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篇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

教材分析:;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教學目標:;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教學重難點:;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教學準備:;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第1課 色彩的明度漸變

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做嘗試性的色彩遊戲,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明度,什麼是明度漸變,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準備了什麼工具?同學們喜歡用顏料作畫嗎?

老師現在要考考同學們,看大家是否忘記了色彩的調製方法。 請從顏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種顏色(除黑白灰),擠一些在調色盤裏,然後把白色顏料拿在手裏,多次與這種顏色調,每次加一點白色,用毛筆調勻,再依次練習,仔細看色彩用什麼變化。(同桌兩人一起調色練習,仔細觀察色彩的變化)與平時調出的色彩有什麼不同?(全部交流)

這種色彩的變化我們稱之為色彩的明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於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後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

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為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調是指一個色彩結構的明暗及其明度對比關係的特徵。整體的色彩是暗的,還是亮的;是明度對比強烈的,還是對比柔和的,這種明暗關係的特徵,將成為這個設計的色彩效果的基礎。

按照孟謝爾色寺的明度色階表,將色彩的明度劃成十個等級,即存在10種明暗基調。即:低長調、低中凋、低短調、中長調、中間中調、中短調、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全長調。

在高調中(亮色調):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強色相的對比節奏,這樣可以增強高調色的色彩力度。

低調色(暗色調):有一種重量感和物質感,在處現低色調時,加強冷暖對比可以增強低色調的生動感。

三、欣賞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麼效果?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作為表現手法的作品。

欣賞老師準備的範圖、美術書中的圖片、優秀學生作品

四、 交流

欣賞了這些優秀的漸變畫,你知道加入什麼色彩調配才能調出明度漸變的效果?

師總結:只要逐漸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成為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

五、創作

1.老師示範:

教師用藍色加白色、紅色加黑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範,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範。

2. 學生練習:

要求: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3.評價

六、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來説説明度漸變的特點嗎?

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 點彩遊戲

教材分析:本課屬於“造型 表現”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間混合效果,瞭解色彩空間混合的原理,而且能通過學習,瞭解簡單的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積極運用這些形,色,肌理等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激發其對美好事物的表現,以及創造的慾望。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我們可以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瞭解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

2.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3.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點彩派的特點。

2.學習點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啟發學生的想象,進行創作,表現。

4.多給學生一些欣賞作品。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

知識要素

人物特徵的表現與主題創意

技能要求:

用各種繪畫形成表現各年齡層次人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創意主題畫,用各種繪畫形式表現全家不同年齡的人物特徵,以及全家人的活動場面。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交流中學會觀察和比較的方法,發現不同年齡的特徵,表現全家人的開心場面。

態度情感價值觀:通過説説父母關愛自己難忘的事,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親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徵

教學難點

畫面人物前後關係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嘗試

1.欣賞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齡人畫的有關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學生引起興趣。

2.運用媒體展示三代人的頭像,請學生講講他們不同的特徵差異。

3、“誇誇我的一家人”,仔細觀察人物的不同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作慾望。

4、通過現場教師的頭部寫生、講評,知道特徵的深入刻劃對錶現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與交流

1.分析繪畫過程:從整體到局部。

先畫前面的人物,再畫背景,注意畫面的主次關係。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

2.小組討論: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時的動作和神態。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麼地方留影?

三.繪畫與創作

1.讓學生説一説“我們一家人”的故事,啟發主題畫創作的願望。

2.欣賞同齡人作品(教材P40-41),簡單分析畫面內同,鼓勵學生表現熟悉的生活。

3.繪畫時每個人的位置應安排好,注意畫出我的一家人年齡、性別、特徵並表現出家庭的親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畫畫自己生活環境一角的立體感,表現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廳、卧室、廚房等,注意表現出立體感與空間感。

四.展示與評析

1.作品展示。

2.自評:介紹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畫面。

3.互評:哪幅畫很生動?為什麼?

4.教師並肯定學生的作業。

5、拓展:進行德育教育。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3

教學目標:

1、美術知識:瞭解葫蘆的有關知識,掌握設計葫蘆娃娃的方法。

2、美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過欣賞及學習製作葫蘆娃娃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葫蘆的特點以及設計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紋樣的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彩色複印紙、剪刀、鉛筆、葫蘆、作業展示欄、彩色複印紙、剪刀、鉛筆

教學過程:環節教學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講授新課

(1)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運用剪紙的方法設計葫蘆娃娃。

(點擊課件,播放課題首頁)

(2)創設文化情境,瞭解葫蘆。

教師: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嘉賓來和我們一起上這一課,大家歡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蘆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誰願意和我一起玩闖關遊戲!

第一關:你曾在哪裏見過葫蘆?

葫蘆是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有卷鬚和軟毛,葉片呈卵狀。果實光滑,初綠色,後變白、變黃。全國各地都有種植葫蘆的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第二關:葫蘆的用途?

葫蘆的果實嫩時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時可做容器,亦可藥用。經過燙烙、繪製、刺繡和加工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呢!

第三關:跳跳不跳了,這是為什麼呢?

跳跳:嗚……,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哭嗎?因為我沒有夥伴跟我玩,你們能給我找幾個葫蘆娃娃來跟我玩嗎?

教學理念:參與闖關遊戲,積極思維。通過開門見山的方法導入新課,交代本課任務,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好玩的心理,通過闖關遊戲,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活動。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學習,學剪葫蘆娃娃。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葫蘆外形;

:葫蘆的外形是對稱的,一般分上下兩個園,上面的圓較小,下面的圓較大。

其次,引導學生推測葫蘆娃娃的創作步驟;(播放課件:創作步驟)

折:採用對摺的方法;

畫:畫輪廓時,要求要大;

畫五官時,學習用不同的基本紋樣表現五官;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基本紋樣組合成朵花紋填滿葫蘆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對紙屑的處理。

教師邊演示創作過程邊啟發學生思維,引導他們進行創作。

(4)引導賞析,開拓視野。

(點擊光盤,播放教師設計製作的葫蘆娃娃,供學生欣賞。)

觀察、分析葫蘆的外形。

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膽的將想法運用於創作實踐中。在範圖中找出常用紋樣。通過引導發現,使學生了解葫蘆的外形;通過教師的啟發,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通過創作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製作葫蘆娃娃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評展延伸

(1)學生作品展示

(2)電擊課件:

小跳跳:哈!哈!謝謝大家給我叫來這麼多的小夥伴,我跟小夥伴玩去嘍!再見!

(3)教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學習它有什麼用?

(4)延伸:展示葫蘆燈籠。

教學理念:通過跳跳的話使學生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四、課上所學知識、技法;

教學理念:通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啟發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4

年級:三年級

課時:4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了解有關首都北京風景、京劇臉譜的圖片,通過學唱京劇曲調,製作臉譜。

一、教學目標:

1、欣賞單元主題頁,在歌曲《龍的傳人》的欣賞與演唱中,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風情的歌曲等藝術有關北京風景、京劇臉譜的圖片,通過學唱京劇曲調,製作臉譜。

3、欣賞反映北京風情的歌曲等藝術活動,加深學生對北京的瞭解。

二、教學準備:

《長城謠》、《冰糖葫蘆》、《唱臉譜》的歌曲磁帶。

第一、二教時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我來做個導遊”,請學生或以老師來扮演導遊,讓學生乘上交通工具開始。

2、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老師邊講到達的目的地,或從各種媒體瞭解到的北京,帶領大家逛逛京城。

3、邊聽邊欣賞有關描繪北京風情的歌曲,如《長城謠》、《大碗茶》、《北京的橋》。

4、教唱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

A、朗讀歌詞。

B、歌唱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

5、逛逛北京城:長城——天安門(華表)——故宮(石獅、麒麟、歷代服飾)——北海——頤和園(十七孔橋)——圓明園(殘恆斷壁)——天壇(九龍壁)。

第三、四教時

四、教學過程:

1、用歌曲接上一課內容,複習上一課玩過的地方,你能説出幾個地方。

2、引導學生觀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築形狀、色彩。如天壇、天安門城樓等,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北京及其悠久的歷史。

3、歌曲欣賞:《龍的傳人》

4、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人們寄予龍以美好的希望,讓學生説説“龍”(回顧十二生肖、賽龍舟、舞龍、建築的龍)。

5、接龍遊戲:分組説説有關龍的內容。

6、歌唱歌曲《龍的傳人》並能準確無誤的唱準歌曲,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增加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活動與手工指導:

1、讓學生收集飲料瓶蓋,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著名城市、名勝、圖片等剪成與瓶蓋相同的圓形標誌,將標誌貼在瓶蓋上。

2、充分發揮學生以自己的興趣制定安排遊戲的線路。(回家作業:要求每人寫一個旅遊線路,下一節課説給同學和老師聽)。

例如:有一個星期天去蘇州旅遊,你能安排XX——XX——XX——XX——XX——XX,什麼時候出發,一站又一站,2、可按著名城市作為行棋路線,也可以按我國的名山作為行棋路線,還可以按我國珍稀動物分佈作為行棋路線。讓學生自由遊戲,在遊戲中增強對祖國的認識,激發熱愛的情感。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5

課題:校園裏的花

課時:1課時

施教時間:10月8日——10月10日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校園裏各種植物的枝葉的生長規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徵以及枝杈的前後穿插變化。

2.能運用大小不同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並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加完整。

3.通過寫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發現美、表現美,鍛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瞭解寫生植物枝葉的生長規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徵以及枝杈的前後穿插變化。

2.在寫生過程中能否畫出花、枝、葉、杈的形態及前後穿插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在美術教室每一組的桌上擺上一盆植物,再準備一些用不同的材料製成的花卉作品。

學生:繪畫工具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引導思考:是什麼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如此美麗。培養學生能從身邊尋找美、發現美,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活動二:

觀察自己組桌子上的植物,通過討論説一説:植物的枝葉是怎樣生長的?葉片或花瓣是什麼形狀的?有什麼特徵?枝杈之間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個性特徵。有的莖幹粗壯,有的很細弱,有的葉肥厚。教師引導學生講述植物枝葉的結構,葉片和花瓣的形狀特徵。

活動三:

教師以講台上的蘆薈為例,引導學生觀察並分析,教師簡單示範構圖與如何寫筆寫生,着重於繪畫的先後、各部分的枝葉、花瓣;根據特徵進行添加與加工。畫面的背景可以用點、線、面有規律的組合,或用一種花紋的重複組合。

學生作業:對自己桌子上擺的植物進行寫生。

活動四:

展示作品,講評。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製成的花卉作品,啟發學生用紙和其他材料通過剪、拼貼等方法制作成立體和半立體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記:

孩子們對校園裏常見的花還真是沒怎麼觀察過,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認真地觀察並表現了校園裏的花,這才感歎道:“原來我們學校有這麼多的花呀,原來這些花都這麼美呀!”我藉機告訴他們:“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發現。”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民間玩具的知識。

2。培養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藝術鑑賞力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中國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在特有的民俗、信仰氛圍中,在農耕經濟、手工業生產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與人們的生產勞動、生活風俗、宗教活動的需要緊密相連。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佈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製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於它是各民族、各地之間相互借鑑與傳承的共性藝術,並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瞭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鑑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2。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初步瞭解中國民間玩具(部分)及其圖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難點:深入淺出、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啟發學生初步認識、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玩具(包括民間、現代的'玩具)

(教師)民間玩具及有關圖片資料等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 “玩具總動員”:請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玩具。

(2) 揭示課題:《中國民間玩具》。

2。直觀體驗。

中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有些玩具雖然不是很精緻、美觀,但距今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接下去我們看一看祖先製作了哪些玩具,翻開課本第36、37、38、39頁,以及民間玩具掛圖。

①燕風箏“五福捧壽”(紙玩具)

②大公雞(泥玩具)

③獅子滾繡球(布玩具)

④木馬(木玩具)

⑤螳螂(棕櫚葉玩具)

⑥麪人(麪粉玩具)

⑦鹿鳥(糖玩具)

⑧三勿猴(石玩具)

3。師生交流。

(1) 你在哪裏看到過這樣的玩具?

(2)説説對這些玩具的感受:引導學生仔細觀賞圖片,瞭解民間玩具的材質、造型、色彩、花紋等特色,初步認識形式美的基本法則,探究其製作方法。並以自主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玩具作出簡單的評述。

(3) 教師小結補充:

續上述玩具:①產於北京,風箏色彩鮮豔,造型簡潔對稱,其製作主要有扎、糊、繪、放四個基本過程。②產于山西,中間滾圓兩頭細尖,可做成各種動物形象,尾部有一豎一正兩個小洞,用嘴一吹,就會發出嗚嗚的叫聲。③產於陝西,神態威風、可愛,造型簡潔又有動感,頭部紋飾多樣,寓意吉祥和健康。④產於雲南昆明,可在地上滾動,曾在民國年間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造型與色彩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⑤產於湖南,利用棕櫚葉編織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葉編織藝人。⑥產自上海。⑦湖北、山東、四川等省都有,它是用糖泥吹制或糖油澆著而成。⑧產自山東,用滑石刻制而成,仔細觀察可以看到3只猴子的姿態各不相同。

4。拓展表現。

(1) 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一下民間玩具。

①你想用什麼方式表現?

②你製作的玩具會用到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

③教師適當補充,鼓勵學生大膽製作生活中的玩具,並能表現出自己的藝術特色。

(2) 課後,拜訪當地民間藝人,學習製作民間玩具。

課外資料

1。中國民間玩具歷史悠久。

長期以來,民間玩具往往被人看作“小玩意”而不加註意。有人還認為這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不屑重視,所以,有關它的歷史,文字史料極少,甚至著名產地的縣誌中也難找到片言隻語的記載。比如,無錫泥人早已名揚四海,可是追溯它的歷史,只能説“相傳始於明代”;又如陝西鳳翔,民間玩具手藝世代相傳,究其起源,也只能説“相傳起於明初”。然而傳世和出土的實物史料,卻雄辯地證實着我國民間玩具的歷史源遠流長。

2。中國民間玩具藝術種類。

中國民間玩具的分佈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製作材料龐雜,各種物質材料幾乎都可以被用來製作民間玩具;功能也比較複雜,一種玩具往往具備多種功能;所表現的題材和內容很廣,可謂包羅萬象。據民間玩具材料和式樣的不同,表現技巧和功能作用的差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分類方法。如按玩具性能分,有節令玩具、觀察玩具、音響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實用玩具等;按製作材料分,有竹木玩具、麪塑玩具、泥玩具、布玩具、陶玩具、紙玩具、食品玩具等;按造型特點分,有飛禽走獸玩具、花蟲果蔬玩具、神話傳説和戲曲人物玩具等;按使用對象分,又分為低幼兒童玩具、少年玩具、成人玩具等。

聯片、書櫥、竹椅等)進行的雕刻。我國南方較為流行。竹雕的表現方法有鏤雕、陰刻、浮雕等多種。還有一種以老竹根作原坯,對其稍作雕刻,創造成意象的人物、動物等各種造型。這些作品作陳設用。

“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進行雕刻而創作出的一種工藝美術品。如書中的明代紫檀九龍紋筆筒,因紫檀木質地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潤,故雕刻精美,堪稱筆筒中的精品。另外,我國的黃楊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於建築和傢俱的裝飾,陳設作品多采用圓雕的形式。

“牙雕”泛指獸牙、獸角的雕刻製品,有時也叫“牙角雕”。象牙天生麗質,色澤潔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滿藝術魅力。犀角則因其珍稀而名貴。其技法與竹、木雕刻大體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筆筒、鎮尺、筆架、屏風等為多。書中的商代象牙雕杯採用了鑲嵌的工藝,被稱為牙雕絕品。

三、教學建議

本欄目的內容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可適當進行引導和啟發,也可以通過適當的提問來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評述的慾望。學生學習本頁內容可以在課堂上,也可在課後。教師還可以利用新書下發的時機,提出諸如:“這些是什麼材料製作的雕刻工藝品?你喜歡嗎?”等問題。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7

教學目標

1.瞭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試着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課時2課時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範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2.學生準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後討論:萬花筒裏的“花”有什麼特點?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歸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箇中心點對稱。

2.發展階段

首先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思路: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製作其餘五個“鏡子裏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後讓深長思考用什麼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學生很難將對稱表現得精確,這並不重要,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只要能表現出萬花筒的圖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現出來。

3.收拾與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麼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週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綜合.探索”領域,選擇各種各樣的自行車為表現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在學習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教案自行車的故 事第5冊。 以自行車為教學主線,訓練學生蒐集、選擇、運用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自行車的造型、功能演變中,瞭解自行車除了具有實用價值以外,還具有審美價值,感受工業設計的發展。

教學目標:

瞭解自行車的演變過程、自行車的造型特點和功能作用。

2.通過對自行車的繪畫、設計,提高造型表現能力。

3.感受工業設計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學畫自行車。

難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完成個性化的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生)記號筆 (師)課件、各種自行車的圖片資料、範畫等

教學過程:

1.看一看,老師出示自行車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直接揭題:《自行車的故事》。

2.想一想。

(1) 課件展示,對比欣賞:早期的自行車和現代的自行車,兒童使用的自行車和成人使用的自行車,比賽的自行車和休閒的自行車,以及載重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

(2) 瞭解、思考:①自行車有哪些樣式?它們各具什麼特點?②、從古到今,自行車是怎麼演變的?

3.議一議。

(1) 請一個同學上來騎一騎自行車,大家討論:為什麼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在行駛時不會倒?

(2) 觀察自行車,分析自行車由哪些部件構成的。(車輪、車座、車把、車鈴和車身)

4.畫一畫。

(1) 畫一輛自行車或有關自行車的場景畫。(寫生) (2) 請同學之間相互説一説所畫的自行車故事。

5.課後拓展。

請同學們上網查詢有關自行車的知識,並把最感興趣的材料摘錄下來,為下節課交流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生)記號筆有關網上自行車知識的信息和圖片(師)課件、優秀學生作業、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1.信息交流。

組織學生將自行車的材料和圖片進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組、同桌交流),拓寬學生有關自行車的知識。

2.展評導入。

展示上節課的優秀學生作業,導入新課。

3.思考討論。

(1)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的自行車最好賣?觀察課件,“越野自行車”

(2) 教師小結:優良的自行車應是造型新穎、色彩漂亮、騎踏輕便、用途明確。只有這樣的自行車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揭示課題:我未來的自行車。

4.引導探究。

(1) 聯繫生活,你想設計什麼樣的自行車?怎樣設計?引導學生討論(從自行車的造型、色彩、輕便、用途等方面進行改造設計。)

(2)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開展個性化自行車的設計。教師巡視輔導。

(3) 給自己設計的自行車取一個名稱。

5.作業展評。

(1) 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談談自己創作的思路和自行車的個性特點。

(2) 發給學生一些貨幣券,組織模擬自行車買賣遊戲。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9

課題 我的美術“百寶箱”

課題 做個存錢罐

課型 設計應用

教法 觀察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能夠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設計製作一個富有特色的存錢罐。

2、在構思和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

教學過程

一、激趣

讓學生將自己的存錢罐拿到課堂上,引發存錢罐的話題:

1、存錢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點?

2、存錢罐的取放是怎樣設計的?

3、你帶來的存錢罐適合什麼樣的人使用?

使學生認識到設計師將造型與實際應用巧妙地結合,使他們感受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方便我們的使用。

二、探討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師示範作品:

1、這些作品用了怎樣的材料?

2、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適合用來製作存錢罐?

3、它適合給誰使用?

分析討論的話題逐漸轉到:

如何將自己的設想轉化成實際的物品呈現出來?

三、操作

進行必要的技法指導,如:怎樣在紙盒上開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問題。

四、實踐

在學生製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層次指導。

五、延伸

在製作完成後,提出問題:

對於學生不正確的回答予以積極正確的指導。

課後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有關存錢罐的發展歷史、民俗和文學作品來增強本課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課題 貓兒去哪了

課型 造型表現

教法 討論法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主題創作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及繪畫創作能力。

2、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瞭解外貌

出示一件教師的衣服,問:上面的圖案是什麼?

從學生的答案中提煉貓的外貌特徵、動作、姿態,適當介紹貓的有關知識和生活習性的瞭解。

二、展開話題

從貓本身的特點拓展到了解貓在生活中有趣的表現,問:

小貓會到哪兒去呢?它會遇到誰?可能發生什麼事?

引導學生大膽的想,大膽的説,為下面的創作做好鋪墊。

三、創作提示

提示基本的繪畫技能,你想畫什麼?什麼是你繪畫表現的重點?你畫的小貓是什麼樣的?在做什麼動作?

四、自主創作

學生創作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用一種方法來創作,既可以是單幅作品,也可以是連環畫等等。

五、展示交流

創作完成後,進行交流展示,大家相互欣賞作品,相互評價。

課後總結

“貓兒去哪了”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話題,用繪畫創作的形式表現趣味性就更強了。

課題 在醫院

課型 造型表現

教法 討論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認識、記憶周邊的事物。

2、大膽運用色彩、線條表現對生活的感受與記憶。

3、激發學生熱愛健康、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積澱情感

出示關於醫院的情景圖片,引起孩子們的回憶,説説自己去醫院的所見、所聞、所感。引導學生着重於情感體驗:你看到了些什麼?它們是什麼樣的?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心裏是怎樣想的?

二、創作構思

在創作前先進行構思:

首先確定自己要表現的內容;

其次是繪畫中如何佈局畫面;

最後還要思考怎樣藉助色彩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創作表現

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大膽的運用色彩線條來表現,要求學生在繪畫時儘可能地表現得深入與細緻。

四、評價交流

作品完成後,可以採用自評、互評的方式彼此談談自己的所畫內容,在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談給學生聽。

課題 大海上的船

課型 造型表現

教法 觀察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船的發展史及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意義。

2、通過不同的船隻造型,瞭解船的一般結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黑板上畫出大海,今天啊老師要領大家去大海遠航!

二、新授

1、老師準備了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誰能用這幾個圖形拼出一艘船來?

2、其實遠洋船的種類有很多,下面老師就領大家去見識一下它們!學生認真觀察。

3、看了這麼多的遠洋船,你想親自造一艘這樣的船嗎?

4、老師也設計了幾種遠洋船,你們看,有用線描的,有用排水法的這些方法都可以設計遠洋船。

三、作業要求

好了,現在就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設計一艘遠航穿。

四、學生作業、展評:

引導學生從設計上,從造型上,評出獎項。

課後總結

讓學生了解船的發展歷史和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

課題 小棋手

課型 設計應用

法 討論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握棋盤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2、通過棋盤的整體佈局滲透淺顯的設計意識。

3、相互交流合作,體驗學習與遊戲活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遊戲體驗

利用簡單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險遊戲。

二、觀察瞭解

1、結合遊戲,引導學生思考棋盤設計的基本規律。

2、教師示範,體現棋盤設計的步驟、方法。

三、分析認識

1、引導學生繼續思考探險棋盤中遇到的關卡。

2、總結關卡的表現內容:人物、動物、植物等。

3、對比欣賞學生作業。

四、學習獲得

1、提出作業要求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一個想法獨到、線路清楚、關卡有趣的遊戲棋盤。

2、開展交流與討論:

(1)你們的棋盤將圍繞一個怎樣的主題進行設計。

(2)你們在集體創作中會怎樣分工呢。

3、學生合作表現,教師指導。

五、遊戲體驗

1、作業評價

2、在自己設計的棋盤中玩遊戲。

課題 漂亮的虎頭帽

課型 造型表現

法 觀察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欣賞並傳承中國傳統民間藝術。

2、感受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特色,學習其色彩、想象力豐富的表現手法。

教學過程

1、虎頭帽也叫做風帽,是流行於中國民間的一種既實用又美觀的傳統手工藝品。

2、思考:為什麼要用虎來裝飾給孩子帶的風帽?

3、通過欣賞發現虎頭帽的裝飾一般集中在三個部位:前頂部、後披風、周邊,這是製作時要裝飾的重點。

二、製作要點

用彩色紙通過摺疊、剪貼形象、添畫細節的方法制作紙質虎頭帽。

適當的示範虎頭帽的基本折法。

引導學生遵循設計——摺疊——剪貼裝飾——細節添加——逐漸完善的步驟進行。

三、大膽創作學生在具體制作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帽子容易做得過小,教師可讓學生先試戴調整合適後,在進行裝飾。

四、品賞評價

學生戴着自己製作的虎頭帽,互相評價一下:誰的帽子最好看?誰的製作最精良?

教師評價

認識瞭解這種民間藝術,體會藴含的是來自長輩深深地祝福和濃濃的愛。

課題 冬天裏

課型 綜合探索

教法 觀察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欣賞冰雪造型的作品並能進行評述,抒發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

2、能夠利用冰雪進行創作。

3、表達自己對冬天的感受和激發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感受雪景的美

1、看到眼前的景色你想説些什麼?

2、你接一些雪花仔細看一看它的長相。

二、分組遊戲

1、看看你能踩出多少花樣?

2、在雪地上你能畫出彩虹嗎?

3、這些工具很有趣誰來試一試?

三、交流欣賞

欣賞雪景圖片,感受雪景帶給人的潔淨之美。

四、嘗試與練習

1、教師演示:

用鉛筆輕輕畫骨式動態人物,姿態多樣,有前後關係,使畫面充實,主題突出。

2、學生作畫,自由選擇不同顏色的作業紙。

3、結束工作

課後總結

自然與人密切相關,許多自然現象通過感受、觀察、描繪顯得非常生動有趣。

課題 我的童年

課型 欣賞評述

教法 討論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欣賞以童年為主題的美術作品,感受其藝術特色。

2、能口頭描述自己對藝術品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欣賞

1、欣賞《新課本》讓學生回憶新學期開始發新書的情形,心情怎樣。

2、欣賞《藏童上學》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二、自主欣賞

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藝術特色的感受上,用簡短的文字進行表達的要求。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可以組織學生對同一幅美術作品的描述練習,看看那些同學抓得住欣賞對象。

三、交流欣賞

同學間相互進行品評。

課後總結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的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它在學習活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補充內容:

課題 線描大樹

課型 造型表現

教法 觀察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和欣賞純粹的線條美,認識線的豐富、強烈的表現力。

2、學習用各式各樣的線來描繪質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啟發觀察

1、複習上節課的知識:

提問:常見的線有幾種?怎樣表現

2、展示上節課作品:

鼓勵學生:在畫圖構圖方面控制能力有所增強。

3、板書課題《線描大樹》

二、自主學習

作業要求:

1、四人一小組畫一組樹。

2、以線為主、單色繪製。

3、每次老師出題,大家創作。

4、教師和學生互動,請老師和兩個同學在黑板上一起作畫。

三、想象創新

學生自主作畫,教師引導學生獨立創作並參與到學生的繪畫活動中去。

課後總結

通過補充內容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更加明確了在畫面中如何充分利用“線”的樣式來為作品內容服務,同時增強了同學們的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後關係。

2、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課件。

學生:剪刀、膠水、彩色紙、繪畫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課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課隊、氣球升空、兵馬俑、林間小路等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影視資料。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説一説什麼在前,什麼在後。這些圖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麼共同的規律?(近大遠小)可別小瞧前前後後,其中還有不少的奧祕,來,讓我們一起去發現!

啟發學生回憶自己以前看沒看到過類似的現象,並舉例説明。

教師舉例:

1、同樣是一位學生,我們站在教學樓上看她,在近處看就比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場上我們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3、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活動二: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麼方法表現前後關係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後説説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找一找語文、數學等課本、課外讀物的插圖上是如何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的,有哪些畫法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們站隊做操的場面,請兩位同學上來分別同學的隊伍,並請大家討論、分析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麼比較合理?(先畫前面的)

活動三:

小組討論,選定一個主題,以繪畫形式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評價與總結: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佈置下節課帶剪貼工具。

教學反思

還沒等我把要求講完,就有的同學開始繪畫了,他把前大後小、近大遠小的規律弄混了,畫出了在一個平行線上大小的排列的畫面了,經過我拿其他同學作品的對比,使他明白前後的空間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樣的,他表示以後一定認真聽完老師的講解後在動手作業。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通過學習探究各種泥器的製作方法,體驗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並通過捏泥,體會陶藝的捏製成形的方法,嘗試製作各種泥器皿。

②重點學習簡單的陶藝製作方法,體會中國陶藝的歷史文化,引導學生以生活為創作源泉進行創作。

③難點小器皿的捏製方法及造型設計。

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及創作能力。

教具:陶泥、簡單工具、陶藝作品課件

學具:陶泥、簡單工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麼?(展示泥玩具的圖片)仔細觀察這些都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泥巴)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玩捏泥巴。(板書課題)

二、師生交流,表現創新

1、找同學上台摸一摸泥製陶罐,提問:泥制的物品摸起來有什麼感覺?(很粗糙)

2.説説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器物是用泥製作的?

3.看看陶藝的發展歷史吧!(展示陶器圖片)提問:上面的這些部件都是做什麼用的?(把手、裝飾…)

4.展示陶泥,師:這些陶泥就是用來製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學上台摸一摸,説一下感受—-很軟)由於材料很軟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麼樣才能讓這些陶泥變形成我們需要的形狀呢?(講解變形手法---揉、捏、搓、壓)

6.展示圖片,教授造型方法。(盤條法、手捏法、泥板法)用這些方法同學們可以隨意製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狀。

7.老師示範製作一件陶器。(講解裝飾與連接的手法。)

三、學生實踐

出示作業要求:運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想象,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

四、講評,小結

對學生的作業開展講評,表揚有創造性的學生。

作業設置

運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想象,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

板書設計

9、捏泥巴

變形手法:捏、揉、搓、壓

造型手法:盤條法、手捏法、泥板法

課後反思

泥巴是孩子們最熟悉的事物,這種內容的美術課對我們老師來講應該也是上的內容了,因為孩子們對它的喜愛,讓我們比較好控制課堂,但怎麼樣才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讓他們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這節課裏我開展了嘗試。讓同學們親自感受泥巴的質地,親自總結泥巴的玩法,讓學生從玩樂中掌握了製作技法。

對於一個美術教師來説,我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喜歡上美術課,進而喜歡美術,當然,最終的目標是讓他們喜歡藝術。對此,我覺得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美術的那份喜愛,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

教材分析:本課一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引入學習主題,它通過漁民捕魚的場景的表現,謳歌了漁民們歡暢、愉悦、熱愛自己美好家鄉的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鄱陽湖的地理位置、生態特徵以及社會文化狀態等相關信息。能運用繪畫或製作的方式表現鄱陽湖漁民捕魚時的歡樂場景。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

能力目標: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媒材來進行製作,提高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繪畫中如何傳達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讓畫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學難點: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媒材來進行製作。

教學用具:水彩筆、廢舊紙杯及廢舊材料、雙面膠、多媒體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啟發法、示範法

教學流程:第1課時

一、提問導課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們知道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嗎?老師拿一個廢舊紙杯,提問:這個杯子能做什麼你們看老師能做出什麼?師用剪刀剪出一個小螃蟹,提問:老師是怎麼剪出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二、新課對了,就在我們江西的鄱陽湖。鄱陽湖水域遼闊,魚類品種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你們想到那裏去看看嗎?

1、看課件

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認識鄱陽湖。觀賞漁民滿載而歸的情景,體會漁民的愉悦心情。

2、念兒歌你能編首兒歌描繪這裏的景色嗎?鄱陽湖水閃銀光,漁民搖船捕魚忙。撒下一又一,鮮活的魚兒裝滿倉。

3.欣賞優秀範畫。線描作品:《魚兒肥》水粉畫作品:《打漁歸來》。作品中畫了哪些東西?説一説,這兩幅畫好在哪裏?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麼?

4、畫一畫大膽發揮想象力,畫一幅“鄱陽湖美景”。

評一評看誰的畫面“最具創意”?

1)在紙杯上畫

2)把畫好的剪下來。想一想,用紙杯還可以做什麼?魚。

2、大家來合作。

老師這有一幅大的“鄱陽湖美景”,請同學們把你們製作的魚、蟹貼上來,好嗎?學生製作,師巡視指導。

作品。學生自評。你覺得哪隻魚蟹最好看,説一説為什麼?

三、:我們為家鄉富饒的鄱陽湖感到驕傲。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3

 教材分析

《錯位的圖片》是小學美術課本第五冊中的一節設計活動。

教材以兒童喜愛的圖片形式,為大家提供了二條活動的線索:第一,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展示了從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圖片並經過了錯位處理,如摩托車、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針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實際情況,附上了錯位圖片的製作步驟圖例指導學生。

學生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對美術課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同時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讓他們通過製作錯位的圖片培養創造力、想象力和動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學生具有了初步的設計能力和表達能力。

設計理念

1、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以同一張圖片經過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錯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樣製作錯位的圖片”的探索和設計並製作錯位的圖片的活動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動,體現教師是兒童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與自主操作的活動中,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兒童的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團結協作。

3、在大膽質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動中,引導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自主性學習。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各種變化的圖片,讓學生了解一張圖片通過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美。

2、 通過製作錯位的圖片,培養學生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3、 通過錯位圖片的製作,培養學生耐心、認真的學習品質。

教學流程

一、教學準備

(一)教師注意收集或網上下載與錯位圖片有關的資料,設計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圖形變化的知識。

(二)教師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的方法。

(三)教師確定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學過程

(一)、圖片欣賞,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的美術課老師帶來了許多漂亮的圖片,請大家仔細看,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教師使用了大量由一張圖片變化而成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説説圖片的效果或教師介紹,生邊看有聲音的圖片演示邊發出陣陣感歎聲,氣氛非常的熱鬧。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同樣一張圖片通過不同的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美。】

師:誰能説説看了這些圖片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圖片都很漂亮。

有些圖片是分離的。

有些圖片是變色的。

……

師:大家都觀察得非常仔細,這些圖片是由一張圖片經過變化產生了不同的美。那麼這麼多圖片的變化我們一節課都能學會嗎?

生:能!

師:大家這麼自信,那老師今天可要考考你們了,我們先來這張圖片的變化吧,誰能説説它是怎樣變化出來的?

生:是割成一條一條後把它放起來的。

是錯開位置放的。

是隔一條錯開一定距離放起來的。

……

大家講得真棒!這張圖片是把它剪開後錯開位置粘貼起來的。(師邊講邊板書課題)

【由圖片變化的大環境,聚焦到變化的一種形式-錯位圖片,並由此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師:把圖片進行錯位只有這種方法嗎?

生:橫的,豎的,斜的……

師:大家説得方法都很好,不過老師覺得還有很多方法,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討論一下,同時想一想怎樣排列更美觀,怎樣剪得更快更好?(電腦顯示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上述問題,師巡迴指導並點撥幾個小組。

【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和教學效果。在小組討論中,可以自由發言,也可以輪流發言,通過雙向交流相互督促、檢查、啟迪和幫助。】

師:哪個小組代表先來説一説。

生: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為橫割成一條一條後,可以的條子像樓梯一樣排列。

師:斜向哪邊?

生:朝左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除了朝左邊,還可以朝向哪邊?

生:朝向右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橫條還可以怎樣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樣彎曲的。

每一條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圖片上一樣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

師:大家通過動腦筋,發現了這麼多橫條的排列方法,那豎條的呢?

生:像樓梯一樣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波浪線一樣排列的。

……

師:斜條的呢?

生:……

師:剛才我們大家發現了這麼多圖片錯位的排列方法,那麼要把圖片刻成一條一條,並且刻得又快又好,誰能有更好的辦法?

生:用尺子畫好,然後標上數字,再把它剪下來。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這用尺子畫的,也可以把圖片折成一條一條,然後標上數字,再剪下來的。

……

【在學生彙報交流時,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問題進行交流,教師對其彙報要有扶有放,積極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幫助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來,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歡的錯位方法,做一張漂亮的錯位圖片。你可以在課本中錯位圖片的基礎上進行變化。也可以自已獨立設計或幾人合作進行設計圓形紋樣。做好的時候在圖片旁邊寫上一句或幾句自己的感受。(電腦顯示)

(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在自主操作中,正視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並通過獨立製作或小組成員合作,進行錯位圖片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動手能力較薄弱的小組,並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同時通過製作錯位的圖片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評價,課外延伸。

1、學生將自己做好的錯位圖片放在桌上,然後相互集體參觀。同時將寫三張欣賞卡送給你的同學(放在圖片旁邊)。

2、 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呢?

生:我知道了一張圖片經過變化可以產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這節課我特別高興。

我能做錯位的圖片了。

……

師:這節課你感覺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生:我在刻圖片刻得還不齊,下次要練練刻圖片。

我的圖片是橫向錯位的,現在我發現豎向錯位會更好看些。

我覺得這節課的時間太短了。

3、 課外延伸。

師:前面同學們説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圖片變化學會,現在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錯位圖片的變化我們學了一節課,它的變化原來有這麼多。

圖片的變化實在太多,要想在一節課內學完是不可能的。

……

師:同學們都講得對,圖片的變化是太多了,我們靠一節課時間是不可以學完的,不過大家可以在課後多學習幾種變化。然後用自己喜歡的變化形式,做一張漂亮的圖片。

課後反思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探索的活動中,通過互相幫助、引導、啟迪,較好 地培養了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意識。在實施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需要反思的是:對學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個學生説“排列”時,講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後再排列,只是一句帶過,而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繼續深入。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4

面具,指遮蓋全部或部分臉並有眼睛開孔的覆蓋物,通常作為舞會、狂歡節或類似的節日、戲劇等的偽裝 起遮擋保護作用的外罩。

人類戴面具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最早的面具可能產生於狩獵活動,為了便於接近獵物,獵人用面具把自己裝扮成各種動物,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動中,人們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裝扮成神鬼及各種奇禽怪獸,以表示對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民間的一些戲曲表演活動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粧手段。比如貴州的地戲等。

製作面具的材料:

古代面具以青銅、玉、陶、為主

現代面具多用木頭、布、瓷、皮、銅、紙、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鋼等。 材料不同, 裝飾方法也不同。根據材質可雕刻,可繪畫,也可用紙浮雕的方法制做。

主要用於各種民間表演活動。藏戲面具與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帶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表現的題材主要包括歷史故事和神話中的人物、神靈和動物。

白色面具

白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純潔、善良、温和,無害人之心,意味老者長壽,少者無理。 對比:京劇中的白色臉譜表示人物性格奸詐多疑,代表人物為曹操

黃色面具 黃色面具表示容光煥發、功德廣大、知識淵博,系活佛、仙翁所戴。

對比:京劇中黃色臉譜代表人物性格猛烈,代表人物典韋

藍色面具

藍色面具表示正義、勇敢,為勇士相。

對比:京劇中藍色臉譜表示人物性格剛直,桀驁不馴。代表人物為竇爾敦

綠色面具

綠色面具象徵賢良智慧;美貌端莊,屬於度母或空行女化身的女子。

對比:京劇中的綠色臉譜代表人物性格勇猛,莽撞。多用來表現綠林好漢。

紅色面具

紅色面具象徵權力、威嚴、正義,表示足智多謀、智勇雙全。凡扮演國王、大臣者均戴紅色面具。有時藏戲裏宗教跳神中一些男性呈憤怒狀也常用紅色。

對比:京劇中的紅色臉譜象徵着忠義。代表人物為關羽。

黑色面具

黑色面具表示兇惡,為兇怒相。

對比:在京劇中,黑色臉譜代表着公正,鐵面無私。代表人物為包拯。

半白半黑

半白半黑麪具表示嘴甜心毒,兩面三刀,專門挑撥離間者。

地戲中的將帥面具最為引人注目,而且造型獨特,又有文將、武將、老將、少將、女將之分。它們均由面部、頭盔、耳翅三部分構成。頭盔又有平盔和尖盔之分。

這類面具特別注重頭盔和耳翅的精雕細刻。

頭盔多以龍、風作裝飾。男將多為龍盔,女將多為鳳盔,龍、鳳可多可少,有頭有尾,龍有鱗,鳳有羽,形體有圓有扁,形態變化多端。

地戲面具的這一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龍、鳳這一民族精神。有一些特殊人物,則龍、鳳並用,如李世民是真龍天子,其頭盔有龍有鳳;關羽是丹鳳眼,尉遲恭也有鳳眼,他們的頭盔也有龍有鳳。頭盔的裝飾,往往藴含着豐富的民俗意象

二龍搶寶、游龍戲珠、龍鳳呈祥、鳳戲牡丹、龍飛鳳舞、雙鳳朝陽、多喜(喜鵲)多福(蝙蝠)等等都是地戲面具頭盔裝飾的主題之一。

此外,星宿和神靈也是頭盔裝飾的重要主題。在地戲劇本和人們的觀念中,有一些人物不是世間凡人,而是天上星宿下凡或神靈所變,因而頭盔上刻着與人物對應的星宿或神靈以示其身份。例如岳飛、薛仁貴、蓋蘇文、樊梨花、薛丁山等人物就是如此。

岳飛是如來佛佛座前大鵬轉世,頭盔刻着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鵬;薛仁貴、羅成、馬超是白虎星下凡,頭盔上刻着一隻老虎;蓋蘇文是條青龍所變,頭盔刻着一條青龍。如此裝飾,本來被神化了的面具表現得更加神聖了。

耳翅也是地戲面具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使人物顯得更加神勇。耳翅有龍翅、鳳翅、龍鳳翅和葵花翅等等。男將面具多為龍翅,李世民、岳飛、薛仁貴、薛丁山、蓋蘇文、羅成、馬超、韓羣虎、胡敬德、單雄信等等都是如此。女將面具則多為鳳翅,如樊梨花、陳金定、穆桂英等等。

另外,鬍鬚也是地戲將帥面具的重要裝飾,其作用是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年齡,如韓羣虎、裴仁基、羅玉、宇文成龍、司馬超、伍雲召、朱燦等等。

從面部的造型看,將帥面具講究的是刀法明快,要求有稜有角,輪廓分明,既注重寫實也注重誇張。武將面具強調煞氣。多用誇張的表現手法,豹子膽、火燒眉、高鼻樑、撩牙嘴,人物形象顯得驃悍、勇武、剛烈、威 猛、深沉。

文將面具注重靈氣,着力於人物內在情感的刻畫,人物形象顯得威嚴而又莊重,平和而剛勁。少將面具則為五官端正、劍眉倒豎,多為粉臉小生形象,透着英武、灑脱、陽剛之美。女將面具則講究秀氣、嬌媚、 端莊、嫻靜,又不失武戲的人物特徵,顯現出一股颯爽英姿的精神氣質。

用面具藝人的口訣來説,嘴的刻法是 "天包地(上齒咬下脣),地包天(下齒咬上脣),上下撩牙分兩邊;地包天,天包地,吡牙例嘴顯神氣"。眉氣的刻法則是"少將一支箭,女將一根線,武將如烈焰"。眼睛的刻法是"武將豹子眼,女將彎月亮,少將精氣足,文將菩薩樣"。

將帥面具所表現的人物形象特徵,除了面部造型、頭盔和耳翅的裝飾以外,還特別注重用色在人物形象上的表現。一般地,各種顏色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代表着一定的性格特徵。例如紅臉多為忠勇剛直的武將,關羽、楊龍、伍雲召面具便是;黑臉多為剛烈、勇猛的武將,如張飛、楊玉成和尉遲恭;藍臉多為果敢之將

如單雄信,麻叔謀;綠臉多為怪異者,如南洋王朱燦、尉遲寶林;白臉多為英武之將,如馬超;青臉多為兇惡驍勇之將,二 花臉多為守關總兵,三花臉多為反派營壘中的將帥或其他偏將、副將。

將帥面具的面部造型和頭盔、耳翅裝飾以及用色的變化,使各個人物面具顯得栩栩如生,形、神、精、氣便渾然一體了。

不拘於生活的自然形態,敢於誇張、裝飾。把臉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線條,巧妙地組織、歸納到一定的形的圖案中來。

臉譜的性格化,並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畫在臉上。人物性格的獨立性和它自身的複雜性,只有在情節發展中,通過表演,才能充分顯示出來;臉譜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現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氣,是臉譜的色彩和紋櫸的綜合效果。

滿族薩滿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時使用。薩滿祭祀中,依照祭祀內容要求,模擬成各種動物或神怪。由於怕被死者或神靈認出,薩滿要戴上面具,並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臉。身穿薩滿服,腰繫腰鈴,左手抓鼓,右手執鼓鞭,在抬鼓和其他響器的配合下,邊敲神鼓,邊唱神歌,充滿神祕的色彩。

滿族面具以反映女神為主,其形成時間大約為原始母系社會的繁榮時期。滿族面具是薩滿教的活化石,其涉及歷史久遠,內涵豐富,神祕粗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為一種純精神的萬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懼感、自卑感逐漸消失後,就漫漫演變成娛樂工具。滿族面具由莊重威嚴的薩滿祭奉逐漸轉為戲劇娛樂表演。

在清朝,宮廷和民間已廣為流傳着瑪虎戲。“瑪虎”為滿語,即假面舞,或稱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獸革、龜蓋、貝殼製成。近世多用高麗紙、樺樹皮製成,再刻繪人、鳥、鬼怪臉面形象,或慈祥,或猙獰,千姿百態。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世界上歷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藝術,增加學生對陶藝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2、嘗試運用捏、搓、揉,藉助工具壓按等不同立體造型方法,塑造一個自己想象中的臉部形象。

教學重點:掌握泥塑浮雕頭像的基本製作方法,並創造一個自己想象中的獨特的浮雕頭像。

教學難點:五官的誇張變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泥、墊板、輔助材料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同學們家裏面有養寵物的嗎?老師這兒啊也有一隻小寵物,我們一看它的本領吧!播放視頻。

你們知道視頻中的小寵物叫什麼名字嗎?七仔。那在剛才的視頻中它都做了哪幾種表情啊?高興、生氣、考一百分……它做這些表情的時候臉和平常一樣嗎?不一樣。我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它的這些表情啊?奇特。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張奇特的臉》。

板書課題。

二、欣賞

1、課件出示一組圖片。那麼在看圖片時,大家要注意觀察你見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們的表情有什麼特點。

誰來説一説:“你看到的人物表情有什麼特點?你可以學一學嗎?”

這些臉跟我們平常看到的臉有什麼不同?眼睛、鼻子、嘴巴不一樣了。

我們知道了:通過(臉)我們能看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人的情緒都是通過臉上的(五官)表現出來的。

2、明星照片和他們的肖像漫畫

(1)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們嗎?趙本山的臉型就很有特點,他自稱自己是什麼臉啊!另一張畫家給他畫的肖像漫畫,還有範圍和葛優的照片及漫畫肖像。

(2)漫畫中的臉型和現實中的臉型有什麼不同?哪一種更奇特?

(板書:臉型——變形)

2、出示明星照片和他們的肖像漫畫

漫畫肖像中臉的哪些部位發生了變化?(板書:五官——誇張)

3、出示各國球迷的臉

師:這些臉和我們正常的臉相比,有什麼不一樣?

(板書:色彩——鮮豔)

4、分小組觀察圖片,看看它們哪裏奇特?看看誰找得最多、找得最快?圖坦卡蒙金面具、貴州面具、京劇臉譜。(點擊課件)

從基本外形到細節裝飾講解,誇張的造型、精美的裝飾、豐富的色彩。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課本上的學生作業,他們是用什麼材料做了一張奇特的臉啊?泥。

三、講授

我們今天就用彩泥,來製作一張奇特的臉。

師:摸一摸、捏一捏,感覺像不像媽媽做饅頭用的面?

生:像

師:誰在家幫媽媽做過饅頭?

師:平常我們在家要幫媽媽勤做家務。

即使沒有做饅頭的經驗大家總玩過橡皮泥吧?請大家揉揉你手中的泥告訴老師這泥除了可以這樣玩還可以怎麼玩?(教師演示揉的玩法)

師生:壓、搓、捏、刻、鑲嵌。

師:方法有了,我們來看看如何製作一張奇特的臉。現在,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研究一下,看看哪個同學最聰明,點子最多。

演示步驟:

先拿一部分泥來做臉型,做之前,要先想好,要做一張什麼形狀的臉。然後我們根據臉型製作出形狀位置奇特、表情誇張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裝飾了,裝飾時花紋越奇特越有趣,像掛上珠子,插上羽毛……有的臉上還刻有圖案。在後面的製作中,大家就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會讓臉看起來更特別的方法,但是這些輔助材料要有選擇地使用,有的表情並不一定適合用。

老師的作品完成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其他同學的作品,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靈感。欣賞學生作品。

(四)看了那麼多奇特的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發揮想象力,做一張奇特表情或奇特造型的臉。

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發現造型奇特或好的技法及時點評展示。

(五)作業展評,召開“奇臉展覽會”

(1)給同學們講講你的作品表現的是什麼?

(2)你最喜歡誰的作品?是因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還是因為細節表現或技法新奇有趣?

(六)拓展延伸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用誇張、變形的表現方法,設計製作出了一張張奇特的臉。課下可以把作品當做禮物送給你的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同學,老師相信這一定是他們收到的最特別的禮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下課!

板書設計:

一張奇特的臉

臉型變形

五官誇張

色彩鮮豔

教學反思:

由於上學期學過一堂面具設計課,和這一課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學生學來比較輕鬆,更主要的是這一課的主要材料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泥,他們把這堂課當作了一堂玩泥的課,所以,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更大的開發,造型和裝飾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