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地理洋流的課件

欄目: 教學課件 / 發佈於: / 人氣:3.12W

高考文綜中,地理的洋流是必考點。關於洋流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的整理的洋流知識點。

地理洋流的課件

 主要知識點歸納:

洋流分類

一、按成因

洋流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三種。

風海流:形成動力為大氣運動,規模很大。例如,西風漂流、信風帶內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異引起,多出現在封閉海域與外洋之間。例如,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紅海與印度洋之間。

補償流:分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兩岸。例如,赤道逆流、祕魯寒流。

二 、按性質

洋流按性質分為暖流、寒流兩種。

暖流:從水温高的海區流向水温低的海區,多由低緯流向高緯或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

寒流:從水温低的海區流向水温高的海區,多由高緯流向低緯或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島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三、按地理位置

洋流按地理位置分為赤道流、大洋流、極地流、沿岸流四種。

赤道流:分佈於赤道附近海區。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佈於大洋中心,這種洋流類型較多。

極地流:分佈於極地海域。例如,南極繞極流。

沿岸流:分佈於沿海海域,受陸地影響大。例如,我國的沿岸流。

影響洋流分佈的因素

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海水在盛行風的吹拂下,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佈與地面風帶模式及其分佈有着密切關係。

除了盛行風以外,還有海陸分佈、地轉偏向力等因素,它們共同作用,形成了實際的大洋洋流分佈,如下圖。

洋流的分佈規律

規律一

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中低緯度),形成了以副熱帶海區(3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規律二

在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了以6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規律三

在南極大陸的周圍,陸地小,海面廣闊。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寒流)。

規律四

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影響,冬季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重要的洋流

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島寒流(親潮)、加利福尼亞寒流、祕魯寒流、東澳大利亞暖流 。

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灣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印度洋:西澳大利亞寒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環球:西風漂流(寒流)。

問題及解答:

1、洋流怎麼來的?

洋流,又叫海流,是表層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從一個海區水平或垂直地流向另一個海區的大規模運動。洋流就像是隱身於大洋中的“河流”。一般情況下,肉眼很難看出這條“河流”,只能通過一定的參照比較(如“鴨子艦隊”的漂流)或者測量,才能知道洋流的流速、流向等。洋流按成因分為三大類: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風海流是海水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運動。例如,在中緯西風的吹動下,表層海水向東流動,形成了西風漂流。南半球因沒有大陸的阻擋,西風漂流橫穿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部浩浩蕩蕩地環球流動,寬度從南緯30°擴展到南緯60°左右,深度達150-200米。西風漂流是全球洋流系統中規模最大、勢力最強的洋流。世界大洋表層的洋流系統,從成因來説,大多屬於風海流,因此風海流是洋流中當之無愧的“王牌主力部隊”。

密度流是由於海水密度差異引起的。海水的鹽度、温度差異均可引起密度流。例如,地中海因蒸發旺盛,海水鹽度高,密度大,水面低,而相鄰的大西洋鹽度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於是大西洋表層海水便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流入地中海,這支由西向東的表層洋流就是密度流。二戰時,德國潛艇曾利用這支密度流進入地中海襲擊盟軍。他們在盟軍防線外下潛,然後關掉髮動機以躲避盟軍的聲納監控,利用密度流把潛艇從水下悄無聲息地送入地中海。密度流“神出鬼沒”足以稱得上是洋流中的“精鋭特種部隊”。

補償流是由於海水從一個海區大量流出後水位降低,相鄰海區的海水就流過來補充而形成的。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補償流又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祕魯西岸,在東南信風的持續吹動下,上層温暖海水離岸向西流去,深層的冷海水便湧上來進行補償,形成上升補償流。二戰中,德國潛艇利用表層密度流進入地中海對盟軍實施打擊後,又利用直布羅陀海峽底部由東向西越過海底山脊流入大西洋的補償流返回大西洋。補償流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洋流中的“裝備保障部隊”。

實際上,洋流的'形成往往是受多個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地轉偏向力和陸地輪廓形狀,也是迫使洋流的流向發生改變的因素之一。例如,在北大西洋的中緯地區也有一支“西風漂流”,在向東流動過程中受到歐洲陸地形狀的影響,迫使它順着歐洲西海岸向北一直深入到北極圈內,這就是著名的“北大西洋暖流”。

2、洋流有何影響?

調節地球表面的熱量,是洋流肩負的“天然使命”之一 。洋流主要利用巨無霸級別的“暖水管”(暖流)和“冷水管”(寒流)來完成這項任務。

暖流是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經海區高。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具有增温增濕的作用。世界上最強盛的暖流是墨西哥灣暖流(簡稱“灣流”)。灣流寬約100多千米,深約700米,總流量相當於陸地上所有河流徑流量的20倍。灣流剛剛流出墨西哥灣時,水温高達27-28℃,藴藏着豐富的熱量。北大西洋暖流是灣流向東流動的一個分支,它向英吉利海峽兩岸源源不斷地輸送熱量,使得英國冬季均温達4-7℃,而同緯度的加拿大東岸卻是-10℃。北極圈內的摩爾曼斯克同樣受惠於北大西洋暖流,成為全年無結冰期的“不凍港”,是俄羅斯重要的漁業、海運和軍事基地。

寒流是從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經海區低。寒流經過,對沿岸地區具有降温減濕的作用。例如,祕魯寒流從南緯45°開始貼着南美洲西岸向北流動,一直到達科隆羣島。在地轉偏向力和離岸風的作用下,表層海水向西偏離海岸,下層冷海水上泛,導致表層水温比周圍低7-10℃。受祕魯寒流、副熱帶高壓和離岸風的共同影響,智利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0.1毫米,在1845-1936年的91年間從未下雨,號稱世界“幹極”。科隆羣島雖位於赤道附近,但受祕魯寒流影響,氣候涼爽乾燥,所以島上不僅有熱帶動物,還有企鵝、海獅、海豹等寒帶動物,被譽為“生物進化活博物館”。

影響海洋生物的分佈,是洋流的又一“天然使命”。洋流主要用“對流”和“上升流”這兩項利器來完成這項任務。

歐洲的北海漁場、亞洲的北海道漁場、北美洲的紐芬蘭漁場都形成於寒暖流交匯處。寒暖流交匯時,由於温度、密度的差異,造成局部水域垂直對流旺盛,海底的磷酸鹽、硅酸鹽等營養物質上泛,這些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此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寒暖流交匯處,暖水性和冷水性的魚都能找到温度適宜的生存空間;二是寒暖流交匯可形成“水障”,就像冷暖氣團相遇形成準靜止鋒一樣,洋流幾乎停滯不前,對於習慣於隨洋流遊動的魚羣來説,這就像一堵阻止其前行的牆,使魚類在此集中。

南美洲的祕魯漁場,則是由於祕魯沿海盛行上升補償流,將海底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使魚類餌料充足,因而形成世界級的大漁場。

影響大洋航行的速度,同洋也是洋流的一個“天然使命”。洋流主要用“順流加速”和“逆流減速”這兩種方式來完成任務。

哥倫布曾四次出海遠航。1492年,他首次遠航,逆北大西洋暖流而行,用了37天到達美洲。1493年,他第二次遠航,利用加那利寒流與北赤道暖流順流而行,雖然航程更長,卻只用22天就到達美洲。明代鄭和曾七下西洋。每次航行,船隊都是冬季出發,利用印度洋的冬季洋流順流向西,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回航則選擇夏季,利用印度洋夏季洋流順流向東回國。

“海霧”也是影響大洋航行的重要因素。寒流、暖流經過之處以及寒暖流交匯處,都有可能產生海霧。海霧使航行受阻,甚至引發海難。

此外,洋流還對海洋污染產生一定的影響。洋流可以把海域的污染物帶到其他海域,加快受污染海域的淨化速度,但也會擴大污染範圍,影響更多的沿岸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