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秋天》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天》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秋天》教學反思15篇

《秋天》教學反思1

這是一首優美的詩歌,讀後令我甚是喜歡。也許是緣於我偏愛此詩吧,在教此文時,我是熱情洋溢的。整個教學過程採用多種方式的朗讀進行,想不到在我的熱情點撥之下,學生的熱情如此的高漲,讓我感覺到秋天的熱情以及它的活潑。

教學第二小節,我們重點討論了“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塗掉”這一句,這樣寫季節的轉換,顯得很形象、很生動、很含蓄、很有味,學生可喜歡這句了。此時,我讓學生仿照課文的樣子寫一句。有的學生寫得可有意思了:“東風捻一撮雪花的寒氣,把秋天的腳印兒輕輕抹掉”……

在教學第三小節時,此節運用了擬人手法,我同樣讓學生用同樣的手法描寫其他事物,學生可積極了……“春天像頑皮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春天像個大醫生,把大地從冬天的昏迷中救醒;春天是個善良的天使,送給了萬物活力”,看,這就是學生捫的佳作。

乘勝追擊,課後,我讓學生仿照課文自己也來寫一首小詩歌。這樣的適當仿寫讓我知道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如此的強!

【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學生作品】

春天

走在春天,頭頂上有温暖的陽光;

走在春天,

腳下有美麗的花草。

春風吹過樹林,

樹林變綠了;、春風吹過小河,

河水變清了。

小草兒綠了,大樹兒壯,

美麗的花兒在竟相開放。

燕子兒回,喜鵲兒歸,

勤勞的小蜜蜂在採蜜。

貪玩的小松鼠從樹洞出來了,

活潑的青蛙又重見了春天……

春天是農民播種的季節,

更是花兒開放的季節。

《秋天》教學反思2

今天,我上了《北大荒的秋天》。這是一篇文字優美,可讀性很強的佳作。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不曾有這樣的經歷,也沒有去過北大荒,但我卻被北大荒人淳樸、熱情、善良、勤勞深深打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這片景,感受這份情,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課堂上能有一定的條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並通過“自由讀——理解讀——有感情朗讀”一步步提高學生的讀悟能力,瞭解課文。

2、注重引導學生從“天空、小河、原野”感受景色優美,從他們的特點學習作者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並練讀有關句子,體會語句的準確及形象。

3、比較重視比喻句和擬人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區別、練説和仿寫。

4、在提問時不是太精當,顯得有時範圍太大,學生可能缺少明確的目的性。

5、因為教學內容較多,顯得節奏比較快,部分學生可能跟不上。

《秋天》教學反思3

課上過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時地寫出來。有時候思想的火花是轉瞬即逝的,錯過了也就永遠錯過了。所以覺得自己對於自己的這節課寫不出什麼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課,一直在心中告訴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須擺正,做好導讀,千萬不要插手太多,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美德意境,一個不留神,還是講多了,過了。

在第一節的時候,用了比較多的時間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較,主抓紅日,空氣等意象。談得有些過了,讓學生反而在誦讀體會中表現得少了。

在講到把夏天的腳印輕輕的塗掉時,學生提出了疑問。我不回答,反問:“為什麼用塗這個字?究竟是怎麼塗得?”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擱置,接着看後面的內容。三四五小節學生採取自讀自學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為什麼去比喻,説得還蠻像回事。其實這裏面有些很有趣的東西我沒有提出來,後來在讀雲姐姐的貼還有其他老師的貼時,發現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當時卻沒有及時的發現並提出,太遺憾了。

最後兩個小節,比較的簡單,學生和我討論了一下珍藏黃葉,秋天向我們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對於孩子來説難,就説得比較的少,但是還是情不自禁的談到了悲秋主題,並和這一課做了比較,告訴孩子們要有樂觀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雲姐姐的導入值得我們學習,她在上班的路上,由玄武湖邊的一片黃葉引出詩文,真是漂亮。

本詩的學習我們進行的課時較多,我重點完成了一項:當堂指導背誦。為孩子們減輕了課下的負擔。看了學生的部分習作,我想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單調了,壓力也太大了,所以,我們要從根本上為他們減輕壓力,不要讓課業成為他們的負擔。因此,在背誦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課上。

《秋天》教學反思4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秋天》是學生進入七年級後接觸到的第三首新詩。和前兩首相比,這一首,更加註重意象的選擇和意境的表達。詩不長,僅三節。但很精粹,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詩人將視野投向農家生活,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在明朗純淨的詩意中表達了對秋天、對生活的熱愛與讚美之情。全詩以“秋”為主軸,平行地展開三幅畫面。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學生對於秋天的認識比較少,因為温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特點,秋天的季節特點並不明顯,而對於生長在城市裏的學生來説,農家的秋天更是遙遠,所以如何增強學生的對秋天認識,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秋意,感受詩歌所營造的氛圍,是本課要突破的一個難點。

本文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本課主要採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把信息技術運用於語文教學中,實際上是打破了傳統的“一書、一板、一粉筆”較為枯燥的教學模式,而把優美的詩文、美妙的音樂、美麗的畫面等美好事物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並進而創造美。

這堂課主要包括了引入秋天——尋找秋天(看秋天——品秋天——聽秋天)——感悟秋天幾處環節。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就用一曲《秋日私語》配上一幅充滿秋意的唯美畫面,開始秋的旅程,一下子將學生的情緒帶入秋日的寧靜悠遠中,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在這片寧靜悠遠的秋意中正式上課,揭開了秋的第一幅畫面,我用帶着恬靜而又悠揚的曲子,用藍天、白雲、蜻蜓、稻穀等組成的FLASH動畫,用詩般的語言營造一個詩意的秋天,既讓學生沉靜在詩意之中,又為下面學習詩歌、解讀秋天做好了鋪墊。假若用傳統的方式導入,是將秋天“講”給學生聽,那麼秋天也就不能快速地走進學生的心理。有了信息技術的加盟,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學生的情感就會隨信息技術在語言文字的海洋裏自由馳騁。

“尋找秋天”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本環節主要讓學生尋找詩歌中有秋天意象的詞,通過對這些詞的品味,通過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感受到作者所營造的秋天的意境,並品味到作者優美的語言。傳統的教學僅能依靠文字,解讀方法單一,學生會越學越枯燥,而我藉助了多媒體手段,介入圖片、文字、音樂,運用對比的手段,不僅讓學生欣賞到美,更讓學生在圖片與文字的比較中,在文字與文字的對比中,在不同音樂的選擇中,更深入理解文字。從而達到對詩歌語言的感悟。以第三節詩歌為例。前兩節詩歌側重於描寫外在的景物和人事,第三節詩歌則重在寫人的內心微妙的變化、感覺,提升了全文的情感。而這種微妙的情感定要藉助於多媒體的手段幫助學生解讀。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用音樂,因為音樂最能走進人的內心。我用了兩首不同的音樂,一首是明朗歡快、情感激烈的樂曲,而另一首則是略帶憂傷,情思飛揚的《少女的祈禱》,讓學生在兩首具有強烈對比的樂曲中感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將詩歌中含蓄表達出的少女的思戀之情解讀出來。在這三個環節中,我始終以學生的朗讀為基本步驟,用個別讀、配樂讀、朗讀評價、朗讀技巧指點、集體讀等多種朗讀方法穿插使用,在課堂最後以仍以學生的配樂朗讀為高潮,避免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忽略語文所強調的文字本身。課堂結束時我將秋天進行到底,仍用詩文、音樂、圖片相配合,點出秋天在每個人的心裏。秋天遲早會離去,但秋天也永遠不會有終點。每個人的心裏都有着自己對秋天的理解,因而我讓學生將秋天的感受延續下去,在網頁上提供學生大量的與秋天的有關的圖片、音樂、文章等,供學生課後學習,豐富學生對秋天的認識,通過了解不同類型的秋天而逐漸形成自己對秋天的理解。上完課後,我有如下體會。

1.本課成功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這我想是本節課的最大特色與亮點,優美的、處處瀰漫秋天的氣息的課件,尤其適合詩歌的教學,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與體會詩歌的意境。優美的課件為學生的品味、朗讀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課件用落葉、楓葉、藍天、白雲、稻穀、蜻蜓、果實等等秋天的典型事物渲染秋天的氛圍;用音樂渲染秋天的意境;對於學生提高興趣及體會詩歌語言和情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2.恰當使用多媒體介入圖片、音樂、文字幫助解讀。圖片、音樂、文字都不是單純地介入,而是運用比較的手段,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大量優質資源的提供,將課內延伸到課外。詩歌的語言不能過多地去分析,所以我藉助其它手段引導學生去體會。在三段的詩歌中,我分別藉助圖片、文字、音樂的介入,引導學生去體會、去品味。如在“看秋天”這環節中用圖片和文字相比較,圖片既表現了文字,又有很多文字的留白需要自己去想像;在“品秋天”這一環節中,通過文字的刪減比較,學生馬上領悟到詩歌的意藴;在“聽秋天”這一環節中,通過兩種不同音樂的比較,學生既提高了音樂的鑑賞力,又提高了學生對詩歌的意境的體驗。多種方法、多種角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

3.以朗讀貫穿始終,體現語文味。以朗讀為主線,就避免多媒體教學中經常碰到的喧兵奪主的尷尬。使多媒體起到真正的輔助教學的作用。詩歌重在朗讀。本堂課以朗讀貫穿始終,在朗讀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後又能指導朗讀。每一節的朗讀指導,為下文的朗讀作鋪墊;個別朗讀與集體朗讀相輔相成;最後的配樂朗讀又使整堂課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與自信心。朗讀與品味相輔相成,互相配合,互相提高。

4.尚缺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指導。課堂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還是缺少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這首詩歌的形式學生比較容易模仿,若能在課堂上展開,讓學生查找到不同的關於秋天的文章,能拓展學生對秋天的全面的認識,接觸到不同類型的秋天。然後再讓學生寫寫,這樣就能昇華學生的情感,並將之表達出來。

《秋天》教學反思5

《秋天》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首描寫秋天迷人景色和一篇豐收景象的課文,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之前,我先準備了大量描繪秋天靜的多媒體圖片,課上,播放圖片的過程中,學生常常發出感歎之聲,彷彿被這些秋天的圖片帶進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由畫面的直觀感受引入到文章。之後引着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瞭解。接着,我放手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萬丈的脈絡。然後,通過精讀來感悟,抓住詩中的一些關鍵的詩句,讓學生來感受秋天各種各樣的美景。

本文主要是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再配上了配有精美的插圖,把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之後通過小組討論,很好地概括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包括秋色、秋香、秋果、秋風和秋天的動物,本文通篇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樣和我們生活就更加地貼近了,主要學生會更加容易置身美景之中,去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景和豐收的喜悦之情。在講授之後,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運用文中出現的意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對其進行描述,這樣學生的寫作和語言組織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也提高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欣賞的能力。

課後,我又佈置了學生回家畫一畫,拍一拍,寫一寫秋天的美景,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情懷。

《秋天》教學反思6

一、二年級的語文,終是以識字教學為主;

三年級的語文,增添了很多寫景美文,非得讀到字中去,才能解得其中之妙。《北大荒的秋天》便是其中一例,它寫景、抒情融於一體,描繪出北大荒環境優美、物產豐富的畫面來。在這課教學中,我嘗試通過以下方式引導學生解讀課文。

1.聯繫生活和以前學過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

第二自然段描寫天空“一碧如洗”,先讓學生説説對這個詞語的理解,進而説説“通過這個詞語,你又聯想到哪些描寫天空的詞或句子”,學生聯想到《拉薩的天空》中的詞語:湛藍、透亮、純淨、明潔……這些詞讓學生腦海中“一碧如洗”的天空形象越發清晰。

2.品讀字詞,感受語言之美。

語文,依靠的終是文字本身的魅力,如何讓文字變成畫面展現在腦海裏是需要語文課不斷提升的。文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句“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我問學生“在這裏作者把流雲比作了錦緞,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呢?”經過思考,學生感受到兩者都是輕柔而豔麗的。又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己感受文字,“在最吸引你的字詞下面加點,再説説你感受”,有學生説道:“我喜歡‘躺’字,因為這讓我感受的大地就像媽媽一樣懷抱着小河,小河很安靜地在大地***懷抱裏。”

3.深化主題,感悟生活之美。

課文中,天空、小河、原野之美是顯而易見的,而北大荒物產豐富、生活幸福之美則隱藏在文本之內。這都需要老師的點播,學生才能有所感受。

《秋天》教學反思7

談到《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紹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黑白記憶》,這是作家肖復興剛推出的一部回憶錄式的長篇紀實文學。作者在xxxx年8月重返北大荒,時隔22年後再重新踏上那片黑土地,面對曾留有自己青春痕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面對現在依然生活在那裏的老農和老知青,面對那些永遠留在那裏的知青亡魂,作者的心靈再次受到衝擊和震撼,感情的閘門再次被衝開,於是開始了一次追憶如夢年華的青春之旅。當然,我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沒有去過北大荒,但是我卻被北大荒人的淳樸、熱情、勤勞、善良深深打動。正好這時學校安排我上一堂公開課,也正好我教到這兒,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篇課文。

《北大荒的秋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4段,分別講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北大荒物產的豐富以及作者對北大荒的秋天的熱愛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通過對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繪到秋收的喜悦,寫盡了北大荒的富饒。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着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的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然後,結合教學過程,我將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開荒地、北大荒現在四季如歌的景象等圖片及文字一一呈現在學生眼前,以此豐富學生對於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二、以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是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教材。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並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練而又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我很希望讓學生將這段話讀好。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歡快的逆水而遊。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出現,使我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這時,我説:如果説,靜靜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中,是一種寧靜的美!那自由活潑的小魚則是一種靈動的美,這一靜一動我們要在讀中細細品味。首先,我示範讀。接着,學生自己練讀。然後,我再指名讀。最後,全班齊讀。這一段,學生朗讀時聲情並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以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為例,這一自然段向讀者展現了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這份熱鬧,首先,我讓學生輕聲讀這一段,並注意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聽到了成片的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説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麼説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夥子為什麼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説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也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只有撥動了孩子的心絃,孩子才會對語文魂牽夢繞。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個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麼還叫“北大荒”呢?你們知道當年的北大荒是什麼樣的嗎?接着,展示了兩幅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都大吃一驚,昔日的北大荒居然這樣荒涼。然後,我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奔赴到這冰天雪地、莽莽荒原。他們修水利,開荒地,幾十年如一日,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才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同時出示北大荒人勞動以及現在一年四季美麗景色的圖片。接着,我讓學生討論:現在,你覺得“北大荒”這個名字還合適嗎?名字由“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真正的變化是我們創造的嗎?最後引用已故的北大荒著名散文作家平青的一段話,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北大荒的歷史變遷,就是一部壯麗的史詩。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寫着閃光的詩句,這部史詩的作者,正是那些千千萬萬的墾荒戰士,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年年月月地刻寫着,一代一代地刻寫下去。”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以前的荒蕪和現在的美麗的嚴重反差,孩子們應該能深刻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於北大荒天空的獨特之美:純淨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秋天》教學反思8

本課採用兒歌的形式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全文共有三個小節,分別寫出了秋天的涼爽、豐收、美麗。

教學本課,我運用了示範朗讀、引導點撥、聯繫生活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感受秋天的特點。

教學第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説説春夏秋冬各有什麼氣候特點,然後把秋天和冬天、夏天進行比較,總結出秋天不冷不熱的特點,學生也跟着很好地理解了“涼爽”該詞的詞義。接着通過男女生賽讀的形式讓生大膽地用朗讀表現出涼爽的感覺。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

師:男生們讀得真涼快啊!爽!你們是秋的使者嗎?(男生們臉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師:女生們是不是有些過於害羞了,讀起來有點像夏末,還帶着些悶熱呢,再讀一次吧,趕快把秋姑娘叫出來!(女生們會心一笑,抖擻精神再讀一遍)

教學第二小節,通過讓引導聯繫生活經驗説説秋天成熟的水果和莊稼,點撥學生想象自己是農民伯伯正在忙着收穫果實,説説自己心情會如何(激動、高興、喜悦、驕傲……),師生共同小結,接着讓學生帶着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第三小節,我運用想象感受、顏色比較、動作呈現三種形式,抓住“寒霜”、“紅”、“黃”、“翻金浪”四個關鍵字眼理解秋天的美麗。

總的來説,本節課的教學我還是挺滿意的,相信孩子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快樂吧!

《秋天》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情感。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鑑於這,我在教學中採用把感情朗讀詩歌、體會詩歌優美意境以及品味詩歌的優美 詩句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都是農村孩子,對於農村的秋天學生都很熟悉,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然後把學生的視線轉向課文。從為什麼説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入手,合作探究,採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充分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然後,整理在全班展示。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白:秋天到來,紅紅的蘋果、紫紅的葡萄、舉着紅纓的玉米、紅着臉兒的高粱.........這些能不讓太陽更紅更嬌嗎?桂花、菊花盛開,空氣中到處瀰漫着醉人的花香,能不讓空氣更甜更好嗎?其次,設計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金秋是美麗迷人的,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讚美自己心中的秋天吧!

1、彩筆繪秋天,畫出心中的秋天。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天。

課堂上整堂課抓住了重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有不足之處。1、時間調控欠當,先緊後鬆。2、沒有充分利用好文中畫面,展開想象。3、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背誦。

《秋天》教學反思10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秋天》是詩人王宜振書寫的一首對秋天的讚歌。本課語言優美,很有童趣。秋天離我們很近,孩子們很喜歡秋天,在他們眼裏是各種各樣的秋天。所以在學習這首詩歌前,我讓孩子們留心一下上下學上,找找秋天的影蹤。學習《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陽為什麼會“更紅更嬌”?空氣會“更甜更好”?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下文的興趣。學習詩歌,主要採用反覆誦讀,體會文字所描述的場面兩個步驟去學習。這個是我聽了俞教導的課後的收穫。

我覺得教學應從扶到放,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嘗試去學習。這樣的語文訓練非常紮實。於是在我的課上現學現賣,嘗試着把課堂迴歸學生,踏踏實實的讓學生通過誦讀,去體會詩歌的文字。特別是三、四、五小節。這個部分文字淺顯易懂,能夠完全讓學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難句上稍加指點。僅僅我還是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説,總怕他們不會説。不過我明白,只有讓學生大膽的説,鼓勵他們説,這樣的課堂才是紮實有效的。

《秋天》教學反思11

《秋天到》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秋季的基本特徵,感受季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學本課時,我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大自然中去,親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親身感受秋季的特徵。於是我設計了“找秋天”這一活動環節,讓學生走進大自然,不僅在尋找中獲取相關知識,更在尋找中與大自然親近,從而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課前我佈置了作業:請你去找找秋天,想辦法把秋天帶到我們的教室裏。學生顯得很興奮,這樣的作業他們很樂意去完成,課上各個爭着展示自己的發現:(秋天到了,小草變黃了,樹葉也變黃了,風一吹,葉子就落下來了;稻子熟了,變成金黃色,樹上掛滿了紅紅的大蘋果,人們可以去摘蘋果了;桔子、柚子、梨也都熟了;菊花也是秋天開的……)畫圖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他們把自己的觀察體會充分地表現在圖畫中,課堂上,在他們展示自己圖畫的同時,我適時地引導學生通過圖畫進行語言表達,從而鍛鍊其語言表達並使相關知識得以鞏固。寬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盡情發揮,他們形式多樣的反饋了自己在活動中獲取的知識,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在彼此的傾聽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學習積累了有關秋天的知識,對大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也不言而喻了,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活動,逐步學會了觀察體驗這一學習方式

《秋天》教學反思12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生動形象地説明了北大荒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的真摯感情。

教者在教學有這樣兩點特別值得我學習。

一、藉助多媒體圖畫,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的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教學時,老師用多媒體出示了藍藍的天空,當學生讀好了流雲變換的句子時,老師説,老師要變魔術啦,接着,又展現了流雲,同學們驚奇地喊着:哇,一道銀灰,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真好看啊!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好了這一段文字。

二、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體驗,讀懂、讀好課文。

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愜意歡快的逆水而遊。精讀時,老師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出現,使我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這時,我説,如果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來讀好這句話呢?學生讀後,我的評語是:哦,你真是一條快活的小魚。再讀句子時,我請學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放小電影,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感悟、體驗,從而讀懂讀好句子。

除此之外,我認為教者在教學這一課時還應該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感情。

課文結束之後,老師可以説:“北大荒的秋天熱鬧非凡,充滿了秋天成熟、熱鬧、歡樂的氣氛。大豆搖鈴千里金,北大荒的物產如此豐富,那我們的家鄉又有什麼物產讓你來讚美一番呢?”

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拓展延伸了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愛家鄉的感情。

《秋天》教學反思13

《秋天》這首詩,作者以敏鋭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在作者筆下的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着要穿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我先佈置學生自己去觀察秋天,描繪秋天,歌唱秋天,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了。教學後,我讓學生再蒐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後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讚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讚美的情懷。

《秋天》教學反思14

這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結束了,它給人留下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來談談成功之處:這次活動,大多數同學能夠積極參與,到大自然中認真地觀察記錄,或是蒐集樹葉,完成製作,課堂上的合作交流也比較積極。其中秋語組的同學完成得最棒,這個組的七個人,人人都作了精心準備,而且他們的朗讀水平本身就比較高,課堂上的展示讓我沉醉,也帶給大家美的享受。秋葉組的部分同學做出了挺有創意的葉貼畫,比如袁嘉良的“草叢裏的昆蟲”,張雯悦的“楓葉飄零”,還有馬曉琳的小烏龜,原鈺璇的田野等,做得很有兒童情趣感。

不過也有不足之處。班內有少數幾名學生屬於閉門造車,沒有走出去看,而是在家裏想着秋天的樣子,結果秋實組某同學列出的秋實有小麥,還有我們這裏沒有的橘子;秋色組某同學列舉西紅柿的紅色。因為沒看,所以在課堂上的交流中引出笑話

在以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我應該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向表現良好的學生學習,大膽地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寫自己的文字,搞自己的創作,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在孩子們年齡還小的這個階段,能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

《秋天》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沒有被刪減的美文,讀起來朗朗上口,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現將自己的教學總結如下:

優點:

朗讀指導比較到位,學生能夠入情入境的朗讀。

通過自己的範讀,加以圖片的搭配,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麗。他們能夠模仿教師的朗讀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更有驚喜的是——有個別孩子能夠對於朗讀進行創新,朗讀的有滋有味。

遺憾的地方:

1.自己的教學觀念仍需開放。

做為語文教師---最簡單而又最難的教師的我,似乎總是在重複以前的毛病,為公開而公開,為上課而作課。求全而不肯放下任何一個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環節。其實當自己走過之後,回顧走過的路,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選擇了那條最無限接近目標的路。自己原本可以走的很輕鬆,但是自己卻是給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讓自己不能在路上輕鬆而行。如果自己以自己平時的習慣去講解,這篇課文可以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結束。所以以後講課,按照自己想好的方式去做,堅持走自己的路,心無旁騖地去做,結果會讓自己滿意。

2.總體設計還存在瑕疵。

一課時的課絕不要拖到兩課時去做,能夠在十分鐘內做完的事情,決不讓他在半個小時內做完。這説明自己在給自己定位的時候存在問題。而平時講課可以這樣,但是在這樣的的公開課的情形下,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