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長河》的閲讀題及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3.06W

①在我們到達那裏之前,那條河已經流淌了許多年。

《長河》的閲讀題及答案

②那條河,那條以它流經的地方為名的于田河,發源於崑崙山,是無數溪流、瀑布彙集的結果。匯成這樣的一條河,需要巨大的耐心、驚人的巧合,更要忍受巨大的消耗。而這一切巧合都發生了,一切消耗都被忍受了,才有了這樣一條河。

③在玉門關以西的土地上,有着無數這樣的河流。它們有的只需一步就足以跨越,有的從源頭到最終乾涸的地方,只有幾裏之遙。但因為它們經受的寂寞的深重,它們所做的努力的艱辛,它們也足以贏得敬意和感動,它們都配得上稱為長河。它們總是在春天氾濫,在秋天暴漲,在冬天枯涸斷流,它們為所流經的地方帶來了冰雪融水、肥沃的泥沙、植物的種子以及動物的屍體;在它們流經的地方出現了節節草、蘆葦,出現了紅柳林、沙棗林、核桃樹林,後來又出現了良田、居民,出現了每到禮拜日就熙熙攘攘的集市。

④我的父輩是在河流兩岸栽下核桃樹、在鹽鹼地上種出小麥的人。他們來自甘肅、山東、河南或是上海。他們説着“到那邊去,那邊有地種,有糧食吃”,招呼着叔伯兄弟,坐上了拖拉機、大卡車和冒着長煙的火車往西走。在玉門他們看見了堆積如山的金剛砂礦石在陽光下閃亮,在以後的漫長的、夜以繼日的跋涉中,他們看見了更多的奇異景象,他們看見了阿克蘇的紅色、紫色和綠色的山,比心靈所能承受的最親近的距離還要近的玻璃似的星空,看見了野黃羊羣像洶湧的朝霞一樣在落日下的戈壁上奔跑。他們忍受了一條河流所能忍受的消耗:在火車的悶罐車廂裏,有人帶來了傳染病,有人病死了,就埋在沙漠裏;有人偷走了別人小心攜帶着的全部積蓄;有人打架,有人受傷了;有人和別人有了私情,約好了火車一到站就逃走。在和田,他們遇上了地震,所有懷着巨大希望的墾荒者都睡在了草棚裏,疾病還在蔓延,草棚失火了,有的人失去了骨肉至親。而當卡車到了終點時,誰也沒有留在車上,他們紛紛跳下車廂,抓起一把發硬的、白花花的鹽鹼土,仔細地端詳。

⑤在他們之前,還有那些墾荒戰士。那些到過南方和北方,最終由兒女把報喪的家書寄回東北、寄回平原的戰士。他們為節省唯有的一身衣服,在勞動時赤裸着身子。幾萬、十幾萬個男子,赤裸着,像一塊塊黑色的金子,散發着膠質的光芒。幾萬、幾十萬個男子的身體,像道黃色的洪流。

⑥男人在三十歲就顯得蒼老,孩子在拼命長大。棉花田、苜蓿地全都望不到邊。沙棗林裏的沙棗,全都落在地上,無人撿拾。所有走上幾天幾夜也到不了頭的寬而硬的白土路,全都是腳踩實的。如果想見到沙漠必需走上一百里路,想打到黃羊,就得帶上帳篷。即使是一年一版的地圖,也來不及寫上所有新出現的村落、鎮子,那些音節優美的地名,如果翻譯過來,本應是“野狼出沒之地”、“飛鳥墜落之地”、“大風口”,候鳥飛去南方,再飛回來,就找不到自已的沼澤。于田河、策勒河,所有的長河,即使是離開以後,即使是在萬里之外的'大城市,我還是能聽得見它們的水聲,嗅得見它們的氣息。甚而不用閉上眼睛,甚而不用追憶。我,我們由於田遷回內地的十三口人,我們知道有另一種生活,另一種召喚。我,要寫出來。

⑦而那于田河呢,是不是還在皓月籠罩的大漠裏日夜不停地流淌,每到春天就有巨大的冰塊在河中擁擠着?那河邊的紅柳林、蘆葦灘,是不是還在依序生長着?草地上的男人是不是還在歌唱?而每到秋天,無邊的草都會變成枯黃,來了風,就隨風起伏着,像銀白的浪,而每到夜裏,遠遠近近,都是野火明滅?

⑧而我那于田河邊的家呢?園子里長滿青草了吧?葡萄架倒了吧?野鳥,在房樑間,做着巢了吧?

(摘自《怒河春醒》)

19.第③自然段中,作者為什麼把“有的只需一步就足以跨越,有的從源頭到最終於溜的地方,只有幾裏之遙”的河流也稱為“長河”?(4分)

20.作者在第⑥段的結尾寫道:“我,要寫出來。”為什麼這樣説?(4分)

21.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最後兩段使用的一連串問句作用的理解。(4分)

22.本文以“長河”為題,為什麼卻以大量的篇幅去寫“我的父輩”等拓荒者?(6分)

試題答案:

六、(18分)

(一)

19.因為它們經受的寂寞的深重,它們所做的努力的艱辛,都足以贏得敬意和感動。(2分)它們都在隨着季節變化着,為所流經的地方帶來生機。(2分)

20.作者為昔日在於田經歷的生活所感召,(2分)被“我的父輩”的拓荒精神所激勵。(2分)

21.引發讀者思考,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於田河以及那裏的人、事、物、景的回憶,對昔日生活的懷想與思戀。(2分)

22.因為長河與“我的父輩”等拓荒者有許多相似性,都需要有巨大的耐心、驚人的巧合,更要忍受巨大的消耗,都需要忍受惡劣的自然環境,付出艱辛的勞動。(3分)寫長河就是為了寫“我的父輩”等拓荒者,更能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敬意與感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