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4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1

教育目的:

1.通過故事培養學生對自己和對集體負責的責任感。

2.通過表彰獎勵一部分學生,激勵其他學生在新學期確立目標,提升自己。

活動過程:

一、應對長假綜合症。制定目標,努力奮鬥。

1、又一個暑假過去了,假期裏你都幹些什麼了?有什麼收穫和感觸?

2、你是否還渴望盡情地玩電腦、手機遊戲?

3、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應該做兩件事:1、應對長假綜合症;2、制定目標,努力奮鬥。

①視覺疲勞症。由於長時間上網、打遊戲、看電視、看碟,長時間面對屏幕,增加了眼睛和大腦的負擔,導致眼睛紅腫、全身痠痛、精神萎靡。

②消化不良症。由於身體攝入過多的高脂肪或熱量高的食物,加重了腸胃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③上學恐懼症。與平時的快節奏生活相比,節日期間一旦徹底放鬆,生活規律就被打破,於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種。種不適,產生失落厭倦和恐懼感。

④旅遊後遺症。旅途一族勞頓和飲食不規律,打破了身體的酸鹼平衡,外加環境改變、水土不服,極易出現感冒發燒、角膜發炎、牙痛、口腔潰瘍等各種疾病。

二、講故事

1、對自己負責。

一天,一隻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有一個人正好看到這一幕,他一直在觀察着,蝴蝶在艱難從那個小口中一點一點的掙扎出來……

接下來,蝴蝶似乎沒有任何進展了。

看樣子它似乎已竭盡全力了,不能再前進一步了……

這個人實在看的心疼,決定幫助一下蝴蝶,他拿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的把繭破開。蝴蝶很容易的掙扎出來。

但是它的身體很萎縮,身體很小,翅膀緊緊的貼着身體……

他接着觀察,期待着蝴蝶的翅膀會打開並伸展開來,足以支撐它的身體,成為一隻健康美麗的蝴蝶。然而這一切始終沒有出現,實際上,這隻蝴蝶在餘下的時間都及其可憐地帶着萎縮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遠也沒能飛起來。

這個好心人並不知道,蝴蝶從繭的小口掙扎出來,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過這一擠壓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這樣它才能在脱繭而出後展翅飛翔。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需要奮鬥乃至掙扎。如果生命沒有障礙,我們就會很脆弱,我們不會像現在這樣強健,我們將永遠不能飛翔……

怎麼才能對那個今後的你負責呢?答案只有一個:向今天負責,抓住今天的機會,為今後的你打好基礎!

2、對集體負責。

研究發現,紅杉的生長總是成羣相伴而生,並沒有單獨生長的,這一大片紅杉彼此之間的根纏繞在一起,緊緊相連。它們一株連着一株,形成一片壯觀的紅杉林,除非風大到掀起地皮,否則是無法撼動他們的。

紅杉這樣淺根密佈的生長方式,正是它長的如此高大的祕密,它的根大範圍密佈於地表,方便快捷吸收賴以生長的水分與養分,並將向下紮根的能量全部用以向上生長。

加州紅杉就這樣,打破了一般植物的生長方式用根部相連,彼此相系,終能成就屹立不搖的大片紅杉林。

每一個人都要生活在集體之中,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娛樂,每個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接觸與合作。個人與集體,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林一樣。

三、新學期在每一個小細節上,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①早自習……

②上課鈴響了……

③走廊裏……

④眼操、間操……

⑤操場遊戲……

⑥家庭作業……

(目的:規範要求,養成習慣)

四、小結

願我們以後每一滴眼淚都讓人感動!

願我們以後每一個夢都不會一場空!

就讓我們把新學期第一天當作新的起跑線!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2

一、活動題目

新的起點,新的希望

二、活動主題

道德規範教育遵紀守法教育

三、活動目的

1、新學期新的要求,統一思想,統一認識。

2、強化常規管理

3、重申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四、活動步驟

1、活動準備

(1)、部分同學準備發言材料,總結初中學習生活的得與失開學主題班會教案(2)、新學期計劃

2、活動實施

(1)、班長主持會議(開場白)

回望着身後我們共同留下的那串印記,不由得讓我們的腦海中泛起一陣微波,在那傾注了我們太多歡樂,太多淚水的日子裏,我們渡過了美好的初中時光。在新的學期裏,我呼喚所有的班委及團員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維持班級的氣氛,我堅信同學們會把最新的氣象展現出來,在新的學期裏,我堅信我們高一年(1)班會做的更好,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改變,共同完善我們的這個集體吧,力爭讓我班的明天,有一個更大的飛躍!

(2)、同學代表發言,總結初中學習生活的得與失,並談談新學期的打算

學生a:時光飛逝,轉眼間初中已經過去了,在過去的三年裏,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不論是優點,還是不足,都始終伴隨着我成長,有很大的進步,也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績,我認為優異的成績是與老師的辛苦和我的努付出分不開的,但我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有的時候上課走神,因此聽課效率不高,但在今後,我會改正這個缺點。這學期我會更加努力,爭取再創佳績。

學生b:在初中升學考試中,與我平時的成績相比自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名次也有提升。但在不同的學科上,我還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英語這一學科,我感到有難度的地方是完型填空方面。對於句子的結構以及詞性不太瞭解,以至於在這一大題方面丟了許多分。另外在寫作方面,我總忽視時態問題,對於動詞的變形不太在意,因此,失分很多。在新學期,我應該對這兩方面進行大量的專項練習,來提高我的英語成績。

學生c:時間飛逝,初三已經結束了,初三生活讓我取得了十分喜人的進步。在學習方面,中考成績是最好的見證,比過去的成績有很大的提高。在班務管理方面,我希望我們共同做到以下方面:上課不説話,按時完成作業,不與同學發生矛,不亂扔廢紙,課間多議論學習,多向老師提問,多積極做值日,多主動幫老師做事。

本學期是高中的第一學期,我們要迎接高中的考驗,我在本學期的計劃是:保持科學的學習方法,多提問、多思考、另外應多做練習,在練習的基礎上歸納總結。

學生d:初三的生活已經結束了,緊張的新學期即將開始。我還存在着許多不足的地方,例如上課不能夠專心聽講,經常走神,等到想起來學習時,已經來不及了。回到家裏,只是滿足於寫完作用,所以導致最終考試的失敗。究其原因,是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練習太少,對公式不熟悉無法靈活運用。這些缺點都是可以避免的,新學期,我們需要面對很大的壓力,但我一定會盡我最大努力,在學習與生活中表現我最好的一面!

(3)、班主任總結,提出要求和希望:

同學們,你們現在又在同一起跑線上,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早已知道,有些同學雖然速度不快,但是要他能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有些同學速度較快,但如果他不珍惜時間,跑跑停停,仍會落後。希望大家抓住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振奮精神,全力以赴,跑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結束語(班長):

這是一節有意義的班會,許多同學都説了自己新學期的打算並訂了適合自己的計劃,在這同時,我也感到了時間的緊迫,若不能珍惜時間,將會被社會拋棄,喪失自己的未來,在老師的總結中,能聽出她對我們滿懷信心並相信我們能戰勝自己,戰勝懶惰,同學的話,讓我充滿自信,如果我能夠從現在開始,為理想衝刺,我想我也可以朝自己的目標航行,老師這樣的信任我們,鼓勵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退縮,認輸呢?我知道,人生有許多的“戰場”需要我們去競爭,我會堅持到底,雖然我知道在航行的路途中會有風浪,雷雨需要面對,但是隻要想到“風雨過後,便是彩虹”,就有前進的動力。同學們,現在就開始為理想奮鬥吧!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佈,瞭解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2.有效利用課本插圖,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長輩瞭解有關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認識解放後的土地改革,構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認識、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認識到土地改革的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佈,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勝利,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創造了條件。

教學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理由:課本表述較為簡單和理論化,需要結合材料和數據讓學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對國家政權的鞏固作用。

三、教學策略

經歷過土地改革的還大有人在,能夠提前佈置學生作採訪調查,先自行了解這段歷史,對於本課教學大有輔弼。教師可採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進行本課教學。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蒐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提前預習課文,向家人瞭解土地改革的歷史。

五、教學過程

1.學生課前讀書

2.導入新課

教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需要進行土地改革以獲得土地。這天,我們一齊來學習第3課,瞭解一下這段歷史。

3.教師播放視頻《百年中國·土地改革》(約4分30秒),學生觀看,初步瞭解土地改革歷史。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環境問題的本質,(為什麼説環境問題就是發展問題,為什麼發展的問題處理好了,環境問題才能得以解決;發展的問題處理不好,環境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反而會愈演愈烈。)

2、理解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3、理解環境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及發展問題的相互關係。

4、通過本課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自己動手、動腦的認知水平。

【教學方法】

教法:用典型案例、精典問題的分析方法,創設情境和氛圍,進行情境式教學。

學法:閲讀分析案例和地圖,思考討論總結、重要的數據對比分析。

【教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顯示案例、景觀圖片、圖表、訓練題目、知識結構)

教學設計

1、本節課的導入:環境問題是何時產生?怎樣產生的呢?環境問題的產生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原因。歷史時期以自然原因為主,而當今主要由人為因素造成。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不平衡,各地人口合環境的壓力也不一樣,環境問題突出地區不言自明,環境問題的表現也各有各的特點。

2、“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的導學,投影錄像《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師可點撥:惡化的生態環境曾使瑪雅文明消失,以史為鑑,為了長久的利益,上述地區應怎麼去做?——應該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3、“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的導學,由於這一部分較難理解,先投影《淮河的水污染》,然後進行案例分析,教師需進行適當的補充、引導。通過上述各項活動,在設凝、提問、討論後,經教師點撥、引申,讓學生慢慢咀嚼、體味人類社會與環境對立統一的關係,最後師生共同從機理上揭示出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4、教師拓展:在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地降低了,為此又須花費鉅額資金去治理環境,付出高昂的代價。發達國家工業化所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道路的教訓是慘痛的,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絕不應再步其後塵!

一、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大屏幕出示相關圖片和資料)

通過這些圖片和材料讓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我國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龐大的人口壓力

資源短缺的壓力

環境危機的壓力(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過渡)

通過以上資料的分析、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對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並總結國內外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國只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大屏幕顯示南水北調示意圖請同學思考:南水北調能不能根本解決我國北方水資源緊張問題。

那麼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應採取的措施有哪些呢?二、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應採取的措施

(問)有那些好的方法呢?請同學門給社會出出主意,你們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1、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於中國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方法:

調整農業結構

開展綜合利用

開發利用新能源

2、發展工業的同時注意環境問題,可以通過合理的規劃來實現。儘量地減少污染,對有污染的應該採取措施。

4、大量的種植樹木,綠化環境

5、把居民區和工業區分開。

6、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7、尋找新的清潔的能源。

(鞏固複習)略。

資料補充介紹:植物與環境

大氣污染報警器雪松,雪松對二氧化硫和氟化氫這兩種氣體很敏感,當雪松針葉出現發黃、枯焦現象時,説明周圍可能有二氧化硫或氟化氫污染。

紫花苜蓿、胡蘿蔔、菠菜可以監測二氧化硫污染;菖蘭、鬱金香、杏、梅葡萄可以監測氟污染;蘋果、桃、玉米、洋葱可以監測氯污染。

如果你想知道附近有沒有氟污染,那麼你不妨試一試,放一、二盆美麗的菖蘭,隨時注意它的生長表現,如果葉片邊緣和尖端出現淡棕黃色的帶狀傷斑,而且受害組織之間有一明顯的界限,這就是菖蘭給你發出的警報:你周圍的空氣中有氟污染,不可掉以輕心!菖蘭是被大家所公認的很好的警報器,當氟的濃度在百萬分之0.005時既會出現症狀,而濃度在百萬分之8時才對人有害,所以得到菖蘭警報之後採取防污染措施還來得及。

利用植物警報簡單方便,既美化環境,又能監視污染,一舉兩得。

空氣淨化器有一些植物它們的“肚子”吸了不少“毒”,但卻沒有中毒,依然花枝爭榮,生氣盎然。

據計算,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1公頃銀樺林每年可吸收11.8千克氟化氫;1公頃刺槐林每年可吸收氯氣42千克;美洲槭等能吸收二氧化氮;栓皮櫟、加拿大白楊、桂香柳等能吸收醛、酮、醇、醚和安息香砒啉等毒氣。向日葵、夾竹桃等吸收污染氣體的能力也很強。

淨化污水蘆葦、小糠草、澤瀉能殺死水中的細菌;水葱、田薊、水生薄荷等能殺死水中的大腸桿菌;鳳眼蓮、浮萍、菹草、金魚藻等都有較高的吸收鋅等重金屬的能力天然消音器據測定:1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30%,2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40%,3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50%,4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60%。

天然氧氣“製造廠”植物既是天然氧氣“製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據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製造750千克氧氣,吃掉1000千克二氧化碳。探礦手在澳洲和挪威分別有石竹科的兩種植物專門生長在含銅極高的土壤上,是銅礦的指示植物;在美國有一種豆科植物名叫“灰毛紫穗槐”,是鉛礦的指示植物;還有一種豆科植物和一種十字花科植物,是硒礦的指示植物;在西德和瑞典,發現一種“堇菜”,專門生長在鋅礦的廢堆上,另一種十字花科的植物也能指示鋅礦;在我國有一種“海洲香薷”,是銅礦的指示植物,在它們根部的幹物質裏含有3%的銅,當地的羣眾把這種植物稱為“銅草”。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5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本學期所要學習的美術課內容,包括繪畫,手工,欣賞等。

2指導學生進一步養成美術課中正確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課堂紀律。

3激發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做好學期初的美術課準備工作。

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美術課學習習慣。

三、教學準備:

美術書、作業本、水彩筆、油畫棒等。

四、教學過程:

1師生問候,簡單談談愉快的暑假生活。

2學生討論談談本學期希望學習哪些美術知識與技能,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欣賞美術書本內容,瞭解即將學習的美術內容。

3學習習慣和紀律的養成:

(1)明確上美術課的時間。上課前帶齊美術課所需的材料。做到每天觀察課表,提前一晚檢查材料,及時放進書包。如果忘記,到校提早向別的好朋友借(儘可能不在本班借),最晚在課前十分鐘想辦法備齊。

(2)包好美術作業本,平時妥善保管,做到即壞即補。堅決不在美術書、美術作業本、課桌、牆面等地方亂塗亂畫。

(3)做個有心人,平時收集一些可能在美術課上使用的廢舊物品,集中到一個盒子裏收藏。

(4)上課前十分鐘整理好課桌。美術學習用品擺放有序,統一按左上角整齊放置。(用到水的課統一打半桶水,並提前放桌腳下。污水分置兩個大水桶,再由值日生按指定位置倒。)

(5)注意美術課堂安全。手工課上使用刀剪,必須用完即合,堅決不拿刀剪等有安全隱患的學習工具等在人前比劃。

(6)組長及時收發美術作業本,課代表及時交批,值日生準時擦黑板,做到互相提醒。

(7)每節美術課按學號兩兩值日。兩個值日生主要負責維護課堂紀律,以在點名冊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名字後畫圓圈做記號,在學期末累計算學習態度成績,中途有進步或突出表現,可集體表決消圓圈。

(8)作業做到堂堂清,不拖拉。不在課堂上玩耍、吵鬧。取一個最基本要求,由值日生打分。如:畫面構圖基本飽滿,即使未塗完顏色,可以畫星,表示本節課是認真的。同樣學期末計算總表現。

5請學生上前談談自己本學期學習美術的理想,對老師的希望等。在相互溝通中結束開學第一課。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6

一、教育目的

1、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時刻把安全記心頭。

2、繼續學習和鞏固我校的關於學生安全的規章制度,使每一個學生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學校的紀律,確保在校安全。

二、教育內容

(一)學生安全管理制度

1、在學校內不得打鬧或搞惡作劇,課間活動要有秩序。

2、在體育、自然實驗課和課外活動時,要按老師要求正確進行或操作。

3、不要把刀、匕首等危險物品帶到學校。

4、不經老師允許不準擅自離開教室或離開校園,到校後不準出校園。

5、在校期間不要玩火、觸摸電暖器等用電設備,不要帶校外人員到校滋事。

6、不準進網吧、遊戲廳、舞廳、歌廳、枱球社。

7、按規定時間到校、離校,不要跟陌生人走,放學以後不要在學校逗留。

8、不準把小食品帶進學校,要吃衞生合格的食物,不要到衞生差、條件糟的小飯桌、小攤點就餐

9、因事不能到校上課,要及時和班主任老師請假,並告之原因及去向。

10、遵守交通安全法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健康成長。

(二)學生課間活動安全制度

1、全校學生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本領;

2、任何時間在教學樓裏行走都要右側通行,都要穩步輕快,不準大聲喧譁,不準嬉戲打鬧,不準追攆推搡;遇有意外情況,要聽從老師指揮;

3、學生在課間要做有意義的、安全的活動、遊戲,嚴禁學生在操場上追逐攆打,體育活動不做危險的動作。

4、課間不準吃小食品,任何校外的食品、飲品都不準帶入校內食用。

(三)學生乘車規定

1、乘車學生必須在指定地點候車,遵守乘車時間,憑票排隊上車,不準擁擠、推搡,文明乘車,不準搶座,高年級的同學要多關心照顧、多謙讓低年級同學;

2、車未停穩不準尾隨車跑或爭搶上車,到站時車停穩後,方可下車;

3、上車後,聽從司機的管理,愛護車上設施,故意損壞要按價賠償;

4、不準在車上大聲喧譁、打鬧,更不準尋釁滋事,打架鬥毆;

5、不準在車上吃食物或喝飲料,不準在車上亂扔垃圾;

6、上車後不準將頭、手伸出車外,以免發生危險;

7、乘車學生必須服從跟車老師和小隊長的管理,聽從指揮;

8、乘車學生的表現將參與本班每週流動紅旗的評比。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一些簡單的消防知識,知道着火要打電話“119”、碰到劫匪打電話“110”、有人生病打電話“120”。

2、讓幼兒知道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3、讓幼兒知道如發生火災等事件該如何逃離。

活動準備:魔術箱、各種汽車圖片、兒歌、圖片

活動過程:

1、用變魔術的方法出示圖片,並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帶來了一個魔術箱,讓我來變一個魔術,看看變出來些什麼?“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教師小結:公共汽車是座人的,警車是抓人的,救護車是救人的,消防車是滅火的。

2、通過故事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一人在家不能玩火,萬一着火的話要撥打電話“119”,記住要説清楚你的家庭住址,住在那一條路,幾弄幾號。(110、120同上)

3、通過遊戲的方法,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防火措施。

(1)家中着火

a棉被

b繩子

c打結的繩子

d跳窗

(2)公共場所着火

a爬出去

b毛巾和水

c衝出去

d跳窗

(3)高層住宅着火

a衝上頂樓

b棉被

c繩子

d跳窗

(4)辦公室着火

a做電梯

b走樓梯

c跳窗

d打電話

4、教師小結評價。

教師:我們現在都是大孩子了,都知道一人在家要注意安全,那我們的小弟弟小妹妹們都不知道這些知識,我們以後要常常提醒他們,去關心他們,做一個小弟弟小妹妹們都喜歡的大姐姐大哥哥。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8

教學目標:

1、能夠用雄壯有力的聲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瞭解《國歌》的詞曲作者、國歌的全稱《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景,體會《國歌》表達的愛國情感。(三年級接觸練習指揮)

3、複習鞏固五線譜、簡譜。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學過程:

1、導入:考一考

我們的國旗是什麼?我們的國歌是什麼?誰能告訴老師在什麼樣的場合中會升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呢?

國家的意義:對於我們來説,國旗和國歌代表了整個國家的人民,國旗和國歌是我們身份的象徵。每天清晨,天安門廣場都會集結很多市民,他們都在等待升旗儀式。當宣佈升旗儀式開始的時候,,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下來,當洪亮的國歌奏起來的時候,人們一面把目光注視着冉冉升起的國旗,一面高唱國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2、國歌探祕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國歌》的祕密,那麼你對國歌瞭解多少呢?你知道國歌的詞作者,曲作者是誰嗎?是什麼力量是這首歌曲成為抗戰時期全國人民戰鬥的號角,是什麼原因是這首歌曲成為一種抗爭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聶耳先生在《義勇軍進行曲》中使用了什麼祕密武器呢?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次探祕行動吧?

1)重音記號“>”“中華民族”聶耳在這裏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用帶和不帶記號來進行演唱對比,體會歌詞及重音作用。

2)對比演唱

有這樣一句歌詞:“起來,起來,起來”。這是一種上行的用法,從較低音極進行至較高音極叫上行。為什麼聶耳在這裏運用上行手法?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來,起來,起來”談談感受。

3)唱一唱

在瞭解了歌曲的意境後,現在我們用平穩的進行曲速度,飽滿激昂的熱情,以及強弱分明的節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4)一起來打

3、小結

同學們,國歌是祖國的象徵,是民族的心聲,是國家的靈魂。抗戰時期,國歌是民族的號角,和平年代,國歌又賦予更深刻的意義。無論你走到哪裏,只要你聽到這振奮人心的旋律,你就會感到一種自豪!一種力量!因為在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個普通的人,而是一個偉大民族中的一員!

4、五線譜、簡譜、豎笛

在我們音樂課上隆重介紹這樣一個家族,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音樂,他們就是五線譜家族,有的同學也許對他們很陌生,但是如果你聽到了他們另外一個名字就不會感到陌生了,(教師出示簡譜)以後我們要與他們一起上課,希望大家儘快記住他們啊!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要組建一支樂隊,我是大家的指揮,而我們的樂器就是豎笛,看誰在學習時最認真,最聽指揮。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現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現、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羣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製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着氏族生活。

通過學習本課初步培養學生理解、認識歷史領域內各種不同知識範圍的能力以及觀察、想象能力和比較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閲讀,可以接觸考古知識、神話傳説、古史資料、歷史地圖、文物插圖等各類與歷史有關的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重視歷史課的學習。

2、過程與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這條主線進行講解,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性有哪些”。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萬年以前,以此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2)通過認清勞動創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2、難點:認識勞動在人類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語一展示遠古人類的頭部模型。設問:這是什麼時候的人類頭部模型?那時侯,我國境內有哪些遠古人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閲讀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導語二播放一段有關遠古人類社會生活的課件,然後提問:該片段反映了我國遠古人類怎樣的生產和生活狀況?他們生活在什麼時候?請大家預習課文。

導語三人從哪裏來呢?目前有兩種説法:一是人由神創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説”,我國的女蝸造人。二是人是古猿進化而來的,你同意哪一觀點?學完了本課,你或許可能找到答案。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人?他們生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學生根據課本回答)

(2)那麼,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呢?(學生看書、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據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謀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發現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兩小塊燒過的骨頭,表明元謀人已經會製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注意】在描述中,速度要放慢,聲調要深沉,感情要豐富,表述結束過一會兒再讓學生睜開眼睛。

(3)那麼,怎樣理解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會製造工具呢?(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製造工具本身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只有人類能夠製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即使是再聰明的動物也只能利用工具,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因而會製造工具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

想一想:動物園裏的黑猩猩也能利用竹竿或木棍打下樹上的野果子,這是否表明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消失了呢?

【點撥】某些動物利用現成的工具獲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是動物的本能。而且動物只能簡單地利用現有的工具,並不能對工具進行加工改進,更不能製造出任何一件簡單、粗糙的工具。只有人類才能根據實際需要,製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因此,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沒有消失。

2、北京人

(1)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個洞穴裏,年輕的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驚喜地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轟動了全世界。從此,“北京人”名揚世界了。那麼,“北京人”生活在什麼時候呢?又長什麼樣子呢?請看頭像模型。

(展示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模型)

[師問]北京人與古猿相比,面部有什麼特點呢?(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教師小結)

北京人前額低平、後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沒有明顯下額。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北京人手腳分工明顯,他們不再像古猿那樣爬行,而是用腿走路,用手製造和使用工具,從事生產勞動。

(2)那麼,北京人能夠製造哪些工具呢?他們又怎樣生活呢?請大家結合投影,閲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

〖投影《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圖

[師問]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哪些生產工具?

[生答]石塊、木棒、火把。

[師問]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生答]羣居生活。

(3)北京人為什麼要過羣居生活呢?(學生看書、思考、討論,教師歸納小結)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極其簡陋,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常常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各種威脅。在這險惡的環境下,只靠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因而他們必須羣居在一起。這是由當時的生產狀況決定的。北京人的這種羣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4)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他們用火幹什麼?有什麼意義?(學生依據教材回答)

〖議一議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們是怎樣保存火種的呢?

【提示】雷電可以使森林着火;人骨和獸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温炎熱的天氣裏可以自燃;這些自然現象都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種。有了火種,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還學會了保存火種。他們用乾燥易燃的花草、樹葉把火種輕輕蓋上,讓他們冒着輕煙。這可是件技術活,需要有經驗的長者擔任。到用火的時候,就用勁吹煽,讓火種再燒起來。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體驗設想】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回答示例】天亮以後,北京人開始成羣結隊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獵,一部分人去採集,到天黑以後,採集狩獵等尋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採集到的野果分給大家。幾個壯年男子把打到的動物剝皮,把肉割開,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燒烤。熟了以後,根據每人的具體情況分開。當人們填飽肚子以後,便就着火先進入夢鄉,由於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遠處的野獸是不敢問津的。

北京人的衣服一是把植物枝葉系在腰間,這類衣物不能抵禦嚴寒,但多少可以起一點作用,而且容易得到。二是把獵到的動物剝皮後吹乾稍稍加工當作衣服。在食物方面,一靠採集,二靠狩獵。住的是天然的山洞。

【點撥】想象一定要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要符合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人們的生活習慣。

(1)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除了元謀人、北京人外,祖國境內的原始人類活動遺址還分佈着好多,山頂洞人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山頂洞人生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長什麼摸樣?(學生看書回答)

(2)[投影]《山頂洞人的生活》

[比一比]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進步?

[提示]從生產工具上看,山頂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已會人工取火。從勞動對象上看,山頂洞人不僅採集、狩獵,還會捕魚,勞動對象的範圍擴大了。從活動範圍上看,山頂洞人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羣交換生活用品,活動範圍擴大了。從生活上看,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製衣服,懂得愛美,死後還要埋葬。

(3)山頂洞人是怎樣組織在一起生活的呢?(學生看書、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氏族。也就是説,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之間都有着血緣關係,彼此都是親屬。這樣,有着血緣關係的一羣人生活在一起就構成了氏族。一個氏族有幾十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想一想]氏族成員為什麼要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點撥]因為山頂洞人的生產工具極其簡陋,僅憑單個人的力量很難獲得食物,因而他們必須共同勞動,所得食物必然共同分配。在分配過程中,誰也不能多佔,否則就會有人餓死,從而削弱整個氏族的力量,氏族就有滅亡的危險。這樣,在氏族生活中,氏族成員之間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議一議]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差別的氏族生活,是不是人類的理想生活?

[提示]一方面,由於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氏族成員的生存常常受到威脅,如飢餓、寒冷、疾病、野獸、自然災害等,人均壽命非常短;另一方面。氏族與氏族之間常常為爭奪食物而發生血腥戰爭,一旦失敗,整個氏族成員就會被殺掉或吃掉。因此沒有貧富貴賤差別的氏族生活不是人類的理想社會。人類的理想社會應該是共產主義社會。

(4)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1](學案例2)在學習“北京人”時,有人説北京其實是“猿”而不是“人”。你是否同意這一看法,請説明理由。

[解析]本題圍繞“北京人”是“猿”還是“人”展開命題,實質是考查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依據所學知識可以明確:北京人在體態特徵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北京人不僅會製造和使用石器。而且還能使用天然火,這是動物所不能及的。因此,北京人應該屬於“人”,而不是“猿”。

[答案]不同意這一看法。從頭部看,北京人雖然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上肢發育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尤其是北京人能通過砸擊、敲打、碰撞等方法制造和使用石器。製造和使用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其他任何動物所不能及的。並且北京人還能使用天然火,既提高了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又促進了自身體質的發展。因此,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

[點評]本題設計新穎,主要考查學生對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以及對北京人體質特徵及生活狀況的認識程度。

[例2](學案例3)火對人類的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説:“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和動物界分開。”人類對火的使用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火的使用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

[解析]本題引用恩格斯的名言,主要考查火的使用所經歷的過程及其作用。依所學知識可知:人類對火的使用經歷了從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過程;火的使用不僅促進了人的體質的發展,擴大了活動的範圍,而且還能用火製造工具,改造自然,提高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

[點評]本題圍繞與人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火的使用”為中心來命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此題包含兩問:第一問考查人類使用火的進程,第二問考查火的使用對人類發展產生的作用,層次清楚,指向明確。

(5)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對本課內容的小結,教師可採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歸納,便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並作為學習資料保存。

初一歷史開學第一課教案【十篇】10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歐洲殖民者對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海地獨立;“多洛雷斯呼聲”;西屬拉美獨立運動——玻利瓦爾、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拉丁美洲新興國家。

思想認識:

1、通過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認識到殖民者的壓迫、掠奪。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貧窮落後,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2、在獨立運動中,拉美人民聯合起來,經過長期的艱苦鬥爭,取得反殖鬥爭的重大勝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過分析,讓學主認識到聯合起來,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3、伊達爾哥、玻利瓦爾,聖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養: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西葡殖民者對拉美人民的壓迫、剝削,是引起拉美獨立運動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自己學會找出並歸納拉美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徹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的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了整個拉丁美洲的進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國家的格局。

重點分析:

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在整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南美逐漸成為鬥爭的中心。兩支起義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對西班牙殖民者發動進攻。實現了配合作戰。先後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阿根廷、智利、祕魯等國。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國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獨立戰爭在整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

難點分析: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在教材中並沒有完整的描述,學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難,還有因為獨立戰爭的勝利不是某一個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初三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是難點。

重點突破方案:

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

內容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在講師過程中,運用相關地圖(有條件的運用課件對玻利瓦爾和聖馬丁的進軍路線做詳細描述,並在進軍過程中顯示兩支部隊解放的地區)這樣可以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空間感。培養他們史地結合的意識。可以適當分析南美的地形特點,體現起義軍在進軍過程中的艱鉅性,為分析戰爭勝利原因打下基礎。

難點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講述完成後,提出問題拉丁美洲人民在鬥爭中面對的侵略者是哪幾個?在等到學生的回答後。連續提問,面對三個對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其原因何在?建議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從戰爭的性質,領袖的作用,正確的決策,各國人民的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幾個方面思考。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

難點: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勝利的原因。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歷史情境設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一、殖民統治下的拉丁美洲

1、歐洲殖民者掠奪金銀和開闢種植園

2、美國和法國革命的影響,拉美國家民族意識與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鋭。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動這些給拉關人民造成深重災難與痛苦。長達300年的殖民剝削和壓迫,激化了宗主國與殖民地的矛盾這正是拉美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們主要來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繼擺脱西葡殖民統治而贏得獨立的。拉美各國獨立戰爭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開的

二、拉丁美洲獨立革命

1、海地的獨立——揭開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佔。17世紀末,海地被法國佔領,成為法國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國殖民者佔領這兒;原來的印第安居民幾乎全被屠殺始。大批運來的黑人奴隸佔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國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愛"這個革命口號的激勵下,在自己領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領導下,建立軍隊,英勇戰鬥。起義軍熱愛自己的領袖,稱他為"盧維杜爾"(即:替大家開道路的人),在杜桑領導下,海地人民先後打敗西班牙、英國、法國侵略軍,統一全島,宣佈獨立。法軍被迫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為獨立國家。地球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終於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誕生了。海地革命拉開了拉美獨立戰爭的序幕,樹立了以弱勝強、小國能夠打敗大國的先例,推動了拉美殖民地的獨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