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中小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小學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小學教學反思

中小學教學反思1

八、九月分,我們參加了“知行中國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培訓”我在本期班主任培訓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了班主任培訓中六個模塊的內容:模塊一:班主任的每一天;模塊二:班主任與每一學年;模塊三:班主任與每次活動;模塊四:班主任與每個班級;模塊五:班主任育人與管理專題講座;模塊六:班主任與每個學生。從以上內容得知: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養成勵志學習的習慣有着深遠的影響。使我受益匪淺,現總結如下:

一、學用結合,提高自身素質

我在本期班主任培訓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了班主任培訓從以上內容得知: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有着深遠的影響。新時期的班主任在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要不斷地學習班主任管理的先進經驗,將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指導自己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班級工作就能得心應手,有聲有色地履行班主任職責。

二、班主任應善於激勵學生。

與學生交往,要講究藝術,要學會傾聽,與學生在一起活動,以傾聽為前提,與學生的談話更加有利於班主任工作的開展;聽了講座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賞識教育對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數子一過,不如獎其一功。”

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最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我們要貫徹獎勵為主,懲罰為輔的正面教育原則,如果一個班級受到表揚多,則這個班級學生思想品德、紀律、成績就會越來越好,因為表揚使學生揚長避短,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相反如果一個班級經常受到批評,便會失去信心,就會使他們自暴自棄,很難進步。有句話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因此,在教育學生中少批評、懲罰,多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另外,集體性的獎勵要多應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個優秀組織,並且希望成為這個組織的優秀分子。集體性獎勵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而且能教育和影響每一位學生。有位教育家講過:“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後,集體自身就能夠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所以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就能激勵學生,使他們不斷爭取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最大的願望是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尤其是面對問題學生時,如果能儘量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真誠地去讚賞他們、鼓勵他們,那麼你會發現,學生個個都是那麼可愛、那麼優秀。教育學生首先要學會“生活上知足常樂,同學之間助人為樂,學習上自得其樂,身體健康快樂”,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三、班主任應營造富有特色的班級

班級應該是有個性的,獨特的。一個好的班級評判標準,不光在成績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應該是看在這個快樂成長的園地裏,老師,學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樂。作為班主任,擔任着如何營造寬鬆和諧的班級氛圍的任務。一個魅力班級的文化建設是重中之重。教會學生設計“家”,讓班級擁有家的温馨。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引導班級中的每個成員都來為這個大家庭出謀獻策,培養班級主人翁意識。集集體的力量,科學管理班級,共同開創寬鬆和諧的魅力班級。

四、班主任首先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

因為班主任的喜怒哀樂都在影響着學生。班主任時刻保持着樂觀的心態,珍惜所擁有的,淡化我們沒有的東西,換個角度思考,適應所面臨的環境。當你有苦惱時不妨向學生訴訴苦,當你高興時不妨告訴學生使你高興的事,這樣你的苦惱可能會減少一些,可能會更讓你的心情充滿陽光。同時會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加上恰當的語言,會使你的教育事半功倍。

五、要建設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老師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才會被學生悉心接受。老師要得到學生的認可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應有特定的人格魅力,能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六、班主任工作要有藝術性,要講究方法。

枯燥的説教第一二次有效,第三四次那就只能算嘮叨了。事實勝於雄辯,與其喋喋不休地灌輸理論,不如讓事實證明一切。善於從生活中截取事例,運用活生生的事例讓學生眼有所見,心有所悟,這比説教要管用得多了,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自主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有助於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民主、自主的意識,由於它以學生興趣為前提,通過各種可接受的方式去接

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的,但意義卻很重大。新的時代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向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我要將這次班主任培訓學到的經驗、方法運用於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中去,為了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了紮實而有效地做好班級工作,我要對自己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不斷地進行創新。我將力爭做一個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滿意,在教育教學上稱職的優秀班主任。

中小學教學反思2

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不好,關鍵在於老師。老師要精心設計,悉心指導,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教會他們表達的方法。

一、在教學實踐中實行一套指導方法。

第一步以本為據,總結寫作方法。課本是範本,課文是範文,每次作文指導,細心的老師要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文本結合讓學生效仿訓練。第二步出示“下水”範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並不難,很容易掌握。第三步,點拔指導,讓學生明確應用這種寫作技能最容易出現的幾種毛病,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第四步,當堂作文,強調學生實際運用新的寫作方法,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抄襲他人習作的現象。第五步,習作改評,緊扣指導重點,凡能正確運用新的寫作方法作文的學生,儘可能給予滿分鼓勵。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科學,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既結合學生實際,又有個性特點的教學規律來指導作文的實際教學。

二、精心撰寫下水作文,體驗學生寫作的甘苦。

在學生看來,教科書是專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祕,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師能運用新授的寫作方法寫1——2篇下水文給學生以示範,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定然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感到運用新的寫作技巧其實並不難。因此教師寫下水文不但可以釋除學生的神祕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教師體驗寫作的甘苦。還能使教師經常地練練筆,給學生以勤動筆的示範,還可以瞭解到學生習作實際,作文的重點、難點在哪裏,學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裏。這樣就能在備課與指導時更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突破。

三、批改作文緊扣重點,讓學生收穫成功的喜悦

批改學生作文是老師最感困惑的事情,要面面俱到,教師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也難做到;要麼只閲不批,只閲不改,寫上批閲日期了事,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以為,批改作文必須緊扣指導重點進行。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一個訓練點,翻開學生作文,便可一目瞭然。對運用得法的學生,老師儘可在“眉批”欄中用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讚許,在“尾批”處予以總結性褒揚,在評定等級與分數時儘可能往高處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行”、“我能”。至於對運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責怪,因為訓練目標比較單一,一般學生稍加提示,便會明白,因而,只須予以巧妙的點撥與鼓勵,便可矯正習作的問題。至於綜合性的錯誤,如錯別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時間集中加以解決。

四、及時反饋評講,讓學生再生寫作衝動。農民種地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説,指導學生作文也應該是“三分導,七分評”,有效地評講作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加強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必須引起我們每個語文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堅信,只要我們主動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認真地去反思,就不難從中總結出帶規律性的作文教學法則來。

中小學教學反思3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我始終按照語文學科管理制度嚴格管理學生,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始終以一個老教師的身份要求自己,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切實做好一切教學常規工作,尤其是在備、講、批、輔、考等方面,兢兢業業,從不敷衍了事,並堅持做好培優扶差工作,在常規檢查都得到肯定。

1、做好備課工作。

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預先備好課,課前再重新複習一遍教案的做法。能圍繞本課時教學目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複雜的內容進行變換,取其精華,有取有舍;環節齊,有後記。

2、上好每一節課。

課堂教學能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能認真鑽研教材,瞭解學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難點,善於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熱情,能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體現分層教學,各類學生主動地發展。嚴把課堂教學質量關。

3、作業佈置做到合理,習題精練

有代表性和啟發性,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複死板的作業不做。能及時批改作業,字跡工整,並做好成績登記。

4、抓好培優扶差工作。

我認識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培優扶差工作至關重要,只有把優生培養好了,優秀率才能升高,班級才有榜樣;也只有把差生的轉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併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掃清障礙,利於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我堅持做到有計劃、有效果、有記錄、有輔導、有鼓勵、努力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5、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達到了開學初制定的學習目標,掌握了以下知識:

⑴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⑵學會了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生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

⑶大部分學生喜歡閲讀,對閲讀有興趣,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⑷通過學習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閲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了愛護圖書的習慣。

⑸認識了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會了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⑹通過這學期裏口語交際訓練,學生有了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説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⑺在語文教學中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二、存在不足與今後打算:

1、學生髮展不平衡,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2、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不夠紮實,培優目標不明確;

3、繼續更新觀念,努力實踐主體教學;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繼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總之,經過一個學期的不懈努力,本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今後我一定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中小學教學反思4

一、研究目的

(一)問題的提出

在提倡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校本研究中,教師的教學反思被視作核心內容之一,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特別是在中小學教師中間開反思之風,似乎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那麼反思是否真的成為教師的一種內在需要,究竟反思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可不可以解決和如何解決等問題成為研究的中心。

因此,利用教學反思的理論研究成果開展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行為的調查研究,適時地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和實質性的幫助,既是教師成長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二)調查目的

本調查目的之一是瞭解學校關於教學反思實踐的總體開展情況,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的調查,瞭解教師的反思意識、反思內容、方法和反思水平以及調查教師對影響自己反思的因素等。

調查目的之二是針對當前教師的反思狀況,瞭解所面臨或亟須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以便有的放矢,直接指向關鍵的問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調查通過自行設計問卷,對泉州市的20所中小學校的教師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總共為264份,有效率達88%。並設計訪談表,對其中14所學校的校長或負責人進行了訪談,作為補充材料。

(一)學校開展教學反思的情況

根據對14所學校的校長或負責人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記錄,瞭解到隨着新課程的頒佈和校本教研的推行,各學校都以不同的形式開展了反思性教學實踐,並且參與反思的教師佔全校的絕大部分。同時,在調查中發現,在開展反思實踐的初期,大部分教師還比較被動,隨着活動的展開,教師們逐漸意識到教學反思對促進自身發展是有益的,許多教師在實踐中嚐到甜頭,如在教學或科研方面取得了成果,更堅定了自覺反思的信念。

(二)教師教學反思實踐的情況

1.教師的反思現狀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從教師的反思意識、反思內容、方法以及反思達到的水平三方面來分析教師的反思現狀。

(1)教師反思意識

要了解教師的反思意識,須從教師對反思活動本身的認識、反思活動發生的情境以及對反思活動作用的認識等方面來分析。結果顯示,在對反思活動的認識上,有15%的教師把反思看成是對教學工作的一種回顧和總結;64%的教師認為反思是發現問題、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75%的教師則已意識到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我行為的一種審視、判斷,進而修正、提高的過程。可見,大部分的教師在觀念上都意識到反思不僅僅是對自己工作的簡單回顧和總結,更應該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並對教學行為的改進和修正,進而提高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並且97%的教師把反思看作不僅是一種個體行為,也需要羣體的支持,而且決大部分教師在出現問題後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往往傾向於向別人求助,而不僅僅限於個人的獨自思考。

教學反思發生的情境是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在什麼情況下產生,它實際上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可能產生的情境;二是教師自己反思的情境。調查發現,100%的教師認為反思可能發生在教學的每一階段環節,只要教師出現困境或面對教學問題時,反思就有可能發生。但從實際的操作中,教師自己的反思活動通常發生在課後,達到72%,課前最少,僅為7%,而在每一環節上都進行反思活動的比率只有10%。可見教師在行為上和認識上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這也從另一角度説明了教學實踐作為一種複雜的行為。一般而言,教學的成功點和失敗點是最容易讓教師產生反思的,而失敗點往往是反思的重點。所以,課後反思多是教師反思的一個特點。

對反思活動作用的認識體現在對教學的作用和科研工作的影響上。根據調查,87%的教師認為反思活動能解決教學問題,73%的教師認為反思能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對科研的影響上,62%的教師肯定了反思活動對教師的科研水平有提高作用。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在中小學開展的校本研究及行動研究對教師的行為產生了影響,教師能自覺地將教學實踐和研究工作聯繫起來,逐漸接受“教師即研究者”的觀念,並付諸實踐。

(2)教師反思內容與形式

教師對反思方法的選擇並不侷限於一種形式,而是採用幾種方法。從調查中可以發現教師反思的方法主要是寫反思日記和反思教案(佔77%)以及評課説課(佔34%)的形式。遇到問題採取在頭腦中“想一想”的教師達到31%,這種形式並沒有把反思正規化,而是把思考問題當作反思的過程或反思的形式。採用建立教學檔案(佔8%)、教學錄像(佔5%)的反思形式則比較少。究其原因,有可能是採用這些方法在操作上比較複雜,或需要一定的技術或硬件的支持,而教師們對寫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記以及評課説課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通過對反思方法選擇理由的調查發現,選擇這幾種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及時地解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或者是可以獲得即時的反饋,便於改進。對當前比較流行的網絡日誌儘管比傳統的反思日記顯示出眾多的優勢,但選擇的教師並不多(佔7%)。究其原因,除了這種方法需要一定的技術或硬件支持外,教師由於日常的教學任務負擔較重,沒有時間上網交流,從而使得這種優勢僅被少數人佔據。

教師反思的內容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層次。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的反思絕大部分還是針對教學實踐操作層次的內容,如教學策略、教學技能和教學管理等問題,對教育科研、理念等理論或背景性知識的反思比較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還停留在操作層面。

(3)教師反思水平

基於Habermas的工作以及他的認知興趣理論,Van Manen(1977)等人把反思分成了三種水平:水平1:技術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是反思的最低水平。水平2:實用行動水平(precticalaction),高於水平1。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是反思的最高水平。

HaRon和Smith(1995)通過分析師範生的反思日記,提出了反思水平的劃分方法如下:水平1:描述性作品,不是反思,僅僅描述發生的事件。水平2:描述性反思。水平3:對話性反思。水平4:批判性反思。

基於前面的分析發現,教師的個體反思行為的結果主要體現在日常的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記中,而羣體反思行為的結果則體現為定期的教研活動和與同行的交流中。因此,對個體反思行為和羣體反思行為的結果的分析,可以初步説明教師反思的一般水平。

在對教師的反思行為結果的調查中可以發現。教師在反思日記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內容是僅僅對事件進行描述(佔56%),嘗試着對教學事件和教學行為進行解釋和提供證據的佔32%,但僅僅是依據個人判斷給出解釋以及與自己的對話,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對教學事件產生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探究,而涉及廣泛的社會背景問題的幾乎沒有。在教研活動和與同行的交流中探討得最多的是對教學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應用上的問題(佔85%)。結合Van Manen和Hatton的研究以及前面對反思內容的分析,初步可以得出結論,教師的反思水平主要是處在技術合理性水平。

2.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

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很多,難以一一列舉,須通過對已有的關於教師反思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從歸納總結出影響教師反思的內部和外部因素來調查。

在影響反思的外部因素上,有82%的教師認為時間是一個主要因素,沒有時間反思成為大部分教師不反思的理由。因為他們認為平時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管理工作已經佔據了大量的時間,再寫教後記或反思日記等更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儘管認為是有必要的,但確實顧不過來,通常只是在頭腦中思考一下,而沒有將其做正規的記錄。其次是教育評價體系的影響佔69%,特別是對教師的評價和考核方法的使用往往會影響教師的反思行為的發生。因為反思往往是一種“自我揭短”,讓領導或同事看到自己不足和缺陷並不是一件好事,何況還與報酬獎金掛鈎。所以,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勢在必行。而有無專業引領和同伴互助對教師反思也很重要,佔66%,這與大多數教師認為反思不僅是一種個體行為,也需要羣體的支持的看法是相一致的。

在影響反思的內部因素上,78%的教師認為有無反思的動力很重要,尤其是對經驗型教師和成熟型教師而言,長時間地處在同一個教學崗位,往往容易產生惰性,安於現狀,若沒有外界的壓力和要求是不願尋求變化和發展的。因此,有無反思動力是進行反思的前提。其次是反思的態度和反思能力因素,分別為64%和62%。

對於影響教師反思的態度問題,其中77%的教師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如責任感最重要,其次是開放的態度。接着是執着的態度,這與杜威提出的在反思需要的品質中責任心、開放性和全心全意最為重要的觀點是一致的。

3.當前教師反思活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或急需解決的問題

通過調查,亟需解決的問題有教師的反思質量和水平不高,佔85%;其次是動力不足和外部支持不夠。教師對於反思理論知識的缺乏也佔了半數以上。

4.促進教師反思和提高教師反思水平的措施和途徑

調查發現,72%的教師認為可以將當前在中小學校提倡和實施的校本研究及行動研究與教師的反思行為結合起來,通過反思來促進研究,利用研究來提高反思的質量和水平。其次學校定期開展的反思交流研討會也是促進教師反思和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佔67%。61%的教師認為教師還需要對有關反思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以便更好地實施反思活動。而對於師範生和在職教師的反思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分別佔53%和47%。認為應將反思行為同報酬和

獎勵機制掛鈎的僅佔6%。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教師反思行為的現狀和影響反思的相關因素的分析,最後得出結論:

1.對反思活動本身的認識不足,缺乏理論的指導,從而導致在行為上依然停留在經驗型教師水平。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充實相關知識。

2.對反思的認識和實際的反思行為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教師一方面認為反思對自身發展是有必要的,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又把反思看作是額外的負擔,沒有時間反思,採取應付了事的態度。

3.反思形式單一,反思內容和反思範圍有限。調查發現,普遍採用的反思方法是寫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記,通常教師在教學反思上填寫的是對教學效果的反思,這與寫教學總結沒有多大的區別。而實際意義上的反思教案應該包括多種要素,如對教學設計的反思等等,這也從一個角度説明了教師對反思的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夠。反思的內容絕大部分是針對教學實踐操作方面,對教育理論等背景知識涉及較少,可見教師反思的內容很有侷限。

4.教師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還處在技術合理性水平上。雖然有些教師對教學理論和實踐表示了懷疑,但為數不多,大部分教師還只是依據個人的經驗對事件進行反思,尋求教學策略等方面的合理應用,目的是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基於以上的結論,筆者認為,可以從外部條件和教師個人的內部因素兩方面提出建議:一是通過加強反思理論的學習、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加強專業引領及培養師範生的反思思維幾方面來培養教師的反思素質。二是通過加強學校文化與環境建設、構建一個積極的外部反思氛圍以及改革教師評價體系來實現。

中小學教學反思5

在我從教的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感悟到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於各種教育手段、方法,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慾望和興趣,採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如何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呢?我認為只要教師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勝任這種動態探究性教學,具體地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遊戲入門,興趣參與

學生一般對計算機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也是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這一學情,我們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結合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指法練習時,一般學生會對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無味的,若教師直接講解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學生不但會學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願去學習,更不會主動去學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是用遊戲介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遊戲,分小組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打地鼠”、“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這是就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準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輸入速度?

這時老師可以再講解指法要領,我相信這時學生會學得很認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這樣學生就在遊戲中完成了指法練習,掌握了指法要領。這樣,既可以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記憶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徵,可以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地講解,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詞而且要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來驗證其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各種基本技能,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如我在給同學介紹鍵盤時,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鍵他們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的作用是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針對雙字符鍵的。還抓住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注意與DEL鍵的區別,這兩上鍵的作用都是刪除,而鍵是擦除光標前面的字符鍵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標後面的字符。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法,我們就變抽象為直觀,變死板為生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也不自覺中學習了新知識。

三、自主學習,協作創新。

計算機知識本身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大多學生也都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讓其帶着興趣學習計算機的新知識,在渴望中學習到新知識中,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學生已能夠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幾個過程,即讓學生在開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師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必須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翻閲教材,然後再老師的引導下學習這些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最後用於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就會逐漸會形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計算機信息技術課所要完成的一個教學任務了。這是我在平時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得到一點體會,也就是説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放平心態,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多多思考,勤於實踐,採用一些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不自知的學到一些知識,從而慢慢地提高了他們對計算機的駕馭能力,為他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其走向社會這個大舞台鋪平了一塊磚頭。

中小學教學反思6

現在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認為數學特別難學。我們只要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主要是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沒有搞清楚。沒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概念,正確地掌握和運用概念是極為重要的。

一、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1、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侷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儘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平均數應用題時,我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哪堆多?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時,我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是怎樣得到的。學生看我把原來的三堆合併起來,變成一堆,再把這堆木塊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既揭示了“平均數”的概念,又有意識地滲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後,又把木塊按原來的樣子1塊,2塊、6塊地擺好,讓學生觀察,平均數“3”與原來的數比較大小。學生説,平均數3比原來大的數小,比原來小的數大,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

2、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數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難以直觀表述。如比例尺、循環小數等,但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在聯繫。我就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在備課時要分析這個新概念有哪些舊知識與它有內在的聯繫。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説:“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3、通過實踐認識事物本質、形成概念

常言説,實踐出真知,手是腦的老師。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如二年級小學生學習“同樣多”這個概念也是用學具紅花和黃花,學生先擺5朵紅花、再擺和紅花一樣多的5朵黃花,這樣就把“同樣多”這個數學概念,通過演示(手),思維(腦),形成概念,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解、學生聽效果好,印象深、記憶牢。

4、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適應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也要注意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概念教學中,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着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圓周率這個概念比較抽象。一般教師都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很快就發現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每個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教師指出:“這個倍數是個固定的數,數學上叫做“圓周率”。這樣,引導學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非本質東西(如圓的大小,紙板的顏色,測量用的單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不論圓的大小,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形成了概念。

5、對近似的概念加以對比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有區別。例如:數位與位數、體積與容積,減少與減少到等等相對應概念,存在許多共同點與內在聯繫。對這類概念,學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須把它們加以比較,避免互相干擾。比較,主要是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對進行比較的兩個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質特點。然後把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找出來,使學生既看到進行比較對象的內在聯繫,又看到它們的區別。這樣,學的概念就會更加明確。

二、有效鞏固概念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使學生熟記並靈活地運用概念。我認為概念的記憶與應用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教學中,加強練習,及時複習並做歸納整理,對鞏固概念具有特殊意義。

1、學過的概念要歸納整理才能系統鞏固

2、學習一個階段以後,引導學生把學過的概念進行歸類整理,明確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從而使學生掌握完整的概念體系。如學生學了“比”的全部知識後,我幫助他們歸納整理了什麼叫比;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比的基本性質,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化簡比;這一系列知識複習清楚之後,才能很好地解決求比例尺三種類型題和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這樣做,就構成了一個概念體系,既便於理解,又便於記憶。概念學得紮紮實實,應用概念才會順利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實際應用,鞏固概念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勢必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學生學了小數的意義之後,我就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商店瞭解幾種商品的價錢,寫在作業本上,第二天讓他們在課上向大家彙報。通過了解的過程,非常自然地對小數的意義,讀、寫法得以運用與理解。又如學了各種平面圖形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觀察家裏那些地方有這些平面圖形。通過這種形式的作業,學生感到新鮮,有趣。這不僅鞏固了所學概念,還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綜合運用概念,不僅鞏固概念,而且檢驗概念的理解情況。

在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之後,進一步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概念練習題,讓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思考、達到鞏固概念的目的,這也是培養檢查學生判斷能力的一種良好的練習形式。

學習數學僅僅是一個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形成概念之後,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使學生經常地運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飛躍。只有學生會運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數學知識。

中小學教學反思7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情感的藝術,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的體現,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的共鳴。”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育中“美”的教育,對於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觀有着積極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經常反映出“聽不懂”、“沒興趣”等情況。筆者認為,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效果,合理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應該首先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

心理學研究: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探求新事物,研究新問題,進而形成一種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精神力量。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欣賞課堂中,興趣是一種基本動力,它使學生與音樂之間保持聯繫,不斷了解音樂、聆聽音樂、學習音樂進而享受音樂並且用音樂美化人生。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擺脱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理念,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在哪兒,注重如何將學生的興趣點合理地引導到課堂內容當中。

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為方向

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作為前提,音樂欣賞的課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以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聽得懂”、在課堂下“懂得聽”。在音樂鑑賞課程當中,我們教師要完成的內容有很多。例如:欣賞內容的所屬分類、音樂的主題思想、音樂家的平生事蹟、音樂創作的背景故事以及獲得更多音樂素材的途徑。使學生理解一首作品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表達內心思想的藝術。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合理地引導學生如何去鑑賞音樂。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準備好充分的資料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

三、以多媒體設備輔助課堂教學

科學技術的日漸發展使得音樂欣賞課的授課形式得以多樣化進行。傳統的板書式、掛件式的材料在現代課堂中所佔比例已越來越小。

多媒體的運用不僅使得寫板書的時間大大節省,而且能夠清晰、高效地表述課堂內容,快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

在音樂欣賞的課堂上,文字、音頻文件、圖片文件、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的材料都可以充分結合到辦公軟件中。利用網絡資源,教師只要課前認真細緻地準備,就可以做一個精美的課件。不僅如此,由人民音樂電子音像出版社發行、北京艾繆斯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開發的電子音樂配套軟件更是為中小學音樂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該軟件將課本中的歌曲以樂譜(簡線兼備)、音頻、視頻的形式組合起來。而且還配套了節拍器、音頻在線移調等功能,是音樂課堂教學上的一個巨大改革,為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的前前後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可謂是音樂教師的福音。

四、以本土音樂素材豐富課程內容

“音樂教材是對學生進行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思想教育的基本內容。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方法、學校的教學環境與設施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重要影響。”在中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中不能將課程的內容限定於課本之中。應結合本地、本校的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具有本土、本校音樂特色的課程資源,充分運用這些資源,將它們融入到音樂欣賞的課堂之中。音樂欣賞的課程中融入本土音樂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資料易於蒐集、整理;本土音樂大多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內容更有助於學生將來的生活中得以體驗;等等。

近些年,全國各地學校都在積極配合國家的政策,認真開發校本課程。這就要求在開發中對本土音樂素材的充分運用。如若能夠搭配計算機技術,以人民音樂出版社發行的電子音樂軟件開發為啟發,建設具有本土音樂特色的電子課件,將對中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提高有更大的幫助。

五、結語

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為方向,結合多媒體設備豐富音樂欣賞的課堂,注重對本土音樂的掌握以及運用。中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學生所反映的“聽不懂”、“沒興趣”等情況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中小學教學反思8

小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情感和思想都在發展,因而,我們的造句、習作、閲讀理解的指導也得跟上去。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造句還是照搬二、三年級的句子。這個孩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作業和考試只求穩妥、只關心得分。因為她怕錯,怕丟分,怕老師和家長批評,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將失去表達力、思考力和生活觀察力。長大了,還能幹什麼?

如何讓學生進入講讀課文狀態?採取師生對話式講讀課文,即,或跟着老師的話題走,或跟着學生的話題走。嚴格要求“有話跟我説,説給大家聽。不準私下説話。”這樣,師生的心靈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學才可進入狀態。吵雜、喧鬧不是好課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課堂。

中國教育管理是行政式運作,不是靠表彰來鼓勵老師工作,就是靠文件和檢查來督促老師工作。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教學論文的一般構成:提出觀點,簡述理論,常用方法,教學案例(這一項是最重要的,要靠自己平時收集)。這樣的文章,讓讀者明確主旨,懂得道理,掌握方法,看得懂你是如何教學的。

其實,小學完全可以採用新課標來教學。老師們不敢這樣做是有各種原因的。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均分排隊,老師們只能分分必爭,不敢放開手腳抓素質、打基礎。我們的教學形成了天天圍繞試題轉,學一節考一節,差什麼補什麼,考什麼背什麼。素質教學需要老師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極大的精力,是複雜、長遠的工程。而應試教學精力和時間投入少、形式單一:講題目、做題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簡單,那就是罵、打、罰。老年教師固守着“師道尊嚴”,年輕教師是在題海中長大的,新課標的真正實施還任重道遠。我們的老師要改變教育觀念,堅守職業道德,勇於犧牲眼前的利益,敢於同舊體制作鬥爭。為了拯救孩子,振興民族。我們老師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小學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而教學,不是為了分數而教學。

中小學教學反思9

在三年級“障礙跑”活動中,要求學生用各種方法跑過、跳過、爬過、繞過若干障礙。遊戲開始,教師讓各組嘗試做一遍遊戲,然後請各組討論:“為什麼有的同學過障礙很快,而且不犯規;有的很慢還犯規?”各組經過討論,進一步明確遊戲既要快過障礙,又不能犯規的要求。“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兩個要求呢?”教師啟發學生從活動中去體驗,去尋找答案。接着各組在做第二次嘗試練習。這一次各組過障礙的速度比第一次明顯加快,犯規也少了。

同學們在體驗還發現了一些規律性的做法:“跳溝”前要加速,繞杆前要減速。尤其是一名同學與眾不同的“爬過”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其他同學到達低橡皮筋前,都採用從頭到腳依次爬過的方法,而他卻把身體橫過來與低橡皮筋平行,採用俯卧“橫爬”方法,所以他的動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師及時肯定了大家的“發現”,有表揚了這位學生肯動腦筋、大膽創新的精神,並進一步啟發學生:“想想,只要不犯規,還有什麼更快、更好的過障礙的方法?”學生的練習情緒更加高漲,又出現“繞杆時身體主動內傾”和用“翻滾動作過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創舉”。

分析反思:

創造性地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實際上,兒童在幼兒時期就常表現出良好的創造力,他們會用積木在自己的牀上、地板上構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並使他們形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不僅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潛能,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條件,提供誘發創新思維的刺激,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創新體驗。本課從教學中的問題出發,刺激和引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他們充分體驗到創新的滿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的創意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千萬別“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動方式或遊戲規則常常會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提倡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師的指導,也不是説樣樣事情都需要學生去創造,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體育教學中將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創造結合起來。

中小學教學反思10

新《課標》新教材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育方法。教材一方面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現實生活,融進兩方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貼近現代科學,計算器的使用,問題的不確定性。給人耳目一新、使人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科學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解決現實世界中的諸多編寫觀念過於前瞻,脱離學生實際,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加“溥弱”,給教師學生的心理帶來一定的障礙,給教學工作的實施帶來阻力。現將兩月來的教學情況作一個回顧如下:

一、現狀觀察

開學伊始,學生興趣似乎很濃,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興趣逐漸減弱,結合學生言行,主要問題存於以下諸方面

1、教師教學方法不同、學生難以適應。小學階段往往是一問一答式。知識點單一,學生未懂、教師反覆講解變式訓練,講課講透、每節內容當堂掌握,人人過關。

初中階段,題目長、知識容量大,知識點較多,在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從小學到初中開始實施由傳統教學到探究式教學轉變。易造成兩極分化。

2、學生學習的時間不同,小學階段40分鐘課堂教學,初中階段45分鐘課堂教學。時間的延長給本是活潑好動的學生帶來困惑,難以適應。

3、學生學習方式不同,學生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直接應用鞏固,新教材初中階段注重實驗——探作——探究,重視合作,重視個性培養,更加重視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而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解決問題,問題隱備,給學生帶來的困惑。

4、數到代數(即用字母表示數)的飛躍給學生帶來困惑。學生閲讀理解能力薄弱,文字語言轉換圖表語言和符號語言能力欠缺,造成學審題不清,不知所得。

二、問題分析

由於以上之現狀,學生認為:初中老師不及小學老師負責,小學老師每一個問題逐一解答,遇到難懂的問題,反覆講解,初中老師總是讓學生想,閲讀時間長,思考的時間多,打破了過去的依賴思想。尤其是女生更是這樣認為,初中的數學教學更加重視思維,對於差生而言,往往易喪失信心,長期以往學生會由困惑——力不從心——喪失信心——喪失興趣——厭學,最終不學數學。

問題解決

1、針對學生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鑑於學生活潑好動,興趣易轉移的特點,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會集中注意國力,養成“日日行,能破千里路”的方法、日日學習,日積月累,形成習慣,同時教師要通過告誡,眼神暗示,有意階段沉默,及課時談話,兩方約定等方式教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甚至可以給不遵紀的學生以記數學日記的方法幫助改正。

2、加強閲讀理解能力訓練,在應題的閲讀理解中教學中,教師身分要包辦代替,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閲讀理解,共同探討,學習抓關鍵字、詞、句,學會把文字語言轉換成額頭表語及文字符號語言,讓學生過好語言關。

3、切實做實驗操作教學及探究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重新編排教學內容,使學生更感興趣、更易懂,防止學生兩極分化,如:甲2兩人騎自行車同時從相距65Km的兩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為17.5Km/h,乙的速度為15Km/h,經過幾小時兩人相距32.5Km?可以讓學生上台表演,使學生認識到“相距65 Km”有兩種情形即相遇前相距32.5 Km.及相遇後32.5 Km.又如一元次方程探究了,球賽積分表問題,問題含湖不清,教師可以重視問題、首先向學生是否參過籃球賽,是否知道記分方法,讓學生互相交流,然後出示探究了的內容,提問。

①你能讀懂表中內容嗎?舉例説説看

②你知道是如何算積分的嗎?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③你會用字母(未知數)表示勝、負場總積分嗎?

④某隊的勝場總積分能等於負場數嗎?

這樣循序漸進,學生易於接受。

總之,應做好中小學數學衡接,防止初中教學與小學教學相脱離,數學教師應做好從小學到初中跨躍的鋪墊,防止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