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高考議論文的審題立意 作文指導(高三)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42W

 議論文是高考最為重要的備考文體,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在經歷了“命題--材料--話題”幾個步驟後,向“後話題時代”發展,高考作文呈現出了各種要求的“百花齊放”時代:話題作文仍在持續,材料作文重出江湖,命題作文再領風騷。

高考議論文的審題立意 作文指導(高三)

例如:

2006年高考作文中,天津市作文題:請以"願景"為題,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2006年湖南作文題:結合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寫一篇談意氣的議論文,不少於800字

2007年湖南卷作文題:請聯繫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敍文。

無論話題作文、命題作文,還是重出江湖的材料作文,都降低了審題難度。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原則就是保證絕大多數考生有話可説,有物可寫。但這並不是説,高考議論文的寫作,在審題上就是零難度。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寫議論文時,出現了偏題、跑題的失誤,而致使作文得分很低。

根據考綱,基礎等級的一至三條要求是:⑴符合題意;⑵符合文體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充實。“符合題意”與“符合文體要求”以及第三條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實際上屬於審題立意的範疇。因此高考議論文要求我們在這三點上要達標。一般情況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題意,“符合文體”與“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難達到的。關鍵是審準題意,確立正確的中心論點。

那麼,在議論文的審題立意上,有沒有通行的法則?

答案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是沒有的,但通行的法則是有的。

現在大多數議論文寫作的指導材料,都把審題與立意割裂了來講,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審題與立意是兩個過程,但二者絕不是可以割裂的兩回事。二者有不同,但更多有是相同。

從不同來看,審題重在“讀”:要仔細地讀作文題目的每一項--材料、話題和要求。如果是命題作文,要讀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同向並列的要麼取立意交集,要麼弱水三千,取一瓢飲;反向並列的要麼有所取捨,要麼辨證分析。如果是話題作文,要讀出“誰(話題)--怎麼樣--為什麼”; 如果是材料作文,單則材料的要讀出其“材料主幹--有何疑問--如何解答”,多則材料的要讀出材料之間的關係。

立意重在“確立”。即在通讀之後,確立出一個重點,然後圍繞該點確定中心。

就相同來看,無論審題還是立意,都離不開“二思”,即“思想”與“思維”。

高考的審題立意,考查的就是學生的思想品質與思維品質。

具體説來,思想品質方面即考查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是否具有備愛國、誠信、勤奮、忠孝、友愛、團結、民主等思想品質,如2001年高考作文題“誠信”、2004年北京作文題“包容”、2005年山東作文題“雙贏的智慧”。

思維品質的考查就是看考生能否正確運用哲學思維分析處理事物。這些思維主要有用全面的眼光看問題、用一分為二(辨證)的眼光看問題、用普遍聯繫的眼光看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實事求是的眼光看問題等等。例如2004年高考,遼寧卷的話題為“平凡與自豪”,浙江卷為“人文素養與發展”,天津卷為“材與非材”等等;2005年高考國家考試中心命制的三套題,分別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記和銘記”、“位置和價值”;2006年重慶卷“走與停”,江蘇省“人與路”;2007年四川卷“從一步到一生”:都是這個類型。

考查學生的審題立題能力,實際上也就是考查學生的“二思”。我們知道,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觀點,這個觀點的來源,就是考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哲學觀。而考生如何處理所遇到的材料,則根源於他的思維品質。就立意來説,考生也必須立出正確的符合“二思”要求的主題,才能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打好第一仗。高考作評分標準的第一項就是符合題意,這個題意,就是對立意的要求。

議論文審題立意示例:

作文試題  試題評析 

2007年高考作文全國卷Ⅱ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萬元,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院經濟困難時,幾個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事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説,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説,不要責怪他們,我已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賣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小學。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小學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女生捐了10元錢。問她為什麼把春節的壓歲錢全都捐出來,她説:“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説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麼話,她説:“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

此題扣合了時代主旋律: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題目的特殊性在於,它直面了社會上存在忘恩負義的人這樣一種實際狀況,並不刻意迴避現實生活中人性醜陋的一面。 

試題完全具有“新材料作文”的命題特徵。材料本身不算複雜,兩個事例進行對比:前一個是叢飛無私捐助與受助者不知回報,後一個是學生小李“愛出者愛反,福往者福來”。從審題上説,並沒有多大障礙,考生根據材料中的“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很容易想到“學會感恩與回報”“和諧互助”“愛心傳遞”等。

立意:

命題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這樣,可供考生選擇的側面、角度就很多。比如,如果我們從歌手叢飛“不要責怪他們,我已不再需要醫療了”的話語立意,就可讚揚一種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可貴精神和寬以待人、以德報怨的開闊胸襟;從“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説,這讓他很沒面子”的'角度立意,還可批評一種狹隘的“面子”觀;從“一個四年級女生捐了10元錢”的角度立意,還可強調幫助別人不在於你付出了多少,盡我所能就值得頌揚……當然,要想寫出精彩的文章,除審題準確、思想健康外,還應力求感情真摯、認識深刻、情理並重。就“認識深刻”來説,你可以着重剖析“感恩之心淪喪”的深層原因,可以審視慈善事業在中國難以“火暴”的根源所在,等等。 

這道題緊密聯繫社會生活,提出了考生無法迴避的問題。面對這樣的考題,考生起碼得融入自己對材料的理解,題目本身也起到了引導甚至逼迫考生思考的作用。

同步訓練:

讀《孟子寡人之於國也》選段: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着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麼,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並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辦好各級學校,反覆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麼,鬚髮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着、揹負着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根據上段文字,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題自選。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

1.本題屬於多向度的材料作文,考生既可根據所學的課文,根據“黎民不飢不寒,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一主旨,來從整體上把握材料。

(1)寫理想的國度觀。“黎民不飢不寒,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理想的國度,應是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應是首選消除了內憂的社會,是能“戰勝於朝廷”的社會,是行“王道”而非“霸道”的社會。

(2)寫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社會。孟子描繪了一幅理想的社會圖景。我們看到,孟子作描繪,都是本着樸素的願望,選擇的平常的生活材料來進行的。這些似乎很易達到--現在社會的物質文明,早就超過了這點不知多少,但是,孟子所描給的圖景,給當時人們帶來的和美,現在能達到嗎?

(3)寫和諧社會的構成要素。和諧是當今中國所極力倡導的。怎樣才能達到和諧?孟子給了我們答案: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父慈子孝、少有所養、老有所終……幾千年前的孟子就已提出了這些,我們現在仍在為此奮鬥。這一點是否能對我們有點啟示?

(4)寫古往今來、形式各異但本質相同的幸福觀念。管子曰:“倉稟實而知禮節。”鄧小平説,發展是硬道理。充裕的物質生活加上良好的社會教化,是人類幸福之源。

2.根據現在高考材料作文的趨勢。本題完全可以折分理解。

(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寫安居工程的重要意義。孟子將此放在開頭,是有道理的。

(2)“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寫政治之道。與民休養處息,不擾民,是各太平盛世的要素。由此一點,也可寫要發展,必須遵循規律。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講孝道。講德育的方法及發展方向。

注意

1.以上立意,無論寫哪一點,都得扣材料,都得講明觀點的由來

2.不尚空論,不能寫成政治題的答案。必須化虛為實,從現實中找出依據。

3.觀點不能偏激。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便把巢穴裏鬆軟的鋪墊全部扔出去,這樣,幼鷹們就會被樹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邊緣。而此時,鷹媽媽就把它們從巢穴的邊緣趕下去。當這些幼鷹開始墜向谷底時,它們就會拼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最後,它們的性命保住了,因為它們掌握了作為一隻鷹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本領--飛翔! 

要求:(1)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參考答案: 

這則材料藴涵着富有思辨性的人生哲理。材料中鷹媽媽教子的方式在我們人類看來也許過於殘忍,但這又何嘗不是鷹媽媽愛子情深的表現?試想,一隻不會飛翔的鷹能搏擊長空嗎?面對大自然嚴峻的生存挑戰,不會飛翔的鷹只能被大自然所淘汰,活活被餓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鷹媽媽教子的方式雖然近乎於苛刻,但鷹的做法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它知道,鷹一旦學會了飛翔的技能,也就掌握了生存的本領。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家長過分地溺愛子女,不注重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養,將來他們長大了怎麼辦?他們不可能跟隨父母生活一輩子。父母總想給孩子一個愛的光環,卻不知悲劇不知不覺在愛的光環中萌生了。

 

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