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小烏鴉和媽媽》教學反思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66W

公開課上得沉悶、沒有生氣,這對於執教教師來説是最大的失敗。然而那次公開課,我真的令聽課領導老師們很“難受”,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很多困惑。

《小烏鴉和媽媽》教學反思

那一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教導主任通知我明天市局領導要來我校檢查教學工作,要聽幾節課,其中由我上一節語文課。接到任務後,我就開始準備《小烏鴉和媽媽》一課。本篇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體會小烏鴉對媽媽的愛。

那節課上,我揭示課題後,帶領學生初讀了課文。接下來我説“誰談談讀文後你知道了什麼?”“我知道了小烏鴉很愛他們的媽媽。”發言積極的郝紫鑫不加思索的説。“小烏鴉們很乖”田晴站起來補充説。“小烏鴉們很心疼自己的媽媽”“小烏鴉們很懂事”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着。看着孩子們這樣快的就進入了文本的學習,我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你們説得太對了,三隻小烏鴉的確很懂事、很乖巧,那你們能從課文中找出能説明小烏鴉懂事的句子嗎,説説自己的看法。”於是學生便開始了他們的討論,我原計劃討論時間為8—10分鐘,在這一段時間裏我穿梭於各個討論小組間,發現學生們有的在書上書上畫一畫相關的句子,有的在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我想:不錯,看來部分學生已經會讀書了。誰知課堂上“熱鬧”了大約5分鐘就漸漸安靜下來了。只好往下一個環節進行了。“看來你們已經準備好了,下面誰來説説你從哪看出小烏鴉很愛自己的媽媽,它們很懂事。”“小烏鴉問媽媽冷了吧,從這我可以看出小烏鴉很懂事,知道心疼媽媽。”“小烏鴉問媽媽餓了吧,從這我能看出小烏鴉很懂事。”“小烏鴉還知道問媽媽是不是渴了,從這我也可以看出小烏鴉很懂事。”就這樣學生們在我們預料之中的粗淺的回答就結束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是相當不夠的。備課中我已料到了這一點,於是我接着引導學生回憶一下平日裏在你餓了、渴了的時候媽媽是怎樣關心、照顧你的。“當我放學回到家,媽媽會迎上來説兒子餓了吧,快來吃點點心。”一個孩子站起來回答我的問題。“你們從哪見到過嘴對嘴得餵食物,説説你的感受。”我接着引導。接下來是很勉強的有那麼一兩個學生回答我的問題。“我還從他們把窩鋪得既鬆軟有厚實看出小烏鴉懂事,他們怕媽媽冷。”總算又談出了一點看法。看時間剩的不多了,要進行第五段的學習了,否則就要拖堂了。

接下來5分鐘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動作表演理解了“依偎”的意思。這時離下課還剩5分鐘時間,按原計劃行事進行課本劇表演。先讓學生在組內進行簡單的準備,然後我特意找了一組比較有表演能力的學生上台進行表演,上台前我還在組內囑咐他們表演時儘量加上自己的話,加一些動作。結果表演的效果如何就不用我再贅述了。這堂公開課以失敗而告終。

這便是我那一堂失敗的公開課。該課的失敗應怪罪於誰呢?能説是學生年齡太小,不能對文本所滲透的情感進行深入感悟嗎?顯然這是沒有説服力的。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以及對語文學科教育的反思,我也知道教學中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學生的體驗學習。“注重體驗”也是《語文課程標準》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可是本節課的教學,我體現這一重要的教學理念了嗎?即使是也引導學生進行情感的體驗了,但引導的方法合理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驗到位嗎?學生在這節課學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收穫呢?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思考。

課下通過進一步對課標的`學習,使我對“體驗學習”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今後的語文教學時,我覺得還是應該引導學生回到綜合的生活中,回到豐富的實踐中,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和感悟。

一、聯繫生活,感受情感。

教育家指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聯繫生活展開情境,把教材所寫的生活和學生的生活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才能領略文中表露的感情。把這種體驗容入到對課文的朗讀中,才能夠真正把文章讀懂。

低年級課本中的許多課文都來源於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但在課文的學習中,低年級孩子往往不善於主動聯繫和體會這些經歷過的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

如在《小烏鴉和媽媽》一課中,我想就可以用“回憶生活經歷”的方法,幫助學生體驗文章情感。文章一開頭就寫道:天冷極了,下着大雪,烏鴉媽媽年紀大了,沒有力氣飛行了,身上只蓋着幾片樹葉,靜靜的躺在窩裏。這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你有沒有過急需別人幫助的時候呢?理解三隻小烏鴉幫助媽媽時,引導學生回憶你幫助過別人嗎,當時你會怎樣想的、怎樣做的、怎樣説的?在生活情景的啟發下,學生體會到了烏鴉媽媽渴望得到幫助的心情,進一步理解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同時為恰當的運用情感進行朗讀作好準備。。

我想學生只要在對以往感受的回憶中,產生了相應的感受,又把這種感受帶到對課文的學習中,就會與文章情感產生了共鳴。

二、參與實踐,體驗情感。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表演中的角色體驗,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更容易理解文章情感,運用好所扮演人物的語氣。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中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繫已有經驗,去體會、去感悟。

學完《小烏鴉和媽媽》一課後,雖然我也請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表演。但由於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充分的感悟,當然是演不出什麼了。如果再次執教,我首先會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進行充分的感情朗讀,再把文本中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進行課本劇的表演。表演時別忘了先為表演的學生帶上頭飾,放一段大雪漫天的錄像,創設一下情景。只要同學們演得投入,角色的表演會使得學生體驗到課文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語文課種的情感體驗正是讓學生去做這樣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課的失敗教訓,使我深刻認識到教師要時刻注意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這種強烈的體驗慾望,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只有學生的自主參與,學生才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這時何愁上不出受學生歡迎的“熱熱鬧鬧”的語文課呢?我想學生在那樣的課中才會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