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行客 現代文閲讀練習及答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64W

行客

行客 現代文閲讀練習及答案

贛州龍南客家的關西新圍是我頭回見到的“圍屋”,它有着偏居一隅,自成一統的巍峨,以及蜜蜂營巢般的嚴謹――看過從天空俯拍的圓型圍屋圖片,正如一個巨形蜂巢!“其方、圓式圍樓結構和堂、橫屋縱橫交織的綜合性大型建築形制,具有極強的中國傳統倫理觀念及風水意識。”――建築往往是通向歷史與文化深處的路徑,每塊磚,每根樑椽,都暗藏着社會與歷史形態的密碼。

在這樣的建築中,安居着客家人。

秦漢以來,幾乎每次王朝更迭的背後都有大批遷徙的身影。兩晉至唐宋時期的戰亂饑荒,更造成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五次大南遷!他們扶老攜幼,揮淚作別故土,避居於南方的荒野陵谷,由此有了中國遷徙文化中濃重的一筆――客家文化。

從一些客家人身上,似乎可反映這個民系身上的特點:勤勉,倔犟,有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拗勁,同時還有着未雨綢繆的精明與安危意識。血脈是性情的策源地,被強大基因轄制的性格分子,無論怎樣飛濺四溢,最終,仍會呈現出源流的特徵。

這座關西圍屋,主人是當地名紳徐名鈞。清嘉慶三年他開始找名匠建築此圍,歷時二十九年峻工,是贛南現存五百多座客家圍屋中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一處。整體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中間的“口”字部位是圍屋的祠堂,也是圍屋的精神核心所在,以其為中軸線,遵照禮制依次分佈着不同等級的'廳堂,由天井、連廊和夾道串聯,體現着莫大向心力。

整座圍屋充滿強烈的家族意識,散發着森嚴、自洽的氣息。進來參觀的人,即使踩着最輕的腳步,都有幾分像貿然的闖入者。

客家人,這羣因大遷徙而嘯聚一處的中原族裔,何以在南遷過程中,生出了一呼百應的具有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同質文化?行走於圍屋之內,這種發問無處不在。

五代十國以降,中原文明屢遭來自北方遊牧部落的侵襲,加之宮廷朝政傾軋,動輒殃及池魚,大批中原失勢的貴族和流民自此踏上南遷之旅,無形中,他們擔負起賡續文化的重任(至今,中原古音的客家山歌仍在老輩口中吟哦),中原文化得以薪火相傳。而這文化也在離鄉背井之後才愈銘心親切――此時的故鄉已虛化為一種惟藉助於文化符號、民俗禮儀才可復現的集體記憶。

中原客所引入的儒家文化顯示了其強大的異類教化和秩序構建力。在儒家綱常架構起來的社會當中,合作與秩序替代了對抗與機會主義,尤其是在個體力量尚不足以對抗各種動盪的年代,儒家力倡的以族系血脈和宗法倫理為主旨的文化顯示出其強大實用性!

圍屋,即是這一文化的充分彰顯。

“安居”一直是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最核心表徵,安居才可“人和、意順、神暢、福至”。“途中”意味流離失所,意味未知兇險。北宋《雲笈七籤》曰:“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壞,物乃不得安居。”--這和人與屋的關係一樣,人是物,屋為器。器不安,物何置?對辭別故鄉,輾轉上路的中原客來説,遷徙中的漂泊之感更加劇了他們對安居之所的嚮往。一旦有能力起屋,那將是遷徙中對安頓之夢的踐行!堅固,齊備,世代居於其中,外堅內和,盡享天倫。

到了明清時期,中原客們使大約五百座圍屋在贛南大地拔地而起!青磚築起的厚圍牆,圍牆上建有可射擊的炮樓。圍牆之內是自成一統的家族,在瑣碎日常生活外,亦完成着宗教、議事與附驥勵志等功能。

這些維繫着同宗血脈的客家圍屋,首尾相連,自成一體,在每座圍屋的中軸線上坐落着供奉着祖先的宗祠。敬祖穆宗本是儒家宗法的基本要義,在必須藉助團隊力量才可生存的年代,這種建構在血緣關係之上的羣居乃是一種關係最為穩定的組合!

對每一座圍屋,“家族”是建築靈魂所在,帶有牢不可破的宿命與天成意味。圍屋的每間屋子朝向中軸線上的宗祠――圍屋的建築形式加強着成員們凝聚力。

在“聚族於斯”的氛圍裏,“家族觀念”烙印一般,成為成員們的精神自覺。

時代變化,“聚族於斯”不再是嘔心瀝血的宗法理想,相反,成員們四散天下,去國他鄉才彰顯家族的活躍與能量。

“客”具有中國文化中的悵惘身份!“客”在中國古詩詞中是個出現率頗高的字,“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更是定格了“客”在中國文化中的悵惘身份!

“客家人”,在這稱謂中貫穿着命途的坎壈 (lǎn)之感,即使境遇通暢,這個“客”字總顯得有些“生活在別處”。而圍屋便是變“客”為“主”的踐行!一座圍屋即是一户客家人的堡壘,一處精神的框架,一根心魂永系的地平線。甚至在建材中也滲透着“客家人”未雨綢繆的安危意識:圍屋的內壁常以糯米或薯粉摻入,不僅增加牆體黏性,饑饉之年還可充飢。此外,圍內還設有儲糧暗井,滅火裝置,有些圍內的井中養活魚數條,防人投毒……

這些嚴防死守的安全設施之外,亦有怡情遣心的庭園戲台,可供吹笛引鶴,比如徐老四的關西新圍內。戲台今已蕭然,但可遙想當年圍內如何在亂世風雲裏另有一番桃源之逸。 這世代安居的夢想業已消散!在關西新圍及其他圍屋中,現居的只有寥落老者,前現代鄉村的價值、故土信念和生活方式,與城市板塊發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鄉村人口向城市大面積漂移,城市飛速擴張,田園次第荒蕪……

當年,宋朝在登記户籍時為與“土著”區分,將客家先民登記為“客藉”,後衍變為客家。而今,遷徙已成最普遍的人類生態,從鄉村出走,從縣城出走,從二三線城市出走,從此岸向彼岸出走,去往GDP的更高處!在當代的巨幅地圖上,佈滿錯綜頻繁的流動與遷徙……

對一個城邦而言,客與主已然混淆,誰為客,誰又為主?到處是摩肩接踵的行客,“我族”的概念漸消遁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存在形式裏。

離開圍屋,時近黃昏,夕陽為這排建築留下濃重廓影。白髮老嫗立於檻邊,她身後的圍屋宏大,幽深,依稀折射出朗朗家訓及隱藴笛聲。

7、文中引用了一些文化歷史史料,試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族’的概念漸消遁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存在形式裏”這句話中,“我族”指:__________“自我”指:__________。(2分)

9、請對最後一段進行賞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為什麼説文中的“圍屋”已成為一個文化的符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的“客”已不僅僅侷限於“客家”。你贊同這種説法嗎?請加以説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説明了客家文化的來歷(客家人的由來、形成過程,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客家文化的特點),豐富了“圍屋”的內涵,使文章更富有歷史的厚重感(文化內涵)。(3分)(概括性闡述或者選取某幾處實例進行分析都可以,舉例要求能説出作用1分,舉例相匹配2分,答出效果。只寫一方面的作用的話給2分)

8.“我族”:傳統的宗法族羣文化(能夠扣住對於家族的歸屬認同、如族系血脈、家族倫理等關鍵信息組織答案即可);“自我”:現代社會的個體存在方式(扣住個體、自我張揚這些關鍵信息組織,兩個答案中的傳統、現代的時間概念可以忽略)(2分)

9.運用了描寫的手法(環境描寫、景物描寫、以景結情、寓情於景都可以,若答虛實結合、聯想的話扣分),渲染了濃郁的懷舊氣氛,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黃昏”、“夕陽”、“濃重廓影”和“老嫗”等詞描摹了一幅落寞的畫面;而“宏大”、“幽深”、“郎朗家訓”和“隱藴笛聲”中體現出作者對以“圍屋”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留戀和麪對它們漸漸消失的惆悵(感傷)之情。(4分)(手法1分,結合文本概述景物特點1分,文本主旨1分,情感1分)

10.“圍屋”代表了客家以族系血脈和宗法倫理的文化精髓;“圍屋文化”已漸近消亡,但其已載入史冊。(4分)(圍屋代表的家族觀念、宗法理想、家族觀念2分,圍屋的命運前景1分)

11.文章由“客家”寫起,隨文章的展開,其內涵豐富,其外延擴大,提升了文章的立意。“客”已泛化,成為一切離鄉背井,又延承着文化血脈的行者的代名詞。(4分)(同意後面如果有基本的分析1分,答出客漂泊、坎坷、出走、遷徙、流動、離鄉背井這一類的內涵1分,答到遷徙成為人們的共性普遍命運給2分,效果答出內涵豐富或者提升了文章的立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