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心網絡陷阱》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小心網絡陷阱》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學會拒絕》中的一課。本單元的教學目的旨在告訴學生生活中有陽光燦爛的地方,也有陷阱。要提高警惕,學會拒絕。落實到本課就是要讓學生意識到網絡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傷害。同時也要交給學生一些健康、正確上網的方式,避免收到傷害。《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品德課最注重的是課堂的實效,講究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真實的需要。上好了課,反過來對預設和實際的教學過程進行一個思考,會讓我們有更多的啟發。這堂課,我認為比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點:

《小心網絡陷阱》的教學反思

一、有效地取捨、重組教材內容

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教科書應該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新課程的教材給我們教學第一線的老師組織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簡練的關鍵詞,簡短的提示語,豐富的圖片資料,既給我們提供了目標制定的依據,又給了我們重組教材的權力。

那麼這個權力我們是不是可以肆無忌憚地濫用呢?肯定不是。前提是:要充分重視教學的針對性。首先,我們在對現行教材進行“再創造”的同時,要充分認識學生真實的生活,它們是最好的課程資源,要利用、發掘教材以外的這些教育資源,特別是來自學生生活世界的資源:他們的直接經驗、感知體驗是教育教學中珍貴的課程資源。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基礎,兒童只有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有實效的學習。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在學生日常生活去捕捉、提取和開發《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強德育實效。

其次,發掘了現行教材以外的、更貼進學生實際的教育資源,要把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完全重新組合——按照學生的實際來組織教學。

例如:本課教材的編寫,主要話題是圍繞着痴迷網絡的陷阱來談的——學生很容易不知不覺的沉溺與此。這是教學的重點。但是網絡陷阱不僅僅與此,還有購物陷阱、交友陷阱、黃色陷阱、病毒等。這些也是學生生活中經常碰見的,且已有意識的東西。我在教學中補充了相關的內容,只是在呈現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了弱處理。

從兒童的生活中選取教材,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點重組教材,以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以學科知識的邏輯來設計、建構新的德育課程教材,這樣我的教學才能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二、展現真實、有效的課堂

真實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也是學生能説真話,流露真情的課堂。怎樣讓我們的課堂既真實又充滿情感的靈動呢?我在一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師生之間娓娓平等交流,讓學生願説

都説高年級的課不好上,我個人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孩子大了,有心理話不説,有自己的想法不交流,更有甚者會揣摩老師的心思——你要什麼我講什麼。説真心話,沒門。

我在試教時就遇到過這樣的事:當我問詢到學生最長上網有多久時,孩子們都説2個小時。有的還説過從不上網。(事實上我課前瞭解到很多孩子愛上網,而且很多孩子都有上網6小時以上的經歷)還有的孩子聽到別的孩子在講網遊的經歷時,在一旁不停的説“完了,你上當了!”很明顯,孩子們就這個話題是敏感的,他們不想説真話。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法,才發現問題主要在自己身上,自己與學生的交流高高在上,所問的問題太有指向性。正是因為這樣,學生的防範意識就不由自主的加強了。調整狀態之後,就網絡的話題,我從自己談起,娓娓與學生交談,所問的問題也是在和學生的平等交流中,慢慢深化開來的。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想法,學生逐步消除了對我的防範意識,也很自然的和我進行探討和交流了。説到上網的原因,孩子們還説了很多心裏話呢!

2、課前做了很多充足的準備,讓學生有話説

在課前,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曾經經歷的、看到的或聽到的,調查關於沉溺網絡造成的危害的事。而且為了避免內容的重複,我指導學生從身體、心理、性格等不同方面進行調查。由於是親自參與了調查,好多同學還是自己有過類似的體驗,所以課堂上有話可説,回憶起來還是感受很真切。通過交流,孩子們發現生活中類似的事例還真不少,通過教師適時地引導,孩子們總結出了經驗。在他們收集的一些觸目驚心的案例面前,他們震撼了,心靈受到了觸動。所以,接下來想想減少或避免網絡陷阱的方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生活,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對他們每天的生活都具有指導意義的。這樣的課堂是樸實的,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的。

3、創設情景,讓學生説得動情、入理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的認識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生活經驗緊密聯繫的。因此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學生的自覺地參與意識,要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進一步鞏固已有認識的同時,強化由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擴展。在本課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收集的事例只是泛泛的,讓孩子有個大致的影響,可是心靈深處的觸動不夠。於是,我選擇了張瀟藝的'事例作為一個點,從而進行人物心理的分析,達到情感共鳴的目的。當孩子門看到張瀟藝跳樓前在電梯時瘦弱的身影,聽到了瀟藝的遺書時,他們震撼了。他們發現當人沉溺與網絡時是多麼可怕——想極力擺脱又無法自拔。他們從瀟藝矛盾而痛苦的心中感受到了陷阱的危害。情感的共鳴讓他們不得不去思考:怎樣才能健康、安全的上網?

三、 教學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在本課教學中,我給這堂課設計了幾個版塊:交流網絡經驗——感受作用、剖析網絡陷阱——瞭解危害、再現生活情景——尋求方法。其中,剖析網絡陷阱,瞭解危害這一板塊中,我又從直觀的身體傷害到暢談其他傷害,在到張瀟藝的事例分析,可謂環環相扣,紮實推進。在課的開始,學生興奮地交流着網絡生活給他們提供的方便時,此時突然話題一轉,時間不知不覺地上得長了後,我們的身體有哪些感受呢?這是學生的親身感受,他們有很多話説:如,頭暈呀、眼睛發脹,手發麻呀等等。老師這就開始引導學生意識到這是長時間上網給我們生活造成的傷害。接着讓學生交流課前調查到的沉溺網絡造成的其他方面傷害。在眾多事例面前,學生有所觸動時,我又補充了張瀟藝的事例。這幾個環節的安排落實得紮實,所以學生們驚愕了,他們的情感受到了震盪,心靈被震撼了。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危害呢?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探求慾望,並主動探究避免傷害的好方法。

從《小心網絡陷阱》一課的教學過程前後我深深的感到:德育課程要以培養熱愛生活、負責任地生活的個體為基本的目標指向;從兒童的生活中取材,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點來設計、建構新的德育課程;圍繞生活的主題來展開的德育課程內容,能反映並指導學生生活的現實,才是最有效的德育。

最後談談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改進之處綜觀整堂課,較好地體現了上述意圖,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發現了新的問題。

1、是教學的形式比較單一。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多,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少了一點,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問題的呈現形式比較單一,課堂上就容易出現單調的對話形式。

2、是課堂的調控有些不盡如人意。有些問題學生的回答很好,教師還要善於引導和歸類。

3、是課程資源的選擇。面對許多的資源,不能夠都用,要有目的地選擇對達成本堂課教學目標有利的內容,有時要學會“忍痛割愛”,把一些看似很典型但與這節課關係不大的材料刪選除,突出重點,展示亮點。

4、有些事例——比如張瀟藝的事例,挖得很深,但是不能就事論事,還要與學生的生活聯繫,引導學生就這個事,談自己。這樣我們的教學才不是停在表面,而是真正的對學生的生活有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