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5W

一、一點糾結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羚羊木雕》是家庭與親情。本文是根據當代著名少兒作家張之路的作品《反悔》改編而成的(編者未經原作者同意)。我覺得除了“題目”改得讓人覺得還有點意味之外,其餘的改動我以為實在無法比及原文了。比如:原文中的“我”明顯應該是個男孩,萬方也鐵定是個男孩——從文中描寫的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看,完全就是男孩子的做派(有多處,易找到,不必細説)。而改編後的人稱都變成了“她”,萬方也改了名叫“萬芳”,那些原本很精彩形象且貼切的描寫真的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還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被較多刪改、文中人物對話也作了一些改動,我覺得似乎都失了原作的意藴,變得牽強。教學時挺糾結:該不該讓原作登堂?是讓孩子們對手中的教材永遠保持敬畏之情還是勇敢地培養他們敢於向權威發出挑戰的魄力?

二、一點收穫

本課的朗讀指導(主要是人物對話的揣摩朗讀)我借鑑了名師的做法,取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吧,很是過了一把當“導演”的癮,效果真的不錯。還有,讓我發現,孩子們的“表演”潛能真是不可低估,不得不自我安慰解嘲: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三、一點突破

教參、許多教學案例對本文的主旨做了各種探求,多是師生一道總結出“我”(孩子)重情重義,父母(大人)重財輕義,也有個別老師認為文章恰是批評孩子重友情輕親情的青春期心理。其實原作者並沒有在文中表現出明顯的感情傾向,編者也只借“我”的.慨歎表達孩子內心的糾結難受而已。我只有讀,反覆地讀,還意外讀到原作者關於創作此文的説明。一直讀到自己認為“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才敢帶領孩子們一路探尋。

第一步:討論“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第二步:組織辯論“究竟該不該要回羚羊木雕?” (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用心傾聽,不急於表態和評價。)

第三步:教師總結:充分肯定學生積極發言的態度,承認他們的正確觀點,對期間孩子們表達的片面觀點做出分析評價,幫助糾正錯誤認識。 如:“父母重財輕義”、“既送出就不能要回來”等就是片面的觀點。

(孩子不知道父母與羚羊木雕的經歷和感情,但從文字當中也能辨析出羚羊木雕確實是很貴重的物品。這樣貴重的物品小孩子本來就不該輕易送給朋友的。而且文中也沒用金錢來描述它的貴重,也許是它承載的紀念意義特別重呢!所以父母想要回羚羊木雕並不能因此就説他們“輕義”。反而這件事上恰恰讓人感覺在孩子那裏親情往往被忽視,而“友情”卻被孩子異常重視。——分享文章《一碗餛燉》。

“既送出就不能要回”這不應該成為無條件的承諾。做錯了就該改正,能挽回的儘量挽回,而且真正的朋友之間沒有什麼不可以説開的。説“既送出就不能要回”可以理解成孩子死要面子的表現。) 第四步:拓展討論:你認為該怎麼妥善處理這件事呢? (不去附和“我”的抱怨,有了積極的目標,孩子們一定能圓滿的解決問題,這就是本文帶給孩子們的“珍貴禮物”。)

最後一步,和孩子們共同分享:我們其實可以從羚羊木雕事件中獲得許多啟示。羚羊木雕是貴重的、友情和親情更是無比珍貴的,可最珍貴的還是我們的成長。隨着我們不斷長大,我們會發現,其實生活中許多事情往往並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判,世間的事也並非只有黑白之分。我們要懂得,做一個決定之前,要學會冷靜、理性地做出判斷,不能單憑一時腦熱衝動。我們須勇敢,若真是做錯了事情,要想辦法彌補,儘量妥善地把事情處理好,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突然感覺自己、孩子們和作品本身一齊變得厚重了許多,是很幸福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