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掀起你的蓋頭來───高考古典詩歌鑑賞題命題意圖和思路新解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39W

浙江省義烏市大成中學  王新偉  郵編 322002

掀起你的蓋頭來───高考古典詩歌鑑賞題命題意圖和思路新解

90年代以來,高考文學鑑賞能力的考查就逐步受到重視,尤其是94年後,古典詩歌鑑賞題已經成為高考的一個穩定的題型。然而從學生應試的情況看,該類題型的得分率卻大大低於全卷平均得分率,原因到底何在,其實仔細想想,不難發現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的情況。

由於高考考綱對此知識點要求考查的是學生“具有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從1994年--2000年的高考古典詩歌鑑賞題均是採用穩定的“重在鑑賞,選擇錯項”的考查方式。“三對一錯”的選項設置吻合鑑別欣賞的思路,符合初步的要求。但是正是在這種形式的制錮下,高考古典詩歌鑑賞題的命題倒像具備了某種遊戲的性質了,命題者和答題者就是遊戲的雙方,作為遊戲一方的命題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既要考出區分度,又不能超出考綱的要求)想方設法在錯項的似真性、迷惑性上做文章,以便“玩你沒商量”;而作為遊戲另一方的應試者則在尋找迷惑項上絞盡腦汁,意圖揭開“廬山真面目”。顯然決定雙方遊戲勝負的關鍵就是到底誰能摸透對方心理,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而現實情況往往是:命題者在設置迷惑項時摸透了考生可能存在的各種鑑賞知識缺陷或思維、心理誤區,可謂瞭如指掌。而許多考生卻既不知已更不知彼,如此“玩”法,焉有取勝之理。這也客觀上造成了此類題的低得分率和高區分度。

    那麼,高考命題者又是抓住了我們考生在古典詩歌鑑賞的哪些知識缺陷和思維、心理誤區的呢?

    應該説,古典詩歌鑑賞題對鑑賞者的素質要求很高,包括他所具備的鑑賞知識、生活閲歷、審美情趣等,考查的範圍由內容到形式,分佈很廣,所以學生個體的知識缺陷也會因人而導,五花八門可能會很多,或詩歌的內容理解,或語言和表達技巧的把握,這裏就不一一羅列了,但是我們卻應特別注意命題者在利用學生思維和心理誤區方面的兩種 “慣用伎倆”:

一、利用學生現代語言思維的習慣定勢

這種思維定勢主要表現在古典詩歌的語義或句義的理解上(文言文閲讀中有關語意理解的試題也經常利用這種定勢)古典詩歌的語言既體現了古代語言的特點,又體現出了詩歌語言的跳躍省略特徵。但很多學生在解釋古典詩歌字、詞、句語義時不是從其自身的語言特點及具體語境、意境出發,而是就以現代語言思維習慣進行想當然似的理解,結果往往是 “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如:(2000年全國高考題)對南宋詩人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一詩賞析中的C項:“第四句描寫了‘閒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的閒適恬淡的心情”。此處就是這類迷惑項的典型。這首詩寫的是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詩人在這樣的雨夜約了友人來下棋,但友人尚未出現,他只好靜靜等候,而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説明了等待的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扣門聲,但聽到的卻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燥心情,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閒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了約客未到的一種悵惘的心情,“閒敲棋子”這一看似閒適的動作恰恰反映出詩人當時內心的焦燥。命題者如此設置迷惑項就是摸透了一些學生在解釋該詩句含義時會有現代語言思維的習慣定勢,導致許多考生在判斷此迷惑項的正誤上紛紛出錯。事實上古典詩歌的語義理解不僅要結合語境,更要體味詩歌意境、主旨、感情基調等。98年高考題鑑賞唐代詩人賈島《題李凝幽居》中的.第14題B項 -----“‘閒居’句中‘少鄰並’的意思是説李凝自小就有鄰居緊挨着作伴”也正是利用這種定勢所設的迷惑選項。再如對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鑑賞中有一項是這樣設題的:“王詩中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一句的意思是黃沙滾滾,戰鬥頻繁,戰士們穿着堅固的鎧甲奮勇殺敵。”很多學生一看“穿”後面跟着服飾類的“金甲”,很自然地就理解成穿着金甲了,根本不會去懷疑什麼,很明顯,這裏命題者就是故意利用學生容易犯的現代語言思維的習慣定勢,把“穿金甲”翻譯成“穿着堅固的鎧甲”,而如果能結合語境分析的話就不難發現此處“ 穿金甲”應該理解成“磨破了金甲”,是為了突出戰鬥的艱苦和將士們不屈的精神。

二、利用學生課文所選古典詩歌中鑑賞知識的思維定勢。

中學教材中所選的詩歌當中不少有借古諷今,託物言志,詠史抒懷,微言大義等特點,如陶淵明的《飲酒》、《歸園田居》、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有較為深刻的內涵。這些詩歌的課內學習使不少學生在對課外的古典詩歌進行鑑賞時往往也會產生一種潛在的引申意識,命題者正是利用廣大考生的這種定勢思維無中生有地對本來淺顯易懂的詩歌借題發揮。如94年高考題《菊花》一詩,本來詩的三、四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只是説明偏愛菊花是因為菊花凋謝後無別的花可供欣賞,而無別的含義。但迷惑項卻説“三、四句由描寫轉入議論,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潔品質。”命題者在這裏正是利用了人們頭腦中的菊花具有高潔品質(課文中《愛蓮説》、《飲酒》等有這方面類似的引申) 的定勢思維來迷惑考生,其實結合詩的語境和意境分析你就會發現,這個引申實在與原詩的含義風馬牛不相及。又如96年高考題的元曲鑑賞,作者只是歌頌古人的業績,並無詠史抒懷之意,而迷惑項卻任意挖掘 :“表達了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願。”很多學生受課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鑑賞的影響,根本不會去懷疑此項的正確性。97年高考試題是對《望洞庭》和《題君山》這兩首唐詩的比較鑑賞: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題君山  雍  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試卷第九題的D項説:“兩首詩都將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寫得高曠超俗,使人讀後油然生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那種‘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感覺。”此處更是直接點出了思維定勢源點的課文出處,其真實用意不可謂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與知識缺陷的個體差異不同,此類思維和心理誤區在考生解題過程當中非常普遍地存在着。因此怎樣才能避免這些思維誤區對於廣大考生來説無疑就顯得非常重要。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考生在解題時能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命題者的這種命題意圖,要有防備之心,從而避免輕易鑽入圈套。當然。探本索源,思維誤區的消除還是得從打好古典詩歌鑑賞的基礎着手:平時要多學點兒一般的鑑賞常識,要掌握古代詩歌的鑑賞要領;精選例詩,多做一些鑑賞練習。在鑑賞的過程當中要能馳騁想象,充分感受作品的形象美;能以已度人,體驗作者的情感;細心咀嚼,領悟作者意趣,並能在此基礎上,仔細審題選項,對選項中的關鍵評價詞語要咬文嚼字地認真琢磨,再把選項與原詩比照起來,巧作思辨,排除錯項,這樣,往往就能選出正確的答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