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背影

《背影》課堂實錄

欄目: 背影 / 發佈於: / 人氣:2.31W

第一課時

《背影》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感知內容。

2、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導語:《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紀實性散文,最初發表在1925年11月份的《文學週刊》上,它的發表使朱自清聲譽鵲起。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清華大學的高年級學生看到從“工”字廳走出的朱自清,會情不自禁地向一年級新生介紹説:“瞧,他就是寫《背影》的朱自清!”那時,朱自清因為他的《背影》而成了清華園一道亮麗的風景。那麼,《背影》究竟寫了什麼,何以有如此魅力呢?今天讓我們來學習《背影》這一課。

師: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並劃出不懂的字詞。

(讀完課文,師生共同完成如下工作:)

生字:交卸(xiè) 奔喪(sāng ) 差使(chāi ) 瑣屑(xiè) 頹唐(tuí ) 蹣跚(pán shān ) 躊躇(chóu chú )

生詞:禍不單行——不幸的事連續發生。 虧空——欠人錢物。

發之於外——把情緒表現出來。 妥貼——合適,恰當。

師:我們已掃除了閲讀課文的“攔路虎”。那麼,讓我們再來通讀課文。

生:讀課文。

師:我們來思考幾個問題。

問題一:本文寫了哪幾次“背影”?着重寫的是哪一次?

生:本文四個地方寫到“背影”,第一段寫難忘“背影”,第六段兩次寫“背影”,結尾一段追憶“背影”,其中重點寫父親爬月台買橘子時的“背影”。

師:問題二:作者寫父親爬月台時,用了哪些動詞?請在書上劃出來,大聲朗讀並體會這些詞語的作用。

生:在書上劃出“戴”、“穿”、“探”、“爬”、“攀”、“傾”等動詞。

——這些動詞逼真地刻畫出父親的“背影”形象。

師:問題三:課文中第二、三段寫祖母去世及父親失業的文字是多餘記述嗎?

生1:不多餘。寫祖母去世、父親失業是為刻畫父親愛子情深的形象作鋪墊。父親在精神打擊、經濟拮据的雙重困境中,對兒子照顧還那樣細心,這就更使兒子感動。

生2:作者寫這兩段並不是有意要作鋪墊,只是客觀地記述當時的事實罷了。這兩段是後面“車站送別”的背景和原因,必須寫。要是沒有父子同時奔喪回家,同時起身北上,哪來的“浦口送別”?

師:兩位同學的回答都有道理。本文的二、三段或許不是作者刻意為之,只是出於敍事的需要寫上了。但客觀上對送別場面起到了鋪墊和烘托的作用。

問題四:你能説一説這篇課文的文路嗎?

生:開頭先點出“背影”;中間再回憶幾年前父親送我的前因後果,並仔細描畫出送別時父親的“背影”;最後又回到現實,敍述寫作的起因,追憶父親的“背影”。

師:根據大家的回答,我把課文的文路用圖表示出來:

父親爬鐵道時的背影

家境困頓 父親混入人羣中的背影 父親來信

難忘“背影” 再現“背影”

結語:這節課我們主要掃除了閲讀障礙,理清了文路。下節課,我們將深入學習這一課。為此,請大家課後完成下面的作業:

《背影》這一課裏寫的事情發生在1917年,這正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運動時期。請同學們利用互聯網或歷史教材,查找有關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資料,瞭解那一時期青年人反抗傳統,追求個性解放的熱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重複敍述”切入,對課文思想內容做深度解析。

2、學習課文語言簡練、結構嚴謹的藝術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重複敍述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閲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語: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背影》,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這篇課文的思想內容。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它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生1: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

生2:表達了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懺悔。

生3:反映了那個時代人民生活的困苦。

生4:透露了父子之間的不和諧。

師: 幾位同學説得都有道理,《背影》這篇課文內涵豐富。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最容易懂得,但又最不易懂得。剛才大家談的前三種理解,課文中表現得比較明顯,而第四種理解,課文中表現得不很明顯,但的確存在,現在,我們重點來討論這一點。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子之間的不和諧?試着找一下。

生: 課文中有幾處心理描寫,比如:“其實我那時已二十歲,北京已來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我心裏暗笑他的迂”“總覺得他説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兒子嫌父親囉嗦,想自己獨立辦事。

師: 説得有道理。這幾處心理描寫,事實上構成了一種意義上的重複。重複敍述是一種修辭現象,重複某種東西,常常表達一種特殊的情感。比如某個人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你可能會多次想起他,唸叨他;再如,上課時老師認為是重要的地方可能會重複講述,多次強調;同樣,作家在創作的時候,也會有意識或是無意識地重複某種東西,我們通過分析這種重複表述,基本上可以見出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背影》中作者自我心理的幾次重複描述可以看出作者不滿足於父親的安排,而追求個性獨立、爭取實現自我價值的一面。

課文中還有對父親行為的幾處描寫,請大家找出來,體會一下這些描寫是否也構成重複敍述的效果。

生: 課文中講父親跟腳伕講價錢時,沒有兒子插嘴的餘地;寫兒子爭着要去買橘子時父親不肯;父親去買橘子時又吩咐兒子不要走動等等。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父親絕對的支配地位,兒子沒有半點自主權。在父親面前,二十歲的兒子只有聽話的份兒,不得反抗,反抗了也沒有用。

師: 這就是重複敍述造成的效果。由上面兩組重複敍述,我們不難看出,兒子面臨順從父親和張揚個性的選擇衝突以及內心矛盾,這種選擇痛苦與新文化運動時期青年人追求解放的大環境有一定關係。上節課的.課後作業是讓你們查找新文化運動的有關資料,找得怎麼樣呢?

生1: 我從網上了解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從西方請來了德先生、賽先生,青年人追求獨立自由,渴望衝出封建家庭,掙脱父輩的束縛。

生2: 我看過巴金的小説《家》。《家》就表現了五四時期青年人對封建家長的激烈反叛。

師: 《家》這部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五四時期許多知識分子都反叛舊家庭,但這種反叛並不徹底。《家》裏的覺慧在他祖父去世時,表現得極其哀傷。事實上知識分子在反抗傳統時,往往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所以他們的內心往往是矛盾和焦慮的。《背影》的作者朱自清也面臨這種痛苦,這是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共同的境遇。

生: 從《背影》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帶着一種複雜的情感寫這篇文章的。這篇課文是作者在看了父親來信後寫的,當然,課文主要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之情,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處理與父親的關係上,有許多矛盾和痛苦。寫《背影》可能會減少一些痛苦吧?

師: 是的,文學作品的寫作往往是作家釋解情感的一種方式,從這一角度來看,《背影》的寫作使朱自清得到了一絲心靈的寧靜。看來,每個同學對《背影》的理解都不同。有的看出了其中的父愛,有的體會到了“兒子”的懺悔,有的讀出了時代的動盪,人民生活的困苦,還有的感覺出了父子之間的不和諧。大家説得都有道理。一篇偉大的作品永遠處在一個解讀的過程中,《背影》之所以美名遠揚,就是因為它恰到好處地記錄了一段真實的感情,這種感情引發一代又一代人思索晚輩與長輩、繼承與發展、認同與反叛這樣永恆的話題。《背影》意藴豐厚,為我們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提供了可能。隨着你們年齡的增長,閲歷的豐富,你們將來對《背影》可能會有更多的體悟。

師: 《背影》不僅思想內容豐厚,而且它的表現手法也很有特色。下面我們通過兩個問題來學習本文的藝術特點。

問題一:找出課文中父親説的五句話。談談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的語言有何特點?

生:父親説了五句話:

1.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5.進去吧,裏邊沒人。

這五句話非常簡潔,用了“白描”的修辭手法,單獨抽出來看,這五句話很平淡,但放在文章的情景中,卻很感人。

師:不僅父親的這五句話非常簡練,《背影》全文的語言都有這個特點:簡潔、質樸,沒有鋪陳、渲染,也沒有華麗的詞藻。

問題二:這篇文章是怎樣安排結構的?

生:全文一共七個自然段,首尾兩段內容較少,但前後照應。中間五段插入回憶,內容較多。

師:這樣就形成一個兩頭尖、中間粗的“梭子”型結構。這樣的結構給我們以嚴謹、優美的感覺,是嗎?

結語: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背影》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下面還有些時間,你可以做課後練習,也可以討論有關問題。有什麼疑問,可個別跟老師、同學交換意見。下面是這節課的課外作業:

1.重複是一種語言手段,它是指作品中某些東西不止一次地反覆呈現,每次呈現之間可能約略相似但又有變化。重複的類型很多,有詞語重複,事件重複,結構重複等,這些重複往往具有特別的意義。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此已有了感性認識,課後請從你學過的課文或看過的作品中找出重複敍述的地方,進一步感受重複敍述所造成的特殊效果。

2.朱自清的《背影》在現當代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台灣女作家三毛、大陸作家張承志都寫有散文《背影》,取材、立意與朱自清的《背影》有相似之處,請大家找來讀一讀,感受一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背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