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散步》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散步》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散步》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3、感受文本字裏行間的濃濃親情與生活責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學習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1、悟讀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2、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1、在朗讀中發現美、品評美,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伴隨着輕悠的鋼琴曲《愛的協奏曲》(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背景音樂),在春光爛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興地散步(背景畫面)。

教師朗誦:詩歌《散步》(多媒體顯示)

“散步的時候 /我走直路 /兒子卻故意 /把路走彎

我説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徑

兒子説 /把路走彎 /路就延長”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説説留在自己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2—3名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一起跟着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朗讀,學生用心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聽讀後,請幾位學生談談個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諧、和美等。

2、學生有選擇地朗讀課文語句,教師指導。

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3、複述內容

請一二名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來複述課文內容,其他學生點評。

4、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線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勸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從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媽媽背起“我”。

三、探討質疑,感受親情

1、“在散步的時候,小男孩一家發生了什麼事兒?”學生默讀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問題。

(1)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來,畫出來,讀一讀,品一品。

(可以説每個人都做得好,因為爸爸孝順奶奶,奶奶慈愛親切,媽媽温柔賢惠,“我”聰明乖巧。)

(“我”家成員之間不存在權力的大小,“我”聽爸爸的,爸爸聽奶奶的,奶奶聽“我”的,媽媽聽爸爸的,大家之間好像構成了一個循環的關係鏈,那是因為有親情——互親互愛。)

“那麼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晚輩來説,是“尊老”;對長輩來説,是“愛幼”。

(2)在面對分歧時,爸爸為什麼“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頂樑柱,現在“我”與奶奶發生了“歧路之爭”,大家都聽爸爸的,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彆彆扭扭,還會影響家庭的和諧,所以爸爸會“一霎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3)文中説“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並非表明爸爸不愛兒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較來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見,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奶奶的願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4)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我”走小路,那麼,奶奶會怎樣想?

(5)第七段描寫奶奶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有什麼作用?

(它寫出了春的氣息,是春天在召喚我們,生命在呼喚我們,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學生集體朗讀第八段,思考:作者為什麼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文章最後説“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它實際含蓄地寫出了在一個家庭中我們父母的責任,他們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着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世界”,很有象徵和比喻意義,突出了我們父母那種深沉、莊嚴的感覺,生活的使命感,表現了一家的和諧。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3、教師小結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尊老愛幼”的傳統倫理道德就會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涵泳閲讀性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4、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2分鐘)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裏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8分鐘5+3)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裏,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三、研讀入境合作討論(10=5+5)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説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

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5分鐘)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説…

培根説(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箇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敍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五、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這個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3分鐘)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3分鐘)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4分鐘)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6、(5分鐘)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六、課後作業:(父親的故事過渡)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意。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形象分析,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課前準備】

學生:

1、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反覆朗讀文章,理解大意,在筆記本上做好詞語解釋,掃清文字障礙。

2、查找有關寫作背景資料,以便對課文有更深入瞭解。

教師:

1、準備播放的音樂和教學課件。

2、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設想】

文章可研討的方面很多,比如語言,寫景,情節等,但一節課時間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這節課中重點討論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點。在討論過程中立足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發言,尊重學生的討論結果。朗讀也是本節課的重頭戲,所以在課文的講解過程中始終貫穿着朗讀。也即是在朗讀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安排】

一課時。(總用時40分鐘)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2分鐘)

同學們,我們都是生活在家庭當中的一員,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們快樂的生活。當我們高興時,家是撒歡的場所,當我們遭遇不幸時,家又是避風的港灣。那你們認為家對於每一個人來講重要嗎?(學生回答)好,既然家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是如此重要,那我們都要盡力的維護好它,但光靠一個人的力量夠嗎?(學生回答)每個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應該儘自己所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莫懷戚筆下的這個和睦友愛家庭是怎樣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板書課題)

老師已經佈置大家作了很詳細的課前預習,掃清了文字障礙,查閲了有關寫作背景的資料,也讓大家朗讀了課文,相信你們對文章已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我們現在就先讓三個同學來給我們朗讀一下文章。

二、抽三個學生朗讀,教師評述(5分鐘)

教師:剛才我們聽了幾個同學的朗讀,現在誰來説説文章講的是什麼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師:這篇散文,寫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現得很温馨,很甜美。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是透過優美而樸素的語言傳遞給我們的,所以下面老師將配上動情的音樂給大家再次朗誦這篇散文,希望你們能用心去感受這份温情。

三、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配以音樂)(5分鐘)

四、課文講解(15分鐘)

教師:剛才大家説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説説文中的“我”這個人怎麼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於“我”:(5分鐘)

你認為“我”是怎樣一個人?

(孝順,善良的人)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着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裏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説:‘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於我的母親:(5分鐘)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願一個人在家)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説”母親很為小輩着想,不願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願意為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遊的興致)

(板書:母親:慈愛親切)

關於兒子和妻子:(5分鐘)

教師:文中對妻子、兒子着墨不多,但他們也在儘自己所能維護着家的温馨和諧。那,請同學來説一説你對妻子、兒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後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教師: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説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從文中看,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温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書:妻子:温柔賢惠)

(板書:兒子:聰明乖巧)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裏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恆的情感:親情。(板書: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

(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情)

教師:本文就圍繞着這三種親情表達了一個重大主題──(學生回答)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教師總結: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板書:小事情表現大主題)。所以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其實,在我們經過的平寫出凡日子裏,都藴涵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轉瞬即逝一幕幕將永遠留在我們心底久久回味,從而使我們更愛自己的家人,更珍惜親情,珍愛生命。這就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

五、播放樂曲(2分鐘)

讓我們共同欣賞一首清新悠揚的樂曲《家》。請同學們閉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讓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一幕幕在腦子中呈現,感覺一下自己從家庭當中得到過的無盡温暖和愛,相信你對“親情”二字會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題:既然説在生活中藴涵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那請同學來告訴我們平時父母是怎樣關心和愛護你的?你又為他們做過什麼?(學生討論)(5分鐘)

六、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韻基礎上伴着音樂朗讀(5分鐘)

七、教師提問,讓學生説説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鐘)

總結:希望同學回去以後都能問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記在本子上,最好記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給他們送上你最誠摯的問候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