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十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3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十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認讀本課2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多音字“轉、漂、好”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悟其中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説明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情境圖)一個小男孩望天

説一説:小男孩在幹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你們的想法太好了,那麼小男孩到底在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使學生懷着期待的心情打開課本。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讀通課文。

2、認讀詞語卡片。

3、小組合作認字,並獎勵小星。

4、老師檢查認字情況。(可開火車讀)

認識三個多音字。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指名讀課文(可分段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後給予評價。

2、老師這裏有幾個問題,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瓜兒幫老師想一想好嗎?

(1)小查理仰着頭,是怎樣站着的?

一動不動(板書)

(2)看到小查理一動不動的仰着頭,別人是怎樣做的?(在文中找一找,把找到的句子讀給組內的同學聽,看看你們找的準不準)

班內交流:胖太太……(帶着自己的情感態度讀)

街上的人……

(3)那麼小查理到底在幹什麼呢?(讀讀最後一段,要讀出你自己的感情來呀)

誰能帶着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給大家讀一讀這篇課文。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在充分的個性朗讀中,體驗文中的感情,領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出文中人們的可笑與無知。

四、拓展延伸、回讀課文。

老師發現有很多同學讀完這篇課文都笑了?你為什麼會笑呀?把自己的想法説給你的同學聽吧。

(課下記在你的小本本上,這是你的收穫呀!)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瞭解生字的字型、字音、字意。

2、注意字的結構,重點區分“買——賣”,強調“止”的筆順。

獨立描紅寫字。

在同學的配合和老師的幫助下學會生字,注意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六、課外積累。

學生回家蒐集有哲理的幽默故事。

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豐富語言積累,發展語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弱起的歌曲。嘗試根據前奏的速度變化反映並歌唱。

2、發現 “順序”在記憶中的作用。

3、在根據歌詞拍打自己身體部位的過程中感受韻律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會表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2、幼兒會唱歌曲《頭髮肩膀膝蓋腳》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頭髮肩膀膝蓋腳》。

(1)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的節奏,邊唱邊摸自己身體的相應部位。

(2)改變音樂的速度,幼兒用緩慢、正常、快速三種速度,表演唱《頭髮肩膀膝蓋腳》

2、幼兒學唱歌曲《快來拍拍》。

(1)教師範唱歌曲一遍。

教師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做動作,以避免動作干擾幼兒傾聽歌曲。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歌詞內容。

教師:我唱的歌中,拍了身體的哪些地方?

(3)教師再次示範唱歌曲,引導幼兒找出歌詞排列的規律。(從頭到腳)

(4)教師引導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教師用點頭的動作提前暗示幼兒歌曲即將開始。

3、教師嘗試用與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體動作。

(1)引導幼兒隨鋼琴彈的不同速度邊做動作邊唱歌一遍。

(2)教師引導幼兒解決“跟不上”的困難。

教師:這次,我們不僅要把歌曲出來,還要跟着鋼琴的速度做動作。如果你覺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麼辦呢?(教師引導他們聽前奏並看教師動作的暗示)

4、教師與幼兒將歌詞中的部分不唱,改成用拍手的方式玩唱歌遊戲。

(1)教師指導幼兒以較慢的速度玩歌唱遊戲。

教師:這個歌曲還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我們來試試吧。當唱到“腳”的時候,我們忍住不唱,而是用拍手的方法來代替。

(2)教師與幼兒嘗試用正常地速度玩唱歌遊戲。

教師:我們的伴奏音樂要快一點,大家試一試能不能跟得上呢?

5、音樂表演《幸福拍手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出示圖畫,邊看邊説。

1、出示第一幅圖,

(1)説説這幅圖是從什麼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麼?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麼?

(3)小組討論,並説説。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麼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繫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牆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麼地方?

四、鞏固練習。

(1)複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長城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和特點的句子,説説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變化?(變近了,説明了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觀察的)

4、學生髮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説説自己的體會。

6、指名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7、討論: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蹟”?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説。

3、背誦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

2、長城

遠看

像一條長龍

(氣魄雄偉)

近看

(高大堅固)

偉大的奇蹟

聯想

勞動人民的智慧

小結: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蹟,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作為一節自主設計的展示評價活動課,將根據創意枱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這條主線層層展開教學,以學生活動貫串始終,教師做為“主持人”僅為課堂的組織者、調控者。

一、設計思想

“設計方案的改進和完善”是“技術與設計1”的中有關設計部分的內容,結合教學進度和學生活動,制定了創意枱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的教學內容。高一20班分成6個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安排了創意枱燈設計製作活動,計劃如下:①發現問題與明確問題:調查需求,調查統計,明確要求;→②制定設計方案: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③製作模型:繪製圖樣,枱燈製作;→④測試、評估及優化:測試,評估,優化;→⑤枱燈的使用和維護:設計一份產品説明書。在學生初步完成枱燈製作以後設計本節教學內容,是學生動手之後的又動口,是本次製作活動的總結提高,也是學習內容的概括拓展,在實踐和創新兩方面進行技術素養培養。通過展示、評價、交流、優化使學生獲取改進和完善設計方案的建議和靈感,對設計及評價的原則、設計三要素、交流的方式,整合運用,體驗感悟,從而提高帶動學生敢於表達意識,激發學生的設計激情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總之,讓學生敢想、敢做、敢説,在設計的殿堂裏展示創意,感受快樂,迸發設計的靈感和激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完設計的過程、原則、評價,方案的構思以後,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缺乏一個整合,聯繫和綜合到一起的學以致用。再加上現在的高中學生,學的多,説的少,做的更少,因此學生需要這樣一個機會,一個創意枱燈的完整製作過程正複合這種心理需要,學生有激情去設計,去表現,過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都會讓學生回味無窮。把該班同學分成六個小組,每組製作一個枱燈,

每組設有組長,做好分工。製作完成之後,更有一種展示的衝動,分享設計成果的願望,也更需要一種評價、交流,去碰撞智慧,迸發靈感,找到設計方案改進與完善的方向和突破口。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讓學生枱燈設計的展示與評價中,在交流討論中,表達設計思想,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創意的精彩,認識到設計的靈感來源於生活。

②瞭解對設計成果評價的目的性與必要性,知道評價的基本方法,進一步體會評價的原則。

③瞭解交流的目的與方式,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枱燈作品展示評價的過程,體驗評價的方法。

②體驗交流討論的過程,瞭解交流的方法,體驗思想的碰撞和辯論的激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創意枱燈設計為載體,讓學生親身感受設計評價、交流的過程,再次感受設計的快樂,體驗勞動的辛苦,享受成果的喜悦;提高帶動學生敢於表達、展示自己的意識,激發學生的設計激情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對通用技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①創意枱燈設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認識設計評價與交流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完善優化自己的設計。

②設計及評價的原則、設計三要素、交流的方式,知識的整合和學以致用。 難點:

正確理解評價、交流、優化的全面性、角度性、針對性,及評價角度的聯繫性和矛盾性。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構思與流程

根據創意枱燈的展示、評價、交流、優化這條主線層層展開教學,以學生活

動貫串始終,教師成為“主持人”成為課堂的組織者、調控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安排枱燈展示、討論評價、即興點評、投票評獎等主要活動內容,採取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形式,在完全屬於他們的課堂中,暢所欲言,討論甚至是辯論,挑戰思維,化解難點,感悟設計,有效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使學生對設計形成積極的情感和實踐創新的態度。

本節課設計輔以多媒體技術,以課件引導,用圖片、文字等形式展現生動、豐富的設計信息和學生課堂上的活動相互呼應,以設計領設計,以設計實現課堂的大容量,融會貫通設計環節教學內容——使學生對設計的過程和原則、設計的評價和方案構思的內容有整體的認識,把學生快樂地、理性地帶進設計世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和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2、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抽象性、概括性與簡潔性,向學生滲透符號化思想。

教學重點:能準確用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

教學難點:探索規律,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課題

1、生活中有許多事物是用字母表示的,下面我們就來説一説這些字母表示什麼?(多媒體出示)

(1)阿C和小D看《阿P的故事》,C 、D、各表示什麼?

(2)小軍和小明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A、B 各表示什麼?

( 3 ) 撲克牌“黑桃A” 、“梅花k”,A 、k各表示什麼?

導課: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數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

大家都知道,像剛才牌上的字母A、K都表示一個特定的數。想一想,這些字母如果用在別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數?那如果一個數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個字母來表示呢?

(二)利用情境,探求新知

(出示課件,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青蛙兩張嘴,三隻青蛙三張嘴……齊讀)

師:照這樣下去,能讀得完嗎?這首兒歌中的數字有個特點,誰發現了呢?

師小結:在這首兒歌中,青蛙的只數和嘴巴的張數總是相同,你能用一句話表示這首兒歌嗎?

如果n是8,()只青蛙()張嘴;如果n是10,()只青蛙()張嘴;如果n是100,()只青蛙( )張嘴;

過渡語: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這麼多不同的數!可以換個字母説一説嗎?我們用“n只青蛙n張嘴”一句話就概括了這首説不完的兒歌。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活動一:組內同學年齡與老師年齡比較,進行填表。

活動二:利用學具擺一擺,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和意義。

(四)練習

1、説説下面每個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1)一輛公共汽車上有乘客36人,到站後下車a人。“36-a ”什麼?

(2)四年級種樹120棵,五年級同學比四年級同學多種X棵,“120+X”表示什麼?

(3)學校買來X個小足球,每個24.5元,“24.5×X”表示什麼?

(五)拓展

現在你們已經學會用字母來代表青蛙的只數了,那青蛙的嘴數、眼睛數、腿數呢?請你填在數量關係表(2)裏。

青蛙

(只) 嘴

(張) 眼睛

(只) 腿

(條)

六、知識回顧,歸納總結

這節課你們用字母表示數的特點是什麼?學會了什麼?要注意什麼?

七、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字母表示數

a×3=3a a×b=ab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於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動物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組課文,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入動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二、啟發談話,引發質疑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人與海鷗之間的真實故事。看着老師寫課題,齊讀。

2、説説讀了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 3.介紹老人情況

4、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看看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關係究竟怎樣?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解什麼是“親人”。你覺得課文中是誰把誰當成親人?

(是的,不僅僅是老人將海鷗當成了親人,而海鷗也將老人當作了自己的親人。)

2、下面,請同學們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哪些段落寫出了老人把海鷗當作了親人,哪些段落寫出了海鷗把老人當作了親人?

3、交流過渡.(剛才,我們初步讀了課文,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濃厚情誼,下面,我們將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品讀課文,感悟深情(老人對海鷗的愛)

1、請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邊讀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鷗當作了親人,關心照顧?勾畫出相關的語句,並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註。

2、生交流發言。學生可能會説出下面的一些句子。順序是隨機的。

老人把餅乾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海鷗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着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1、師:這位同學劃的是老人喂海鷗的片斷。從這個片斷中你讀出了老人與一般人喂海鷗有哪些不同?哪幾個詞語最能表現出老人對海鷗的關心照顧?

(生抓住幾個動詞説)

2、師:那老人喂海鷗的節奏應該是怎樣的?

生:老人喂海鷗的節奏是時而快時而慢的。

3、師:老人喂海鷗為什麼時快時慢?

(生:①海鷗多就快,海鷗少就慢。②海鷗吃得快就快,海鷗吃得慢就慢。)

4、師: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來,是海鷗依着老人的節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實

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鷗的節奏邊走邊放。

海鷗來得多了,吃得快了,請你歡快地讀讀。(生①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歡了,請你更歡快地讀讀。(生②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生③讀)

5、師:這起起落落的海鷗,翻飛的白色,譜成了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在這樂譜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海鷗的鳴叫。海鷗撲翅膀的聲音。老人的笑聲,他在呼喚海鷗的聲音。海鷗在撲着翅膀吃食。海鷗們圍着老人飛,老人的笑容洋溢在臉上。)

6、師:你們看到了那麼多,聽到了那麼多,感受到了那麼多,讓我們拿起書再來讀讀這段話。老師讀老人的表現,大家讀海鷗的表現。(合作讀)

7、在這篇有聲有色的樂曲中,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

假如你就是這位老人,你會説些什麼?

假如你就是一隻小海鷗,你會説些什麼?

請你選擇其中一個角色,寫幾句話。

師:哪些同學是寫老人的,哪些同學是寫海鷗的?老人與海鷗究竟在説些什麼?

8、師:這麼和諧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老人與海鷗濃濃的親情呀!還有哪兒你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像親人一樣?

在海鷗的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1、這位同學找的是寫老人呼喚海鷗的句子,你覺得老人呼喚海鷗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通常誰會給誰起名字?(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長輩給晚輩)

3、他是用怎樣的語調呼喚這些孩子的?

理解“親暱”、“抑揚頓挫”。

4、這哪是在叫啊,這分明一首歌。誰來把這一段讀一下。學學老人抑揚頓挫地呼喚海鷗。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的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1、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到什麼?(勤儉、貧窮)

(抓三個“褪色”。)

2、從第二句話能體會到什麼?

(老人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於老人對海鷗的愛。)

3、老人僅僅是一個冬天這樣來到翠湖邊給海鷗餵食嗎?看看課文後面哪句話説明他不止是一個冬天來給海鷗餵食?

投影出示: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十多年啊,十多個冬季,多少個日子啊……

無論 ,老人每天 ___

無論 ,老人每天

無論 ,老人每天 ___________

4、投影出示,補充資料,找學生讀。

被昆明人稱為“海鷗老人”的吳慶恆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老人平時幾乎捨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往往要到中午12點多才能趕到翠湖,喂一陣海鷗,老人又得趕在3點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廠。

四元五角一斤的餅乾,老人毫不吝嗇買給海鷗吃,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他還經常買來雞蛋為海鷗製作“雞蛋餅乾”;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煙。

5、讀了這兩段文字,你又有什麼體會?

6、一起來將這段話有感情地讀一遍。

7、師:十多年的冬天,幾千個日子,幾萬裏的路程啊,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的——生:兒女;在海鷗心中,老人就是他們的——生:父親。老人與海鷗,他們就是——生:親人。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1、生動是怎樣的表情?

2、老人為什麼談起海鷗就會有這樣的神情?

老人望着高空盤旋的鷗羣,眼睛裏帶着企盼。

1、師:都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老人在企盼什麼?

(老人在企盼能到海鷗休息的滇池邊去看看;企盼着明天海鷗再飛來。)

2、師:你讀懂了老人的心,抓住了“企盼”的眼神就能讀好這一自然段。齊讀。

二、品讀課文,感悟深情(海鷗對老人的送別)

1、老人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照顧、餵養海鷗,和海鷗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當老人的遺像出現在湖邊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海鷗的哪些舉動讓你意想不到。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認真體會。

2、彙報自學所得,教師相機點撥。

抓住以下重點詞句,感悟海鷗對老人的一片深情(學生自主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相關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情朗讀)。

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1、為什麼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

(平時海鷗會以高興的語調歡迎老人,見到老人是無比快樂的。而此時老人不見了,只剩下遺像,海鷗驚恐、疑惑更感到悲傷。這句話中感受到海鷗已經意識到今天的老人與平時大不一樣,不説話,也不給它們餵食,它們明白老人已經去世了,所以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聲聲在呼喚老人。)

2、師:是呀,它們連聲鳴叫着,是在急切地呼喚自己的親人哪!你能把這種急切的心情讀出來嗎?

(抽生讀;齊讀)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儀容的親屬。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他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1、海鷗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老人守靈,與老人做最後的告別,已經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因為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顧餵養海鷗,把海鷗當作是自己的親人,海鷗也把老人當作它們的親人。)

2、師:你會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課文,非常好。從這段話你還感受到了什麼?

(生:海鷗也像人一樣,他們有着人一樣的情感。從“紛紛落地”能夠看出海鷗們雖然沒有人指揮,卻如同有人指揮一樣站成兩行。從“站成兩行”能夠看出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和愛戴。它們“肅立不動”能夠看出它們對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非常難過。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對老人的懷念與牽掛。)

3、師: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學生感情朗讀。)

4、師:這樣的場面,相信無論誰都會為之動容。想讀這一句的同學我們一起來讀,和海鷗一起向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告別吧!(學生齊讀)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他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

(在學生找出上述一句時出示下面兩句話,讓學生閲讀、比較,體會“撲”字的深刻含義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他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飛過來。他們大聲鳴叫着,翅膀飛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

1、你覺得課文中的“撲”能不能換成“飛”?

(生:我認為不能換成“飛”,因為“撲”的速度快、力量大一些,説明海鷗對老人的感情特別深,捨不得讓老人離開。)

2、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海鷗捨不得老人離去,希望老人留下來,永遠和它們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張像也好。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3、“白色旋渦”寫出了海鷗飛得怎樣?為什麼會這樣飛?

(從“飛動的白色旋渦中”我體會到了海鷗們是那麼地捨不得老人,他們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體現了海鷗對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深情。)

3、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好不好?

三、想象情景,訴説心聲,隨堂練筆。

1、是呀,面對老人的遺像,海鷗們翻飛肅立,聲聲鳴叫,是在表達着對老人的呼喚,是在訴説着自己的思念。

2、(出示畫面及寫話提示)想象一下,海鷗們似乎在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假如你是那羣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此時此刻你會訴説些什麼?先想一想,再寫下來吧。

3、交流寫話,昇華情感

師:寫好後先讀給同桌聽一聽。

師:下面就請同學來代表海鷗站在老人的遺像前,説一説心裏最想説的話吧。

師:真心的表白,太感人了!還有誰要説嗎?

師:相信老人已經聽到了你的呼聲。還有誰想傾訴你的衷腸?

師:此時,老人一定聽到了懂事的孩子讓老人放心而去的話語。

師:這麼多的海鷗來給老人送別,哭訴的場面是多麼悲壯啊!從同學們的聲聲傾訴中,可以看出課文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同學,深深感動了老師,也會深深觸動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4、師:老人去世後,他心中戀戀不捨的是什麼呢?讓我們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如今,海鷗老人的事蹟感動了昆明的市民們,在翠湖邊,市民為了紀念這樣一位關愛動物的老人,為他修築了一座銅像。(出示課件)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會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它們餵食。老人雖然已經去逝,但他關愛動物的善舉將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

2、看着這幅畫面,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想説些什麼呢?

3、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題。

五、作業設計:

選讀一篇最打動你的描寫人和動物之間深厚感情的文章,寫一篇讀後感。

六、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感受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激發學生對神奇的科技世界的興趣及探索的慾望。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獨立閲讀的能力,提高對文章的略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智能小猴玩具,指名上台玩一玩。通過玩耍,感受智能小狗的聰明靈活,激發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引導:

機器猴是多麼有趣啊!機器人會有多麼能幹呢?你想知道嗎?那就請自己讀一讀課文。

3、板書課題,齊讀。

二、自讀課文,把握大意

1、自由讀:

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趕快讀讀吧!

2、同桌互讀:

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如果對方有讀得不準確的地方,請你幫他指出來。

3、默讀課文:

⑴ 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脣,不出聲。

⑵ 在課文中找出指定的詞語並想辦法用相近或相反的詞來代替。

4、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你能用比較簡短的幾句話來説嗎?先説給你的同桌聽聽。

因為( ),所以需要機器人( );因為( ),所以又想讓果園機器人( )。

5、反饋:

指名説,注意引導學生把內容説清楚完整。

板書:

聰明能幹 自己充電

6、課文中的機器人哪些地方有趣?找到有關的句子勾出來,再反覆地讀幾遍。

7、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課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

學生讀課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齊讀課文。

四、綜合拓展

1、交流:

科學技術越來越先進了,機器人除了為果農採摘果子外,你還想讓它們幹什麼?説説你的想法。

⑴ 小組交流。

⑵ 班級交流。

2、總結:

機器人的能幹令人讚歎,日新月異的高科技令人讚歎,勤勞智慧勇於創造的人類更令人稱讚!

五、小練筆

讓我們展開想象,想一想將來想發明什麼樣的機器人,它有哪些本領,先説給爸爸媽媽聽,再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聰明能幹──果園機器人──自己充電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積累10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能讀出2句句子的不同語氣。

3.知道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能消滅害蟲,深受人們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投影。師:早春二月,陽光和煦。瞧,是誰站在枝頭,盡情歌唱,傳送着春天的信息?

2.板書課題,讀題。你們喜歡喜鵲嗎?觀察圖片,結合課外知識進行交流。

3.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課文來了解喜鵲。

二、初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説説從課文中你對喜鵲有什麼新的瞭解?

2.交流,並隨機出示學生講到的生字。

3.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4.小組學習生字,並交流記字好方法。

5.遊戲:(1)“生字大搬家”(2)“搶佔高峯”。開雙列火車,兩兩搶讀,看哪一組搶到的字多。(3)遊戲:“眼力大比拼”讀詞比賽。

6.全班接龍讀課文。集體正音。

三、熟讀體驗。

1.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説一説:我喜歡喜鵲,我知道它( )。

2.交流。理解:預兆、吉祥等。

3.學習第三小節。

(1)誰見丁喜鵲都會誇它長得漂亮,再讀讀課文第三小節,劃劃有關的句子,圈圈有關的詞語,

(2)小組學習,用自己的方式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3)小朋友,這就是喜鵲,喜鵲的全身……那麼可愛。師生合作看圖介紹。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節。

4.比較句子:多可愛的喜鵲,你們喜歡它嗎?

(1)出示句子: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又能幫助人們消滅害蟲,人們怎能不喜歡它呢?

喜鵲體態優美,鳴聲清脆,又能幫助人們消滅害蟲,人們非常喜歡它。

(2)小朋友,輕聲讀讀這兩句話,想一想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指導朗讀。指名讀。分組比較讀。

四、鞏固拓展。

遊戲:漫遊’百鳥林”

1.讀字、詞:咦,小喜鵲想把我們帶到哪裏去?我們跟着它輕輕走。

2.聽寫詞語:這些路牌空着,我們來幫它寫一寫。

集體糾正:吉祥活潑悦耳冰天雪地生機勃勃

3.拓展練習:哇,這裏的鳥可真多,仔細看看。

(1) 讓我們來認識這些人類的好夥伴們。(媒體介紹:百靈鳥、黃鶯、畫眉、杜鵑等)

(2) 評選知識大王:你瞭解它們嗎?學着課文從一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你瞭解的一種鳥。我喜歡_________,我知道它______。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寓意。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瞭解文章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説説有關“馬”的成語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説,有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它用力掙扎,汗水淋漓,還是拉不上車去。伯樂見了,就趕緊挽住千里馬,淚流滿面,並脱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又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學習《馬説》,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馬説》是通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議論文體。“説”是“談論”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字詞學習:祗(zhǐ) 駢(pián)

3、學生齊讀課文。

 三、翻譯理解

1、學生自學,劃出疑難點;

2、全班交流:

⑴ 重點詞: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並列,一同。

是:這。

能:才能。

見:通“現”,表現。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麼能

臨:面對。

⑵ 一詞多義:

雖: A、故雖有名馬: 即使。 B、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以: A、不以千里稱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喂。 B、食不飽: 吃。

其: A、其真無馬邪: 難道。 B、其真不知馬也:指代他們。

C、食之不能盡其材: 指代千里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執策而臨之: 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B、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課堂小結

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做到“信、達、雅”這三字訣。而且,必須大聲朗讀,投入感情地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並且領會文章的要旨,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也。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作業本》基礎部分;

3、課外查找有關韓愈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指名背誦課文;

2、翻譯重點字、詞(見前一課時)。

 二、探討質疑

1、千里馬指什麼?伯樂又指什麼?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馬的,但有的千里馬能被發現,原因是什麼?而有的千里馬卻被埋沒、被摧殘,原因又是什麼?

前者因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後者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託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諷刺、控訴。

 三、拓展探究

1、文章為何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一問題?

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可避免終身被埋沒、被摧殘的命運,其價值就無從體現。這樣闡述,突出了伯樂的重要性,即突出了發現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麼?

“其真不知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樂”的出現,被人發掘了才真正成為人才,那麼,我們當今社會又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才觀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樣等待別人去發現,抑或是怎樣呢?

(學生自主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總結全文

本文運用託物寓意的寫作手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本》練習。

3、閲讀《驥伏鹽車》,回答文後題目:

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節選自《戰國策、楚策四》)

⑴ 千里馬受到怎樣的不公對待?

⑵ 千里馬為什麼“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

⑶ 文中表現出伯樂怎樣的思想性格?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教材説明:

《世紀寶鼎》是第六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説明性課文,通過介紹寶鼎的樣子——藝術價值——深刻的寓意,表達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二、本課學習重點:

是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世紀寶鼎精美的藝術和贈送寶鼎的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三、學習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的專業性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表達方法,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過程:

㈠交流帶“鼎”字的詞語。

1、我寫“鼎”字,請同學們注意字形,筆順。

2、我們一起説説帶“鼎”字的詞語。

(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聲鼎沸)

㈡讓我們來認識“鼎”學習新課。

1、誰知道“鼎”是什麼?“鼎”是什麼樣子的?(練習説説,用筆畫畫)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世紀寶鼎》,這是個怎樣的寶鼎呢?

⑴自己讀課文10分鐘,要求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⑵畫出新詞,自由認讀。

⑶再讀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把世紀寶鼎介紹清楚的?課文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3、重點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瞭解寶鼎的樣子。

⑴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圖畫,想世紀寶鼎的樣子,有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⑵如:“三足雙耳”“腹略鼓”“底渾圓”等,通過看圖弄明白。

“浮雕”“鑄”“銘文”通過弄懂。

“造型古樸”“文藝精湛”“藝術造型”“紋飾”等。

理解這些詞語主要辦法是熟讀課文,聯繫語言環境,感悟大意,有的可抓住關鍵字;有的可看圖聯繫實際理解。

⑶練習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世紀福鼎的讚美。

⑷指着圖説説寶鼎的樣子。

4、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贈送寶鼎的意義。

⑴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理解。

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願和希冀。

再如:“鼎志昌盛”“龍兆吉祥”和“它表達了中國人發對聯合國的美好祝願,對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等詞句。

⑵練習讀3、4自然段,領悟表達方法。

(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可多方面的也可各不相同)

可從課文的條理;運用了具體數字;從結構等説説。

5、熟讀課文,準備贈鼎表演,落實課後第二題,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

⑴ 我給你們一點提示:

①如果讓你介紹,你準備怎麼説,先説什麼,再説什麼,然後説什麼,最後説什麼。

②要表演贈送寶鼎關鍵在於介紹清楚寶鼎精美的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

⑵自己練習表演,讓家裏人評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