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精選6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6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精選6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重點)

2、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母親的形象。(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二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爛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帶着無限的牽掛永遠地離開了,而這個特別的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

二、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內容

1、播放課文錄音,師生靜心聆聽。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請用簡潔的語言寫下來。

明確:記敍了重病纏身的母親精心照顧癱瘓的兒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後一息的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真摯無私的愛。

3、初讀課文,説一説課文圍繞着“我”和母親寫了哪幾件事。

明確:課文寫了四件事:“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母親央求“我”去看花。母親的臨終囑託。

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我”雙腿癱瘓後,脾氣怎樣?體現在哪裏?

明確:脾氣暴怒無常。表現為:

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

2、面對這樣的兒子,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你覺得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

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親慈愛,寬容,善良,樂觀,堅強。

三:品味偉大母愛

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現了母愛的偉大。試結合上下文做具體分析。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

明確:動作、神態描寫。母親“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悄悄”寫出了母親動作之輕,怕打擾“我”,對兒子的理解,為兒子傷心,突出了母親的細心;“偷偷”寫出了母親對“我”的不放心和關注,表現了母親的慈愛;眼邊兒“紅紅”表現了母親強忍着內心的悲傷,母親無私地關愛、呵護兒子。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明確: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忍”三個動詞寫出了母親對“我”的疼愛和痛苦的心情,表現出母愛的堅定、執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確:神態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現出母親的執着。

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明確:語言描寫。表現母親要“我”對生活永遠充滿信心,充滿美好的回憶;説明了“我”答應去看菊花使母親心中十分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明確:心理描寫。怕“我”想到自己癱瘓,寫出了母親的小心謹慎,表現出母親的細心。

三、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

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母親的臨終囑託母愛偉大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抓住“看花”線索,進一步體會母愛。(重點)

2、體會標題內涵,理解重要語句。

3、拓展閲讀,領悟文章的表達特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秋天是個多情的季節,最易讓人產生懷念之情,尤其是當秋菊怒放時。今天,讓我們繼續陪同作者去看菊懷人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理清線索,體會情感

1、課文三次寫到看花。請勾畫出相關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

“我”的態度

第一次

聽説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麼勁兒!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2.母親為什麼如此急切地想帶兒子去看菊花?

明確: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為了轉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為了讓他找到生活的勇氣。

3、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請結合相關語句説明。

明確:“我可活什麼勁兒”(絕望)→“要好好兒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現“我”懊悔的語句,體會其深層意思。

明確: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

(1)“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為自己沒能關心母親的健康而難過;

(2)“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為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而悲傷,為自己的“暴怒無常”而懊悔。

目標導學二:分析細節,理解標題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母親帶“我”看花,是對生命的熱愛;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2、母親把“好好兒活”這句話重複了兩次,究竟要告訴兒子什麼呢?

明確:要接受現實,不要自暴自棄,你的路還長着呢。

要兒子堅強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壓倒,要笑看人生。

她要在僅有的時間陪伴兒子好好兒活。

3、本文在內容上主要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但作者卻不以《懷念我的母親》為題,而以《秋天的懷念》為題,好在哪裏?

明確:《秋天的懷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發的對母親的懷念。母親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敍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徵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徵。課文以此為題,是為了更好地抒發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目標導學三:拓展理解

幾十年後,回憶起母親,史鐵生寫下了這麼一段話,請讀一讀,説説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

明確: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作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後悔、悔恨之情;作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親了……

三、板書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透過情感觸摸文字,理解文章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二、理解作者,明白情感。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逝世7年。你覺得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你從哪裏讀出來的?不猜測,從文字中推測出來。

預設:痛苦、愧疚、思念、後悔、傷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邊讀邊分析:

痛苦,身體上的,1段;

後悔,沒有和母親一起去看花;

愧疚,對母愛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寫文章紀念……

傷心,母親離世;

感激,感激母親的教導,關心;

2、理解:當時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後來的我:在我的頭一篇小説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説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裏,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裏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裏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歲呀!

現在的我:著有散文集:《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病隙碎筆》。後來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010年12月31日3時46分在北京因腦溢血突發搶救無效病逝,享年59歲。根據史鐵生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患者。

三、品讀母親,明確寫法。

這之間的變化,有着一個人的功勞,母親。她用什麼辦法讓我走出生命的陰霾?

1、分角色朗讀第一段母子對話,賞析“躲”“抓”背後的情感,兒子需要宣泄,母親的理解及希望;(我語氣的絕望、肯定)

2、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母子對話,賞析“擋”“笑”背後的情感,母親的呵護及快樂。(我語氣的無謂,母親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動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親為什麼選擇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徵。

菊花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宋·梅堯臣《殘菊》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作者卻從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結:看花是本文敍事線索,作者寫母親時候用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四、朗讀課文,總結收穫。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篇4

一、作品梗概

此文寫於1981年,最初發表於當年《南風報》上,那年史鐵生30歲。在史鐵生21歲時,也就是1969年,到陝北延安“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在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遭遇到生命的不幸,他的脾氣變得陰鬱無比、暴怒無常。而他的母親此時肝病相當嚴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覺,可她將兒子瞞得緊緊的,仍鼓勵兒子好好活着。母親猝然離去後,史鐵生寫下了這篇文章以紀念他的母親。

本文以“秋天的懷念”為題,表明是在秋天這樣的季節懷念母親的。在這樣一個生命凋零的季節,作者懷念自己的母親一定會有特別的意義,題目含義深沉而含蓄,耐人尋味。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一2010),生於北京,作家。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陝西延安插隊,後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代表作有小説《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知識重點

一、字音詞義

癱瘓tān huàn:由於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身體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的能力。

暴bào怒:極端憤怒。

沉寂jì:①十分寂靜;②消息全無。

侍shì弄:①經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②擺弄,修理。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懇求。

絮xù叨:①囉囉唆唆地説話;②形容説話囉嗦。

訣jué別: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淡雅yǎ:素淨雅緻,素淡典雅。

高潔:高尚純潔。

爛漫:①形容顏色鮮麗;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來覆fù去:①來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興。

二、主題概述

本文記敍了一位身患絕症的母親忍受着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雙腿癱瘓的兒子,歌頌了至真至純的偉大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以及對沒能理解、報答母愛的愧疚。

三、作品結構

第一部分(1、2):母親在病得非常厲害的情況下極力鼓勵“我”好好面對生活。

第二部分(3):“我”因為知道母親為“我”所做的努力終於答應她去北海看花,母親非常高興。

第三部分(4~6):母親的病情惡化,臨終還在牽掛“我”和妹妹。

第四部分(7):妹妹帶“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親的夙願,“我”也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的含義。

四、鑑賞品讀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通過“砸玻璃”和“摔東西”兩個細節,具體寫我雙腿癱瘓之後內心的痛苦和暴怒無常,並用“我”的暴怒無常來襯托下文母親的堅韌頑強。

2、“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這句話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現了母親怎樣的特點?

母親“悄悄地”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地發泄內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這無聲地離開,體現了母親的謹慎小心,她怕自己讓兒子痛苦,她理解兒子的行為,也為兒子傷心。“偷偷地”説明了母親不放心,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3、“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一句運用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是側面描寫,喜歡花的母親把花都養死了,對於母親來説,最值得守望的“花”是她的孩子,從側面説明母親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顧“我”身上,體現出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4、怎樣理解母親的“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這句話是理解本文的關鍵點,“好好兒活”是母親鼓勵兒子要珍惜、熱愛生命,要勇敢地對待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這句話發自母親內心,深藏着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5、“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這句話説明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直”“都”連用,説明“我”對母親的病情一無所知,毫無察覺。從側面表現出母親一心只關心“我”的病情,沒有把自己的病痛當回事,更是在“我”面前表現得十分堅強,不願意讓“我”知道她的病情。看似平淡的記敍,暗含着作者深深地痛苦與愧疚。

6、“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此處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通過景物描寫,突出“我”內心的痛苦、無望、孤獨的心情。

7、“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的“擋”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動作?母親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母親這是有意的動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葉的蕭條的景象,而觸動傷情,產生傷感痛苦,甚至絕望的心情,母親希望我能夠正視自己,而不是逃避。

8、課文為什麼要反覆寫看花?

①“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愛的集中體現。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徵,是母親願望的達成。所以文中反覆寫看花。

9、文章最後寫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母親活着的時候曾經多次要帶“我”去看花,幾乎都遭拒絕,而在母親去世後“我”卻與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對沒有體會到母親的關愛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對母親深深的愛和無盡的緬懷。

10、結尾處的“好好兒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運用反覆的手法寫“好好兒活”,結構上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內容上表現了“我”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我”走出封閉,是母愛讓“我”重拾生活的.熱情,讓“我”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詞;

2、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3、掌握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描寫方法和對比的寫作手法;

4、理解題目和篇末描寫菊花的含義。

一、自主學習

(一)瞭解作者,走進感人的文本

1、走近作者。

史鐵生,男,漢族,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

197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説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命若琴絃》、《往事》等;散文隨筆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長篇小説《務虛筆記》以及《史鐵生作品集》。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2010年12月31日病逝。

2、瞭解作者。

①“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着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②“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③“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説,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從作者的三段語錄中,你覺得他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

3、閲讀文本(一定按照要求做喲!)。

(1)朗讀課文。給課文標上段序,圈畫出生字新詞,標註出疑難問題;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3)選段朗讀。選擇你認為精彩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4、自學診測(不要看課本!)

⑴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漢字,並把下面詞語抄寫在田字格內。

癱瘓()qiáocuì()沉寂()訣別()喜出wàng外()

lànmàn()淡雅()暴nù()chuí打()絮絮叨叨()

⑵課文寫了四個場景,你能標出它們所在自然段,並概括每個場景所寫的事件嗎?

場景1:(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場景2:(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場景3:(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場景4:(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二)再讀課文,體會複雜的情感

1、再讀課文第1自然段。

⑴用一個詞語概括我脾氣的特點,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⑵從母親的言行中,體會母愛。

①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②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③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默讀課文2—6自然段,思考:

⑴母親和兒子對話時,為什麼對“跑”和“踩”一類的字眼敏感?

⑵從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你體會到什麼?

⑶把“我”看到的,描寫北海菊花的句子抄下來。

⑷北海的菊花有什麼精神?“我”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3、如果將文章的題目直接改稱“懷念母親”好不好,為什麼?

二、合作探究

(一)品味語言,讀懂母愛的深沉

下面是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試分析句中加點字在文中的作用。

1、母親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娘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

(二)研讀思考,讀懂兒子的懺悔

母親對兒子的愛是深沉偉大的,那麼兒子呢?兒子愛母親嗎?

(三)感受堅韌,讀懂人生的磨難

認識的史鐵生,一個堅強的“好好兒活”的史鐵生。朗讀最後一段,思考為什麼這裏要強調菊花的色彩?文中還有表示顏色的詞語嗎?為什麼這樣描寫?

(四)品讀課文,感悟文章的主旨

1、文中幾次寫到“看花”?你能看出文章是以什麼為線索的嗎?

2、母親提議在春天去北海看花,是何用意?秋天到了,又提議去北海公園看菊花,又是為什麼?

3、課文幾次寫到了秋天?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什麼?

三,即時訓練

(一)閲讀課文,完成下面的練習

①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這篇文章反覆寫“看花”這一內容的原因是:

2、文中加點的“悄悄地”所要強調説明的是:

3、文中有幾處插敍的內容,請找出一處,用橫線標出來,然後説説它在文中的具體作用。

4、結合內容説説文中加點的動詞“撲”和“擋”為什麼用得好。

5、將第三段中加橫線的“央求”換成”期待”好嗎?為什麼?

6、文章結尾説“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你認為文中的“我”懂了嗎?請結合結尾段中的描寫內容具體説明。

7、如果將這篇文章標題中的“秋天的”去掉好嗎?為什麼?

(二)拓展訓練

給身在天國的史鐵生或他的母親寫一封短信,或寫一段墓誌銘。

(三)推薦閲讀

閲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寫一篇讀書報告

四、評點總結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略文章的表達特色,提高閲讀能力。

3、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藴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2、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藴含着的豐富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説:‘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這是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懷念母親的一段文字。我們從中可以讀出史鐵生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深沉無私的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史鐵生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懷念》,去感受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10),生於北京,作家。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説《法學教授及其夫人》。其代表作品有小説《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本文講述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在忍着病痛默默地、堅定地、樂觀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的最後,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2、課文圍繞“我”和母親寫了幾件事?

明確:課文寫了四件事:①“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②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③母親央求“我”去看花。④母親的臨終囑託。

3、文章從哪些方面回憶了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

明確:文章開門見山,寫出了“我”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母親盡力勸慰“我”;在“我”發脾氣、摔東西時,母親總是默默地忍受,表現出母親的寬容、無奈和擔心;自“我”的腿癱瘓後,愛花的母親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又從側面表現出母親為了兒子付出了一切;為了讓“我”開心,她幾次要推“我”去北海看花,考慮得非常細緻;母親自己身染重病卻絲毫沒有讓“我”覺察出來,還在默默忍受“我”的無理,就是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最後一刻,還惦記着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心中完全沒有自己。至此,一個無私、忘我的偉大母親的形象便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課文精析

1、“我”在雙腿癱瘓之後脾氣變得如何?(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暴怒無常。表現:第一處: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第二處: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第三處:“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我”此時非常絕望、消極、難過,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整天沉浸在消極哀怨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2、面對如此暴躁不安的兒子,母親是怎樣做的呢?找出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的句子,並簡要分析。

明確:第一處:“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表現出母親的動作很輕,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觸碰到兒子脆弱敏感的心,使兒子更加煩躁和難受。

第二處:“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運用側面描寫,母親愛花,但是她更愛兒子,她把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兒子上面。

第三處:“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突出表現了母親希望“我”堅強、勇敢地活下去,不要自暴自棄,放棄對生活的信心,鼓勵“我”也是鼓勵自己。

第四處:“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擋”字寫出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母親連這個細小的動作都觀察到了,她不想讓“我”產生不好的聯想。

【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自己深深的悔恨、愧疚之情,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相關練習。

2、查閲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將那些給你感觸最深的語句摘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瞭解了史鐵生的生平,也從他的文章裏感受到了母親對他深沉無私的愛以及他對母親的懷念與愧疚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文章。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然後分角色朗讀。注意要讀出母親和“我”的情緒變化,要讀出母親的耐心、細心、小心和“我”的不耐煩、無所謂。

2、文章中有幾處插敍的內容?請找出來,並説説其作用。

明確:文中有三處插敍:①母親愛花,但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表明母親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説明母親為“我”放棄了對生活的享受。②妹妹告訴“我”母親病重的消息。作用:補充説明了母親的並病具體到了哪步田地,反映了母親做出的超常努力。③母親病危前的臨終遺言。作用:説明母親心裏只為兒女的幸福着想,從未將自己放在心上,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

3、“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母親説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然而她怕影響孩子的情緒,一直隱瞞着,當孩子説活着有什麼勁兒的時候,她自然也會想到自己的病情,母親的話是講自己和孩子的。雖然都得了重病,但是她希望孩子也像她一樣勇敢地面對現實,堅強地活下去。

4、文章結尾寫“我”和妹妹“看花”的情節,有什麼作用?

明確:“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母愛的集中體現,是“我”走向新生活的象徵,是母親願望的達成,結束全文,與開頭相呼應,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5、文章共寫了幾次去北海看菊花?“我”的態度又怎樣的變化?

明確:三次。第一次是母親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非常強硬:“不,我不去!”第二次是母親再次提出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是“什麼時候?”第三次是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幾次看菊花,“我”的態度從非常絕望暴躁到無所謂,再到後來的懊悔、無奈。

(二)問題探究

1、本文的標題是“秋天的懷念”,這裏的“秋天”有什麼意藴?

明確:秋天是故事發生的特定時間,秋天是背景,文中寫景、敍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秋天的蕭條景象襯托了我遭遇不幸後的絕望心情;菊花在秋風中盛開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開始積極面對人生。

2、根據上下文,寫出母親沒有説完的話。

明確: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堅強地活下去。

3、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細節描寫?請找出來,並説説其作用。

明確:文章從細微之處對母親的神態、動作等進行了描寫,如“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等,母親這些細微的動作表現了她對“我”的理解、牽掛、關切與擔憂。

4、如何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這句話?

明確:從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可以看出“我”已經驅走了心頭的陰霾,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而這正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象徵了母親對子女的那種純潔高尚、深沉無私、感人至深的母愛。

5、結合文章的內容,具體分析作者從“看花”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明確:身患重病的母親,一直熱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細膩的呵護和關愛,從中“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母親病逝後,“我”終於在看花時,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領悟到人要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道理。

【課堂小結】

1、寫作特色總結:借景抒情、細節描寫、插敍、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篇末點題、前後照應。

2、作者敍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母親強忍着內心極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關懷、愛護“我”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無私的母愛,抒發了對母親的無限懷念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多年以後,作者幡然醒悟,明白只有“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才是對母愛最好的回饋。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蒐集與母愛相關的古詩詞或名人名言。

3、請你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個片段,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

4、預習第6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