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送別》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9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送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別》教學設計

《送別》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綱挈領地瞭解劇情,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與性格特徵。

(二)通過探究體會課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瞭解景物描寫的作用;體會學習課文修辭方法多種多樣、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特色。

二、教學設想:

1、直接導入。

2、簡介《西廂記》故事情節。(課下注釋很詳細,老師讀一下,稍加潤色,使之更完整、詳細。)

3、顯而易見《長亭送別》是崔鶯鶯送張生去趕考,考取功名的,我們早上已把課文讀了一便,除了張生,鶯鶯還有誰?(老夫人,和尚,丫鬟)。

在哪裏送別?(長亭)“亭”指哪裏?(古代設在道路旁的公房,為遠行之人送別或停宿之用。例如:李白“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柳永“對長亭晚,寒蟬悽切”)

4、快速讀課文理清情節結構:

全折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是赴長亭路上的場面,寫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見夫人科”至“專聽春雷第一聲”)是長亭餞別的場面,主要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心理,突出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邊靜】至“小生又生此念”),是臨別叮囑的場面,主要表現鶯鶯對張生的關心和擔心。

第四部分(【二煞】至結尾),是分手後的場面,描寫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捨的情景和離別後的痛苦。

5、再讀課文,討論問題

既然是送別,想想鶯鶯是一種什麼感情,心理?

從文中找出能體現鶯鶯心理感受的語句:…………試加分析。

鶯鶯感情概括:

A、痛苦(害怕考不中,一則父母不答應:二則他考不中自覺無臉回來見鶯鶯就不回來。其實,在古代一個像張生這樣的白衣書生很難考中,想想當時殘酷的血淋淋的科考制度,那是十萬裏挑一啊,張生就那麼優秀?再者像張生這樣深陷愛情,哪有心思讀書!學業已荒廢不少了!希望更渺茫了。如果考中,害怕他喜心棄舊,一去不返。所以考中考不中,都意味着永久的分別,鶯鶯已看到這種嚴酷的現實。這不是暫時的分離,意味着永遠的失去。面對現實,希望何其渺茫!自然便痛徹肺腑。)

B、無奈(自己是無法不讓張生不去的,這是老夫人的旨意。另外,張生又沒有想到私奔,也不可能想到,畢竟他認為讀書仕進是他們愛情的唯一出路,就是不為愛情,考取功名也是他們實現自我理想的唯一一條路。即使私奔又怎樣?只有餓死。)

C、愁悶(自己一腔話,怎對張生説?又有老夫人在場,沒有盡訴衷腸的機會啊!)

(引導學生分析:我提倡一種圓融的分析,揉到一塊兒去。對於學生提出的句子,在修辭上,用典上,表情達意上等諸方面系統分析,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它語言的魅力,讓學生知道經典好到底好在哪裏?這裏分析是關鍵,網上對課文語言的分析很多,這裏不再贅述。)

接着,還可引導學生將課文與關漢卿的《竇娥冤》進行比較,體會兩位大師的不同語言特色。(最好由學生髮言、然後歸納。)

《長亭送別》語言華美典雅,以富於文采為特色:

(1)善於以景物描寫設置戲劇環境,渲染氣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於意境美,語言委婉雋永;

(2)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詩詞的語句乃至意境,善於將古代詩詞中典雅凝鍊的語句,與生動活潑的民間口語融為一體,語言更具有詩化的特點;

(3)修辭方法多種多樣。

《竇娥冤》語言樸實無華,以“本色”見長:

(1)直抒胸臆,感情濃烈,語言直白;

(2)多用白話,多用方言詞語,語言通俗,更具有口語化的.特點;

(3)較少使用修辭方法。

6、“我看崔鶯鶯愛情觀”由學生討論,但不能空口無憑,從文中找到例證!(這有些熱鬧。)

7、分析完之後,一定要留時間讓學生誦讀,並背會某些精彩語句。

《送別》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辨識《長亭送別》中的藝術手法並分析其作用與效果,並初步嘗試與學生一起解讀與分享《西廂記》的藝術價值與深遠影響。

2、過程與方法:品讀與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分析《長亭送別》藝術手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理解崔鶯鶯的人物形象與其愛情觀。

説明:

本課為“《長亭送別》之三:藝術特色”,即第三課時,旨在集中分析本篇的藝術手法並分析其作用與效果,以便於學生對此形成較為全面和透徹的認識,並期望其能在其它詩詞鑑賞和其它同類型文章的解讀過程中遷移此種能力。

在此之前的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目標為:進一步瞭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瞭解王實甫及《西廂記》,梳理本文的主要結構並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其主要內容。第二課時主要目標為:解讀崔鶯鶯的人物形象,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能辨識本文中的藝術手法並分析其作用、效果;進一步加深理解崔鶯鶯人物形象,體悟其愛情觀念的內涵與意義

2、教學難點:通過對《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的解讀來認識《西廂記》的藝術價值與深遠影響。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與導入新課。

(1)回顧預習問題:

A、你認為《長亭送別》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B、你認為《長亭送別》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式?其表達作用是什麼?

C、你認為《長亭送別》的語言風格是怎麼的?請舉例予以説明。

(2)導入新課:《西廂記》的流傳原因(思想價值和藝術特色)。

説明:本課時的藝術手法主要從三個角度來思考,即:表現手法、修辭方式、語體風格。

2、品讀與交流:

(1)引導學生正確辨識本文運用的各種藝術手法。

(2)能具體以實例來分析這些藝術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説明:學生自主選擇、積極交流,教師加以引導、適當點撥,在認識《長亭送別》的藝術手法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本篇所提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的進步性,深刻體悟《長亭送別》的藝術價值。

3、教師小結:《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並與學生分享《西廂記》的藝術價值與深遠影響。

4、佈置作業:修改並點評《<長亭送別>詩意》。

042:《長亭送別》詩意

上海市光明中學劉吉朋

山色四圍殘照裏,

西風瘦馬長亭邊。

疏林不駐遠行客,

數線深愁繞暮煙。

(兩意徘徊隔暮煙。)

(後記:第二句原為“古道”,以前的學生陳馨怡建議改為“長亭”。我雖屬意“古道”,然其平仄不當,而“長亭”二字扣題甚緊,吾心亦同之。並於課堂內直呼陳為吾“一詞之師”也。此為後記。)

《送別》教學設計3

一、目的確定:

《長亭送別》是著名的元代雜劇作品《西廂記》中頗為纏綿悱惻的一節。多少年來,它那精美絕倫的唱詞被人們反覆詠歎;那令人肝腸寸斷的情人離別的場面都令人感喟不已;而女主角鶯鶯的大膽痴情更是鼓舞了無數痴男怨女大膽衝破世俗的藩籬而為愛而鬥爭。因而這一課的教學目的就應定在欣賞唱詞的藝術魅力和把握鶯鶯形象意義兩個方面。

二、內容選取:

本文是一篇擴展閲讀,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品味語言上,即選取課文前三個唱段[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來分析,其他的讓學生自主去選擇和品味。

三、過程安排:

課程導入——作家作品——字詞梳理——整體感知——品味語言(唱詞鑑賞)——人物形象——課外作業

四、方法選擇:

1、合作探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感受,自己去鑑賞、評價;

2、比較閲讀。通過和其他詩詞比較的方式來領會課文唱詞的絕妙之處。

五、手段利用:

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四個維度給學生以豐富的感官刺激,使學生充分融入到送別的美景和悽婉的離情之中,從而收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教學實施】

教學目的:1、品位文中雋永的唱詞,進而體味其曼妙幽怨的離別的意境;

2、把握鶯鶯這個人物形象的意義和《西廂記》的主題。

教學重點:1、鑑賞文中的精彩唱詞,感知文章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教學難點: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教學方式:1、多媒體輔助教學;

2、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前面,我給大家講單元導語的時候説過,我們現在所欣賞的戲劇主要是20世紀從歐洲傳過來的“話劇”。而在此前,我國早已有了本土的戲劇,而且也曾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我們本土的戲劇由於以唱為主,被叫做“戲曲”。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們民族的戲劇和歐洲話劇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二、作家作品:

(略提中國戲劇發展的歷史:元雜劇、南戲——明清傳奇——京劇等)

1、元曲五大劇作家及其代表作(請學生回憶已學的知識)

關漢卿:《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

鄭光祖:《倩女離魂》

白樸:《牆頭馬上》、《梧桐雨》

馬致遠:《漢宮秋》

王實甫:《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

2、王實甫:王實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中國元代戲劇家。編撰雜劇14種,現僅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他的作品抒情性強,曲詞優美,對元雜劇和後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他的代表作《西廂記》全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5本21折,該劇取材於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和金人董解元改編的《西廂記諸宮調》(習稱《董西廂》)。

3、《西廂記》故事梗概:(教師羅列人物,請學生來講故事,然後教師補充更正)

(人物:崔母、長老、崔鶯鶯、紅娘、張生<君瑞>、孫飛虎、白馬將軍)

三、生字詞梳理(預習檢測)

染驄倩(婧)迍釧靨(魘)揾

諗(捻)攜(雋、鐫)泠(伶、拎)靄(藹、謁)蹙

四、整體感知:

1、先瀏覽課文。

2、結合課文,看黃梅戲《長亭送別》視頻片段和相關的圖片,思考問題:

選文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主要表現的是哪個人物?

基調:離別的傷痛

主角:鶯鶯

第二課時:

五、品味語言(唱詞鑑賞):

(精彩的唱詞比比皆是,在此以第一、二、三段出來和學生一起賞析)

1、提示鑑賞方法:①找典故②找意象③分析表現手法④找關鍵詞句⑤分析用詞的普遍性的特點。

2、四人小組自己鑑賞。

3、請代表講解,同小組的同學補充。

4、教師更正、補充、點評。

A、《端正好》

端正好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資料:(1)、典故:“碧雲天,黃花地”化自范仲淹詞《蘇幕遮》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意象:萬里碧空遍地秋菊蕭瑟秋風南方大雁醉意霜林(特徵:都是典型的秋天景象,感情基調都是秋之淒涼)

(3)、表現手法:借景抒情(秋景——離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4)、關鍵詞:染

點評:這首曲詞開頭化用前人詩詞,總體勾勒離別的背景——秋。前四句同時羅列四個秋之意象,兩動兩靜,給離別的感傷作了充分的情感上的鋪墊。接下來一個問句引出直接的感情抒發——總是離人別淚。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繫,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鬱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悽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這段曲詞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但一個“淚”字,就使所有景物都被離別的傷感所籠罩。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寫法。

B、《滾繡球》

滾繡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釵。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人教版語文高二年級《長亭送別》教學設計之二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資料:

(1)、意象:柳絲、疏林、斜暉(柳絲是古人送別的代名詞,斜暉也傳遞出日暮時分的傷感)

(2)、表現手法:由情及景、對仗、誇張

(3)、關鍵詞:恨

點睛之句: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

點評:這首曲詞和《端正好》不同,它以“恨”開篇,不忍分別之情以不可遏止之勢奔瀉而下,然後才涉及景物。

第一是虛擬的“柳絲繫馬”,古人向有“折柳送別”的傳統,這裏進一步巧妙地想象,把它那綿軟的枝條比作栓馬的韁繩。“柳絲繫馬”實際上是説女主角不忍猝別,欲以纏綿之情絲留住情郎,但是“難”字説明這也只能是一種沒有的幻想,幻滅更是讓人徒添怨歎。“疏林掛斜暉”也略同此理。

最精彩的一句當數“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纏綿數語之後,重要別離,這時張生跨上玉驄,卻戀戀不捨,於是任由馬兒細它慢行,而鶯鶯目送張生離別之後也要坐上馬車歸還。但是不忍情人立馬消失在視線之外,於是策馬驅車快快追趕已經前行的馬上郎君。這一慢一快,恰好是一個數學上的同向“追及問題”。顯然,他們會在一刻相遇,但也僅僅只能是一刻。它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作者揣摩兩個有情人因不忍分別而在在乎那一剎那的“相遇”的微妙心理。難怪金聖歎先生曾經深深感歎説“此真小兒女又稚小,又苦惱,又聰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細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寫出來也。”

而接下來的“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釵。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一句,我認為也是令人叫絕之句。柳永詞《鳳棲梧》有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言因為思念情人而消瘦,被王國維先生稱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之第二重境界。而他也只用了一個“漸”字,但王實甫在這裏卻更進一層,似乎是耳朵剛聽到“我去了”人便轉瞬消瘦,眼睛只遠遠地望一眼送別之長亭,當即形容憔悴。以此可見相愛之深,離恨之切!

C、《叨叨令》

叨叨令

見安排着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

有什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

準備着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

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

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

久以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悽悽惶惶的寄!

資料:

(1)、普遍用詞之特色:兒字詞尾、疊詞

點評:這首曲詞較前兩首又有其特別之處。它不在關注外在的景,轉而摹寫內情外露之嬌憨情態。女主角從眼前之車馬而心生怨氣,進而想到分別之後無聊、落寞、悽清的孤單生活。悦己之人不在,“容”已是無益之舉,只好把相思寄託與昏睡與眼淚,只渴盼郎君能不忘曾經的繾綣,能寄些書信與我,也不枉我之苦苦等待。

這首曲詞用詞頗有特色,多用“兒”作詞尾,以緩和語氣,減慢語速,更有一種撒嬌之態依稀可見。另外,還用了五組AABB式的疊詞,以加重語氣,延伸傷感。

這首詞比前面兩首更大膽、直接,當是二人低語之時的言辭。

D、其他值得玩味的詞句:(可先讓同學們自己找出自己喜歡的,然後互相交流心得。這裏提供的僅供參考)

[脱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

[幺篇]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四煞]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峯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裏。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六、靚女鶯鶯:

前面已經説過,《長亭送別》的主角是鶯鶯,她其實也是《西廂記》的第一主角。《西廂記》家喻户曉很大程度上也因為鶯鶯這個人物深入人心!我們結合時代想一想,鶯鶯這個人物形象為何如此令人傾倒?她身上到底有些什麼無法抵擋的魅力呢?而這些魅力可以從唱詞之中看到嗎?

1、學生討論,瀏覽課文,找佐證。

2、展示學生成果,補充,總結。

特點唱詞:

[幺篇]……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裏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各誓不歸”。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快活三]……“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點評:廣東人把好看叫做“靚”。鶯鶯作為元代的一個相國千金,卻不自命清高,認準了要與沒有背景沒有功名張生長相廝守。張生在母親的要求之下進京應試,張生也允諾一定要考取功名榮耀於她,可她卻將這些東西看做“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只擔心張生會尋花問草,始得終棄。在她眼裏,愛情越過了功名、身份而佔據了第一的位置。所以,我説,雖然千年之後的我無緣一睹其芳容,卻深知她有一顆不為世俗所擾,忠於愛情而義無返顧的潔淨、芬芳的心靈。也就是説,我可以知道的是,她是一個有着“靚”的心靈的稀世女子。是真正的“靚女”!

七、課後拓展:

《西廂記》在中國的知名度不亞於任何一部文學名著。有人説它的語言很多都堪稱絕筆。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放棄這樣一個感受和學習的機會,去找找這本書,花一兩個下午,好好地讀一讀。寫一篇不少於500字小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