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5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8×01250.9×0.9

0.35×30.4×0.57×06

5.5÷58.4÷43.6÷3

2、引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數除以整數的除法式題。

二、學習新課

1、引入提問:“廣場上每天早晨有許多人在幹什麼?”(晨練

“王朋和爺爺也在堅持晨練。

2、出示例2:王朋計劃每週跑5.6千米,他每天應跑多少千米?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題意,列豎式筆算:5.6÷7

0.8

——

7)5.6

56

——

(3)、觀察:被除數和除數有什麼特點?

(4)、想一想:在整數除法中,除到哪一位不夠商1時是怎麼處理的?

(5)、學習筆算方法

(6)、同桌互相説計算過程

(7)、小結:當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時,不夠商1該怎麼辦?要注意什麼問題?(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理解後回答。

“因為在除法算式裏,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説,被除數和商的相

同數位要對齊,只有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對着被除數的小數點”

3、練習:

6.23÷70.54÷614.21÷71.56÷12

4、學習例3:

王朋和爺爺每天堅持晨練,爺爺每天用12分鐘跑1.8千米,王朋每天跑5分鐘,爺爺的慢跑速度是多少千米?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列式。

(3)、嘗試練習(列豎式筆算)

(4)、指名板演,全班齊練。

(5)、集體訂正

(6)、明確:如果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餘數,在餘數後面添0繼續除,

(7)、思考:看看百分位上還有餘數嗎?

講解:當小數除法除到最後沒有餘數了就叫除盡。

5、練習:

7.56÷86.3÷1472÷15

質疑:在什麼情況下小數除法中商的最高位上商0?

討論總結。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各題中的商哪些是小於1的?

4.03÷536.4÷270.84÷26

2、解決問題。

(1)6個蘋果1.26千克,平均每個蘋果多少千克?

(2)小紅買了6個蘋果共用3.12元錢,平均每個蘋果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教材19頁4、5、6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2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製作出教材的複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複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餘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裏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複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着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採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種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②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③小組討論:用什麼方法記錄數據?

④彙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後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並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製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②每種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③如果收集的數目較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 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並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並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後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複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釐米)

獨立之後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麼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釐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佈狀況,怎麼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製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麼範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説説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範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範圍)。130~154釐米。

②把數據的範圍劃分成幾組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製成表。(按5 釐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並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並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麼辦?(説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並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後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正確地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2、能比較熟練地比較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有序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比較分數的大小;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 注

一、單位換算的練習

1、口答:

1分米是1米的()/();1平方分米的()/();

1分是1小時的()/();1克是1千克的()/()。

你是怎樣想的?把低級單位名數的方法怎樣?

出示:低級單位的數值÷進率=高級單位的數值(用分數表示)。

2、學生獨立作業:第80頁練習十第1題。(做後同桌互查訂正)

二、分數大小比較的練習

1、師:比較兩個分數大小時一般會遇到哪幾種情況?在比較時各採用了什麼方法?為什麼/你能舉例來説一説嗎?

請舉實例説明同分母分數與同分子分數是怎樣進行大小比較的,並説説思考的方法。

2、學生獨立作業:第81頁練習十第2題。

直接做在書上,做後全班交併對其中的7/11和5/11;7/30和7/24説説比較時的思考過程。

3、結合下列三題説説你是怎樣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的?

5/14、3/14和9/1411/13、11/12和11/143/5、3/4和2/5

歸納:比較幾個分數的大小,先根據比較大小的方法,認真進行比較,(要注意認真審題,題中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排列,是用“〉”號連接,還是用“〈”號連接,再根據題意進行解答。

思考下面問題:小明、小紅和小華進行100米賽跑,三人的成績分別是5/19分、6/18分和6/19分,誰跑得最快?誰跑的最慢?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在全班交流。主要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

4、學生獨立作業。

(1)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並用“〈”連接起來。

6/17、1/23和6/1912/35、16/35和9/354/15、11/15和11/12

教學過程

備 注

(2)第81頁練習十第6題。

5、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一行了445千米,離乙地還有52千米。

(1)已行的是剩下的幾分之幾?(2)剩下的是全程的幾分之幾?

學生討論列式解答並歸納: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關鍵是什麼?方法怎麼樣?

6、學生獨立作業:課本第81頁第4--5題。

三、課堂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又有什麼新的收穫?你認為在練習中要注意些什麼?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討論?

四、作業《作業本》

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還不夠,要加強培養。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4

 本冊教學目標,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 小數的乘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以整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放大的複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着算一算)

(2)彙報結果:誰來彙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彙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麼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麼?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於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後,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範: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於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着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麼變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 專項練習 練習一 4

二、運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四、作業: 練習一 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擴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後反思: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後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小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2、比較正確地計算小數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具準備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1、出示例3圖:孩子們最近我們社區宣傳欄的玻璃壞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塊玻璃嗎?怎麼列式?(板書: 0.8 ×1.2)

2、嘗試計算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想想是怎樣算的?

師: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1.2×0.8呢?

如果能,應該怎樣做?(指名口答,板書學生的討論結果。)

示範:

1. 2 擴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擴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縮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1.2擴大10倍變成12,積就擴大10倍;再把乘數0.8擴大10倍變成8,積就又擴大10倍,這時的積就擴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96再縮小100倍。

4、觀察一下,例3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因數的位數和等於積的小數位數。) 想一想:6.05×0.82的積中有幾位小數?6.052×0.82呢?

5、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請做下面一組練習 (1)練習(先口答下列各式積的小數位數,再計算)(2)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①你是怎樣算的?(先整數法則算出積,再給積點上小數點。)

②怎樣點小數點?(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幾位,點上小數點。)

③ 計算0.56×0.04時,你們發現了什麼?那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通過通過以上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3) 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頁上的計算法則,並讓學生打開課本齊讀教材上的法則。(勾畫做記號)

(4)專項練習 ①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應用

1、在下面各式的積中點上小數點。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斷積裏應該有幾位小數,再計算。

67×0.3 2.14×6.2

3、P.8頁5題。

先讓學生説求各種商品的價錢需要知道什麼?再讓學生口答每種商品的重量,然後分組獨立列式計算。

四、體驗 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五、作業 :P8 7、9題。P9 13題。個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據1056×27=28512,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書設計:

教後反思:小數乘小數的乘法是本單元的難點,學生在計算時錯誤較多,要繼續多練,重點練習點小數點。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5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2—1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2.我會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學習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穫。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這裏講的因數一樣嗎?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代表交流、彙報。

(3)自讀課本第12頁下面的一段話。

2.自學課本第13頁例1。思考:

(1)18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個。

(2)18的最小因數是________,最大因數是________。它的因數的個數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3.組內交流並討論:怎樣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遺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代表彙報,總結。

5.試試身手(第13頁“做一做”)。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於探索、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複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麼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麼特徵呢?引出新課並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説一説。你有什麼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麼?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

板書:稜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稜相交的地方有什麼?(一個點)講述:把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稜、頂點。學生依次説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後,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麼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徵。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敍述長方體面的特徵。

(2)稜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7

設計説明

1.通過創設情境引入問題,促進學習方式的生成。

創設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導學生自我探究、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本設計充分利用情境圖,通過課件先出示“雲夢森林公園”的情境圖,讓學生欣賞、觀察,並引導學生“三言兩語”説“環保”,使他們知道環保要從小事做起。接着出示地貌情況對比表,讓學生自己主動發現一些數學信息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遷移探究,掌握規律。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就是遷移。因此運用遷移策略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本設計在探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以前學習過的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先自己獨立探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然後得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即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充分利用了學生豐富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多角度思考,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自我建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雲夢森林公園風景優美,那裏有高大的喬木林、低矮的灌木林,還有大片的草地。下面是雲夢森林公園地貌情況的統計表,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出示統計表)

生:喬木林佔,灌木林佔,草地佔。

師: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佔公園面積的幾分之幾?你會列式嗎?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1)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又是什麼?

(2)這道題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這三個分數的分母都不相同,怎樣算比較簡便?(通分後再計算)

(4)嘗試計算。

方法一+-

=+-

=-

=-

方法二+-

=+-

提問:不帶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5)上面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種?説明理由。

(6)書寫格式及注意事項:用遞等形式計算,等號對齊;分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注意最後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7)小結計算方法: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進行計算。計算時,可以根據題目的特點和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學習帶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師:下面是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轉化情況的對比表格。

地貌類型

儲存為地下水

地表水

其他

森林

裸露地面

(1)學生看懂表格內容後提問:森林裏儲存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儲存的水分別是多少?把誰看作單位“1”?以哪種形式儲存的水多一些?

(2)提出問題。

裸露地面降水量的轉化情況:地表水,其他,那麼裸露地面儲存為地下水佔降水量的幾分之幾?

(3)小組討論後嘗試解決。

方法一1--

=--

=-

方法二1-

=1-

=1-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帶有小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小組討論後彙報。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8

簡易方程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後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複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複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複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説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係,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説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複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複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複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麼是方程?什麼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係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複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複習第19題。

請學生説一説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複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並解方程。

四、複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徵是什麼?解題時關鍵是找什麼?

(2)請學生説一説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複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説數量關係式,列方程並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説數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內容。

六、佈置作業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9

[教材背景]:

《打電話》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綜合應用。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等候時間”之後又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教材的素材是學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隊在假期接到一個緊急任務,老師要打電話“儘快”通知到15名隊員。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並從中尋找最優的方案。通過這個實踐與綜合應用,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打電話”所使用的素材是學生所熟悉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很有興趣。“打電話”這一問題正是為學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間,學生嘗試尋找“答案”時,不是簡單地應用已知的信息,也沒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儘管不是所有的學生最終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但是他們都儘自己的思維能力“走”得足夠遠。很有讓學生去研究的價值。

學情分析:本內容安排在五年級下學期,從生活經驗看,大多學生有通知多個人的生活經歷,因此,已有的生活經驗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務。其次,從已有知識儲備看,參與完成此任務雖涉及畫圖表達、計算等綜合知識,但都是較簡單的計算與表達。從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關優化思想的學習。因此可以看出“打電話”問題適合五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打電話方案,並找出最優方案的過程,體驗畫圖分析、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找出打電話的最優方案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能夠運用打電話的最優方案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教學法和動手操作學習法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表格、畫圖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課題

1、猜謎語:一物長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兩人遠隔千里外,聲音傳遞一線牽。 師:打一生活用品。(電話)

【設計意圖:謎語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打電話”中有很多數學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打電話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打電話)

二、提出問題,設計方案

1、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2013年柳州市春季運動會在上週六舉行,我們學校五(1)班15名同學很榮幸將在李老師的帶領下代表學校參加長繩比賽。週六上午,李老師要打電話確認隊員到位情況。

師: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應該怎麼通知這15名同學呢?(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

(1)方案一:一個一個通知。(板書:一個一個通知)

師:如果每分鐘通知1人,一個一個通知,需要多少分鐘?(15分鐘)你覺得這種方法怎麼樣?(太浪費時間了。)怎樣打電話更加省時呢?獨立思考。

(2)方案二:分組同時通知。

師:四人小組合作設計一個更加省時的方案。為了更加節省時間,我們可以用□表

示老師,用○表示學生,第幾分鐘就標上數字幾。

① 四人小組合作設計方案。

② 小組彙報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分組方案:

方案2(1):5組,每組3人(要7分鐘)

方案2(2):3組,每組5人(要7分鐘)

師:這兩種方法與方案一“一個一個通知”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時間會縮短?(老

師和組長都不閒着。)

(板書:分組同時通知)

師:還有沒有比7分鐘更省時的方案呢?

(3)方案三:全員參與通知。

引導學生用圖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師:按照這種方案打電話,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鐘?(4分鐘)這種方案的優勢在哪?(每個人都不閒着)還有沒有比4分鐘更快的方案?為什麼沒有?

板書:全員參與通知

(設計意圖:彙報時,讓學生説説自己比較方案一與方案二的區別,體會到優化的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優化是怎麼一回事。讓學生去比較了各種方案,學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種方案優化的原因,從老師不空閒到老師、組長不空閒,引導學生得出只有老師、組長和接到通知的組員都不閒,才是最省時的方案。)

三、綜合分析,優化方案

1.分析方案

回顧這3種方案。

師:在這3種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閒着?

師: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閒着。所以不是最節時方案。

師:而方案3中,老師沒閒着,接到通知的隊員也沒閒着,即:一個也不閒着這種打電

話的方法可以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

2、師:對比一下這三種方案,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讓學生嘗試着如何用數學語言表述出來,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比三種方案,經歷優化的過程)

四、仔細觀察,發現規律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方案三,我們剛才用畫圖法知道了李老師要通知15名隊員最少需要4分鐘,下面我們來根據圖示填寫下表。

1.師生共同填表

2.觀察表格,發現規律

師:仔細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什麼?

師:我們發現:老師和隊員總人數分別是 2 4 8 16 ??

這是一個等比數列,它的特點就是每一個數×2得到下一個數列。即每增加一分鐘,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前一分鐘的2倍。

師:如果某一時間內,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64,下一分鐘是多少?256呢?512呢? 師:我們通過這個規律知道了老師和隊員總人數,如何快速得出隊員總人數呢?(在相同時間內,老師和隊員總人數-1=隊員總人數;)

師:如果某一時間內,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64,隊員總人數是多少?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128呢?512呢?

(當學生觀察出這兩個規律時,讓學生反覆重複,全班重複,指名重複。教師反覆提問:這一列的規律是什麼?這兩列的關係是什麼?)

師:按照這個規律, 第5分鐘時,老師和隊員總人數是多少?隊員總人數是多少?第6分鐘呢?第9分鐘呢?(要知道第九分鐘的.就必須先知道第八分鐘的是多少)

3.對比圖示法和列表法,優化方法

師:我們分別用了圖示法和列表法呈現通知這些隊員最短需要多長時間,這兩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圖示法只適合求人數比較少的情況,而對於人數比較多時,我們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師:很顯然,列表法相對來説更加快捷,我們在實際運用中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我們來檢測一下同學們掌握得怎麼樣?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如果長繩隊有32人,每人每分鐘通知1人,李老師要通知到所有隊員,最快需要多少分鐘?6分鐘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2、螞蟻每傳遞一次信息需要2秒鐘,經過14秒鐘,總共有多少隻螞蟻知道信息?

【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親身感受。同時,讓學生髮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此類規律的應用。加強了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六、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要統籌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實際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類似的統籌方法呢?(生答)

師:沏茶;烙餅;校訊通;移動公司或聯通公司給各手機用户發的暴雨橙色預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了7.0級地震,知道這個消息後,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過公路、水路、鐵路、空中運輸等多種渠道同時為災區人們提供各種救援物資,使災區人們生活及時得到保障。等等。生活中還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們今天學習的統籌思想,可見統籌思想在生活中的運用尤為重要。在我們今後的學習中要學會統籌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學會總結。】

板書設計: 打電話

方案1:一個一個通知 15分鐘

方案2:分組同時通知 7分鐘

方案3:全員參與通知 4分鐘 (圖示法和列表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併為自身以後創作圖案提供借鑑。

2.通過欣賞圖案,發展同學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身經歷創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進一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製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和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展覽導入

課前讓同學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考慮: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麼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並結合考慮説一説它的特點。

二、學習新課

(一)嘗試發明:

讓同學做第8頁第1、2題。

1、鼓勵同學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時,教師對有創意、繪圖美觀的同學給予褒揚和激勵。

(二)設計圖案:

做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1、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你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製圖案。

2、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後,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製作“雪花”:

取一張正方形紙,按書上所示的方法對摺和剪裁。可以經過多次練習,直到會剪一朵美麗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獨立觀察並嘗試做第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1

設計説明

1.加強動手操作訓練,促進學生的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設計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強對用天平稱物和畫圖的動手操作訓練。使學生經歷稱物、分輕重的過程,瞭解和思考稱物的不同情況,逐步把思維條理化、邏輯化,並想辦法用圖示表示出來,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自主探索,體會優化思想。

本設計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試驗、彙報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如何分份是優化“找次品”方法的關鍵,從而總結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圖示方法,滲透優化思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藥瓶

學生準備 天平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每天上學通常要走哪條路?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

(生自主回答)

2.你們真聰明,在平時做事的時候就能選擇最簡便的方法。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都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最優化的方法。這節課就讓我們帶着優化的思想走進課堂。(師出示2瓶鈣片)

師:老師這裏有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幫我把它找出來呢?(生回答想法)

師:老師準備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兩邊的托盤裏放上質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會平衡;如果一邊重一邊輕,那重的一邊就會沉下去,輕的一邊就會翹起來。今天我們就藉助天平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次品的特點發現用天平“稱”的方法,知道並不需要稱出每個物品的具體質量,而只要根據天平的平衡情況對托盤兩端的物品進行判斷就可以了。

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師:同學們很容易就從2瓶鈣片中把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鈣片,你還能從中找到這瓶次品嗎?同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試一試。

2.動手操作,彙報方法。

學生動手試驗後彙報。(先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上1瓶鈣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輕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總結歸納記錄的方法。

組織學生把用天平稱的過程用圖表記錄下來。

合作交流,研究探討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麼容易就從3瓶鈣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實你們已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問題。那麼,例2又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呢?

理解題意,動手操作。

(1)先讓學生讀題,説説“至少”的含義。

(2)小組分工合作:用學具擺一擺,並嘗試用圖示和表格表示擺的過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法作記錄,1名同學填表)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2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並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什麼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麼是正方體的稜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並説出長方體的特徵。指出正方體的稜長,並説出正方體的特徵。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複習長方形的特徵。請同學們沿着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稜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然後師生共同複習正方體的特徵。讓學生分別沿着正方體的稜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觀察後,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麼?(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後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後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麼?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説説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並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説説你的收穫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3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教材通過創設用整塊的正方形地磚鋪滿長方形地面的問題情境,應用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求方磚的邊長機器最大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及求法,本課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通過分析,使學生髮現這樣的地磚必須即使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不難。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以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方法指導: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5分鐘)

課件展示教材62頁例3,今天我們要給這個房子鋪磚大家感興趣嗎?要求要用整數塊。

二、自主學習

(約5分鐘)

1.幾個數( )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 )

2.16的因數有( ),24的因數有( ),16和24的公因數是( ),最小公因數是( ),最大公因數是( )。

3.A=225,B=235,那麼A和B的最大公因數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數。

三、合作交流

(約13分鐘)

小組合作學習教材第62頁例3。

1.學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縮小的方格紙表示地面,用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表示地磚,我們發現邊長是 釐米的正方形的紙可以正好鋪滿,沒有剩餘,其它的都不行。

2.仔細觀察,你們發現能鋪滿的地磚邊長有什麼特點?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裏交流。

3.總結。

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把鋪磚問題轉化成求公因數的問題來求。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根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情況明確展示任務,進行展示。教師引導講解。

五、測評總結

(約9分鐘)

1.達標練習

(1)要將長18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紙剪成正方形的紙,沒有剩餘,邊長可以是幾釐米?最長是幾釐米?

(2)玫瑰花72朵,玉蘭花48朵,用這兩種花搭配成同樣的花束(正好用完,沒有剩餘),最多能紮成多少束?每束有幾朵玫瑰花和玉蘭花?

(3)有一個長方形紙,長60釐米,寬40釐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沒有剩餘,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多少?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七、作業佈置

練習十五5,6題。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2)

鋪磚問題:求公因數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4

學習內容:

課本第97頁例1及“做一做”,第99頁練習十九第1、2、3題。

學習目標:

1.我會用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把小數化成分數。

2.我能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回憶一下,説説小數的意義是什麼?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自學例1,小組合作交流

用分數表示:

用小數表示:

這兩個結果有什麼關係:

2.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應注意什麼問題?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課本97頁“自己試一試”三個填空題。

3.小組代表展示、彙報

4.總結昇華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

0.4= 0.05= 0.37=

0.45= 0.013=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稜長的含義;

2、掌握正方體的基本特徵,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比較。

課前準備:

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請大家回顧一下: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2、口答:説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設疑:第4個圖形的長、寬、高相等,説明:這樣的物體叫作正方體。大家想不想研究它?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揭示課題:正方體的認識)

二、概括特徵

1、以小組為單位發學具。

2、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手中的正方體。建議:用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

3、自主探究。讓學生結合手中的實物進行探究,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彙報交流

(1)讓生結合實物説説面有什麼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讓學生説説稜有什麼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都相等。

(3)讓生説説有幾個頂點?你是怎麼驗證的?

5、提問:誰能完整地説一説正方體有什麼樣的特徵?

多指名幾個同學説特徵。

6、結合直觀圖小結:正方體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條稜,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它還有8個頂點。

7、提問:依據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8、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運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正方體的特徵。然後找代表説一説。完成表格。

三、觀察比較,體會異同

1、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2、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進行觀察、歸納,再同桌交流觀察的結果。

3、彙報交流。相同點是: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4、根據比較結果,想一想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

不同點: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稜長度相等,正方體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練習 完成P20做一做

總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認識了正方體,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

正方體的認識

6個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體圖形正方體 12條稜 (長度相等)

8個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