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棕熊的神奇事教學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設計意圖:

棕熊的神奇事教學教案

進入中班,幼兒會對自己是怎麼來的,媽媽是怎麼把我生出來的,產生好奇,這樣的話題大人也很難解釋清楚。《棕熊的神奇事》正是講述了關於繁衍下一代的話題,作者用輕鬆而浪漫的筆調詮釋了一個嚴肅的生物學命題,最終告訴我們: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小寶寶是由爸爸和媽媽共同創造出來的奇蹟。本次活動始終以“神奇事”作為主線,採用師生共讀與幼兒自主閲讀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推理並瞭解故事的發展過程。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封面、環襯和畫面中棕熊的不同動態,推理故事的主要內容。

2.嘗試自主閲讀繪本第12—23頁,並大膽講述。

3.感受孕育生命、繁衍後代是很神奇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

活動準備:

1.認識棕熊,瞭解棕熊冬眠的習性;瞭解鮭魚、鸛鳥的`特徵及不同動物繁衍下一代的方式。

2.繪本PPT,繪本小書(11頁前和23頁後用別針別上)。

活動過程:

一、觀察繪本PPT封面和環襯,猜測棕熊會有什麼“神奇事”

1.閲讀繪本封面。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看一本書,書的封面上是誰?(棕熊),這本書的名字叫“棕熊的神奇事”,你們有過什麼神奇事嗎?這隻棕熊可能會發生什麼神奇事呢?猜猜看。

2.閲讀環襯頁。

師:瞧,這隻棕熊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看來真的是有神奇事發生了,到底是什麼事呢?我們來一起看書。

二、集體閲讀繪本(PPT)第一部分,根據畫面中棕熊的不同動態猜測故事內容。

師(翻開PPT):這隻棕熊長得怎麼樣?它為什麼會這麼瘦?(講述P4—5內容)

師:這隻餓着的棕熊接下來會幹什麼,看看下面這三幅圖。(吃飽了,在想問題,在大聲喊叫)

師(講述P5—11內容):哦!棕熊想當熊爸爸了,可是又不知道需要做些什麼?你們能告訴它想當爸爸需要先做什麼嗎?

師:書上會有誰來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個寶寶呢?

三、自主閲讀繪本小書第12—23頁後討論“誰會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個寶寶”。

師:請小朋友轉身從椅子後面拿出書,從第12頁看到第23頁,看看誰會告訴棕熊這個問題。棕熊照着做了嗎?

師:小兔子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寶寶?(講述P12—13)小兔子説寶寶是從蘿蔔地裏長出來的,兔寶寶真的是從蘿蔔地裏長出來的嗎?你相信嗎?棕熊相信了嗎?它照着做了嗎?(講述P14—15)結果怎樣?

師:棕熊還問了誰?小喜鵲會怎麼説呢?(講述P15—16)小喜鵲的話對嗎?棕熊相信了嗎?它照着做了嗎?

師(講述P18—19):它能下出蛋嗎?(不能)是呀,怎麼可能下出蛋呢?

師(講述P20—21):鮭魚告訴棕熊了嗎?沒有,鮭魚和棕熊是在開玩笑。那你知道鮭魚是怎麼有寶寶的?(產卵)

師(講述P22—23):鸛鳥告訴棕熊怎麼有寶寶了嗎?(沒有)那你知道鸛鳥是怎樣有寶寶的呢?

四、閲讀繪本(PPT)第三部分內容,對“神奇事”展開想象。

師:鸛鳥也沒有告訴棕熊怎樣才能有個寶寶,棕熊問過許多小動物都沒得到答案。哎,怎樣才能有個寶寶呢?

師(講述P24—25):哦!原來熊寶寶是從雲彩上來到這個世界的。這是媽媽對棕熊講的,你們的媽媽有沒有和你們講過,你們是從哪兒來到這個世界的?你相信嗎?棕熊寶寶真是從雲彩上來的嗎?棕熊會有個熊寶寶嗎?一定會的,我們接着看書。

師(講述P26—31):故事講完了,棕熊會有一個熊寶寶嗎?熊寶寶的爸爸是誰?熊寶寶的媽媽又是誰?這就是棕熊與棕熊小姐之間發生的“神奇事”?你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你們來到這個世界是誰和誰之間的神奇事呢?

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繼續投放《棕熊的神奇事》繪本,幼兒可以自主閲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

1.與家長一起蒐集不同動物以及他們的寶寶的圖片,瞭解不同動物繁衍後代的不同方式;

2.感受粉質鉛筆在不同材質的紙張上作畫的畫面效果;

3.閲讀作為主畫面的聯想、旁觀、配角的小畫面的內容。

附:我執教繪本《棕熊的神奇事》的體會

一天,中班繪本《棕熊的神奇事》進入我的視線,翻着翻着我競不忍放下。故事以棕熊的疑問“怎樣才能有個熊寶寶”為線索,用輕鬆而浪漫的筆調詮釋了“小寶寶是由爸爸和媽媽共同創造的奇蹟、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在小兔子、喜鵲、鮭魚、鸛鳥都沒能給出答案時,棕熊小姐出現了,並唯美地解答了這個關於繁衍下一代的嚴肅的生物學命題。

我把繪本推薦給中班教研組長,建議她帶領中班老師進行研討,開展一次公開教學。中班組進行研討後卻沒人敢第一個“吃螃蟹”,教研組長又把“球”踢回給我:“園長,大家都説這個繪本好是好,可是孩子能懂嗎?家長接受嗎?老師也覺得作為公開教學張不開口,把握不好,繪本的美感就沒了。”

我決定親自執教《棕熊的神奇事》,並邀請上課幼兒的家長來園和中班組教師一起前來觀摩教學活動。

如何實現唯美題材的唯美呈現,把一個羞答答的話題大方地説出來?我反覆閲讀繪本,找出這個繪本所有的教育價值,然後確定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精心設計了教學提問。

我按照預設的教案如期進行教學,效果也如預想般理想。聽完課,老師們説:“好喜歡這個繪本哦,喜歡故事最後羞澀出場的棕熊小姐,喜歡故事結尾唯美的描述。”“孩子被一個個問題帶進去,又明明白白地出來了。”

家長説:“這一點兒不像我們想得那樣複雜,自己的擔心真是多餘。”“真沒想到,孩子的回答精彩又好笑。”

雖然也有孩子爆出自己“是垃圾堆裏撿來的”“媽媽充話費送的”等讓聽課老師忍俊不禁的回答,但多數孩子回答“媽媽生的”。

“棕熊會有一個熊寶寶嗎?棕熊寶寶的爸爸是誰?媽媽又是誰?”——當孩子遲疑後回答“棕熊寶寶的爸爸是棕熊,媽媽是棕熊小姐”時,我心釋然,順勢揭示謎底:“這就是棕熊和棕熊小姐之間發生的神奇事。”

“你是誰和誰之間的神奇事呢?”——我沒有收手,窮追不捨地提出最後一個問題,有孩子説“是媽媽的神奇事”,當我重申並強調“是誰和誰的神奇事”時,孩子怯怯地回答“是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神奇事”,當我面向全體幼兒大聲問出,也是第三次重複“你是誰和誰之間的神奇事”時,所有孩子似乎全都明白過來,大聲迴應我“是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神奇事”。聽課老師和幼兒家長報以欣慰的笑聲和驚喜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