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別讓思想孤獨--2003年高考作文(網友來稿)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66W

武漢市漢南一中 張大勇

別讓思想孤獨--2003年高考作文(網友來稿)

2003年高考全國卷推出作文題“情感與認知”,這是關係型話題首次亮相。2004年,儘管高考命題權進一步下放,高考全國卷和眾多分省(市)試卷的作文話題依然是關係型,足見這種話題的影響力之大。較之一般的話題,關係型的話題要求考生用全面雙向的思維方式認知事物,考查的深度、難度和寬度非單向思維所能及,故而被命題者看好。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關係型話題還會出現在各類試卷上。

整體思辯、辨證思維是關係型話題作文的精髓,也是關係型話題作文的難點,下面以武漢市十一月調考的作文題為例,談一下關係型話題寫作中的常見問題。

一、簡單拼接。評價關係型話題作文成敗有一個基本的標準,那就是文章是否論及了題目所列對象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否成立。以“短暫與永恆”為例,文章必須回答“短暫與永恆”二者之間到底是何關係。如果迴避了這個問題,或者語焉不詳,這樣的文章只能列入三類,是不可能獲得理想的分數的。在實際的寫作中,出現的較普遍的情況是,學生不讓題目中列出的對象正面接觸,直接碰撞,而是含糊其辭,簡單拼接。如文章前半部分寫“短暫”,後半部分寫“永恆”,將二者簡單相加就完成了論述。乍一看,滿篇都是“短暫”“永恆”,似乎扣題甚緊,而實質上,這樣的文章猶如兩列對開的火車,呼嘯而來,卻終於擦身而過,文章在二者關係這個關鍵點上毫無建樹。

關係型話題要求作文者對話題所涉及的對象作全面的觀照,但這種全面不是加法式地一加一,而是要讓話題所涉及的對象互為彼此,互相接觸,互相策動 ,從而顯示出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

回到“短暫與永恆”這一話題上來,是否“短暫與永恆”的關係就深不可測,不能言及呢?實則不然。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一飛沖天,跑出了風一般的12秒91。短短的12秒91,劉翔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見證了歐美選手獨霸短距離項目這一歷史的終結,從此世界對黃種人要以全新的眼光打量,12秒91的意義不可不大。這就是短暫創造永恆的經典例子。當然,也可以從“永恆由無數的短暫造就”“短暫與永恆是統一的”等角度思考。一言以蔽之,關係型的話題只要放飛思維,讓話題所列的對象面對面,讓它摩擦,使它碰撞,火花總會產生,關係自會明瞭。

二、攻其一點。由於平時見到的作文話題以單一話題居多,不少學生對關係型話題很不習慣,寫的是關係型話題,用的卻是單一話題的思維方式,不是多點兼及,整體考量,而是攻其一點,實則偷換話題。在不少學生筆下,“短暫與永恆”悄悄變成了“短暫”或“永恆”,文章內容自然是以“短暫”或“永恆”某一方為主。因不折不扣的“叛變”話題,得分不高是情理中事。另有部分學生在收尾時似乎感到了偏題的危險,於是生硬地將單一型內容轉型為關係型的內容,由於內容準備不足,文章總體而言給人以非常倉猝、彆扭的感覺。還是“短暫與永恆”這一話題,有的學生寫阿拉法特一生傳奇,為巴勒斯坦的民族利益和民族解放不懈鬥爭,為中東和平鼓與呼,是一位大大的英雄。文章無疑是在寫阿拉法特“永恆”的一面。為了糾偏應題,文章在最後發起“絕地反擊”:“阿拉法特雖然只活了75歲,他的生命是何其短暫,但他為巴勒斯坦民族所作的貢獻卻是永恆的。”作者試圖用這樣的結尾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可謂煞費苦心。然而四兩撥不了千斤,倉猝之筆豈能掩蓋累累硬傷?文章絕大部內容對“短暫”隻字未提,又豈能讓人相信作者是在談論“短暫與永恆”二者的關係?在邏輯思維方面,如果75歲的生命還算“短暫”,什麼樣的生命才夠得上長久?明顯是作者情急之辭。

三、思辯不足。理性思辯的缺乏,不僅可以使文章思想縮水,品位大跌,很可能連題意的理解都出問題,根本入不了題。如對“短暫與永恆”中“永恆”一詞的理解就很能説明問題。所謂“永恆”,應具有真、善、美的特質,應該代表人類公認的價值觀和多數人的利益,而有些學生卻並不這麼認為。有篇文章寫一位患病女孩將不久於世,在身體尚能支撐的時候,她向家人提出了一個要求,要遊歷蒙古大草原。家人滿足了她的這一要求,女孩騎馬完成了蒙古大草原之行,隨後她無憾地離開了人世。作者於是感歎:女孩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其生命的意義卻永恆。但讀者委實弄不清這個女孩到底在什麼地方體現了“永恆”。還有一位學生以早戀為內容,女孩子在前思後想後決定斬斷情思,男孩子百感交集,既為分手而悲,又為女孩子為兩人前途負責的選擇而感佩,文章最後寫道:“我們的交往雖短暫,但她的選擇是永恆的,我對她的思念也是永恆的。”這位女孩子的行動充其量是迷途知返,看不出有多麼高尚,少男少女之間的傾慕也枉談“永恆”。如果這些也能稱得上“永恆”,那也只是被褻瀆、被貶值的“永恆”。

由此可見,部分學生的思想雖不乏前衞與大膽,但骨子裏折射的卻是膚淺和蒼白。更多的文章津津樂道於尋常瑣事,尺水風波,或寫與家人短暫相聚,親情永恆,或與同學萍水相逢,長久想念,或列舉二三人人盡知的名人事例,點一點名人怎樣短暫中創造了永恆。這樣的寫法不能説不可以,但委實太俗太濫,“泯然眾人矣”,很難給人以衝擊力,作為一個高中生的眼光與學養完全沒有顯現出來。加強人文素養,提升理性思辯迫在眉睫。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