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理解和鑑賞古典詩歌的方法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2.47W

閲讀古典詩詞作品跟閲讀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包含理解和鑑賞兩個過程和層次。理解,指搞懂詩詞作品的詞義、句意、段意、全文大意。亦即弄明白它説的是什麼意思。鑑賞,指鑑別和欣賞作品的語言、寫作方法、篇章結構的表現力量,鑑別和欣賞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題的社會意義,並對這一切做出恰當的評價,亦即體會它寫得怎樣好,怎樣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從而品味它的藝術魅力。 理解和鑑賞是密切聯繫不能割裂的。理解是的基礎,鑑賞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深化和提高。閲讀古典詩歌作品,如果只是訴之於理解,而不去鑑賞它準確遣詞造句、恰當運用寫作方法、巧妙安排篇章結構的表現力量,不去鑑賞它的積極健康的思想感情和主題的社會意義,那對上述兩個方面都難收到良好的效果。

理解和鑑賞古典詩歌的方法

打個比方説,理解,猶如跨進名畫展覽大廳的門檻;鑑賞,則像欣賞那廳內的展品。跨進門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欣賞展品。 理解和鑑賞古典詩歌作品,對大多數同學來説,都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它們距離現在的年代都較久遠,而且詩歌跟其他文學作品相比,又有它獨特的一面。優秀的詩歌,高度集中。對抒情詩而言,總是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義的場面,描寫特定的形象,創造意境,抒發感情;對敍事詩而言,總是敍述富有典型意義的事物,塑造富有典型意義的現象,反映出寬廣深刻的社會內容。優秀詩歌的表現意義常常超出它所描寫的現象。詩歌的高度集中,更決定了它的語言尤為精練的特徵。如果把散文的'語言説成是流水式的,那詩歌的語言就是跳躍式的。詩歌的跳躍式的、看似句間並無直接聯繫的某些語言,也恰恰適合表現詩人感情。優秀詩歌,形象鮮明。詩歌的形象性,即表現在語言的形象上,更表現在形象的描寫上。優秀的敍事詩,固然都塑造出富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優秀的抒情詩,也總是描寫出種種客觀事物的形象,並且浮現出或暗含着詩人自身的形象。優秀的詩歌,富有節奏感、音樂性。節奏感和音樂性增強了詩歌語言的感情色彩。所以本單元着重培養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對作品的鑑賞能力。

1.要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文學是時代的風雨表。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詩風。瞭解作者的人生遭遇,瞭解作家的創作的歷史背景,包括當時的時代氛圍,地理環境和社會習俗,從而設身處地地揣摩詩人的心境,運用想象,填補詩中描述的空白,是理解和鑑賞作品的基礎。如學習屈原的《離騷》,首先要了解屈原的其人其事。他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受過很好的文化教養,頗得懷王信任,在戰國七雄紛爭割據的局面下,他希望楚國能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為此他主張聯齊抗秦、舉賢授能和革新政治以求振興楚國,但卻受到楚國內部親秦的舊貴族集團的誹謗和迫害,被懷王貶逐和流放,直到秦兵入境,國家將亡,他悲憤投汨羅江自沉。可見他的一生是在長期憂傷和放逐中度過的。在這基礎上閲讀《離騷》,就明瞭他自述身世、志向和遭受奸佞打擊的用意了,對他雖受讒人的陷害但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志向的理解也有了張本。

2.要能理解並解釋課文中的詩句。

詩歌語言的特點是精練、濃縮,富有跳躍性。要結合上下語境準確把握詞義、句意。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在理解這兩句詩時,要做到能懂得“羈鳥”“舊林”“池魚”“故淵”的意思;要懂得“故”與“舊”是互文;要懂得這兩句詩承前敍述詩人誤入官場“塵網”,就如“羈鳥”、“池魚”得不到自由,於是思戀“舊林”、“故淵”,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表達他急切思歸田園的心情;要懂得詩人以“羈鳥”“池魚”作比,貼切形象,既與前面的“塵網”呼應,又為後文的“樊籠”伏筆。

3.要善抓“題眼”“詩眼”。

“題眼”就是一首詩的題旨。“詩眼”就是一首詩中傳達主旨的關鍵詞和關鍵句。抓住了“題眼”“詩眼”,就是找到了理解和鑑賞詩歌的鑰匙。如《離騷》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一句反映了屈原剛正不阿,一身正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一句表現他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節操。“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反映他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思想。賞讀這些語句,就能更好的理解詩歌所表現的旨意。

4.要合理補充形象。

詩歌具有概括性,讀者在鑑賞過程中,必須通過自己的想象去補充和擴大作品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但這種補充不要拋開作品的形象而隨心所欲,要以作品所提供的的藝術形象為基礎作合理的想象。比如在賞析《白馬篇》時,既必須理解詩人運用鋪敍的手法,描寫少年勇猛輕捷的英雄形象。更必須展開想象的羽翼,通過“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想象這位遊俠少年精彩的射技。“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想象身手敏捷的動作畫面。

5.要體物入情,能動地思索作品的思想意義。

鑑賞詩歌,必須真正進入作品的社會場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寫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從人物的喜怒哀樂中體驗作者的感情。如在賞析《孔雀東南飛》中的人物形象時,就應當從劉蘭芝與焦母、阿兄之間的矛盾衝突中領會作者的思想傾向,從蘭芝與仲卿的情感世界中去體察人物心理變化和思想衝突的軌跡。反之,缺乏對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切體驗,是很難在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礎上,體會出豐富的意藴的。

6.要準確理解詩歌的意境。

詩歌的主題通常是藉助意境來表達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體會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詩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麼。鑑賞時要了解詩歌中情與景的結合方式即即景述懷、直述胸臆、寓情於景、情景相生等,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把握詩的主旨。比如《秦風·無衣》中通過寫“同袍”“同澤”“同裳”,表現戰士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情景。寫“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現戰士齊心備戰的情景。在重章復唱中表達了作品的主旨:表現戰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揭示戰士們崇高的內心世界。

7.要能體會詩歌藝術手法的藝術效果。

本單元主要是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比興等藝術手法的藝術效果。客觀是多種多樣的,因而詩中比、興手法的應用也是多種多樣的。從比的角度來説,要明瞭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四種形式及作用。如《離騷》中屈原“依詩制騷,諷兼比興”,他以鸞鳳、香草比擬忠貞,以惡獸、臭物比擬奸佞,以飲食芳潔比擬品質高尚,以車馬迷途比擬惆悵失意。從興的角度來説,興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觸物起興,如《氓》的三、四章,用自然現象來對照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藴,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二是託物起興,如《孔雀東南飛》開頭兩句。以孔雀失偶起興,增加了詩歌的悲劇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