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精選9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精選9篇)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1

林老師的這節課是一堂計算課,計算課學生常常認為枯燥乏味,但聽了林老師的這節課,使我改變了看法,計算課也可以如此精彩。

一、複習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

這節課是以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為基礎,一上課林老師就設計了一個複習環節,先是口算,再是筆算,藉助有效地複習,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因為這是本節課新知的起點,也是學生思維的動點。

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融為一體。

教學時,林老師結合教材創設的“大情境”,把我們煙台的果蔬會融在情境中,漂亮的圖片展示,立即吸引住孩子的眼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尋找信息,提出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的方法,體驗計算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價值。

三、重視引導學生對新知的自主建構。

當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後,林老師讓學生嘗試計算,然後讓一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説出自己的計算方法,並讓學生質疑,在質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過程充分暴露,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認知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讓學生明白算理。緊接着的課件展示,形象直觀,讓學生對算理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不僅明白了怎樣算,還知道了為什麼這樣算。教學效果非常好。

通過這次聽課和教研室王主任和各校老師的評課,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在計算教學中一定要做到算理和算法的有機結合。

1、引導研究,理解算理

學生只有理解了計算的道理,才能“創造”出計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才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所以計算教學必須從算理開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計算的道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幫助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領悟計算的道理。

2、及時練習,鞏固內化

通過計算研究,學生雖然理解了算理,但是此時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還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算理還要經過實際計算才能得到檢驗和鞏固,此時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練習中才能把算理內化為自己的理解,才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所以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算理後,應當及時組織學生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在練習中牢固掌握算理,為後面的抽象、概括計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3、應用算理,進行創造。

算理是計算的思維本質,如果都這樣思考着算理進行計算,不但思維強度太大,而且計算的速度很慢算。為了提高計算的速度,使計算更方便、快捷,就必須尋找到計算的普遍規律,抽象、概括出計算法則。計算法則是算理的外在表達形式,是避開了複雜思維過程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驟,它使計算變得簡便易行,它不但提高了計算的速度,還大大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所以當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算理之後,應引導學生對計算過程進行反思,啟發學生再思考。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2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學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學具進行實際操作,而此時的操作,學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結果,很難為計算建立形象支撐。為此,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筆算,出現多種結果,再引導學生操作,驗證獲得結果,滿足學生急需知道算式結果的心理需求,然後引導學生產生為什麼十位上的數要和個位的數合起來接着除的疑問。帶着疑問讓學生動手操作,為豎式計算的思維過程提供形象支撐。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而學生思維以形象性為主。在教學中,單靠老師的言語講解有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充分利用操作。通過操作讓學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操作”有時能直接説明問題;“操作”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操作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感知材料,讓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器官都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在操作中,在學習回答中,讓學生獲得結果,獲得成功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和創造,逐步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由於學生已有認知基礎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瞭解學生不同的操作方法,並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逐步讓學生在比較明晰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從而提高計算技能。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3

上星期老師和領導們聽了我的公開課,這是我的第一次公開課,説不緊張是假的,特別是上課時間晚了近10分鐘讓我心裏很沒底,生怕講不完整節課比較趕進度,所以很多準備的東西比如引入國學經典、板書的完整、班幣的獎勵都實施的不是很到位。上週末我們數學組進行了評課,老師們都對我的公開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通過聽取其他老師公開課的優點和不足,使我更加了解自己課堂上的不足以及今後需要改進的注意點,針對這次公開課,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反思:

我公開課的課題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十位不能除盡)筆算及驗算”,首先課題太長,數學強調的是語言簡練,老師們給我提的意見是可以只寫重點,因為這一單元前面已經學過一個信息窗,課題可以改成“十位不能除盡的筆算及驗算”;老師新授完以後可以讓學生再複述一遍,加深學生們的印象;鞏固練習這部分要訓練好,不求多,但是練的每個題都要講的紮實明白;其次,校長提到在讓孩子們口算之前可以先給孩子們一點時間瀏覽題目,心算一下,這樣孩子們心理有所準備,課堂效率高;再次,板書問題,一定要完整,單位、作答要板書上,不能只寫答後面省略,在課堂上講到驗算時我沒有給學生們強調一定要寫上“驗算”兩個字,所以孩子們爬黑板驗算時沒有寫上這兩個字,教的時候就要教正確,講明白,語言要規範;前面講的內容要為後面的總結做鋪墊,總結時可以讓學生先自己總結,講完後再系統的總結一下,鍛鍊學生的總結能力。另外,校長提到的找信息提問題時,板書的信息要分類整理好,畫線和角時必須用教具畫好,課堂活動用卡片、木棒等教學時先讓學生明確總數是多少,儘量用PPT中的教具,如果用別的替換,要説清楚教具代表的是什麼......這些都為我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些細節問題,把總結的經驗和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4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過表內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時由於部分學生已經能應用已有知識計算出結果,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過擺小棒來理解,使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探討出新知。因為動手操作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更具有具體形象易於促進興趣,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所以通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新知識,正是適應這一認知特點,學生在動手實際動手操作中體會,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二、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時,我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豎式結合操作思考:1從哪一位開始算起。2、2為什麼寫在十位上?3、豎式中的4、12分別表示什麼等問題,通過觀察思考運用已有知識擺小棒的'過程,很容易理解4、12是怎麼得來的表示什麼。 由於沒有讓學生進行及時知識的對比導致很多學生在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和以前知識產生混淆,沒有突破豎式計算這個難點,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發揮板演的作用,加強豎式寫法的指導。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5

這部分知識學生掌握得很好,想出了很多口算方法。比如96÷8,大部分學生用的是心裏想豎式的方法,這與前面的學習有關。也有的學生是利用數的組成:想9個十除以8得1個十,餘1個十,1個十加6得16,16除以8得2,10加2得12;有的學生用的是80÷8=10,96-80=16,16÷8=2,10+2=12,我把它稱為“拆數法”(自己編的)。通過探索和交流,學生們不斷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掌握了一般的口算方法。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熟悉“拆數法”,在應用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如何用“拆數法”進行口算。有的同學對如何拆數存在困惑,比如96÷8,為什麼要拆成80和16,而不拆成90和6,大家最後發現除數是幾就拆成幾十,這種方法比較簡便。

練習中學生們對自主練習第5題存在爭議。家政公司為王阿姨推薦了兩份工作:A工作5小時70元;B工作7小時91元;有的學生用每小時的收入進行選擇A,有的學生根據總收入進行選擇B,兩種方法我都給予了肯定。通過教學我感到今後應引導學生更多地參加實際活動,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6

例題:男生:我們兩個人一共買了40枝鉛筆。女生:我們兩人一共買了46枝鉛筆。

(1)平均每個男生買多少枝?

(2)平均每個女生買多少枝?

[實物操作]引導學生用小棒擺算出結果。每個男生分得兩捆。每捆10枝,兩捆就是20枝。40÷2=20(枝)。

[表象操作]引導學生看圖想一想。這裏的想其實就是在頭腦裏分一分。應該比實物操作的思維更高一層。三年級的學生應該可以先從這個層面進行思考,如果學生覺得有困難,再讓學生去操作。而在實際教學中,總是全班都進行先操作再想象,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也是對教材理解不透的原因,也有對學生的因素考慮不周的因素。

第2小題的教學,我讓學生進行實際分一分。讓學生回顧一下,平均分是怎麼樣分的?通過動手分來知道分的結果,然後再引導學生來弄清算理:先把4捆分了,40÷2=20(枝)再把6枝分了,6÷2=3(枝)合起來,20+3=23(枝)。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總覺得學生交流得不夠,計算的思路沒有能形成,這就可能導致豎式計算中出現一些問題。思路不清,那麼就不能説學生已經學會了某種計算方法,就會使後面的講解變得非常生硬而難懂。

豎式的教學,總感到與上面沒有形成很好的銜接,只是説,以前在做除法時,我們還用豎式計算過,這道題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進行計算。總覺得這樣的過渡不自然。46÷2,2為什麼要寫在商的十位上?這裏的討論也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沒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2為什麼要寫在商的十位上”,沒能結合實際操作來加以説明。在商個位時,由於沒有對學生的基礎狀況做認真的瞭解和分析,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水平,所以,致使部分學生在後面的練習中出現了問題,不知道應該怎麼商?

這節課沒有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我覺得主要原因有:

1、對學生的基礎沒有能做很好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什麼地方應該詳,什麼地方應該略不是很科學,也就是説應該詳的的地方沒有詳,應該略的地方沒有略,時間分配不是很合理。

2、對教材鑽研得還不夠深,理解還不夠透徹。

3/對如何用最簡單的語言把最深奧的知識講解清楚,還有待加強研究。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7

開始備課時,我覺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對學生應不是太難。但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學得確實很吃力,做題時耗時費力,為此教學進度不得不放慢,但學生掌握得仍不能讓我滿意,面對學生的練習、作業,我憂心忡忡:是新課標教材太難了,還是沒有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或是我沒能正確瞭解學生,沒有找準新知的切入點,使教學陷入被動?

通過實踐與反思,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時,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圖,引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這一問題後,先讓學生試着用圖示的方式給樹分捆(每捆10棵),然後平均分開,這樣學就知道了答案是21棵。接着讓學生列出算式42÷2,並進行估算42÷2≈20,再利用豎式進行準確地計算,而這部分知識難點較多: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試商、正確判斷商是幾位數並正確計算,這些都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學生對於筆算除法的算理理解起來不太容易,要想正確計算,還需要在大量的練習中理解算理熟練掌握,而那些學習處於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學起來尤其吃力。

二是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夠。由於學生只學過簡單的筆算除法,相隔時間較長,有一部分學生對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及試商方法已經淡忘,而我在教學時只想着趕時間,趕進度,對這部分內容只在複習時用兩道練習題一帶而過,沒有花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複習鞏固,導致學生在豎式計算時屢屢出錯。

三是課後練習中有些題目解決起來難度較大,費時費力。而那些學習處於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則往往知難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此時我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勝心,採用小組競賽、個別表揚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新課標教材以其選材內容貼近生活,形式新穎活潑給我們帶來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但正是其靈活多樣讓學生難以把握。有待於讓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去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8

今天,教學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節課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難點。

這節課,由於有上一節課的鋪墊,我首先通過複習兩位數除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後再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先估算後嘗試計算,然後交流算法。課堂上學生能夠跟着老師的引導進行做題,課堂氣氛也較好。但是當到了練習環節時,問題就出現了。有的學生出現商的位置寫錯,有的學生對於算理還沒有理解透,也有的學生對於這一方面的內容不懂的變通,練習反饋出來的結果很差。於是,下了課,我不停的反思,這節課,我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呢?經過反思後,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對於首次接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我應該在給學生複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後,繼續創設一個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題目,讓學生在一步步的引導和嘗試中,進入今天學習的內容:一個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然後讓學生比較兩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從最高位除起,當最高位不夠除時,應看下一位,然後商也要寫在相應的位置上。

(2)在探究算理時,我也引導不是很到位。如果學生説23表示230時,我及時引導表示23個什麼,就不用費那麼多時間學生卻説不出了,這樣就有了練習的時間,不至於教學效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饋,造成這節課的不完整了。

(3)在學生上黑板板演出錯時,我不應該那麼的心急的去指導那位學生,而應該把這當做我的教學資源,讓在下面做題的同學嘗試發現上來做題的同學的錯誤,然後以此為鑑,這樣學生下次做題也能夠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了。

在這一節課裏,有很多不如意的方面,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備每一節課的時候,不應該為了教學進度而把學生的實際落在一遍,在今後的備課裏,我應該要找準每堂課要求掌握的基本點,圍繞基本點備足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措施,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某一環節出問題而影響整體計劃,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情況。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教學反思 篇9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一位數)以及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初學容易出現商的書寫位置的錯誤,它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難點。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通過複習,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了準備。課一開始,我進行了口算和筆算練習,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注意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先估算後嘗試計算,然後交流,層層推進。

(3)豎式計算教學在加強算理教學的基礎上,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不過,雖然本節課顯得樸實、紮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在複習筆算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後,沒有讓學生總結一下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不利於學生避免不應犯的錯誤。

(2)在探究算理時,由於我引導不到位,如果學生説18表示180時,我及時引導表示18個什麼,就不用費那麼多時間學生卻説不出了,這樣就有了練習的時間,不至於教學效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饋,造成這節課的不完整了。

(3)在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時,我由於心急,沒給學生留夠足夠的思考空間,而是打斷了學生找下一位學生回答。這樣可能會打擊有些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今後,在備課時要找準每堂課要求掌握的基本點,圍繞基本點備足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措施,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某一環節出問題而影響整體計劃,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