,它比千言萬語更真摯,更感人。

教學建議

一、這篇散文的語言平實自然,不造作,要結合練習題引導學生去體會。可以採用朗讀教法,邊讀邊理清文章的線索。如,開頭設疑點出背影;中間敍事引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結尾思念照應背影。因此,教學中,在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着重引導他們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這篇散文,沒有什麼表示強烈抒情的字眼,全是平平實實的敍述。但正是這些極平凡的日常絮語,卻含藴着至愛深情。教學時要抓住這種語言風格,通過分析詞句,讓學生體味其中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