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比多少》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46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多少》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比多少》教學反思15篇

《比多少》教學反思1

《比多少》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同樣多”、“多”和“少”,難點在於學生能夠準確描述“誰比誰多”和“誰比誰少”。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節課的知識要點,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故事情境,引入課題。對於剛入學的學生來説,生動有趣的故事更能吸引注意力。首先展示主題圖,然後結合《三隻小豬》的故事介紹本節課內容的背景。在這一環節中,故事講解的較為生動有趣,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故事只是作為一個引入課題的起始點,簡潔幹練即可。

2、教授“同樣多”。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提出“兔子有幾隻?磚頭有幾塊?”這兩個問題。學生積極性很高,很快數出的兔子和磚頭的數量。這時,將兔子和磚頭一一對應起來,告訴學生:這種情況我們説“兔子和磚頭的數量同樣多”。利用教具讓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擺出同樣多的兩個圖,其餘學生判斷擺出的圖對不對,並在學生擺的東西旁邊板書“多”“少”突出重點。在練習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讓所有的學生擺一擺,在動手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同樣多”這個概念。

3、教授“多”和“少”。有了“同樣多”這個概念,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豬和木頭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學生會發現他們的數量不是同樣多,一一對應後發現木頭還有剩餘,此時告訴學生這樣的情況我們説“木頭多,豬少”。緊接着,由學生自由擺出一個物體比另一個物體多,並能夠説出“誰多誰少”。在學生擺的東西旁邊板書“多”“少”突出重點。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豬和木頭的數量除了用“誰多誰少”來形容,還可以怎麼説?“豬比木頭少,木頭比豬多。”這裏的關鍵是誰跟誰比,參照物不同,多少關係也就發生了變化。帶着學生一起找出豬和兔子的數量關係,並引導學生説“兔子比豬多,豬比兔子少”。

4、開放性練習。主題圖中還有很多數量關係,鼓勵學生大膽説他們之間的關係。我採用在書上蓋“表現優異”的紅章為獎勵,只要學生能夠説出“誰多誰少”就獎勵一枚紅章,並且重複學生説的話,帶着全班一起説“誰比誰多”和“誰

比誰少”這兩個句式,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經過三四輪發言,全班都能夠積極認真的找圖片中的數量關係,並且説的也很不錯。

通過這節課,全班都能夠説出任意兩個東西的數量關係,但在形容“誰比誰多”和“誰比誰少”時,還需要再多加練習。學生充滿活力的聽完一節課後都有所收穫,同時,我也收穫頗豐。

1、上課時老師不僅自己要花心思準備,也要讓學生在課前積極準備。例如,讓學生準備圓、三角形、正方形這些圖形的卡片,在理解“同樣多”、“多”和“少”時,每位同學都能自己擺一擺,通過動手更深刻的知道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幫助學習。

2、一年級的學生大多都比較好動,課堂紀律需要不間斷的維持。為此,需要及時表揚遵守課堂紀律的同學,並讓其餘學生以此為榜樣。

3、做題時,不僅需要給學生讀題,還要讓學生自己重複題目的內容,理解題意。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能夠説對“誰多誰少”,但是不能夠按照題目的要求給出正確答案,原因就在於學生不清楚題目的內容。

每每看到孩子們稚嫩的笑臉,就感覺自己需要更好的耐心講解,更強的責任心管理,更多的知識講授。用我的專業知識和想象力,讓他們的數學課堂嚴謹而不失活潑,生動而不失規範,加倍努力當好他們的啟蒙老師。

《比多少》教學反思2

教學完比多少後,我認真對本課進行了反思,下面把我在本節課的一些做法寫下來供大家討論和指教。

一、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這一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動手去體驗,給學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現在的一年級學生生活經驗極豐富,對物體的輕重已有自己的概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已經會簡單比較物體的重量。我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猜一猜一枝鉛筆和一枝鋼筆誰輕誰重,並説出自己的理由。有的是根據長短,有的根據大小,有的根據材料的質地來猜,我沒有做出判斷,而是讓學生自己來掂一掂,親自來體驗一下誰輕誰重,但是在兩個物體的重量很接近時,還是很難掂出他們到底誰輕誰重,該怎麼辦呢?這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出最合適的方法:用天平稱一稱就能準確地比較兩個物體間的輕重,來推斷一個蘋果比一個橘子重。在三個比輕重時,由於限制學生用天平不能超過兩次,促使學生通過等量代換進行簡單的推理,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內容應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交流等數學活動。

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探索和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本課教學中,教學活動以遊戲形式呈現,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觀察活動;並創設了一個學生自由猜測、實踐、辨析的活動,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學活動是否成功,關鍵在於學生有沒有積極展開思維活動。在猜盒子的活動中,學生在嘗試尋找答案時,不是簡單的應用已知信息,而是對信息進行加工、重新組織,以達到一定目標。猜盒子可以説是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多少》教學反思3

《比多少》這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數一數”,對數的含義有了初步的感知,並且在入學前已經積累了一些相關的感性經驗之後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對“同樣多”“多”“少”並不是很陌生,但對比較的方法卻不是很清楚,並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就是要求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義。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時,才會集中注意力地去把數學學好。因此我把課本中小豬、小兔蓋房子的主題圖做成動畫片來播放,這樣極富兒童情趣的故事情節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能直觀的看到:一隻小兔搬一塊磚,兔子和磚都沒有剩餘,那麼就説小兔和磚同樣多。一隻小豬扛一根木頭,還剩下一根木頭,那就説明木頭多,小豬少。學生在滿懷興致地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對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多少這一知識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理解和掌握了。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獲得經驗。在教學中,我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共同

合作擺學具卡片,並讓學生説出,什麼和什麼同樣多?什麼比什麼多?什麼比什麼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中進一步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在本節課中,學生學到了知識,獲得了積極地情感體驗,真正是在學中玩,玩中學。

《比多少》教學反思4

我認為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較好,主要表現在:

1.本節課較好地創設了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使本節課在輕鬆的環境中完成任務。上課一開始,通過觀察、口答,然後討論“誰與誰比”“誰多誰少”“多的部分可以分為哪兩部分”,引導學生將説理與減法的意義聯繫起來確定算法,達到了分析、綜合、理解的目的。

2.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到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印象更深。由於學生在生活中對相對數的概念有一定感性經驗,可能馬上會説出用減法解答,但對於其中的道理,卻沒有清醒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把握部分和整體的關係,對較大數的組成有清晰的認識。

3.注重顯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層層深入,使學生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如,在學生擺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過程和方法,從而明確“看小數、分大數,多的部分就是大數比小數多幾”。而在表述思考的過程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説法。

《比多少》教學反思5

《比多少》這一課是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我根據剛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運用有趣的童話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種形象的事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資源。

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優罰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在這個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後面更好的開展教學做好內容上的鋪墊和心理上的準備,同時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課的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擺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區感悟“多”“少”“同樣多”。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

課的結束部分通過小結比多少的方法和各種練習,讓學生做到學中有用,用中促學。同時鼓勵學生解法多樣化,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

本節課要注意有些學生會根據以往經驗:數量一樣多的圖片,頭和尾一般對齊,容易錯判斷為“同樣多”!

《比多少》教學反思6

在備這節課的教學時,考慮學生的學情,我們採用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做了改進:

(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複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説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裏既然是複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説道“7個。”我緊接着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説,“因為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裏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

(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

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8頁的3,4題),都是圍繞着“比多少”的實際問題展開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在多的後面畫對號。讓學生當小老師説一説蜜蜂和小花誰多,並説出比較的方法。可以先出示兩隻小蜜蜂,讓學生説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

《比多少》教學反思7

面對一年級的教材,我真有點不知怎麼教。數學《比多少》一課的內容太簡單了,而且孩子們在幼兒園大班學過這些內容,該教些什麼呢?比誰多誰少是沒問題,可是為什麼5比4多呢?對,就將重點定為“通過例題,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算理。 為了訓練孩子們説話有理有據,我引導學生用上“因為……所以……”這個句式説。開始,幾乎大部分學生幾乎都説不好,我不厭其煩地指導着孩子們説。一個説不好,繼續找第二個孩子、第三個……慢慢地,做過了幾道題之後,孩子們大部分都會用因為所以説算理了。很高興看到孩子們的進步。

也許他們並不是很清楚因為所以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也許他們也不是很清楚為什麼這樣回答,但我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數學,不能只培養做題的機器,既要知道題怎麼做,還要知道這樣做的道理。慢慢地,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比多少》教學反思8

課一開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資源,採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小豬幫小兔蓋房子”,並配上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在這個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後面更好的開展教學做好內容上的鋪墊和心理上的準備,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勞動、互相幫助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一一對應”的瞭解僅僅停留在表面,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正確比較多少,有的學生顯然不是通過“一一對應”得到的,而是根據已經具備的“數的大小”知識基礎得到的,學生在學前,對於5以內數的大小几乎都知道,所以很多學生的潛在思維是先“數數”,然後迅速判斷數的大小,再得出“多少”的結論。學生的這種思維,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明顯不同----因為教材是在認識了“1-5”後,再安排的“比大小”,而且是以“比多少”的知識為基礎的。

《新課標》中強調體驗學習的重要性。體驗就是指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應用,從而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只有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才能牢固的掌握數學,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引導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擺法。在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方法,通過觀察感悟“多”“少”“同樣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過去,我在教學“比多少”時,總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圖讓學生根據圖來進行比較。在現在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裏有意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圖中還可以比什麼?”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嘗試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比多少”的問題得到清晰全面的認識。有些學生還發現了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幾個。

操作是本課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學生玩起學具來,就停不下來,有的甚至忘記了老師提出的操作要求,隨心所欲地玩起別的花樣來。在沒有用到小棒時,怎麼安放小棒,什麼時候放在哪裏等細節都要注意到,和學生清楚明確的説明白。還有,在擺小棒時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體驗也是消除小棒的誘惑力的最有效的保障。在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學,並有始有終地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是今後教學中訓練的重點。

《比多少》教學反思9

1、遵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原理設計了一系列活潑有趣,符合一年級特點的教學活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中國與日本,韓國與日本比金牌中讓學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逆向思考,日本與中國比怎樣,日本與韓國比怎樣,運用類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義,自然順暢,很好的為課堂目標服務。

2、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課堂中我既注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不框架學生的思維,力求多種答案。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如何逆向思維,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3.自主學習,培養數感.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比一比,説一説,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種學習活,並融遊戲於知識的學習之中,啟發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思維積極.從直觀到抽象,偶合學生的數感,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4.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課堂紀律還不是很好,使得課堂節奏放慢,因此舉例拓展延伸在本節課中還未能得以很好的落實.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課堂紀律的教育.

《比多少》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通過整體觀察。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準確描述數之間的大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估測,滲透區間套的思想,在觀察中比較,學會由觀察情境圖比較轉化為數的比較。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

4、學生能用一句話描述身邊某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教學重點:

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對性,並能用準確的語言敍述。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互動探究.

1.(出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韓國,日本得金牌記錄統計圖)

(1)中國得的金牌與日本比怎麼樣?用符號怎樣表示?

韓國得的金牌與日本比怎麼樣?用符號怎樣表示?

(2)中國,韓國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們多的程度一樣嗎?

揭示多得多,多一些

(3)日本比中國怎樣?日本比韓國怎樣?

揭示少得多,少一些

(4)談話揭示課題.

(5)選一個合適的詞,説明中國與韓國的大小關係.

二.合作學習,昇華提高.

1.出示課本第40面的金魚圖.

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麼?隨便選兩種比一比,用上今天學得詞,説一説.

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題.

三.遊戲鞏固新知.(猜數玩區間套遊戲)

四.舉例拓展延伸.

五.總結收穫.

《比多少》教學反思11

今天講了例六《比多少》,題目是小華套中12個圈,小雪套中7個圈,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圈?這節課的重點是:

1、對於"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這樣的問題能正確的列算式。

2、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就是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難點是:理解減去的部分是兩個人套中的同樣多的部分。

一、本課大致的流程是:

1、複習。選用上學期的《比多少》的幾幅圖,喚醒學生已知的經驗。

教學空間:選取三種比多少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比多少的知識和方法。

2、新授。重點突破"小華比小雪多幾個?"這個問題。通過擺磁力扣,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用虛線隔開,再找出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讓學生嘗試列式、説每個數代表的意義。明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後,再提問"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和"小華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幾個?"

教學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以及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並且嘗試列式,説出算式的意義。

3、鞏固練習。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

教學空間:選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練習題和一道提問題的題。讓學生在充分練習中鞏固比多少的知識。

二、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比較紮實,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列式解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23頁第9題中出現三個條件時出錯。但是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複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説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裏既然是複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説道"7個。"我緊接着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説,"因為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裏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

(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

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都是圍繞着"比多少"的實際問題展開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確列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説一説1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2、23頁第5題,可以再追問"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幾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幾箱呢?"3、23頁第7題,可以先出示兩隻小蜜蜂,讓學生説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4、23頁第9題(3個條件的),也是先出示條件,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再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與第7題相比,又提高了一個難度。

《比多少》教學反思12

1、 導入新課部分我能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數學,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通過這一遊戲,不但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有意滲透了樸素的“區間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2、 本課設計時因考慮到“兩個數比較大小”和“用語言描述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這兩節課的內容較簡單,因此改革了教材的原來編排順序,創造性的設計了教案。

3、 能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的觀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是處處存在的,使學生能採用不同的手段處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4、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不僅要解放老師的思想,還要解放學生的思想。老師和學生都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即減少生——師之間的一一對話,而增加一個學生和全體學生之間的對話。

5、 要讓學生區分“數”和“數字”的區別。

《比多少》教學反思13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紛呈的圖畫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在上比多少的時候,我充分利用課本的主題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課堂中我注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不框架學生的思維。自主學習,培養數感,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思維積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演示及讓學生實際操作來理解小兔搬磚頭,4只小兔搬了4塊磚頭,引導學生連線,剛好一隻兔子對一塊磚頭,我們就説:“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同樣多”。接着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習“什麼比什麼多”,“什麼比什麼少”。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注意讓學生動手擺學具,並且注重學生口語的表達,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新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自己感覺不理想的是,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由於學生的課堂紀律還不是很好,使得課堂節奏放慢,使小組學習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比多少》教學反思14

過去,我在教學“比多少”時,總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圖讓學生根據我説的圖來進行比較。

在現在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圖中還可以比什麼?”在這裏教材有意創設了一個問題情緒,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嘗試、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比多少”的問題得到清晰全面的認識。有些學生還發現了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幾個。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改變了原來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快樂及學習的創新能力。

《比多少》教學反思15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的數量關係,懂得用減法計算的道理。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熱情。縱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做出以下幾點反思:

一、優點

1、讓學生動手操作,在直觀的擺學具的過程中,加深對同樣多和多幾的思維方法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認識一一對應和用一一對應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學生的思維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學會用減法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的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把課堂變為人人蔘與、人人思考的課堂。

2、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解決問題教學理當重視數量關係的分析與解題思路的梳理。本節課在分析題目時,讓學生從情景中發現數學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自己獨立思考然後同志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探索。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的發展。

二、不足及改進措施

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都學會了用減法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但整節課下來,我覺得兩點需要改進。

1、學生彙報環節只關注了正確答案,巡視時候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提出一起解決。在練習時,有的學生思考方式出現問題時,我只是私下與個別學生溝通,沒有將問題提出來,讓學生一起來思考解決,導致了在後面的練習中一些其他學生犯同樣的錯誤。學生的學習本就是不斷出錯,不斷糾錯的過程。所以課堂上發現問題,老師要及時提出來糾正,因為學生犯的錯很多時候是共性問題,如果提出來一起解決,相信效果會更好。

2、教學環節的時間把控不到位。課堂時間的把控,每個環節需要多長時間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完整地呈現一節課。本次教學,由於沒有把握好各個環節的時間,下課鈴響的時候,最後一道練習題還沒講完,導致最後老師對整節課的總結和學生談收穫環節草草結束。這節課雖然教學環節都完成了,但是慌忙的結尾卻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所以,以後再備課的時候,不僅要備好教學內容、備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還要備好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把控好自己的課能在四十分鐘內完整地完成。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