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外國詩兩首九年級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51W

【教材分析】

外國詩兩首九年級教學設計

1、《蟈蟈與蛐蛐》: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歌頌大自然美如詩歌,運歌聲不斷,運充滿生機。

這首詩構思巧妙,短小精緻而又十分大氣,全詩分為前後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來點出主旨;又分別描繪感受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並通過聯想使二者巧妙地聯繫起來,生動的表現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的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科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規律,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恆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着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做新穎獨創、相思頗具匠心。

這首詩注重氛圍的營造,動靜相襯,意境優美,情中濃郁。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可喜的劃叢,這些景物描寫表現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於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的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蟈的樂音濃郁的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表現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温馨氣氛,與前面的氛圍既形成對照,又十分和諧,反襯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後以人們感到那聲音/彷彿就是蟈蟈在草上鳴叫結尾,將前後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蟈蟈的樂音,交織成一首此起彼伏的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這首詩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廣大深邃,使人們深深感受到詩人地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

2、《夜》:

這首詩着力表現了夜的靜謐美麗,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詩的第一節寫夜的靜謐。隨着夜的降臨,世界的一切都歸於寂靜,河水進入夢鄉,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這裏既有聽覺也有視覺,還有與白日的聯想和對比,第二節接着寫寂靜的夜色中,溪水在輕輕的歌唱,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美,然後再由聽覺轉入視覺,藉助月的光輝,描寫靜夜的美麗,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反覆吟詠造成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令人深切的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波盪和律動。

【教學建議】

1、建議對這兩首詩歌進行聯讀教學,不宜多講,教師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悟內涵。

所謂聯讀,是指將內容主題相近的課內外文章合在一起進行朗讀教學的一種教學設計思路,這種設計或增大課堂容量,或加深課文理解,或進行學法遷移,或開拓文學視野,運用這種設計思路的關鍵在於教者需精心挑選課文的姊妹篇,讓其相得益彰,因課堂容量的限制,此種設計思路特別適合教材中精美的短篇或精彩的片段

2、《蟈蟈與蛐蛐》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欣賞《夜》一詩要抓住夜景的靜謐、美麗的特點,體會藴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把握意象,感悟詩歌內涵。

2、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意象,感悟詩歌內涵。

2、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懂大意,想象畫面

1、指導朗讀:

⑴ 注意幾個詞語的音、形、義(投影顯示)。

⑵ 注意幾個句子的語氣、語調、語速、重音(投影顯示)。

2、理解大意:

讓學生用一句話大致説説對詩歌的理解。

要求用填充式表述:藉助 的意象,表達了 的情感。

3、想象畫面,分別根據兩首詩的詩意,在頭腦中再現幽美的畫面。

二、讀出感情,理解主旨

1、品味精粹語言,理解句子藴含涵的感情及深義:

⑴ 《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絃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

⑵ 《夜》這首詩着力展示夜的美靜謐,可為什麼在第二十節卻寫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這種寫法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

⑶ 在《夜》這首詩中,先後數次寫到夜的靜謐和美麗的月色,這是簡單的重複嗎?有何作用?

這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以反覆的吟詠造成詩的節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靜謐,美麗的氛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波盪和律動。

2、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出異同,把握全詩

1、深入探究,比較兩詩在內容、形式與主題等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

⑴ 題材相同,都是田園詩。

⑵ 寫作手法相似,都是以大自然極常見的事情作為感情表達的意象,情味濃郁,意藴悠長。

⑶ 兩位詩人都表達出了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之情。

不同點:

主要表現在構思方面:《蟈蟈與蛐蛐》一詩,短小精緻,而又十分大氣,僅僅描寫了蟈蟈與蛐蛐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豐墨不多,都能以少勝多,富有內涵,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葉賽寧的《夜》,純然寫景,反覆吟詠,在寫景中滲透着詩人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滲透着生命的底藴。

四、熟讀成誦,再次體味

聯讀,是一種大容量,高質量的閲讀教學的設計思路。其優點在於:

1、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

2、能大大開拓學生的視野;

3、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5、有利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6、有助於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背誦課文。

2、課外蒐集一些外國詩歌,讀讀,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