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怎麼寫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7K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而在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一個語文學習活動的全新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隨着當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各界都在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如何與課程教學整合,身為一名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也在不斷的實踐着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小學語文研究性(探究性)學習,下面就以《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教學設計,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怎麼寫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出研究問題

問題是研究學習的核心,是凝聚、彙集、激活學生知識技能的“觸發點”,它更依賴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作為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有些課文內容不是學生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去創設一個基於問題的情境。

1、製作網絡教材,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時,我把與課文有關的黃河資料用網頁的形式製作成為網絡教材。那麼,在網絡教材中怎樣創設一個基於問題的情境呢?我把課文內容與黃河的資料進行鏈接,如“黃河綜述”、“燦爛文化”、“黃河變化”、“治河之道”等,只需在這些詞語上輕輕一點,就進入集文字、圖片、影片於一體的豐富的網頁中。學生通過網絡教材的閲讀,能夠在瞭解與黃河有關的所有知識,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通過網絡技術聯繫起來,從而創造出足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

2、結合資料初讀,提出研究問題: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網絡教材初讀課文,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網絡資料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初讀課文後提出了一大堆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肯定,並從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供學生在課堂上研究。如黃河以前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而今又成了“禍河”,它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人們是怎樣治理黃河的?等等,對於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可引導學生課後進一步研究。

3、提供研究場所,合作探究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老師對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教學中,我為學生進一步研究問題、夥伴間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便於研究的場所,通過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等構建一個研究的平台,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從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4、自主合作學習,深入探究問題:

學生有了問題,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資料,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自己研究的問題去朗讀課文,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圖片、影片、文字資料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當代信息技術導致我們閲讀方式也發生了變革:從單純閲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閲讀,從抽象化的文字擴展為圖片、聲音、動畫、影片,這就是信息時代“超媒體”閲讀。在製作《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網絡教材中,我通過採集、編輯製作了“黃河圖庫”、“泥沙流失”、“當今黃河”、“黃河災難”等影片,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我還蒐集了大量的黃河風光、古蹟遺址、風土民情的'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閲讀課文,感受課文,理解課文。另外,在網絡教材中,我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資料,有著名詩人吟詠黃河的詩篇,有黃河的歷史、傳説、典故、風俗等人文景觀,有對黃河災難的具體説明,及治理黃河的舉措……這種“超媒體”的閲讀方式,使閲讀與感受、體驗結合在一起,將閲讀的觸角伸向更廣袤的空間,便於學生去探索解決問題。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着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資料閲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虛擬生活空間,架設展示平台

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發表出來,會受到時間、空間和途徑的制約,而用信息技術給學生虛擬一個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間就比較容易了。這種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展示學生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僅可以促進研究學習的深入,而且可以滿足學生展示自己的需求,提高學生研究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1、虛擬生活空間,激發創造情感: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語文教學的核心。我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網絡教材中設置了“黃河論壇室”這個欄目,教學中先通過“黃河論壇室”激發學生的創造情緒:“通過網絡教材《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學習,你是否已被黃河着驚天動地的變化所震懾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感受到人們這種肆意破壞環境的危機了呢?你是否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衝動,產生一種強烈的保護慾望了呢?那我們就為黃河寫一則公益廣告吧,讓更多的人都來保護這——我們賴依生存的母親河。請你根據‘創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這種通過信息技術虛擬的生活空間提出研究的問題,對於學生來説是一件非常新鮮的事情,能激發起學生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

2、蒐集整理資料,汲取內化積澱:

探究能力的培養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與整合。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中,我把學生要研究的內容(變化、原因、治理)和網絡教材鏈接起來,在小學中年級階段教會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一般方法:

⑴ 確定自己研究的主題,即研究一個有關黃河的最感興趣的問題,根據主題去廣泛地閲讀有關資料。

⑵ 蒐集自己需要的有關資料並做必要的記錄,可以摘錄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整理。

⑶ 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把相關的資料和圖片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利用網絡蒐集、整理資料;學會了將資料進行內化積累;學會了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蒐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3、架設展示平台,鼓勵發表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説”認為“自我實現”是人類最高層次的成就需要與自我理想實現的需要。教學中教師就要給學生架設一個展示的平台,用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互聯網等設施給學生提供一個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天地,讓學生品嚐到自己努力後的成功喜悦。在《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示自己、推銷自己的成果,指導他們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展示與交流。可以用自制PP(幻燈)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可以用朗讀的方式彙報,可以用Email將自己的作品發送給朋友,也可以將作品通過網絡提交給老師,還可以將作品在網絡上發表等。在組織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努力給學生營造交流的機會,基於網絡環境下的交流已不再僅僅是面對面的交流,更多的是跨越時空的多種交流形式了。

綜上所述,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基於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是領航者、組織者。全體師生參與到探索、研究、創造的活動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與網絡互動,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敢於創造的情感。基於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培養了信息時代學生的基本學習技能,如:瀏覽的技能,獲取、過濾、分析、處理信息的技能,交流、溝通的技能,信息發佈的技能和網絡參與的技能,為學生將來投身信息化時代進行終身學習,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促使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而且可以促使學生轉變原有的學習方式,豐富語文學科的情境、協作、交流與自主探究學習的新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與創造潛能,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語文學習能力和創新願望 !

Tags:教學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