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3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學習是學生本身的事,不能由他人施加與他,學生是自身知識的主動構建者、發現者和傳輸者。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3篇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1

學習是學生本身的事,不能由他人施加與他,學生是自身知識的主動構建者、發現者和傳輸者。科學知識的獲取更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是學生自己的學和做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教。在課的一開始,我就提醒學生科學課的學習,更多的是活動,研究實驗,所以不能一個人去做,要靠我們集體來研究學習。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選擇。

改變過去的那種教師講,學生聽,座位固定,小組實驗、方案統一,實驗材料統一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性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按照核定人數自由結成合作夥伴。推舉一位學習好、樂於助人、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進行工作分配,協調組內成員的相互關係。要求每個小組成員相互協作,相互學習、共同完成任務,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按照不同推測意見來分組,按不同研究方案進行實驗,包括研究材料的選擇,研究途徑、方法、手段的選擇等,使學生的主體探究得以有效地進行,是實實在在的尊重學生,而不是形式上的。

另外為了營造寬鬆的合作氛圍,充分體現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我充分尊重學生的經驗和發現。在教學中,儘可能讓學生説出已有的經驗和感知,如學生對三瓶水的'多少的推測以及按照推測進行實驗獲取的數據等環節,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讓學生真正感到教師是學生的引領人和夥伴。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2

這節課在設計上能吸引學生,上課實際效果中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但遊戲的運用還可以設計的更吸引孩子又能把本節課的知識讓孩子在玩中掌握。環節的設計也注意了對教材的知識的比較和補充,還滲透了保護環境的教育。但是環節的巧妙並不能代表課堂的成功。在真正上課時,沒有想象中的預期效果。首先在備學生中準備的不充分,對學生的回答老師沒有很巧妙的回答,需要進一步提高調空能力和語言藝術。其次在出現知識性的問題應該充分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急噪和不允許學生髮言的現象。教具應該做的更加精美一點。最好能有課件展示,這樣也許會更充分發揮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情景教學,使數學更加生活化情景化。

通過本單元的比較教學後,在平時的練習和測試中,學生出現知識性的錯誤比較少的,我認為通過認真備課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恰當運用情景和注重學生的特點,善用兒童語言,進行教學,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3

《比較水的多少》一課進行反思,對以下幾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本課始終以"探究"為主線,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測量——結論——延伸"等一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過程,感受體驗並內化,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強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探究過程中,將重點放在設計研究方案這個環節上,如"我們可以有什麼辦法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呢?"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啟發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並鼓勵大膽地提出設計方案,並進行反覆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

二、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性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是學生自己學與做而不僅僅是教師教的。在探究過程中,探究問題的選擇、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途徑和手段的選擇,實踐研究並取得研究結果,也都由小組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完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的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僅僅在必要時給予學生以研究方法和學習條件等方面的支持而已。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參照物",是教師教學的"啟示物",是學生進行學習的"載體",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個體的認知能力,對教材進行再製造,對教材內容適當進行調整或增減一些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活化教材,給學生創設一定的認知條件。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教材選擇三個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瓶子作為探究材料,然後分別在三個瓶子中裝入不同量的水進行比較。我認為安排三個瓶子,學生研究起來比較繁,時間緊,改為兩個瓶子,學生探究的效果並沒有改變,同樣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教師角色的轉變

科學教師應從傳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平等參與學生研究",是學生科學探索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我想方設法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的、民主、和藹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如:當學生沒有提出"2號瓶比1號瓶的水到底多多少"這個問題來研究時,教師就對學生説"老師也來提個問題,你們歡迎不歡迎?"一種想參與到學生的研究團體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學生對研究更有信心。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