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文言文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8.71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教學反思

文言文教學反思1

文言文複習,既深奧又沉悶,加上在高考的語文考試中分量比較重,學生們為了明年的高考,不得不硬着頭皮學下去,每一次課下來,學生辛苦,老師也辛苦。有很多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多次跟我反映,這些文言文對他們來説簡直就是天書,讓我不得不經常對自己的課堂加以思考,到底怎樣的文言文複習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既高效學生學有所獲,又生動活潑學生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願意學。經過自己的思考揣摩,以及向其他人學習借鑑,我想就文言文的複習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文言文教學與複習一直是塊硬骨頭,在新課程理念下,文言文課堂教學也出現了許多探索,這一個月以來,我文言文專題複習課上,主要分五個板塊學習:積累實詞和虛詞,以例句探討,加以文言實虛詞的推斷方法,在學生自譯的基礎上,字字落實,明辨意義,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引導學生掌握文言實詞和虛詞的辨析方法,歸納積累,並聯系所學過的文章,拓展分析,儘量做到舉一反三,由易到難;其次是句式,讓學生熟悉各類句型,由課本延伸到課外,最後以翻譯和理解為主,鼓勵學生用資料、查工具書,盡力翻譯要準,並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第三,文言翻譯與文言整體閲讀,結合實虛詞、句式,在閲讀遷移中培養能力,落實基礎,然後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扣題回答;第四,文言斷句,先熟悉斷句方法,在練習中落實方法。第五文言簡答,其實這個也是一個綜合考查的內容,因此我也貫穿了文言實虛詞文言翻譯與整體閲讀,從而達到一個綜合能力提升的結果。最後,文言的整體閲讀。

反思這些複習課,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文言文的專題複習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夯實基礎,積累拓展遷移,就需要我們從實際探討,尋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想主要做好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注重課內文本,夯實基礎,然後才能拓展遷移。我的作法是先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再輔以課外練習,在練習中聯繫學過的內容來比較拓展,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

其次,加強方法的指導與落實運用,尤其文言實虛詞的推斷方法。在學生對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積累了大量的語料、形成了一定的文言文語感基礎上來,加強學生對課外文言文的閲讀,在閲讀中不斷地讓學生運用一些推斷方法,並讓這些方法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學生在閲讀文言文時的一個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文言閲讀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不丟分。

再次,我認為這一點相當重要,就是文言文閲讀的選材。文言文一塊肯定離不開整體閲讀,那麼究竟讓學生閲讀一些什麼樣的材料才是最好的?這個值得我們老師仔細考慮。學生對文言文本不感興趣,更何況是課外閲讀。幾番觀察下來,我認為高三複習中文言整體閲讀的材料,首先得讓學生感興趣,並能夠從這個文章中接受思想上的洗禮和薰陶。有了興趣自然就會去閲讀,而且還能學到除課本外的東西,可謂一舉兩得。其次是難度,一定跟我們的課本難度接近,太難學生倦怠,太易,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最好選擇那種能與課本比較閲讀的文本。還有就是文本中的實詞虛詞能夠把我們的方法能夠推廣施行的,容易操作的,這樣的話才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所以我認為文言文複習過程中,老師得花功夫來備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應該讓學生自己多練習多總結,形成自己的一套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進而達到提高文言閲讀的能力。我的作法是整體閲讀中讓學生多讀課外文本,在讀的過程中多思考,多總結,尤其是把適合自己的文言閲讀方法記錄下來,並加以實踐運用。

總而言之,我認為文言文的教學與複習,一定要在借鑑傳統的教學法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實際,不斷積累創新,真正地讓學生把閲讀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這樣學生閲讀文言文能力才會得到穩步的提高。

文言文教學反思2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覺得學習文言文就是掌握古漢語字詞的解釋,然後再無其他,甚至到了大學,選擇中文系,學習古代漢語這門學科的時候,我仍舊認為掌握字詞解釋就萬事大吉了,記一次文言文教學的課後反思。

然而,在我準備完《狼》這一篇古文的教學設計之後,我意識到文言文的學習不應該僅限於字詞解釋。那麼,文言文的學習和學習語文是有所脱離的。那麼問題又回到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語文,我想語文的學習一方面是掌握最基本的“聽、説、讀、寫”,而另一方面就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學習,從而從精神上架構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在教學上就要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由此,回到文言文教學,我為我之前的認知感到愧疚。身為中文人,卻抱着如此狹隘的想法。

在這次的文言文教學中,我發現單純地講授是不行的,學生只會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不懂思考,如此機械地吸收知識,效果自然是不好的,教學反思《記一次文言文教學的課後反思》。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事實也的確如此。

因此,在梳理文章內容時,我由最開始的詳細地分析講解到一半交給他們。所以,我在一開始會讓他們在預習時就只在課本註解的幫助下自行翻譯,自行了解文章內容,在這一過程中,甚至在整個過程中,參考書是禁止的。所以所以在課堂上,我會讓學生來翻譯句子,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都可以翻譯出大概的意思,只有一些細節問題,那麼對於這些細節問題,我覺得不能那麼快就替他們解答,我更希望他們能對這些細節引起重視,能夠通過思考來收穫這個答案。經過這麼一個過程,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以我的觀察,我覺得他們學習的效果要比之前好很多。

在掌握基本內容及基本註釋之後,就要進入文本之上、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容。對於這個內容,看似簡單,但是要真正傳達,達到效果。所以在這裏容易被忽略,容易被略過。因此,許多人在文言文的教學上只重視字詞解釋,而忽略了文言文中文化的傳承。也因為這點,許多學生學習文言文覺得枯燥無味,甚至看到文言文就感到痛苦,這都是源自於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時候,忽略了中華文化的傳遞。那麼,在我自己看來,我們應該在這方面進行挖掘,從這篇文本聯繫其他文本,從而傳達中華文化,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也許,我在這方面還不成熟,但是我覺得人都是從無到有,而吾將上下求索,終有一天,直掛雲帆濟滄海。

文言文教學反思3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敍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轉變。根據課文的特點。本堂課我指導學生學習第三個小故事。《語文課程標準》中説得好: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應該不受社會上的一些流行元素所影響。一開始,我安排了聽寫的內容,共聽寫了6個成語

詞語是構建言語大廈的基礎。默詞語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手段,可惜這一傳統訓練已漸被淘汰出課堂,糾其原因不外乎缺乏對傳統訓練項目的開掘和創新。《將相和》是篇長課文,根據這個特徵,我這樣默詞語──

“請大家打開本子,咱們根據意思説寫詞語。同桌一個説一個寫配合進行。”

1、“理由充分正確,很有氣勢。”是“理直氣壯”,“請找出這個詞的反義詞。”“理屈詞窮。”

2、“攻城奪池,沒有拿不下來的,每次戰鬥,沒有不勝利的。”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們可用一個什麼詞概括”。“戰功赫赫”。

3、“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寶物。”是“無價之寶”。“誰能根據完璧歸趙這個故事造一個句子?”“和氏璧是無價之寶,秦王千方百計想得到它。”……

學生來勁了,聽得非常專注。詞語默好,1分鐘。看來譬如形式與目標都單一的傳統型默詞語,也不好。

訓練學生聽力以及注意力分配;積累詞語以及整體感知課文;對“大大方方、理直氣壯、同心協力”這些重點詞語有了初步理解,也為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在教學“負荊請罪”時,我又給學生們佈置了説的訓練:廉頗脱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兩人可能説些什麼,課文沒有寫,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各會説些什麼並寫出來,準備交流。學生興趣盎然,寫出了不少生動的“對話”,如:廉頗:藺大人,您真是寬宏大量,肚中能撐船,我廉頗是粗魯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顧國家生死存亡和您鬧不和,真是罪過。藺相如:將軍能知錯改正,不是很好嗎?有何罪過?

新大綱指出: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將相和》教學打破了“教師講問-學生聽答”的常規教法,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了學生參與語文實活動的積極性。

文言文教學反思4

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着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記得在第一次給學生上文言文課時,我就讓學生討論過為什麼學習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文化的薰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這樣面對一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

於是第二個環節就是弄懂文意。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文言文閲讀可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我大膽地刪了過去串講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藉助註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品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

文言文教學反思5

眾所周知,文言文閲讀在升中考中所佔的比例很重,連同古詩詞背誦和課外文言文閲讀一共佔了28分,我想這對於普通班的學生來説,更像是一場死傷慘重的戰役。如何帶領這42名弱兵克敵制勝,將傷忙情況減至最低,是我本學期教學計劃的重頭戲。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文言文教學亦然。針對班級中後進生較多文言文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了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常常分析文言文中的語法現象,找出規律加以分析,強加練習鞏固成效。就以我今學期上的公開課——《文言文詞彙複習》為例,總結一下我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上的幾點思考。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只有文言文的常識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閲讀追求。所以我並沒有急着為趕進度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系列文言文複習方案。先從簡單的詞彙現象,再到特殊的幾種句式,最後到必考課文的過關等等,像環環相扣妙趣橫生的驚險探險,讓學生全程體驗的是成功掌握文言文的樂趣而不是以往霧裏看花的枯燥乏味。

在文言文詞彙複習上,我針對新課改後淡化語法、句法的特點,繞開學生沒有接觸過的煩瑣的句子成分,運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設計了一節文言文詞彙複習課,旨在解決文言文中常見的詞彙現象,如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因為這些知識點,由於淡化語法後,學生在初中階段只作瞭解認識,很多時候在考試中出現某個學生遺忘的詞彙時,學生不能從記憶庫中搜索信息去答題而又掌握不到方法去解決,所以我分門別類地為學生講解每種現象的由來、意義,再利用文言文課文中的典型例子作詳細分析,讓學生理解原理,找到規律,舉一反三。通過該節課,我感覺到學生熱情澎湃的參與和他們通過歸納規律所得到的恍然大悟的喜悦,同時他們的收穫也在告訴我教學中化繁為簡的重要性。

課上首先投影升中考對文言文的要求,讓學生對文言文考點有個明確的認識,對考題有個清晰的概念,這樣可以為文言文複習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為每一種詞彙現象作歸類,讓學生對先前混淆的文言文知識有一個歸納梳理的思路。再次,在文言文複習儘可能多地通過形象典型的例子去分析詞彙現象及總結分析方法。整節課難點在於詞類活用現象分析,因為學生對語法知識知之甚少,他們只懂得幾種簡單的詞性如名詞、形容詞、動詞,但卻不懂得什麼是狀語、什麼是介詞、什麼是賓語,甚至連什麼是主語都搖頭歎息。

針對他們語法知識薄弱的情況,在課上我沒有立刻對各種語法成分進行分析,而是抽取本節課所用的狀語成分來稍加分析,在分析什麼是狀語的時候,我只輕輕地帶過概念,為免造成同學們對另一個概念的模糊,在投影概念的時候,我故意把“狀語是用來修飾形容詞或動詞的成分”中的“的成分”刪去,只投影“狀語:用來修飾形容詞或動詞”,由於同學們對形容詞和動詞比較認識,於是我直接用實例來對該概念進行形象分析,我舉了《陳涉世家》中的“狐鳴呼曰”來分析,讓同學們在該句中找出什麼是動詞,雖是普通班的學生,但他們還是不約而同地回答動詞是“鳴”,解作“叫喊”,學生的這一回答讓我十分滿意,然後我就順藤摸瓜,問學生那麼在這句中哪個詞語修飾動詞“鳴”,他們中思維比較靈活的馬上答到是“狐”,於是其他反應稍慢的同學看着狀語的投影概念,也像如夢初醒一般,在腦裏迴旋着“修飾動詞和形容詞的詞語是狀語”,結果同學們都明白了在這句中“狐”為什麼解作“裝狐狸”,原來是由名詞活用成狀語了。清晰概念,找到規律以後,我就投影了更多的典型句子如“將軍身被堅執鋭”、“神弗福也”、“勞其筋骨”等,讓學生們自己思考分析,把屬於詞類活用的找出來,經過一輪的思考,同學都能找到答案。在課堂結束之前,我對如何分析詞彙活用的方法加以分析,讓學生們掌握一種分析思維,以防中考中出現詞類活用解釋而學生記不牢的問題。最後,為了鞏固效果,我以初二文言文課文《小石潭記》倒數二、三段等比較多詞類活用的現象逐一找出,結果同學們都能用所學的方法逐一找出。

總之,該課給我的收穫是:

1、文言文複習必須循序漸進,有的放矢;

2、文言文複習課程設置最好能化繁而簡,迎合學生接受能力;

3、儘可能多地運用形象例子作方法講解,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我想在文言文複習中要是能做到以上幾點,文言文複習教學就事半功倍。

文言文教學反思6

九年級語文複習已經開始一週了,首先開始文言文的複習,七上文言文已經全部複習一次,主要採用課上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複習,在週四對複習內容進行了一次測試。考下來的結果不是很好,總的原因是學生對文言字、詞、句、段、章理解記憶粗淺,只知個大概,細細梳理下來就漏洞百出,重難點更是不可翻越的大山。

具體存在的問題是:

①由於趕進度,沒時間督促學生熟背、默寫過手,因而考試中默寫錯別字多、理解失誤多。

②重要實詞的含義,通假字記憶模糊、不準確、不全面。

③譯文言句子時,突不破關鍵字含義,特殊句式把握不到位,翻譯籠統、不準確。

④對文言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膚淺,重、難點沒突破,理解性題目,感悟、拓展性題目失分嚴重。

補救措施是:

①抽時間督促學生“理解性”背誦,儘量默寫過手,找出易錯字、易混字、易漏句,反覆練習過手。

②花時間引導學生逐篇梳理重點詞、句含義,特別是通假字、一詞多義字、古今異義字、詞類活用等重難點突破。

③譯句,先從方法上加強指導,通過練習達標掌握,不可迴避“句序調整問題”(如倒裝句)要逐一梳理,反覆練習、過手。

④中考文言篇目,指導學生真正理解思想、內容,繼承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學以致用。

我要隨時做出複習總結,隨時反思,調整自己的複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最基礎的知識。

文言文教學反思7

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下崗工人以及個體經營户家庭。在家自主學習的時間少,學習自覺性差,文言基礎更談不上。面對這樣的學情,在我任教初的幾年,我就如何在45分鐘內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文言文做了一些嘗試,但是收效甚微。靜下心來,自己仔細總結原因在於:

1、以講代讀 自己備課以考試為中心,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只一心想着自己怎樣講學生才喜歡聽,怎樣分析才把文章分析透,所以大多是由自己包辦,沒有給學生太多的閲讀品味文章的時間,不讓他們自己主動去讀,沒有引導他們怎麼樣去學。因為我總是擔心學生沒有聽清、聽懂,影響考試成績,於是就反覆地講解,抓文言詞語釋義。把中考的知識點講的很透徹。

2、以活動淡化了閲讀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無視古文的美,也忽略了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它們的'美。活動課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激發的也只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興趣,學生的真正興趣並不在課文本身。

3、以訓練擠佔了閲讀 我認為有可能考的內容,就佈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反覆練習,這雖然強化了字詞的理解 ,卻擠佔了學生自由閲讀的時間。而不考的內容,則乾脆不管不練。作業練習訓練“點”忽略了“面”。

總之是沒有完全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想,要讓學生真正地對文言文學習產生興趣,最重要的,還是要讓他們通過大量的閲讀,認識到古文的美,認識到我們老祖宗留下的豐富語言文字的美妙,認識到文言本身豐富的情感和鮮活的人物形象,進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學生才能積累更多的詞語、名句和文學常識,培養良好的語感,在閲讀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獨立閲讀和領悟甚至鑑賞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學反思8

一字

1、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字音異讀,往往不同的讀音在不同的句子當中有不同解釋,例如:《為學》中“為之則難者亦易矣”的“為”,讀wei,是做的意思,是動詞,而表示“因為”,“為了”,“被”的意思則讀作wei,是介詞。又如“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解釋減少,讀“cui”,但這個字更多的地方用作“衰敗”,“衰退”讀作“shuai”。

2、通假字

讀古文時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句子裏的某一個字,從本義和引申義都講不通,但讀字音,看字形似乎跟另一個意義可講的通的字相同或相近。如果去查字典有這麼一條“通X”或“同X”説明句子裏原來那個字是借字,“通”或“同”後面的字是本字,這種現象叫做通假字。初中出現的通假字可以例舉一些,讓同學們有所體會。如《兩小兒辯日》當中,“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賣油翁》當中,“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爾”通“耳”(罷了)。

3、形近字

形體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形近字,在初中課文當中,平時稍不注意往往會混淆,造成默寫中錯誤頻率較高,因此稍做整理,引起同學們重視。如《狼》中暇—假,徑—經,《黔之驢》中博—搏,技—枝等。

二詞

1、古今詞義不同

語言中的詞彙是社會現象最直接的反應,因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它的意義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例如“聞”古代解釋:用耳朵聽,現代解釋:用鼻子嗅。“無賴”古代解釋:無所事事,現代解釋:流氓,放刁等流氓手段。

2、一詞多義

由本義直接或間接引申出來的叫做引申義。例如,“亡”由“逃跑不見”引申出“物質丟失和人的死亡”再引申出“國家的滅亡”。

3、語法地位的不同

“之”一般情況下,作助詞解釋“的”,但也可以作動詞用,解釋“往”,“到”例如“吾欲之南海”,“吾”是主語,“南海”是名詞,斷定“之”是動詞。

經過整理再結合平時的練習,同學們腦子從模糊變為清晰,學習起來也得心應手,並且還學會從課內遷移到課外,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同,大大提高了學習古文的效率,在今後的教學中將不斷的進行反思,力求更好的提高同學們語文水平,進一步培養同學們對祖國語言博大精深的熱愛。

文言文教學反思9

一直以來,我對於文言文的教學大多采用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步,讓學生讀文,直到讀熟,大部分學生能背。第二步,帶着學生一個字一個詞的理解意思,再把整句的意思總結出來。第三步,總結全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第四步,讓學生談談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或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這樣一字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詞的翻譯交給學生,總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能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不遺留什麼疑惑。但我發現,無論怎樣盡力,學生的效果都很難提高。

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我根據教參的建議從多方面構思,最後決定拋棄串講的方法,採用學校推行的先學後導的方法,讓他們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學生自我感覺也較良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 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自行完成了課文中的字詞句的理解。改變了單一的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而且有的小組學生自己設問,自己指名叫同學回答問題,學生對此很有興趣,積極性很高,當然效果也不錯。

2.在全部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後,我當堂讓學生對他們的學習進行了反饋,提出了一些字詞句讓學生回答怎樣理解,讓學生相互評價,相互修正理解。這樣當堂檢測,讓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得到糾正,效果明顯。

3.把教師傳統的串講變成學生對故事情節的複述,既能讓學生主動熟悉課文,又能充分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這節課我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串講,而是在學生基本理解了重點詞句後讓學生對課文的故事情節進行復述,對於不足的地方我也沒有提示,而是讓學生來補充,有的學生做得相當不錯。這樣不是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嗎?

當然,一節課下來,總是有得必有失的。這節課的不足在於:部分同學基礎較差在課堂上不能主動從容地質疑討論,顯得有些無所適從。另外由於這種放開學習我使用得不多,學生在説的時候比較緊張,有點拘謹,主動性積極性還有待繼續提高。

文言文教學反思10

《學弈》講了弈秋教兩個學生學下圍棋的事,説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是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育。學文時,我聯繫學生的實際讓他們談體會,比如:你上課時是什麼學習狀態?從他們身上你受到什麼啟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兩小兒辯日》文句工整,他們辯論的言之有理。兩小兒善於思考,積極動腦的思維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可貴的是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教罷《學弈》、《兩小兒辯日》二篇文言文,強烈蹦出一個認識:文言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會讀能説的能力。

讀是基礎。讓學生一讀,讀準字音,單個讀,糾正後再讀,指名讀,齊讀;二讀,讀出停頓,學生嘗試讀,師範讀,指名讀,交流讀,劃出節奏來讀,指名讀,齊讀;三讀,讀出味道來,讀出意思來。

讀是提高。在學生讀到第三步時,讓學生説説文言文的意思,在説意思交流中領悟文言文的感情。《學弈》一課就有學生説出弈秋沒有理解學生,沒有懂學生,那個思援弓繳而射之的學生,讓他去學射箭好了,因為他對學下棋不感興趣,而對射箭特有興趣。鼓勵學生説居然説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來。是啊,童言是率真的,無畏的,有想象力的。培養學生會讀能説是多麼重要的!

開學的第一天講授了《文言文兩則》中的第一則“學奕,從整節課來看進行的比較順利,但是自己對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想法,具體反思如下:

一、導入課程直截了當。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説,對於文言文並不陌生,所以我採取了從古代思想家入手,回憶相關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很快進入了課文的學習,同時也對與課文相關的文言文只是有了一定的瞭解。

二、課堂設計緊緊有條。在頭一天的集體備課中大家討論了“如何在我們的課堂當中進行分層教學,在整個課程中,我想到了在練習環節進行分層教學,但是後來生成的效果不好,總是感覺自己的課程推不動,也感覺孩子們對整個課程的學習不整頓,所以現在自己應該思

考如何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進行“211”教學或者説兩個同時進行。本節課除了這一環節不理想之外,其餘的環節感覺比較好。

三、作業佈置講究實效。對於六年級畢業班的學生來説,課後的功夫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作業佈置上我採用了分層的辦法,讓更多的孩子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總之,今天的這一節文言文課上的比較順利,不足之處在後面的課程中進行設計和改正。

週二的課程講授了《文言文兩則》的後一則“兩小兒辯日。由於學生先前接觸過文言文,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能力,所以第二則的文言文進行的很順利,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學生對於兩個孩子辯日的過程總是羞於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五年教學歷程,從剛剛接受這個班級的語文教學,就對孩子們的朗讀感悟這一方面重視的不夠,導致現在孩子們的羞澀,這也許還可能與孩子們長大了有關係。總之,我會在今後自己的課程中重視學生的朗讀培養。

文言文教學反思11

對於初三學生來説,文言文是中考必爭之分。因此對文言文的複習顯得尤其重要。根據初三學生的實際和中考的考綱要求,我在之前的教學設計中選擇了中考常考題型來複習,但過後我又考慮到作為一節文言文複習展示課,這樣的模式是否顯得有些瑣碎且課堂的容量較大,因而我又改變了策略,通過分析近兩年的中考考綱,大膽地選取了一個小的、高頻的考點,即課外文言文基本內容的人物形象分析。設計整節課分四步走,第一,考點探究,明確複習目標;第二,以例探法;第三實戰演練;第四強化訓練。 這堂課從最初設計到最後的呈現,感想良多,下面就選擇其中最深的三點談談:

首先,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文言語感,學生對全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瞭解,為分析、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於漪老師曾説:“要反覆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真到了這種境界,文意將會自見。

其次,複習課,要精心設計環節,讓複習課重放光輝。其實,複習課也是一件藝術品,可以雕琢成精品,注重課堂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使複習課既有效又有趣。原來,我的教學設計是粗線條的,經過反覆研討、實踐,體會到要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輕鬆愉快地鞏固知識,那就需要上課的形式多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少不了開場白的巧妙自然,每一個步驟環環相扣,過渡的自然承接,結束語的餘味裊裊,另外,包括設計問題,要突出重點,所提的問題要有引導作用,學生要有話可説,從而讓學生迴歸課堂的主動地位上,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課堂才會活躍。

第三,一節課上得好,還得看老師的教學語言。藉助準確生動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過去我的課堂評價語言較為單一,或以籠統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錯!”來回應學生的精彩回答,這樣廉價的表揚,缺乏針對性與激勵性。經過指點,明白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及時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閃現出來的亮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予以肯定與讚賞,可以讓學生在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的同時就會產生積極表現自我的慾望,產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一個個教學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説,生動準確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讓我想起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曾説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裏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精闢地道出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上適時、靈活、有針對性地運用精湛的評價語言,營造一個個優化的教學氛圍,開啟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

這節課我認為成功之處就是教會了學生掌握課外文言文基本內容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加強了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和能力。不足之處是我的語言運用的感染力不足,缺乏抑揚頓挫,影響了表達效果,最大不足是教學評價語言單一,對學生缺乏激勵性評價語言,對學生的點評引導還需進一步完善。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彌補不足。

文言文教學反思12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單元教學安排存在規律性:第一單元是新聞,第二單元和地四單元是散文,第三單元和第六單元是文言文教學,第五單元是説明文。文言文的學習歷來是初中生的一大難題。教師難教,學生難學。一是因為文言文自身因素,文言文與當下的用語和語言習慣有所差異,所幸教材上選的文言文較淺顯易懂,文章內容貼近生活,符合當代學生的認知和思想意識。二是學生對文言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畏懼,這種畏懼心理導致他們看到文言文就害怕,一害怕就失去信心,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欠佳。針對這一現象和結合班級學生具體情況,我對文言文教學作出以下幾點歸納:

一、重朗讀。

引導、鼓勵學生反覆朗讀,熟讀成誦。能訓練學生的語感,增加對文章的熟悉程度,加深對文章的瞭解。因此,在教學文言文時,我會提前要求學生預習,預習做到:讀熟課文、藉助資料書瞭解作者和作品、翻譯全文。只有學生提前去預習了,熟讀課文了,在教學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學生上課也才能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如果學生對課本不熟悉,上課就容易聽不懂而走神甚至失去信心。

二、突破重點字詞和重點語句難關。

翻譯重點字詞和語句是文言文考試的一大考點,也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大障礙。在教學文言文之前,我會先熟讀教材,藉助教參,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將文中出現的重難點字詞作歸納,用於課堂預習檢測,便於加深學生記憶。重點語句要請多名學生反覆翻譯。並在課後進行翻譯訓練。翻譯文言文時,可在班上進行翻譯比賽,點名生翻譯,小組合作翻譯,師生齊翻譯等等形式,都能在課堂上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引導學生歸納。

本學期的文言文較多,因此各類知識點也是多而雜亂。為此我在班上作示範,以一篇文章為例:歸納本文出現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性活用、重點虛詞……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筆記本作記錄,便於學生記憶和複習。學完整本書,我會要求學生將整本書中文言文裏出現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性活用、重點等歸納出來。用於早讀和期末複習。

四、文本內容探究。

文言文的內容相對現代文較簡單、淺顯。因此在教學時以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內容為主,教師指導講解為輔。我會針對文章內容設計問題,課堂上生以解決問題的形式探究文本內容和思想感情或是主旨。

文言文教學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是語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教學方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學懂、掌握,體會領悟中華文化,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只有結合具體學情不斷改進和創新,才能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教學相長,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為學校教學貢獻自己微博的力量。

文言文教學反思13

文言文歷來是教學的一個難題。每當筆者站在講台上,就會感覺到陣陣“寂寞”襲來,而學生也正窒息於這樣的“寂寞”中。柏拉圖在談論教育時説過:“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裏的。”教師必須嘗試點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之火,才能使我們“寂寞”的文言文教學不再寂寞。帶着這些思考,筆者開始嘗試用“情”――語文課堂的靈魂,來點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之火。

一、批文入情,情由心生

“綴文成功者情動而辭發,觀文着批文以入情。”一篇優秀的文言文必定是一篇充盈作者誠摯情感的作品。在教學中,筆者通過特定環節,先激發學生心中的某種“情感”,再選擇恰當的時機與文本結合,讓學生帶着一份驚奇和渴望進入文言文的學習中。

如在教學《報任安書》前,筆者要求學生以“假如我是司馬遷”為題,去體會司馬遷的人生際遇:身受奇恥大辱、被友誤解、苟活於世、為著奇書。然後,再讓他們細細品味此時內心深處會產生怎樣複雜的情感。

就在學生入情已深的時候,筆者趁機導入:“司馬遷是一個偉人。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敢於以血肉之軀與人生的陰霾抗爭,胸懷壯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陰霾,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人生的陰霾吞噬,而司馬遷就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風向標。你想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為自己的人生點亮一盞明燈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報任安書》……”

時代在變,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在變化,但他們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不會變。教師應該利用文言文去點燃他們嚮往美好情感的熱情之火,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文言文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二、以情促動,以動潤情

在文言文字詞知識點的教學中,筆者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讓學生走上講台,當一回老師。如在《陳情表》這篇文言文字詞知識點的教學中,伴着《琵琶語》悠揚的樂聲,筆者説道:“傳世文章,必以情見長,以辭為輔,情辭相宜,才見品性。《陳情表》堪稱至情至誠的經典美文,世稱‘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李密到底是用怎樣的文辭彙聚出如此感天地、泣鬼神的至孝情感?文中的字、詞、句又是怎樣傳遞作者的縷縷情感?面對這些疑問,你們否能自己找到答案?”

看着講台下一個個驚奇而又興奮的眼神,筆者趁機把學生分為四個學習小組,讓他們自主進行文言文字、詞知識點的梳理、分析和整理;然後,筆者建議學生緊緊圍繞“情”字來剖析李密運用字、詞表達情感的技巧;最後,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到講台上,將本組整理的文言文字、詞知識點講解給全班同學。

這樣的文言文課堂使師生“同呼吸、共命運”,雙方共同走進文言文的字裏行間,激情灑滿了課堂的每一個角落。

三、傾入生命,情溢課堂

第斯多惠説過:“誰要是還沒有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可能培養好別人的情感。”文言文課堂需要教師傾注所有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師生共同收穫文言文課堂的快樂。

飽滿的情感來源於教師獨特的語言美,文言文的教學更需要教師充滿智慧的語言去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教師的講述,學生彷彿能“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飽滿的情感還來源於教師對語文生命意識的感悟,文言文中藴含的生命氣息足以點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勸學》《師説》洋溢着生命不止、學習不息的生命律動;《項脊軒志》《陳情表》盪漾着動顫天地、温如春陽的生命温存;《報任安書》《蘇武傳》書寫着穿越時空、屹立華夏的生命巨響……當這一切由教師心田傳入學生的心靈天地,必將奏響文言文課堂最激越的華章。飽滿的情感還需要教師具有大膽的開拓精神,當教師的思想以跋涉開拓的身姿融入文言文的教學研究,才能產生源源不絕、生生不息的飽滿情感。當教師飽滿的情感洋溢於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時,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之火也將熊熊燃起。

筆者堅信,只要師生共同傾注熱情,就能點燃文言文課堂的激情,重現文言文課堂的情感魅力。到那時,文言文課堂又怎麼會“寂寞”呢?

文言文教學反思14

一、教學目標實現狀況

本課的目標有三個:

1、知道斷句的重要性。

2、掌握課外文言文斷句的基本方法,能給簡易的課外文言文斷句。

3、感受漢語的趣味,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上實現了以上目標。在導入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爭着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斷句,不同的斷句方法,表達的意思截然不同,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激發,感受到了漢語的趣味,也認識到了斷句、標點的重要性。

在第二個環節,我通過歸納、練習的辦法,引導學生總結出斷句的方法:

1、通文意。

2、分難易。

3、看標誌。

4、明修辭。

指出了斷句常見的問題,並且總結了一首斷句歌謠。 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了兩項練習,練習量比較大,從練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基本能夠正確斷句。

二、需要改進提高方面

1、沒有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練習題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難度較大,兩段文字難易的梯度不太明顯,都有點難度,導致班級有三四位學生不太會做題目。長此以往,他們的自信肯定會受到打擊,能力沒得到鍛鍊。課堂上學生單獨發言的機會不多,有些難度較小的題目,可以讓後進生來答,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不讓課堂成為優秀生表演的場所。以後每一堂課,一定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成績較差的同學至少要回答一次問題,必須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如果他們都會了,那麼課堂的效果就好了。

2、對“通文意”強調不夠。在3班上課時,有兩位學不約而同的這樣斷句:“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令人啼笑皆非。究其原因,學生並不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只是生搬硬套標誌:“而”(錶轉折)在“而”前一般要斷句。可見理解是斷句的基礎,是關鍵。標誌只是起一個幫助作用,關鍵是要理解。在課堂上,雖然強調了理解是關鍵,也講了理解的方法,但是強調得不夠。可以給學生歸納出來理解的方法:1、熟讀四五遍。2、結合註釋。3、結合上下文。4、結合平時的積累。關鍵還是平時的積累,平時背的多,自然理解得快。但做題時一定要做到前面的三點,這樣有助於理解文段的內容。

3、練習時間不夠充裕。前面歸納方法的環節花的時間比較多,導致後面練習的時間只有十分鐘左右,如果前面能夠緊湊些,練習時間多五分鐘,學生可以多看幾遍文段,講解答案時能展開來講講,效果會更好。畢竟這種能力,不是靠老師講清的,是靠學生練出來的。

文言文教學反思15

20xx年2月12日第二節語文課,我輕鬆地教了古文《文言文兩則》。

這兩篇文言文的內容都是中國古代故事,內容和道理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選編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結合註釋理詞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明白文中道理。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因此我把“讀通”文章作為一大任務。在做文章小結時,我讓學生們去尋找“文言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創建“古文用語庫”,因此,學生積極性很高,從文中歸納出“n”多個古語詞:如之、矣、弗若、曰、非然??頓時,我靈機一動,為了進一步鞏固文言文的學習效果,可以讓學生們仿寫《學弈》。於是,我口頭來作文,以“趙本山”為例來作文。學生們紛紛效仿並快速仿效,湧現了許多大作,例文如下:

學文

易老,通校之善教者也。使易老誨二人文。其一人專心致志,惟易老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神舟將至,思用槍彈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學歌

祖英,通國之善歌者也。使祖英誨二人歌。其一人樂之學也,以快樂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卻不樂於歌也,愁眉苦臉而氣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學生經過仿寫,既對古文產生極大興趣,又對古文知識進行鞏固,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