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篇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繫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讀題。

2、説説文章的主要內容。

板書:

釣魚、放魚、獲得啟示。

二、初讀啟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2、讀讀啟示,提出疑問。

三、自讀自悟,解疑

1、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⑴ 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⑵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2、理解道德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⑴ 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⑵ 學生先默讀、自學,而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

⑶ 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説理由,讀句子:

① 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② 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③ 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⑷ 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

(爸爸。)

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⑴ “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 ~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⑵ 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寫體會。

⑶ 彙報交流:

① “得意”:

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再讀句子。

② 急切、不理解:

讀句子:“爸爸!為什麼?”

③ 委屈、難受: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④ 乞求。

(換個詞)

⑤ 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

(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鈎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⑷ 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説:(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⑸ 分角色讀對話,或者表演對話內容。

⑹ 引導學生進行超文本對話,進一步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3、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⑴ 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讀最後10、11節,找出相關句子,讀讀,談談體會。

⑵ 投影出示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彙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① 讀讀這句話,有問題嗎?

② 理解“誘惑人的魚”,討論一下,這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⑶ 想想“我”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會怎樣對待這些誘惑?

⑷ 小結:

真因為這樣,所以──

(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⑸ 可以説,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聯繫實際,指導行為

1、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你是怎樣對待的?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讀啟示,銘記在心。

五、佈置作業

1、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2、摘抄文中描寫月色的優美詞句。

3、蒐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範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釣魚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魚 乞求

無可奈何、戀戀不捨

獲得啟示

【點評】

本文的教學,首先在設計上有所創新。拋開了以往逐段閲讀的教學設計,努力建構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直接從學生學習的難點出發,以“我”獲得的啟示為突破口,開門見山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探究、感悟、解決。其次,突出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突顯學生的認識活動。默讀自學、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交流、進行超文本解讀,這些豐富的形式使學生的認識活動不斷深入,認識結果不斷完善。

【教後小記】

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新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

一、強調獨立閲讀、探究性閲讀

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學習的難點,啟發學生就“啟示”提出疑問、發現問題,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來解決問題。逐步解決學生的問題“放魚是對的,不放就是錯的,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懂,可為什麼我做起來卻很難呢?”“為什麼説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呢?”

二、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再如引導學生就“我”和“父親”還會説什麼進行想象續説時,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在學生討論後,還是不能説出個所以然,由於時間關係,還省去了聯繫實際這一環節,就讓學生帶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課堂。應該説,學生對這個問題是很含糊的,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講授。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學會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4、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閲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閲讀,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小結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弄懂了一些簡單的問題。

同學們表現的都很積極,相信這節課同學們一定能表現得更出色。

二、抓住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黑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⑴師:那是一條怎樣的魚,對我充滿了如此誘惑?自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劃出有關詞句:

①生彙報句子,看出魚大,哪些地方能看出魚的大呢?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你有不同的朗讀處理方式嗎?

②釣到這樣大的魚,我和父親肯定很高興,書上有個詞就能看出。結合文中的詞語談一談。讀出作者釣到鱸魚後的驚喜、得意。

板書:

得意洋洋

還可以怎樣讀呢?

③除了看出這條鱸魚大,還能看出什麼?説説:

(鱸魚鮮美,營養豐富。《江上漁者》寫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引導:帶着輕鬆愉快的語氣再來讀讀。誰再過過釣魚的癮。

④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得輕短、活潑。

⑵面對着到手的這條誘人的大鱸魚,父親和我沒得意多久就面臨着一個難題,什麼難題?

①生説難題。

②爸爸和我的態度是怎樣的?

爸爸:堅定,從哪兒看出?

我:依依不捨,從哪兒看出?

“乞求的目光”擴展理解。

放魚動作,從慢慢地看出他想幹什麼?朗讀指導。

③分角色朗讀。

⑶父親要我放回去,而我捨不得放回去,同學們,我到底該不該放回去呢?討論:

要求:小組內討論,談談各自的看法,不要空談,結合實際或者自己的經歷,或者結合自己聽説過的小故事,要説真心話,不要説大話,空話,假話。認真聽別人的發言,待會兒還要在班級裏發言。

⑷小結昇華:

儘管“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賀拉斯説:“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

所以當你為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是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2、再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看誰還能提出問題?

⑴“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

(特殊的含義。)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誘惑?

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説。

⑵讀作者的啟示,聯繫這個故事説説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板書)

⑶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着對父親的崇敬之情。

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為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三、擴展

1、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給你留下了什麼啟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2、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讓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板書】

釣魚的啟示

父親 我

釣魚 得意

放魚 不容爭辯 依依不捨

啟示 嚴格教育 有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