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曾國壽:跨越國際教學大獎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中國教師報     2003-07-15     王 軍 

曾國壽:跨越國際教學大獎

 

    頒獎現場:曾國壽淚流不止

    美國當地時間2003年5月16日下午,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第54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Intel ISEF)閉幕式現場座無虛席,鴉雀無聲。

    全場近千名中學科技教師、千餘名參賽學生、10餘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屏氣凝神,等待着本屆大獎賽壓軸大獎--“英特爾傑出教學獎”的頒發。

    4時整,主持人走向主席台……

    在一陣緊似一陣的熱烈掌聲中,隨着主持人報出的獲獎者名單,坐在台下第二排緊張等待的5位候選人一一站起,魚貫而出。

    走在第二位的,是一位皮膚黝黑的中國教師。他在心裏默唸着一句話:“我是代表中國的教師走上這個世界領獎台,我來替中國教師拿獎,是用我的手親自拿,一定要走出中國人的自信自強來。”這位61歲的中國教師步伐穩健,大步登上主席台,沒有露出半點老態。他對自己如此沉穩的亮相很滿意。

    5位候選人在主席台上一字排開。鎂光燈頻閃。

    掌聲中,主持人宣佈了最令人激動的本屆“傑出教學獎”第一名獲得者的名字:

    “Guoshou Zeng! Xiamen Fujian China!”

    主持人話音甫落,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台下,鎂光燈閃成一片,很多人激動地從座位上站起來,以更熱烈的掌聲向這位來自中國福建廈門市的中學教師致敬……

    這位50年代的中國大學生學的是俄語,英語不是很好,但他聽清了,第一名是曾國壽!就是自己!

    他激動不已,情不自禁地跨前一步,高高地舉起雙手,迴應着台下羣情激奮的誠摯祝賀,兩行熱淚順着他黝黑的臉頰唰地流了下來。台下掌聲不停,他的眼淚也流個不住。老流淚不好,他想控制住,但不知怎麼搞的,他就是想哭。主持人見狀,忙走過來,遞給他幾張紙巾……這一幕,也許會成為此項大賽歷史上的經典頒獎鏡頭。

    台下,許多前來助陣的旅美華人,激動地跟他一起掉淚,“曾國壽!好樣的!世界第一!”

    在無比熱烈的氣氛中,英特爾總裁微笑着把獲獎證書、5000美元個人獎金、一台高性能筆記本電腦和2萬美元項目資助金交給他,並對他説:“對於學生來説,好老師的教誨就像一劑神奇的配方。你要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告訴更多的人。” 

    經過5天的激烈角逐,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個學生科研項目的指導教師和優秀教師中,中國廈門一中生物特級教師曾國壽通過精彩的演講、出色的評委答辯,脱穎而出,成為獲此世界大獎的第一人!

    激動的餘波在國內延伸不止

    5月17日,《廈門老師美國獲獎》的配圖新聞在《廈門日報》頭版刊出。 

    緊隨其後,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各路媒體記者對剛剛載譽歸來的曾國壽老師進行了多方報道。

    廈門一中特級生物教師曾國壽一舉奪取第54屆英特爾國際工程與科學大獎賽傑出教學獎第一名的消息不脛而走。

    “曾老師獲獎那天,整個學校就像過節一樣。”廈門一中現任校長,45歲的數學特級教師任勇説,“大家都為他獲得這項大獎而激動。學校在大門口拉起了巨大的橫幅,等他回來。”

    本應取道北京,接受教育部、中國科協領導接見並致賀的曾國壽,因其時Sars肆虐京城而中轉上海直飛廈門。

    一路上,怕受壓變形,那張“英特爾最佳傑出教學獎”的證書一直放在曾國壽那隻隨身皮箱的最上層。

    教育部的重視、科學界最前沿專家的尊敬、國內外各路媒體的強烈關注、廈門一中全校師生的興奮、曾國壽本人對此次獲獎的珍視,並不僅僅因為這是中國教師第一次奪得這項具有50多年曆史,在全球中學科技教育領域享有崇高聲譽的重大賽事的最高獎項……

    中國教育正在艱難的摸索中進行着任重道遠的改革,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我們把目光瞄向已經積累了相當經驗的西方。但面對教育新理念和新的教育技術大量湧入,許多一線教師無所適從;中老年教師因其豐富的教學經驗,本應是教育最前線的骨幹和寶貴財富。但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卻顯得步履維艱,“中老年教師怎麼了”的討論、“中老年教師怎麼辦”的探討,正在考驗着關心中國教育的各階層人士的思維神經……

    在這個時候,在全球近千名傑出教師的白熱化競爭中,為鼓勵全球中學教師在“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方面不斷探索而設立的“英特爾最佳傑出教學獎”,經1200餘名科學家、工程學家組成的評委團審議和10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參評,最終交給了61歲的中國教師曾國壽。這對正在摸索中前進的中國教育改革來説,有其特殊的意義。

    在全世界專家、老師、學生和家長面前,執拗地要表現出中國教師的自信自強的曾國壽在頒獎台上盈眶而下、控制不住的熱淚中,在陪他一起落淚的旅美華人的眼神裏,除了抑制不住的激動,還包含着什麼?

    6月19日,程光勝先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環境研究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祕書長)寫給曾國壽的一封賀信,也許能作出部分的回答。經曾國壽本人同意,記者現在摘錄如下,與廣大讀者共饗--

    國壽先生:

    您在國難當頭時(Sars肆虐。編者注)為我們國家贏得了崇高的榮譽。幾十年的甘苦,不是經歷過的人很難有深刻體會。我由衷地祝賀您,望您能以您的偉大奉獻精神感動下一代,下下一代,使我們的光榮而又平凡的持久努力在提高國民的素質中獲得長遠的效果……

    程先生寫信同日晚8煟埃埃《中國教師報》記者對曾國壽老師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電話採訪。

    5天后,《中國教師報》記者南赴廈門。

    國際大獎得主,農民形象

    在廈門一中的學生、家長和曾國壽的同事中,流傳着有關他的各種不同版本的典型形象。最讓記者感興趣也不太相信的是這一個:

    “上課鈴響了,曾老師風風火火地大步走進教室。頭髮裏粘着幾根草,一隻褲腿高卷着,鞋子上粘着半乾不濕的泥巴。他剛從野外調查歸來。但沒有學生敢提醒他‘收拾’一下自己的形象,因為如果‘無故’打擾他上課,他就會不高興。”

    這個形象與記者的想象相去甚遠,這分明是一位從田間趕回家吃午飯,放下碗筷就得急匆匆趕回地裏繼續幹活的老農。顯然有虛構的成分。一位在生物教學和生物科研中成就卓著的中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會是這樣的形象嗎?

    25日上午10煟常胺腫笥遙在廈門一中生物實驗室,記者見到了這位生物教師。雖然他是從監考教室回來,頭上沒有草,腳上沒有泥,衣着樸素整潔,但,他竟真的像一位老農。

    最能説明問題的,是他黝黑的皮膚和額頭腮邊那幾道深陷進去的皺紋。在農村長大的人一眼就能判斷出,那是風吹日曬出來的。

    但也許,只有這樣的形象才最符合以帶領學生入深山、鑽老林、穿澤渡海,進行大量的野外考察、調研以獲取第一手材料而聞名的曾國壽。也只有這樣的`曾國壽才能取得下面的成績:

    經他指導完成的學生科研項目獲市級以上獎勵的達290餘項,以他32年教齡來算,平均每年近10項;國家級獎勵32項,平均每年1項。

    2001年5月,中國學生代表團首次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由曾國壽指導完成的研究項目《中國廈門文昌魚的保護》獲集體項目四等獎。

    2002年5月,中國代表團再次參賽。曾國壽指導完成的項目《廈門文昌魚遺傳多樣性研究及資源保護》再度獲獎並上新的台階:榮獲集體項目三等獎。

    兩次赴美參賽的5名同學均獲在高考總分中追加20分的機會,和保送全國重點高校資格。如今,這5名學生已就讀於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中國一流學府。而他所帶的生物興趣小組的成員幾乎全部進入大學深造。

    今年5月,因Sars流行,中國學生代表團未能成行(保留參賽資格),一直甘當人梯,在背後指導學生屢屢拿獎的曾國壽,在英特爾公司資助下隻身赴美,又一次載譽而歸…… 

    立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棒小夥:沒有那6年,就沒有今天這個大獎

    “他(曾國壽)特嘮叨。翻來覆去地跟你説同一件事情,生怕人家聽不明白。(笑)”這是學生嚴翡對曾國壽的評價。

    記者剛跟隨曾國壽走到實驗室另一間大屋子的一張大桌子前坐下,嚴翡的評價就應驗了。他又開始講他高中畢業後一顆紅心兩手準備,離開廈門,赴同安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那6年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段經歷,在記者來廈門之前,他已經在電話裏用他的大嗓門無比激動地講過了。

    而記者只有不到兩天的採訪時間。“曾老師,那6年一定是讓您終生難忘的6年,對您以後的工作生活可能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它與您現在取得的成績有沒有關係?”

    “有關係!有很大的關係!”

    他這次嘮叨不是怕記者不明白,而是因為那段生活對他其後40餘年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影響,“沒有那6年,就沒有今天這個大獎。”

    “高中畢業,我不想讀大學,就想響應黨的號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962年,高考一結束,共青團廈門市委來到他所就讀的廈門一中組織志願隊,支援農村。當時,高中生在廈門市找工作很容易。但是,他一直記着“烈火之中煉真鋼”的名言,急切地要到農村去鍛鍊,培養與農民的感情,培養與大自然的感情。於是,由他擔任隊長,帶着一羣人奔赴同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就有這個氣概。”他們這羣晚上不在家好好睡覺,卷着棉被跑到海邊,睡在貝殼上面以磨鍊堅強意志的高中生一下到農村,就遇到了“百年大旱”。

    那一年,同安縣境幾十萬畝良田幾乎顆粒無收,他們搞的瓜菜栽培也無疾而終。目力所及,全是一片片焦裂的土地。除去上交的公糧,每天就剩下二兩飯。對這些正在發育的大小夥子來説,二兩飯真的是連塞牙縫都不夠。他們就拿地瓜當飯吃。“真的是非常困難。”後來,他知道,遭遇旱災的不只是同安,而是整個廈門,甚至更遠的地方,也許是赤地千里……

    1974年,當他離開同安農村,以生物教師的身份到縣城6中報到的時候,隨身攜帶的東西跟他離開廈門時一樣,那就是行軍包一樣背在後面的一條棉被。而那些留在廈門的同學大多已經過上了三口之家的不錯的小日子。而他卻剛剛結婚,除了那條棉被之外一無所有。但他沒有後悔。硬件雖沒有得到改善,但他卻為自己裝備了至今引以為驕傲的軟件:

    “我培養起了對農民的感情,對莊稼的感情,對自然的感情。並且能吃苦,不怕累。這些對我以後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處。”

    而更為重要的是,剛下到農村就與那場大旱遭遇,白天抗旱、晚上抗旱的經歷,鄉親們一天到晚肚子咕咕亂叫的情景,激發起了曾國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異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立下了為農村建設、農業發展貢獻聰明才智的志向。

    大旱第二年,省團委推薦他去福建農學院讀大學。

    1968年,曾國壽大學畢業。被毛澤東“知識青年下鄉去”的號召感召着,他再一次回到同安。第一天晚上,他睡在了大隊部的桌子上。

    一覺睡醒,曾國壽成了大隊的一名技術員。他每天要做的就是風風火火地到田裏指導當地農民科學種田,興辦夜校,教當地羣眾什麼時候插秧、什麼時候施肥、怎麼治蟲……在他成長為當地一名遠近聞名的農業高手的過程中,他明白了實踐的重要性。

    “整天跟農作物打交道,長得好不好,有沒有毛病,什麼毛病,怎麼治,一看就知道。不是單純在理論上,按着教材上講的,一畝地用10斤化肥就用10斤。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應該怎麼樣,作物能長多大,開花是個什麼樣子,揚花又是什麼樣子,結果怎麼樣……要了解這些,只有到實踐當中去才成啊。”

    4年後,他成了一名公社技術員,指導着10幾個大隊上萬畝農田的種植。“那對我是一個考驗。我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我能感覺到自己的不斷成長,當時,很興奮。”

    1974年,與大多數下鄉知青一樣,曾國壽進入了教師行列。是年,他成為同安6中一名生物教師,併兼任教研組長。曾國壽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到實踐中去鍛鍊的強調和6年農田裏的摸爬滾打積累起的豐富農業經驗,一樣不落地帶到了教師崗位上。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這樣。一個人的發展就是要跟社會的發展結合到一起。”他對學生們説,“你們現在處於中學階段,是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候。你們要到社會中去,要到自然中去。多接觸社會,多接觸自然,建立起對社會的感情,對大自然的感情。只有愛社會,愛自然,為社會工作,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在説這些的時候,想盡辦法利用周邊的條件,把學生們引出課堂,引入到人羣中。

    因為這些,他的生物教學與眾不同。

    曾國壽知道,學生們喜歡他的課,喜歡他這個剛剛出道的年輕教師。曾國壽不知道的,是在他説着上面的話,並千方百計幫學生建立對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對大自然的感情時,他正走在一條通向中學生物特級教師、通向國家級學科帶頭人、通向今天這個英特爾最佳傑出教學大獎,成為一代名師的寬敞卻又充滿艱辛的路上。

    背景資料:

    一、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是一項迄今已有54年曆史的國際性青少年科學研究項目比賽。它是目前世界上惟一面向9~12年級(初三至高三)的學生,競賽學科涵蓋了所有自然科學學科和部分社會科學內容的科學比賽,因而被稱為中學生科學競賽的“世界盃”或“奧林匹克”。

    該項賽事由美國科學服務社(Science Service)於1950年創辦的美國中學生科學博覽會發展而來。科學服務社是設立在美國華盛頓的一個公益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全球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其評委由大約1200名科學家、工程學家和企業的專家組成。所有的評委都必須具有博士學位或8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大賽另邀請10餘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到比賽現場並參評。

    Intel ISEF獎項分大獎(又稱學科獎)、專項獎和政府獎,共計600多個個人和集體獎項。每個參賽項目至少要接受四次評審。每個學科的大獎項分為一、二、三、四個等級,獎金分別為3000、1500、1000、500美元。此外,還有由Intel、科學服務社和近70個贊助企業、科學社團和政府提供的價值超過150萬美元的獎學金、暑期見習研究、野外科學考察機會和實驗設備。每年還有2名競賽的優勝者獲得去瑞典斯德哥爾摩觀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資助。

    每年5月,Intel ISEF在美國的不同城市舉辦。

    二、英特爾傑出教學獎 Intel Excellent in Teaching Award犆嫦蛉球所有中學教師。英特爾基金會設立此獎項的目的是推進探究式研究方法在學校課程中的應用。申請該獎項的教師能否被選中取決於其教學方法當前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參賽者所在地區師生們的未來潛力。最後,申請者必須對學生有着無私的獻身精神並對教學抱有積極的態度和熱情。全球僅有5位教師入圍決賽,他們免費赴美參加英特爾ISEF。決賽教師在會上就其教育項目作專題發言,接受問辯。

    在英特爾ISEF結束時將會評出一名最佳獲獎教師熓謨杵湟惶ǜ噝閲艿縋浴ⅲ擔埃埃懊澇獎金和2萬美元的助教金以資助其在所在地區實施獲獎的教育項目。其餘提名的教師將獲得1000美元的獎金和一台高性能電腦。

    參加角逐2003年第54屆ISEF“英特爾傑出教學獎”的決賽教師分別來自巴西、中國、俄羅斯和美國。而這一殊榮最終授予了來自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的生物教師曾國壽。其題為“在探研性學習中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報告獲得評委們的高度評價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