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通用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6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通用6篇)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1

小數點移動是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內容,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對小數點的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的處理掌握不好。

為了突出本課時的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掌握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突破難點:小數點移動的方法及當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的處理,在教學時我力求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有所感悟,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並體驗到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喜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和應用的意識。本節課我認為成功的地方是我能按自己預定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把較為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在課一開始通過孫悟空金箍棒的長短變化導入,使這淘氣的小數點活動起來。藉助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很清楚看到小數點的移動的過程,從而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其次在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時候,我採用分層教學,讓學生觀察小數點的變化和金箍棒的長短存在怎樣的內在聯繫,學生馬上可以説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金箍棒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然後,重點突破小數點移動的方法,讓學生經歷擺、移、説、歸納的過程,真正理解與掌握一個小數乘10,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及方法,並發現小數點移動後要去掉整數部分前面多餘的0,以及結果是整數時,小數點省略不寫。

在充分探究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過渡到一個小數除以10時,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並讓學生在擺、移的過程中自行解決“整數部分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來表示”的問題。學生掌握一個小數乘或除以10,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並會邊移邊説出整個移動的規律以及方法。因為學生有了剛才學習的經驗,我就放手讓學生運用遷移規律自己學習。通過猜一猜:一個小數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結果是多少?小數點該怎樣移動?然後把猜的結果寫下來,再用驗證。當然在這過程中有中差生還不會,我就讓已完成的同學幫助旁邊的同學,這樣就互相合作學習了。最後交流:自己在操作過程中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學生在動手操作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即當位數不夠時用零來補足的處理。當然我也比較重視內化小數點移動的規律。通過指導看書掌握規律中的一一對應以及省略號的作用。同時課堂首尾呼應,使學生真正明白小數點的移動原來是這個小數乘或除以10、100、1000……,當然可以用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結果。

總之,這節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全部學生加入到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過程中,學生能清晰表達小數點移動的過程,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當然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如本內容較難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探索規律,發現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學內容安排的多,練習較少,希望在以後教學中能注意存在的問題,改正缺點。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2

本單元相關學習知識點具體來説,有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及應用、小數和複名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由於知識點多,近一段時間又在進行自主教學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情緒不穩定,總體感覺效果不是很好。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單元掌握較好的知識點:小數的產生,同學們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於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而產生了小數。而在小數的性質學習時,首先有的學生對“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不是很理解,但在進行相關練習後,能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小數的讀法與寫法及大小比較”這知識,讓學生有效結合整數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對照,學生能很好的理解運用。

本單元學習效果不理想的知識: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和複名數的改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掌握不理想。特別是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及應用,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小數如何變化,有一部分學生總是判斷不準。讓我感覺不理想的知識點還有小數名數的改寫,總有一部分學生處理不好,原因是對相互改寫“單位之間的進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寫不準確,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部分學生在改寫用億或用萬作單位並保留一位、兩位小數是總是出錯該題的要求是隻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

為了讓學生儘快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和複名數的改寫及求近似數的相關知識,我採用了很多種方法,感覺有的方法還比較有效。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比如(1)3.7------37,數變大,點移動一位,就是擴大10倍。10-----0.001,數變小,點移動四位,就是縮小1000倍。(2)把8.4擴大到它的()倍是84。先觀察小數的移動幾位,移動一位擴大10倍。看擴大或縮小多少倍,同樣是看小數點移動。因為有的學生總想記住向左移擴大、向右移縮小,所以總容易混淆。還有就是讓學生數0,比如3.253×100=,100有2個0,就是小數點移動兩位。

小數和複名數:要求學生先找進率、寫出進率,再確定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比如:1208米=()千米除以1000,有3個0所以小數點向左移動3位。÷1000

5.02噸=()千克乘1000,有3個0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1000

學生練習時,我都讓學生寫成以上形式,感覺效果很好。

求近似數: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數還是是改寫成用億或用萬作單位得數。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數:8.353,該題就是近似數,看十分位的鄰居5,要進1,所以是8.4。

(2)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408800000,該題的要求是隻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408800000=4.088億。

(3)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937540000,做該題時,要求學生先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得數,再保留兩位小數。937540000=9.3754億≈9.38億。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3

講了《蛋的世界》窗口4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雖很完整,但我感覺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差,師生互動不夠熱烈,課堂數學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準確有條理。

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到以前學過的單位名稱之間的進率,甚至柏洋這樣的學生説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當時內心裏就有點惱火,語速和表情上就表現出來了。學生更不敢説了。想想確實不應該這樣,要耐心引導,也高估了他們的水平,平時和其他老師談過也發現學生對舊知識好遺忘。我課前沒做好準備工作。

在做練習時,多數學生會做也正確。比如把10﹑5千克改寫成用克作單位的數。但一問到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就啞口無言了,不會運用剛學到的知識來解決表達。這時我真正感到學生課堂語言匱乏。四年級是從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時期,這時候學生的思維已從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已經有了一些基礎,我覺得有些欠缺。(這個班剛接的`)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從説理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互動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成功中體驗表達的樂趣。。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恆。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4

本單元剛開始的教學效果真的是特別差,學生交來的課後作業錯誤滿篇,平時麻利的對號此刻卻再也難以畫上去。一節課時間過去了,作業沒批兩本,自己卻感到頭昏腦脹,哎,怎麼會這樣?

説實在的,對這一個單元從思想上我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心想,小數對學生已經不是初次接觸了,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應該沒有問題。哪知道,實際上原不是這麼回事。本單元看似容易,實則難點一大堆。小數的意義、性質上是很抽象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學生對概念的瞭解只停留在表面,問之知道,但運用缺乏靈活性。變換練習題題型,學生馬上無所適從。

比如,學生知道: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0.1、0.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

練習題:1.04讀作(),表示()。第二個括號學生幾乎都填的是1個一和4個0.01,而少有學生填104個0.01。雖説學生填的不算錯,但也説明學生對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不像對整數部分幾個一、幾個十等的理解那麼深刻。

又如,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判斷題:2.0與2大小一樣,意義相同。()學生判斷正確。説明對小數的意義還是沒有真正理解。2.0與2大小一樣,但計數單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意義不同。

生活中的小數出現問題更多。尤其是單位之間的換算,要根據進率來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學生不是進率記錯了,就是小數點的位置不對,要不就是數位不夠補0時,補在了中間。

接連幾次作業,效果都很差,這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課我該如何進行?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呢?

通過和同事的交流,我們認為,首先要慢下來,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不要急於求成。第二,針對問題,一點一點講清講透,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第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整理,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找到問題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一個個消滅掉。

後來的幾次課,我依計而行。果然作業效果有了很大改觀。批改起來也順暢多了。單元檢測在即,我想對本單元的問題再做一個小結,幫助大家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1、小數的意義:

明白不同的數位上計數單位不同。數位不同,計數單位就不同。整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最小是一,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最大是0.1。

2、小數的性質(1):

區別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數點的後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數點的後面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會改變。如:2.4=2.40,不能寫成2.4=2.04

3、小數的性質(2):

小數點位置的移動是和小數的擴大或縮小相聯繫的。歸納為:

小數點右移一位=小數擴大10倍=小數×10

小數點右移兩位=小數擴大100倍=小數×100,……

小數點左移一位=小數縮小10倍=小數÷10

小數點左移兩位=小數縮小100倍=小數÷100,……

4、求小數的近似數:

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把較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改寫原則是不能改變原數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餘都要寫上。

一個是求小數的近似數。一般會説明保留幾位小數(如保留一位小數,或精確到十分位、精確到0.1,精確到十分之一),原則是看保留位的右邊一位“四捨五入”。

如:把19007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後,再保留兩位小數

190070=19.007萬≈19.01萬

這類題最易出現的錯誤是小數數字寫對了,卻忘了添上“萬”或“億”。也有部分同學把改寫和求近似數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數:

主要涉及小數與複名數的相互改寫(也就是換算)。主要有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面積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換算。人民幣單位的換算學生基本不存在問題。長度單位除了米和千米的進率是1000以外,兩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兩相鄰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而兩相鄰的面積單位之間進率是100。這是解決問題必須熟悉的。然後根據是擴大還是縮小進行小數點的移動即可。如:

2.05噸=(2050)千克,擴大1000倍,所以小數點右移三位。

470釐米=(4.7)米,縮小100倍,所以小數點左移兩位。

3.04米=(3)米(4)釐米,把其中的0.04米擴大100倍,即小數點右移兩位。

4千克70克=(4.07)千克,需要把70克縮小1000倍,即小數點左移三位,再與4千克合起來即可。

6平方分米5平方釐米=(6.05)平方分米,需要把5平方釐米縮小100倍,即小數點左移兩位,再與6平方分米合起來即可。

本單元的教學真的是教訓難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5

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自學,然後交流自學收穫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然後尋找生活中的小數,最後用算珠認識數位順序表。

在認識數位順序表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整數部分的數位順序,並用算珠表示135,然後提了一個問題:“小數部分能不能用算珠表示出來呢?比如135.3?”這時孩子們開始思考,有的孩子斬釘截鐵地説:“不能!”昊罡想了很久,疑惑地説:“肯定不能啊,我們又不能像正方體那樣把算珠平均分成十份……”這時我沒有做聲,只是靜靜地等待着,讓他們思考。還是沒有孩子想出辦法,於是我換了種思路,問:“如果現在我要用算珠表示4135,該怎樣表示呢?”有的孩子開始有想法,但是一時還表達不出來。這時我要求他們動手試一試,討論一下。經過小組討論,有的孩子提出來了:“高位不夠了可以往左邊加,小數部分不夠了可不可以在右邊加上算珠呢?”這個提議得到了同學們的響應,並且自己動手試試,很快就熱烈起來:“我知道了,在個位的後面再添上一位!”順勢我們就開始了小數部分數位的學習。

我發現用算珠來認識小數部分的數位順序,孩子們掌握得比較快,興趣也比較濃。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6

今天數學課上,教學完小數的意義新課之後,大部分學生的感覺是:老師説小數的意義不好理解,也不難啊!從學生的表情上看,他們略有得意之感。於是,我故意問:“你們覺得小數的意義難不難啊?”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不難——”我又問:“是真的嘛小數的意義應用的很廣,老師沒教你們難的知識啊!”孩子們頓時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問題,看到孩子們這樣,我的心中有説不出的高興。

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數軸,在數軸上確定了“0”和“1”,然後把0——1之間平均分成了10份,用一個箭頭指向第二個等分點處,我問:“這個地方用分數怎樣表示?怎樣用小數表示?”孩子們想了想,有好多孩子舉起了手,給出了正確答案,我很欣慰,學生理解了小數的意義。接着我把數軸上了“1”改成了0.1,這回我用一個箭頭指向了第一個等分點,問:“這個地方用分數怎樣表示呢?怎樣用小數表示呢?”這下,教室裏靜悄悄的,多數的孩子都在認真思考,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沒有人給出答案,我笑了,孩子們看着我,目光中充滿了期待。突然,嘉琪説:“分數是1/100,小數是0.01。”我趕緊肯定了這個答案,緊接着問:“你是怎麼想到的?”她無語。“你們想知道嗎?”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數軸,把哪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間平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説:“10個這樣的一小份是0.1,對嗎?”“對。”我來到黑板小數的數位順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説:“10個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們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為什麼?”有人回答:“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十分位右邊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個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們面帶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個等分點讓學生説分數和小數,孩子們對答如流。最後,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個等分點讓孩子們説出分數和小數,這回有很多人很快舉起了手,給出了正確的答案和理由。我開心,因為孩子們理解了知識;孩子們開心,因為他們解決了問題。

“孩子們,知識是有聯繫的,要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快更準地解決問題。”

這節課結束了,但是給我的感受是:一個老學生遇到解不開的問題時,一個手勢,一個點撥,一個鼓勵,一個引導,對於孩子們來説,都是解開問題的鑰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