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大河之舞》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河之舞》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大河之舞》教學設計

《大河之舞》教學設計1

一、課前遊戲模仿節奏的遊戲。

設計思路:通過模仿節奏的遊戲,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並將新授的部分節奏作了一個有效的滲透.

二、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三、聽辨導入

播放踢踏舞錄音,學生猜聲音。

設計思路:用猜聲音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

四、簡介踢踏舞的發展,出示課題

1.踢踏舞起源於18世紀,是當時的美國黑人在閒暇時做的一種腳下的遊戲。2.這種遊戲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喜歡,到了19世紀,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視頻,學生談感受。

播放楊麗萍的《雀之靈》,學生觀察並談出兩種舞蹈的區別。

3.目前,踢踏舞已經風靡全球,它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舞蹈,但最為著名的就是愛爾蘭的《大河之舞》。

【設計思路:首先,讓學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來的,這使孩子們更樂於接受這種藝術形式,並使他們情緒放鬆,為後面的即興創編做好鋪墊。其次,通過觀察美式踢踏,並與《雀之靈》相比較,引導學生談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隨意的風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腳下的節奏變化;踢踏舞演員不僅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時也是舞蹈音樂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愛爾蘭的裏菲河。裏菲河是愛爾蘭民族的母親河,就像我們中華民族的黃河一樣。

【設計思路:介紹裏菲河,通過音樂讓學生了解相關文化。】

五、欣賞《大河之舞》經典片斷

1.感受舞蹈內容(1)整體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學生思考並談論這段愛爾蘭踢踏帶來的感受,及與美式踢踏的區別。(2)感受旋律

a.老師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學生跟隨琴聲哼唱旋律;

【設計思路:課堂上,學生只要能夠跟隨教師的琴聲把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來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樂譜。選用小提琴作為課堂樂器,是出於兩點考慮:1.這段旋律本身就是絃樂演奏的;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學生中間演奏,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c.聽音樂,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六次)

2.表現踢踏舞的節奏

(1)旋律在不斷重複着,但每一次音樂的出現,舞蹈演員都採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讓我們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聽辨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蹈演員分別踏出了哪些節奏。

設計思路:課件中的圖譜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步的變化,通過圖譜可以很直觀地看出,節奏越來越豐富,速度越來越快。】

(2)按照旋律的節奏用接龍的方式敲擊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現的主旋律。第五次:每小組敲擊兩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一次;第六次:每小組敲擊一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兩次。教師一邊拉小提琴,一邊引導學生敲擊旋律的節奏。

3、即興創造節奏。聽音樂,學生即興敲擊,全班形成多聲部節奏的演奏。【設計思路:創設平台讓學生自由、大膽地創編節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隨《大河之舞》視頻,全班共同表演。(拍手一跺腳—跳簡單舞步一拍桌子)【設計思路:拍手一跺腳一跳簡單舞步一拍桌子這一連串越來越激烈的表達方式,使學生體會到觀眾的情緒隨着踢踏節奏的變化,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動。】

向學生介紹這部大型舞劇還融合了許多其他的藝術元素,如歌劇、音樂、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現代舞的精華,鼓勵學生課後到網上下載完整的視頻進行觀看。

六、拓展內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學生一邊談感受,一邊隨音樂拍擊節奏。【設計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單單是讓學生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更是讓他們知道有關踢踏舞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等待着我們去探究。】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帶給我們的熱情與快樂。

板書設計:

《大河之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感受踢踏舞的熱烈情緒,在欣賞旋律的同時體會節奏變化帶來的快感。

2、能夠積極主動地表現、創造音樂節奏。教學重點:

1、聽辨舞步的節奏變化。

2、跟隨音樂即興敲擊節奏。

教學準備:有關踢踏舞的錄像、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模仿節奏的遊戲。

二、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三、聽辨導入播放踢踏舞錄音,學生猜聲音。

四、簡介踢踏舞的發展,出示課題

1.踢踏舞起源於18世紀,是當時的美國黑人在閒暇時做的一種腳下的遊戲。

2.這種遊戲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喜歡,到了19世紀,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播放美式踢踏舞視頻,學生談感受。播放楊麗萍的《雀之靈》,學生觀察並談出兩種舞蹈的區別。

3.目前,踢踏舞已經風靡全球,它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舞蹈,但最為著名的就是愛爾蘭的《大河之舞》。《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愛爾蘭的裏菲河。裏菲河是愛爾蘭民族的母親河,就像我們中華民族的黃河一樣。

五、欣賞《大河之舞》經典片斷1.感受舞蹈內容(1)整體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學生思考並談論這段愛爾蘭踢踏帶來的感受,及與美式踢踏的區別。

(2)感受旋律

a.老師播放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1b.學生跟隨琴聲哼唱旋律;

c.聽音樂,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六次)2.表現踢踏舞的節奏

(1)旋律在不斷重複着,但每一次音樂的出現,舞蹈演員都採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讓我們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聽辨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蹈演員分別踏出了哪些節奏

(2)按照旋律的節奏用接龍的方式敲擊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現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組敲擊兩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一次;

第六次:每小組敲擊一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兩次。

教師播放小提琴旋律,引導學生敲擊旋律的節奏。

3、即興創造節奏。聽音樂,學生即興敲擊,全班形成多聲部節奏的演奏。

4、成品展示

跟隨《大河之舞》視頻,全班共同表演。(拍手一跺腳—跳簡單舞步一拍桌子)向學生介紹這部大型舞劇還融合了許多其他的藝術元素,如歌劇、音樂、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現代舞的精華,鼓勵學生課後到網上下載完整的視頻進行觀看。

六、拓展內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學生一邊談感受,一邊隨音樂拍擊節奏。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單單是讓學生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更是讓他們知道有關踢踏舞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等待着我們去探究。

七、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帶給我們的熱情與快樂。

《大河之舞》教學設計3

設計思路:

《大河之舞》是愛爾蘭著名的大型舞劇,也是風靡全球的踢踏舞經典之作。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我把踢踏舞的節奏作為主脈貫穿整個課堂。

在整首舞曲中,同樣的旋律在不斷地重複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現的時候,舞蹈演員都會採用不同的踏擊方式,舞步越來越快,節奏變化越來越豐富,這也讓欣賞者的情緒隨之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動。在整個教學中,我設計了感受節奏――表現節奏――創造節奏――成品展示這一層層遞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舞曲的旋律總在學生的耳邊不斷迴響,同時也達到了記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

本節課,我選用了小提琴作為課堂教學樂器,既尊重了原曲本身就是由絃樂演奏這一特點,也便於師生之間進行更加密切地交流。

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真正地喜歡踢踏舞這一藝術形式,為課後進一步欣賞、探究這部大型的藝術盛宴作好一個入門的引子。

教學目標:

一、感受踢踏舞的熱烈情緒,在欣賞旋律的同時體會節奏變化帶來的快感。

二、能夠積極主動地表現、創造音樂節奏。

教學重點:

一、聽辨舞步的節奏變化。

二、跟隨音樂即興敲擊節奏。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踢踏舞的錄像、圖片,並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便於學生直觀地瞭解教學內容。

2、教師課堂樂器選用小提琴,能夠與學生靈活交流。

3、把學生分四個小組圍坐,利於小組成員之間的探究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

模仿節奏的遊戲。

[設計思路:通過模仿節奏的遊戲,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並將新授的部分節奏作了一個有效的滲透。]

二、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三、聽辨導入

播放踢踏舞錄音,學生猜聲音。

[設計思路:用猜聲音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

四、簡介踢踏舞的發展,出示課題

1、蹋踏舞起源於18世紀,是當時的美國黑人在閒暇時做的一種腳下的遊戲。

2、這種遊戲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喜歡,到了19世紀,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蹋踏舞視頻,學生談感受。

播放楊麗萍的《雀之靈》,學生觀察井談出兩種舞蹈的區別。

3、目前,蹋踏舞已經風靡全球,它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舞蹈,但量為著名的就是愛爾蘭的《大河之舞》。

[設計思路:首先,讓學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來的,這使孩子們更樂於接受這種藝術形式,井使他們情緒放鬆,為後面的即興創編做好鋪墊。其次,通過觀察美式踢踏,並與《雀之靈》相比較,引導學生談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隨意的風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腳下的節奏變化;踢踏舞演員不僅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時也是舞蹈音樂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愛爾蘭的裏菲河。裏菲河是愛爾蘭民族的母親河,就像我們中華民族的黃河一樣。

[設計思路:介紹裏菲河,通過音樂讓學生了解相關文化。]

五、欣賞《大河之舞》經典片斷

1、感受舞蹈內容

(1)整體感受

擂放《大河之舞》。學生思考並談論這段愛爾蘭踢踏帶來的感受,及與美式踢踏的區別。

(2)感受旋律

a、老師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學生跟隨琴聲哼唱旋律;

[設計思路:課堂上,學生只要能夠跟隨教師的琴聲把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來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樂譜。選用小提琴作為課堂樂器,是出於兩點考慮:

1、這段旋律本身就是絃樂演奏的;

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學生中間演奏,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C、聽音樂,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六次)

2、表現踢踏舞的節奏

(1)旋律在不斷重複着,但每一次音樂的出現,舞蹈演員都採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讓我們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聽辨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蹈演員分別踏出了哪些節奏。

[設計思路:課件中的圖譜很形象地層示了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步的變化,通過圖譜可以很直觀地看出,節奏越來越豐富,速度越來越快。]

(2)按照旋律的節奏用接龍的方式敲擊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現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組敲擊兩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一次;

第六次:每小組敲擊一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兩次。

教師一邊拉小提琴,一邊引導學生敲擊旋律的節奏。

3、即興創造節奏。聽音樂,學生即興敲擊,全班形成多聲部節奏的演奏。

[設計思路:創設平台讓學生自由、大膽地創編節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隨《大河之舞》視頻,全班共同表演。(拍手一跺腳一跳簡單舞步一拍桌子)

[設計思路:拍手――跺腳――跳簡單舞步――拍桌子這一連串越來越激烈的表達方式,使學生體會到觀眾的情緒隨着踢踏節奏的變化,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動。]

向學生介紹這部大型舞劇還融合了許多其他的藝術元素,如歌劇、音樂、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現代舞的精華,鼓勵學生課後到網上下載完楚的視頻進行觀看。

六、拓展內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學生一邊談感受,一邊隨音樂拍擊節奏。

[設計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單單是讓學生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更是讓他們知道有關踢踏舞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等待着我們去探究。]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帶給我們的熱情與快樂。

點評:

這節課首先樹立了“踢踏舞是舞者在奏樂”的觀點。老師根據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避開踢踏舞的舞蹈學習這一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以及蹋踏舞所特有的節奏特點,本着由淺入深的原則,把節奏作為本節課學習的切入點,以節奏為主線,圍繞孩子對踢踏舞節奏的感受和體驗、模仿參與、團結協作和創造拓展進行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只是讓學生感受了節奏、表現了節奏、創造了節奏、組合了節奏,而且是通過節奏的學習聆聽了音樂、學習了音樂、瞭解了音樂。課堂環節清晰,設計合理,教具運用準確,真正做到了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的、不斷的修正中,達到教學目標。

教師善於等待學生,等着學生髮現問題,然後帶領學生一起去解決問題。教師整節課都能夠及時關注到學生的表現和感受。教學設計符合音樂的特點,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始終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有序地進行着音樂的活動、音樂的創造,是音樂在引領着老師和學生。新的課程教學理念已經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為。在這種教學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驗着、創造着快樂,這種快樂在孩子們走到台下的時候還在延續着。

教師以小提琴演奏、伴奏和學生敲擊節奏的方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和體驗了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教師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和與學生近距離的情感交流,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參與性和能動性得到極大增強。用手替代腳,由不會到會,很快準確地敲打出《大河之舞》的強烈節奏,深深地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強大蛙力。這節課小提琴作為課堂教學樂器的選用,既尊重了由絃樂演奏的原曲,又利用了它操作靈活的特點,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道音樂溝通的橋樑,使教學目標一步步實現,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中國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的呈現,既拓展廠本課知識,又開闊了學生視野,還巧妙地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踢踏舞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自我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大河之舞》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踢踏舞的熱烈情緒,在欣賞旋律的同時,體會節奏帶來的魅力。

【過程與方法】

採用節奏遊戲、自主實踐的方法,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表現、創造音樂節奏。在律動的學習中,感受音樂強弱和重音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能夠用“啦”簡單地模唱出主旋律。

瞭解踢踏舞起源及其發展。

二、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聽辨出踢踏舞步的節奏

【難點】可以掌握節奏的變化

三、教學準備

踢踏舞多媒體課件、小提琴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引導學生由簡單到複雜敲擊節奏

老師設置問題:讓我們做一個模仿節奏的遊戲怎麼樣?

老師敲擊節奏,學生模仿。(老師引導強弱變化,由淺入深,敲擊的節奏與本節課有關)

【過渡句】看來最難的節奏也難不倒大家,此時此刻我看到同學們的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就讓我們帶着開心愉悦的心情走進今天的課堂。首先請同學們聽一段錄音,聽一聽這是什麼發出的聲音(播放錄音)

(二)新課教學

1.欣賞音樂

(1)聆聽錄音

老師設置問題:你能猜出這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回答。

(2)欣賞踢踏舞視頻。

(3)欣賞美式踢踏舞視頻

師:舞台上的美式踢踏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美式踢踏舞的風格比較自由、奔放、滑稽。)

(4)欣賞愛爾蘭踢踏舞劇—《大河之舞》視頻

老師設置問題:愛爾蘭踢踏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它與美式踢踏的區別是什麼?(樂曲給你們的感受是歡快、熱情奔放的;美式踢踏舞規模比較小,面部表情是微笑、滑稽的,表演形式比較隨意;上半身比較自由,而愛爾蘭踢踏舞舞台規模比較龐大,面部表情非常嚴肅、嚴謹。表演步伐比較整齊,隊形變換保持一致,體現了愛爾蘭這個民族非常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

師:欣賞的過程中給你細節上震撼力最大的是音樂的旋律嗎?還是舞蹈演員踏出的節奏。(節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的骨架。)

2.體驗踢踏舞

(1)學唱愛爾蘭踢踏舞劇的主旋律

①欣賞愛爾蘭踢踏舞劇的主旋律音樂。

老師設置問題:其中主奏樂器是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主奏樂器是小提琴。

②老師用小提琴慢速演奏主旋律,學生用“啊”哼唱,仔細體會旋律的高低起伏。

③老師用小提琴速度稍快演奏主旋律,學生用“啊”哼唱。

④老師用小提琴加快速度演奏主旋律,學生用“啊”哼唱。

(2)欣賞整首愛爾蘭踢踏舞劇

老師設置問題:請你數一數我們所哼唱的旋律在整首舞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每次旋律的步伐一樣嗎?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一共出現了六次,旋律不斷重複着,當每一次旋律出現的時候,舞蹈演員都會踏出不同的步伐,因為不發的不同,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覺。

【過渡句】先讓我們看一下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蹈演員踏出了怎樣的步伐,為了方便同學們找到規律,請在心裏默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開頭是四個八拍的前奏,同學們掌握好數拍的速度。

(3)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主旋律

①聽辨第一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拍手錶示

②聽辨第二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跺腳表示

③聽辨第三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舞步表示

④聽辨第四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拍桌子表示

⑤以接龍的方式敲擊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現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組敲擊兩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一次

第六次:每小組敲擊一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兩次

教師一邊拉小提琴,一邊引導學生敲擊旋律的節奏

(4)聽音樂,學生按照已學過的節奏,伴隨音樂完整敲擊演奏

(三)鞏固提高

1.引導同學們創編節奏,並表演

2.學生跟隨視頻和音樂創編自己風格的節奏

3.簡單介紹《大河之舞》中其他的藝術元素

老師講解:這部大型舞劇那還藴含了許多其他的藝術元素,比如説音樂、歌劇、芭蕾以及現代舞的精華,同學們課後在網上下載完整的視頻進行觀看。

4.欣賞中國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

師:同學們看到我們藏族的踢踏舞心情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看到我們藏族的踢踏舞心情非常的興奮,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們為中國藏族有這樣的踢踏舞,感到很驕傲,就讓我們跟着豪邁的音樂一起拍起手來。

學生跟隨音樂拍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同體驗了愛爾蘭踢踏舞的魅力,感受踢踏舞帶給人們的熱情與快樂,還欣賞了我國中國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也為我國能有這麼棒的舞蹈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如果你還想了解踢踏舞更多的內容的網站,課後可以登陸,踏破鐵鞋網站來進行瀏覽,當然你還可以發Email給我,我們繼續交流。下課。

學生伴隨音樂踏着踢踏舞的步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