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社會教案《認識文具和學具》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12W

大班社會教案《認識文具和學具》1

活動目標:

大班社會教案《認識文具和學具》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裏有什麼。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麼啊?(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裏有些什麼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並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麼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裏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現了什麼?(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麼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後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麼?)

(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裏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範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麼?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教學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買文具,可是文具店裏的標價牌上的標價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願意嗎?你能從這幅圖裏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在解讀主題圖的時候找到小數,發現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不一樣,不是整數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於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瞭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對於“貳

大班社會教案《認識文具和學具》2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裏有什麼。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麼啊?(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裏有些什麼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2.認識學習用品,並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麼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裏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現了什麼?(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2)為什麼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後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麼?)(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裏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範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麼?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大班社會教案《認識文具和學具》3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裏有什麼。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麼啊?(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裏有些什麼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並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

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麼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裏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現了什麼?(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麼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後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麼?)

(3)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4.討論:

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5.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

學習將自己書包裏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範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麼?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6.創設“上課,下課”情況。

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大班社會教案《認識文具和學具》4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認識學習用品,並知道它們的用途。

——逐一出示書包、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並討論它們的用處。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觀看情景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的文具有什麼不同。

——提問:表演説明了什麼?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麼小明作業做完了,小方還沒有完成?

——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如何將書包望的用品擺放整齊呢?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裏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請一幼兒示範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如何立足於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發展,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開展數學學習是我自課改實驗以來一直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問題。為了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數學學習,在課前我積極地進行了思考,分析了學生的學情和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然後依據《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生動化、人文化的特點,使教學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1、讓生活走進課堂。

現實生活中的數是十分豐富的,如何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數學的天空更加廣闊,是我這節課着力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數一數與學生學習息息相關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見過和用過的數字、玩一玩平時小朋友喜歡的數字遊戲以及課後找一找等活動,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展現數學的魅力。

2、讓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設計了數一數、找一找、寫一寫、説一説、玩一玩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學生依賴教師講授、被動接受的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3、開放教學,讓數學教學解放學生的大腦。

開放式教學的核心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自主學習、體驗探究與成功的樂趣。為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教學中我力求體現開放性教學特點,如“找朋友”的連線,順序是開放的;數文具的方法、數數的思維過程是開放多樣的,有一個一個地數,有多個多個地數;“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裏、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數字”,學生可以自由地觀察感知,得到多種的結果,還可以開放式想像校園裏、家裏數字的存在與價值;此處,學生表達的語言是開放的,教師沒有限制學生表達的方式與方法,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品質得到逐步培養。

4、讓數學教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同步發展。

如何在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本課教學中,我積極轉變教師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又有討論、合作交流的機會,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傾聽與表達,學會了矯正和評價,敢想、敢説的氛圍讓課堂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