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98W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裏,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閲讀答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閲讀答案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諱②,將奈社稷何?”公叔痤對曰:“痤有御庶子公孫鞅③,願王以國事聽之也。為④弗能聽,勿使出競⑤。”王弗應,出而謂左右曰:“豈不悲哉!以公叔之賢,而謂寡人必以國事聽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孫鞅聞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強,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諱:意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孫鞅:即商鞅。④為:如果。⑤競:同“境”。⑥悖:糊塗、昏聵。⑦固:原來。

1.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對曰( ) ②願王以國事聽之也( )

③秦果日以強( ) ④悖者之患(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出而謂左右曰

A.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八則》)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D.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説》)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此非公叔之悖也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譯文

(2)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予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

4.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給了我們怎樣的借鑑?(2分)

[參考答案]

1. (1)①回答②希望③一天天④錯誤

(2)C

2.此/非/公叔之悖也

3. (1)(公孫鞅)向西到了秦國,秦孝公接納並重用了他。

(2)燕、趙、韓、魏等國聽説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4. ①作為領導者應該虛心納諫,更要有一雙慧眼,任用賢能

②做事不應該太武斷,而要三思而後行。

做閲讀題的技巧和方法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體型

在首段----總領全文、首尾呼應、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為下文做鋪墊、與下文進行對比,反襯出……

概括某段大意

要準確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讀懂段落每句話的意思,還要弄清楚段內各句的相互關係,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謂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數在段首或段末,個別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沒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總結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它是通過文章的字、詞、段、篇的結構形式表達出來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來概括總結,也可以從審題、文章的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部分或從考題中得到提示入手。

文言閲讀實詞釋義題方法

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如:“過而能知,可以為明”中的“過”字,如果能聯想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人恆過,然後能改”的“過”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過”的意思為“犯錯”。

“使者及門”的“及”,結合上下文語境可知“及”應為“到”的意思。

“雜然而前陳者”中“陳”字的字義推斷,大家可以把“陳”組成幾個詞語,從中作選擇:陳列、陳舊……通過篩選不難找到“陳列”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