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範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1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範文

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 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 使學生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後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閲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幹的機會。

重點: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準備:

1、 蒐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蒐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誌、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知識讀本、關於空氣的知識、大氣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遊、交通堵塞、工廠煙囱冒煙,雜誌(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 畫:大氣污染的嚴重後果。

剪 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週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染報道等。

錄 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温室效應。

2、 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蒐集的素材,閲讀課文,查閲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

3、 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

(2) [小實驗] 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4、 佈置教學環境 組織學生編寫環境牆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佈置教室。

教學過程:

1、 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説明本節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

2、 觀看錄像《空氣》。

3、 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課前的準備發言、討論(一人中心發言,其他人補充)。

4、 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 你願意在樹林裏還是願意在室內活動?

● 吸煙會不會污染空氣?

●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污染空氣?

● 有哪些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來自哪些活動?

●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麼好處?

●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 你能為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

5、 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6、 課堂小結 教師對學生髮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於實踐態度和方法。 實驗的結果和結論並不重要,不要求有統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7、 佈置作業 指導舉辦關於大氣的環境專刊、演講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

初三化學空氣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説: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而學生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空氣的知識,因此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從能力培養來説:從看圖瞭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裏O2的含量,再到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可以説教材深入淺出,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從感情培養來説:通過本課題的學習,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對化學學習充滿興趣。

【學情分析】

初中的'學習要求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能夠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瞭解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產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所運用的方法,發展相互交流,共同協作的科學精神,初步具備創新意識。

(2)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設計】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經歷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節課我以學生自主解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的實驗問題為中心展開學習,把本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 目的: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第一單元的知識出發,先是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感知空氣的存在,接着由學生舉實例證明空氣含有的多種物質,進而提出探究空氣中多種成分(主要是氧氣)含量的任務。這樣就創設了一個生動而真實的問題情境。

2、 目的:通過搶答,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調動學 生的積極性。

內容:講述空氣的發現史,然後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從而提出問題:拉瓦錫實驗的原理?

仿照拉瓦錫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説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 目的: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內容:同組討論: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什麼現象?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於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內容:討論與思考:為什麼要用紅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後進行分組實驗:兩組同學分別用木炭和硫粉重複上述實驗,比較兩次實驗的不同,分析原因。並自由發言。

5、 目的: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內容: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閲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

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6、 目的: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內容:引導學生對以上實驗進行回顧與反思,並思索對本實驗是否有改進方法。對較好的改進方案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及時提供其實驗設備,讓學生利用自己所設計的方案完成實驗。

7、 目的: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內容: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從而得出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