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6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課時目標】

1、讀通課文,學會

“曬、池、浮、黑”

四個字,會認讀“碰、雹”。區別“落、打、飄”的詞義。

2、能説出水的幾種變化形態,初步瞭解水的變化過程。

3、激起小學生愛水的思想感情。【課前準備】

寫有“雲、雨、雹、雪”四塊卡片,四個帶有箭頭的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謎語揭題

1、學生猜謎:謎底是雲、雨、雪、雹子

2、揭題:我是什麼

激起學生注意

二、初讀課文

1、請學生讀課文,請給自己提提讀懂課文的要求。(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自己圈出生字,讀準字音,標上段落序號,想想課文説了什麼?)

2、檢查有幾個自然段,再檢查生字。會認讀“曬、池、浮、黑、碰、雹”。

自主確定學習小目標

三、再讀課文

1、讀了課文,你猜出了“我是什麼?”

(師在在黑板的左下角板書:水)

2、你是怎麼知道的?

3、師:原來我就是“水”啊!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板書:水),它還會變呢!你們願意做小水珠嗎?(願意)那好,今天咱們都是可愛調皮的小水珠了。

自主確定學習內容

四、精讀其中一段(隨機出示:)第一段

1、師: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第一段,看看我們能變什麼呢?自己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

2、師:變成什麼了?誰來説?那,是怎麼變的?

指名一生讀,説説你喜歡雲的什麼?

生:喜歡雲的變化多端。

生:喜歡雲的美麗。

3、反饋,多姿多彩的雲朵被大家所喜歡。我們知道,當它穿着白衣服的時候,我們叫它

(白雲);穿黑衣服的呢?叫黑雲;披紅袍呢?(紅雲);紅雲出現在早上時,叫──;出現在傍晚時,叫──你知道天上還有什麼雲?烏雲、彩雲(高中低)。現在我們都變成雲,,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漂亮衣服吧!

(出示雲的各種圖片)

4、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可以一人讀,表演讀,或幾個人合作讀。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誰能讀出這種喜歡。

5、自由讀──指名讀。(評價:一般:誰能讀這種喜歡。好:從你的朗讀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誰願意挑戰他?特別好:瞧,你讀得樂滋滋的樣子一定很喜歡。

6、學着他們的樣,自由再讀──男女賽讀──大家齊讀。

積累詞語

自主選擇學習形式

五、精讀第2段

1、隨機出現第2段中的1、2句、第3句或第4句。

師:老師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2、看課件理解,學生練讀。

3、指名學生朗讀。説説為什麼這樣讀?(讀出不同的語氣、速度等。)理解:“落、打、飄”。

4、指導讀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野蠻。雪花飄得輕逸。

理解、朗讀相結合

六、根據課文第一、二小節,再結合板書説説水的變化

小結:看,雨、雪、雹子回來後又將變回水的模樣,水就這樣不斷地循環變化着,現在你明白,雪孩子為什麼能化成雲,雲裏為什麼能落下下雨了吧?不過,要想真正認識水娃娃,瞭解水娃娃,咱們還得去它的家看看,還得去熟悉它的脾氣。這些,大家可以在下節課再學習。

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選擇學習形式。

七、寫字指導

1、出示要寫的字:衝、曬、池、浮自己讀一讀。

2、交流寫字過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師範寫。

4、生寫,老師巡視。

八、(機動)出示與生字有關的文章讓學生讀一讀,鞏固生字

九、作業

水還有哪些變化?課後畫畫,再寫上幾句話。

把課文內容和説話練習結合在一起,既理解水循環的線路,又激起新的疑問。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初讀課文。認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及會寫的生字。

2、藉助學生自己的識字經驗來識記、書寫本課7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3、再讀課文,能熟練、流利地朗讀。從讀中鞏固生字音與形。

教具準備

字音、生字、新詞卡片、田字格小黑板、鳥叫聲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營造氣氛

同學們,我們都看過小鳥,還聽過各種各樣的鳥叫聲!你們聽(播放鳥兒的叫聲磁帶)你們從這些鳥聲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心情?(歡快)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心情來學習一篇美麗的課文。

出示課題:父親和鳥

三、 教師範讀,學生感悟

1、教師範讀本課,學生感受,初步感知本課的人物、時間、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通過聽老師範讀,説説本課有哪些人物(“我”和父親)。講的是什麼時候?(“我”的童年)是在一天清晨,父親與我在樹林邊。

三、藉助字音,熟讀課文

1、教師出示字音卡片,學生準確拼讀。注意“喃”字沒有後鼻音,“ ”是直呼。

2、字音與字形相結合,學生認讀。注意與同音字、音近字比較。例:未——味,農——濃,南——喃,吾——焐,恩——

3、指名朗讀,或以開火車形式朗讀,對讀不準的讀音,要予以及時糾正,並鼓勵學生加強練習。

4、自己藉助字音,熟練朗讀,要求讀流利。

5、指名朗讀課文,分組進行“奪紅旗”比賽朗讀。全班齊讀課文。

四、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1、出示“喜、夜、重”等生字字音,指名讀,隨時糾正讀音。注意“重”是翹舌、後鼻音。

2、小組合作,分析字形:共同分析每個生字可用什麼方法來識記。

3、小組彙報識字方法,師生共同評價、訂正。

4、採用開火車,找朋友(偏旁組字)讓學生熟練認識生字。

5、老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觀察書寫筆順與結構。

6、學生臨寫,教師巡查,指正。

五、朗讀課文,鞏固字音

1、學生朗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熟讀,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認識、瞭解小鳥的生活習性,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尤其是小鳥的愛護、珍惜之情。

2、能用“快活”説一句話,理解並掌握課後新詞。

教具準備

1、鳥兒鳴叫歌唱的錄音帶。

2、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分組朗讀課文,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流利通暢。

二、感悟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讀出感情來,邊讀邊體會內容,並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

2、幾位同學朗讀全文,大家評一評,讀得準不準,好不好。

3、通過朗讀課文,請用“最喜歡┅┅還有┄┄”説説父親喜歡什麼?帶着十分喜愛的語氣來讀第一段話。

4、找一找,這個故事發生在我的什麼時代?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候?在哪兒?學生用敍述、平緩的語氣朗讀第二段話。

5、自讀第三、四段,找出不理解的詞語;不明白的句子。

6、教師出示課文插圖,理解“霧朦朦”。自“自言自語”的一句話理解“喃喃”。學着用若有所思的語氣朗讀這一段。

7、朗讀“┅┅並沒有┅┅也沒有┅┅”帶上自己奇怪、疑問的語氣。教師引導提出問題:為什麼我沒看見一隻鳥飛,沒聽見一聲鳥叫,爸爸卻説:“林子裏有不少鳥。”

8、自讀第五、六段,找出父親説有鳥的根據。教師總結:是因為無風,葉子在動,還有鳥味。指導用輕輕的、生怕驚動小鳥的語氣來讀。

9、讀讀課文第六段,看看我有什麼發現嗎?教師小結:我只聞到濃濃的草木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指導用疑問的語氣來讀。

10、學生同桌分角色朗讀7——11自然段。老師扮演父親,同學們扮演“我”,全班共同參與,感受人物對話。

11、學生説一説“鳥的氣味”從哪來?什麼時候是鳥最快活的時候?

12、播放鳥兒歌唱的錄音,觀察圖中父親説話的神情,引導理解“快活”。同學們試者談談自己感受“快活”的時候。在理解感情的基礎,用“快活”説一句話。教師適機表揚。

13、學生自讀12——16自然段,説説從這幾段中又掌握了什麼有關鳥兒的知識。

14、教師引導理解“為什麼在鳥兒最快活的時刻,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15、理解最後一句話,説説我為什麼為父親不是獵人而高興。

16、男、女生合作朗讀關於父親和我對話的這幾個自然段。

17、出示課後“我會讀”的詞卡,請同學們接力讀詞語。並學習“霧濛濛、熱騰騰”説幾個結構相同的詞語。再説幾個與“濃濃的”結構相同的詞語。

三、感情昇華

教師:學了這篇課文,你們知道了什麼知識?你們瞭解了這個小祕密,會不會去傷害小鳥呢?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鳥類朋友呢?(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3、學習並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4、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反覆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學難點】

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加深對人生的理解。

【教學方法】

導、學、練。

【教學手段】

CAI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整體感悟

1、精心導入:

(在輕柔的背景音樂中,出示紫藤蘿瀑布的視頻片斷,定格於一叢燦爛的紫藤蘿花,並以此畫面作為整個課件的背景)

美好的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生命的珍品。紫藤蘿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着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並藉此表達對於美好人性的追求。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2、感知內容:

檢查預習練習。字詞教學:

P19讀一讀,寫一寫。

配樂範讀。明確要求:聽一聽全文的內容,從中感受那花的色澤,花的神采和花的氣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出示問題:

⑴本文學習什麼內容?

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

⑶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麼樣的感悟?

學生聽讀後討論,再簡要回答。學生相互評論、補充。

二、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整體感知,只能瞭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要具體把握文章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必須研讀好的章節、段落、精彩片段。

2、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體味。

⑴學習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⑵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⑶賞析語段中好句子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討論並回答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

3、學法指導:

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自讀和自學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朗讀文章有感情,重音、語速及四聲。

佳詞妙句細品味,內容中心都理清。

⑴簡單的內容歸結:

看花──繁花似錦

憶花──思緒萬千

生命的永恆

思花──振奮精神

⑵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教師小結:理解時代背景,才能理解作者面對紫藤蘿瀑布感情的變化。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對人生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

⑶賞析語段中的好句子,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的感悟。

教師小結:文章裏提到的“生死謎、手足情”是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後悟到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説,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對生命的長久都要保持堅定的信念,不能被厄運壓倒,要振奮精神。面對新的生活。作者發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徹悟,對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討文章的語言魅力,從中找出好的語言片段,進行探究性賞析。小組合作交流。

三、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⑴學生質疑,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

⑵教師向學生質疑:你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拓展延伸:

⑴類文欣賞:《生命就是奇蹟》

⑵提供材料(如野菊花),學生口頭作文:《我看野菊花》。

教師總結:紫藤蘿瀑布像一首深沉的歌,是一幅絢麗的畫,它不與羣芳爭豔,盡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的為自己的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哀。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説,“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象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四、延伸作業

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人,太陽爬到人的頭上,人們就會很熱,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現了太陽,就代表早晨來臨,所以就創造了“晨”。)

寒:帶寶字蓋兒的字一般都與“家”有關,下面兩個點的意思是家裏凍冰流下兩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頭,表示與天氣有關。

(3)全包圍結構的字:圓。(邁步遊戲:學生舉字卡“員、圓”站在同一起點,指名組詞,相應字卡向前一步,看誰先到終點。如:生説“隊員”,拿“員”的學生向前一步。)

(4)獨體字:嚴、夕。

猜字謎:亞字長個小尾巴(嚴);多一半(夕)。

設計意圖:低年級識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復現,根據兒童“先快後慢”的遺忘規律,當堂抓好多種形式復現和認字顯得尤為重要。分類玩字詞卡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從而師生交流多種有趣的識字方法,如:猜字謎、編字歌、講故事、形聲字識字法……時間充裕,全體參與,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識字能力。

四、送字迴文,誦讀韻文

1.開火車讀韻文,每人讀一行。分節讀韻文,要求流利。

2.誦讀遊戲:“小手蓋一半”。規則是用手將每行課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後半部分蓋上,進行對對子讀課文。

3.小組每人讀一遍,嘗試背誦。

設計意圖:遊戲中鞏固生字,並藉助遊戲進一步學習生字,採用多種形式讀課文是對文本韻律的體會與理解,也是引領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環節。

五、書寫漢字,總結全文

1.寫字表中“李、香”兩個字我們應該注意哪筆?(捺要寫舒展)書空、描紅、試寫、對照。

2.語:應注意左小右大。組詞:語文、語言、外語。

3.播放欣賞對子歌歌曲。這篇韻文其實是我國古代對子歌的一小部分,我們可以再蒐集一些有關對子歌的其他內容,積累和背誦。

設計意圖: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教學寫字,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和寫字能力。同時,完成學習任務後,以一首優美的《對子歌》收尾,給整節課畫上句號,同時激發學生主動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

板書設計

古對今

古――今 圓――方 嚴寒――酷暑 春暖――秋涼

晨――暮 雪――霜 和風――細雨 朝霞――夕陽

桃――李 柳――楊 鶯歌――燕舞 鳥語――花香

教學反思 《古對今》優秀教案設計|教學設計

本節課力爭摒棄“單純識字”的教學弊端,開創識字教學新視野,使識字教學呈現“趣味性”和“文化味”。

1.從“識字”到“方法”,形態靈活,妙趣橫生。針對本課生字較多的特點,教學中把漢字按照結構分類梳理,採用編字歌、猜字謎、加一加、換一換、編故事等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引領學生遨遊於漢字的美妙世界裏。這樣既使學生習得了識字方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從“學文”到“傳承”,且學且放且滲透。依據文本的特點,在初讀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每句中都含有“對”字,並以此為節點,畫出每句中相對的詞。這樣,在師生靈動的交流中,使學生髮現文本特點,並依據特點大膽尋找文中相對的詞語,滲透“對子”這一傳統文化形式,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智能目標: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標: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

2、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説話訓練,進入秋景

同學們,你能以秋天為內容,説一句或幾句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嗎?

(生説話練習)

二、故事導入,揭示課題,介紹杜牧,嶽麓山

1、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則故事,然後猜猜他是誰?

故事發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時期,有一位文學家,他從小就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學習,認真創作,25歲就考上了進士。他的詩立意新奇,優美雋永,骨氣雄勁,在當時文壇別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當時,動盪不定的社會環境,使他有志難伸。他在長安做過幾年官,但沒有實權,長期在江南求職,最後還到我們湖州做過刺史,相當於市長。對江南美景獨有鍾情,寫下了許多詩篇。在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雖文武全才,卻無人領會,所以他的詩大部分較為低沉,但一首詩除外,這首詩以它幽美清新的風格傳唱千古。這首詩就是──,這位詩人就是──

2、山行是什麼意思?這座山在哪裏呢?

湖南長沙的嶽麓山。(課件:嶽麓山)

嶽麓山地理:位於長沙市區湘江西岸,屬南嶽衡山山脈的一部分,其最高峯海拔297米。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裏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特色:嶽麓山腳下,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古木森森。在嶽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為命名來由的愛晚亭。亭的周圍到處生長着一人抱不住的楓樹,盤根錯節,一片連一片。每到深秋,楓葉流丹,紅舞秋山。嶽麓山景區秀如琢玉,山上遍佈名勝古蹟,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蹟可覓,以愛晚亭、嶽麓書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為有名。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裏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去湖南長沙的嶽麓山觀賞紅葉似火的楓葉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詩意

1、(課件:山行)讓我們一起來跟着朗讀,自由朗讀古詩,個別朗讀。

2、學生根據註釋,理解詩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準備提問。

3、小小組交流詩意。

4、檢查自學效果:

誰願意來檢查大家的自學情況呢?如:

我想請問──同學,……回答正確的同學有權請後面的同學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5、預設問題:

⑴詩人首先遠遠地看到什麼──

寒山石徑。

①什麼叫寒山?什麼叫石徑?“斜”是什麼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麼意思?

⑵接着詩人又看到了什麼?──

白雲人家

①“生”是什麼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麼意思?

⑶詩人為什麼停下車來呢?“坐”是什麼意思?“晚”是什麼意思?

第三句是什麼意思?

⑷“霜葉”是什麼意思?“紅於”呢?

第四句是什麼意思?

6、同桌互相説説詩句的意思,再自由讀古詩,體會哪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三、研究古詩,體會詩韻

1、你認為古詩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生提問)

2、生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先獨立研究再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⑴“寒山”點明瞭季節,這個“寒”字使人彷彿看到了……

“石徑斜”的“斜”給人以立體的感覺,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山頂。

⑵“白雲生處”説明山高,“有人家”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起到靜中有動的效果。使人彷彿看到了……聽到了……

你和杜爺爺在山腳下看到了什麼?此時你們為什麼突然停下來了呢?

⑶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是啊,畫面上蒼茫的山,潔白的雲,隱約可見的黃土茅舍已經很美了,這時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在晚霞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迷人,詩人置身這紅豔豔似火的滿山楓林中,激動不已,怎能不停下來細細觀賞。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詩人此時的心情──“愛”

(課件:楓樹。)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楓樹,邊欣賞邊想,此時我們與詩人一起來到了楓樹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⑷夕陽下的楓樹林是如此美麗,詩人突然覺得,這楓葉比──

哪個字最能表現楓葉的特點──“紅”透過這個紅字,我彷彿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鮮花是紅豔的,可在夕陽映照下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更紅豔。詩人僅僅是讚美楓葉的顏色紅嗎?詩人更重要的是在讚美什麼呢?(請注意“霜葉”的“霜”。經霜打過的葉子一般都是怎樣的?可我們的楓葉呢?你認為詩人在讚美一種怎樣的精神呢?)楓葉那種不屈不饒,頑強抗爭的精神不正是詩人一生的追求嗎?

四、指導誦讀詩句

詩句這麼美,風景這麼美,我們要怎樣才能讀得美呢?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帶着讚美的語氣朗讀。閉眼,邊背邊想象剛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種形式反覆讀,直到背誦。)

五、課外作業

改寫《山行》或畫一幅山行圖:

一首好詩是美的,一幅好畫是美的,一篇佳作會更美,你願意把剛才你和杜爺爺一起遊覽嶽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嗎?你願意把它畫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