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教學目標】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設計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粼粼、波紋、印象、潺潺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張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遐想

師:(播放大自然的音響效果)你的眼前展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指名説。)

師:是啊,這聲音讓我們浮想聯翩,這節課就讓我們隨着作者謝冰瑩一起去她的故鄉,看看她故鄉的小橋,流水,人家。

教師板書課題。)

誰能讀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發現什麼?

(生説。)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讀,齊讀生詞。

3、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些段落分別描寫了這三處景物?

想一想這裏的小橋,流水,人家給你的感受或留下了什麼印象?

4、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美、樂、愛。

5、快速瀏覽全文,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呢?劃出相關詞語。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並指導朗讀:

美:

⑴ 第一自然段:

(出示文字。)

句1:什麼樣的小溪?(出示詞卡小溪)指名説。

師:多美的小溪,誰來讀讀。

句2:什麼樣的垂柳?(出示詞卡垂柳)指名説。

師:婀娜的垂柳是什麼樣的?指名説。(用書中的句子)

師:垂柳好象一位少女跳着輕盈,柔美的舞蹈是那麼賞心悦目,誰能讀讀這句話?

(學生指名讀,齊讀,教師也可以範讀。)

句3:什麼樣的波紋?(出示詞卡波紋。)

聽聲音理解潺潺的小溪看畫面理解粼粼的波紋。

師:這樣的美景怎能不讓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呀!引讀:當水鳥

⑵ 第四自然段第三句:

我曾經隨着採茶女上山黃色的野菌。教師給予肯定,不必多講。

⑶ 第五自然段第五、六、七句:

出示清晨,可以看到依依多情的楊柳。

師:可以説婀娜多姿的垂柳,還可以説什麼樣的垂柳?(生指名説。)作者兩次説到柳樹這是為什麼?(生指名説。)

師:柳諧音留,古人送別多以拂柳相送,暗含挽留之意,從此柳便多了思念和牽掛的意義,讓我們欣賞有關楊柳的詩句

(出示有關詩句: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生自由讀詩句。

師:作者對家鄉的景色久久難以忘懷,不僅僅是給了她美的享受,更給了她無窮的樂趣,誰來説説你感受到的快樂。

樂:

⑴ 第二自然段。(略講)

⑵ 第三自然段第二句:(略講)

師:作者僅僅是描寫家鄉的美景,講述童年的.故事嗎?她更想表達的是對故鄉濃濃的愛。在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呢?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彙報。

愛:

⑴ 出示句子我愛我的老家,但我非常愛它。

這樣的地方,我為什麼還愛它?

教師引讀這句話,感受作者那份深深的愛鄉之情。

2、出示句子大家過着的太平生活。

⑴ 學生彙報。

⑵ 教師引讀:

師:這是多麼寧靜,平淡,令人嚮往的生活啊!大家過着那段日子那些美好的

⑶ 簡介作者生平,進一步理解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四、回顧全文,質疑問難

師:課文學到這兒,從課題到文章,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為什麼課題是《小橋流水人家》而課文的寫作順序卻是流水,小橋,人家呢?

(指名回答。)

師:只有先有水,橋因水而建,人則傍水而居。還發現什麼?

(指名回答生:這是一句詩。)

師:課題是引用了馬致遠的元曲《天淨沙·秋思》中的一句。

(學生自由讀,齊讀。)

師:作者選這首元曲中的一句作題既體現出江南水鄉的美景,又道盡了作者思鄉,戀鄉的思想感情。

五、課外延伸

師:古人因交通不便利,離開家鄉後,常常飽受思鄉之苦,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甚至更久。因此許多表達思念家鄉的詩句便油然而生。請同學們欣賞:

(出示思鄉的詩句: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杜甫等)

六、作業

摘抄課文中優美詞句或段落;積累關於柳樹或思鄉的古詩。

【設計理念】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一個愛字貫穿全文,作者通過寫景,敍事,間接的流露和我愛我的老家直接表達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摯愛。本設計力圖以讀為本,教師只作適時適度的有效指導,更多地給學生多種形式的自由讀書實踐,讓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理解,感悟,讀中想象,交流,讀中積累,內化語言。在閲讀活動中,提供必要的語言依託和補充材料,給學生搭建起自主閲讀的腳手架,讓學生在讀中激起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作者家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積累優美詞句,獲得思想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