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初中數學幾何教案模板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1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幾何教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初中數學幾何教案模板

初中數學幾何教案模板1

怎樣學好數學,是剛步入初中的同學面臨的共同問題。大家在小學學習數學時,往往偏重於模仿,依賴性較強,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不夠,很少去探究知識間的聯繫和應用。到了中學,這種學習方法必須改變。那麼如何學好數學呢?下面從“四多”談一談我的建議。

一、多看

主要是指認真閲讀數學課本。許多同學沒有養成這個習慣,把課本當成練習冊;也有一部分同學不知怎麼閲讀,這是他們學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閲讀可以分以下三個層次:

1.課前預習閲讀。預習課文時,要準備一張紙、一支筆,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語、產生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下,對定義、公理、公式、法則等,可以在紙上進行簡單的複述。重點知識可在課本上批、劃、圈、點。這樣做,不但有助於理解課文,還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有重點地聽講。

2.課堂閲讀。預習時,我們只對所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對預習時所做的標記和批註,結合老師的講授,進一步閲讀課文,從而掌握重點、關鍵,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3.課後複習閲讀。課後複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既可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能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節課後,必須先閲讀課本,然後再做作業;一個單元后,應全面閲讀課本,對本單元的內容前後聯繫起來,進行綜合概括,寫出知識小結,進行查缺補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的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同學們在學習時,要邊聽(課)邊想,邊看(書)邊想,邊做(題)邊想,通過自己積極思考,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歸納總結數學規律,靈活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把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變成自己的知識。

三、多做

主要是指做習題,學數學一定要做習題,並且應該適當地多做些。做習題的目的首先是熟練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其次是初步啟發靈活應用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會貫通,把不同內容的數學知識溝通起來。在做習題時,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應該用什麼方法做?能否有簡便解法?做到邊做邊思考邊總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多問

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和提出疑問,這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是否有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有經驗的老師認為:能夠發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反之,那種一問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學生,是無法學好數學的。那麼,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呢?

第一,要深入觀察,逐步培養自己敏鋭的觀察能力;

第二,要肯動腦筋,不願意動腦筋,不去思考,當然發現不了什麼問題,也提不出疑問。發現問題後,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應當虛心向別人請教,向老師、同學、家長,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不要有虛榮心,不要怕別人看不起。只有善於提出問題、虛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

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你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表現。

初中數學幾何教案模板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2、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3、通過對切割線定理及推論的證明,培養學生從幾何圖形歸納出幾何性質的能力;

4、通過對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的初步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在上節我們曾經學到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它反映了圓中兩弦的數量關係;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研究圓的一條切線和一條割線的數量關係。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它是以後學習中經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教學難點:

學生不能準確敍述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針對具體圖形學生很容易得到數量關係,但把它用語言表達,學生感到困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數學思想方法來研究圓的另外的比例線段。

二、新課講解:

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O,在⊙O外一點P引⊙O的切線PT,切點為T,割線PBA,以點P、B、A、T為頂點作三角形,可以作幾個三角形呢?它們中是否存在着相似三角形?如果存在,你得到了怎樣的比例線段?可轉化成怎樣的積式?現在請同學們打開練習本,按要求作⊙O的切線PT和割線PBA,後研究討論一下。

學生動手畫圖,完成證明,教師巡視,當所有學生都得到數量關係式時,教師打開計算機或幻燈機用動畫演示。

最終教師指導學生把數量關係轉成語言敍述,完成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1、切割線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關係式:PT=PA·PB

2、切割線定理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數量關係式:PA·PB=PC·PB。

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也是圓中的比例線段,在今後的學習中有着重要的意義,務必使學生清楚,真正弄懂切割線定理的數量關係後,再把握定理敍述中的“從”、“引”、“切線長”、“兩條線段長”等關鍵字樣,定理敍述並不困難。

練習一,P128中

1、選擇題:如圖7-86,⊙O的兩條弦AB、CD相交於點E,AC和DB的延長線交於點P,下列結論成立的是[]

A、PC·CA=PB·BD

B、CE·AE=BE·ED

C、CE·CD=BE·BA

D、PB·PD=PC·PA

答案:(D),直接運用和圓有關的比例線段進行選擇。

練習二,P128中

2、如圖7-87,已知:Rt△ABC的兩條直角邊AC、BC的長分別為3cm、4cm,以AC為直徑作圓與斜邊AB交於點D,求BD的長。

此題已知Rt△ABC中的邊AC、BC,則AB可知。容易證出BC切⊙O於C,於是產生切割線定理,BD可求。

練習三,P128中3。如圖7-88,線段AB和⊙O交於C、D,AC=BD,AE、BF分別切⊙O於E、F。

求證:AE=BF。

本題可直接運用切割線定理。

例3P127,如圖7-89,已知:⊙O的割線PAB交⊙O於點A和B,PA=6cm,AB=8cm,PO=10.9cm。

求⊙O的半徑。

此題要通過計算得到⊙O的半徑,必須使半徑進入一個數量關係式,觀察圖形,可知只要延長PO與圓交於另一點,則可產生切割線定理的推論,而其中一條割線恰好經過圓心,在線段中自然可以參與進半徑,從而由等式中求出半徑。必須使學生清楚這種數學思想方法,結合圖形,正確使用和圓有關的比例線段,則關係式中必有兩條線段是半徑的代數式構成,只要解關於半徑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設⊙O的半徑為r,PO和它的長延長線交⊙O於C、D。

(10.9-r)(10.9+r)=6×14r=5.9(取正數解)

答:⊙O的半徑為5.9。

三、課堂小結:

為培養學生閲讀教材的習慣,讓學生看教材P127—P128。總結出本課主要內容:

1、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它是圓的重要比例線段,它反映的是圓的切線和割線所產生的數量關係。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從圓外一點,才可能產生切割線定理或推論。切割線定理是指一條切線和一條割線;推論是指兩條割線,只有使學生弄清前提,才能正確運用定理。

2、通過對例3的分析,我們應該掌握這類問題的思想方法,掌握規律、運用規律。

四、佈置作業:

1、教材P132中10;

2、P132中11。

初中數學幾何教案模板3

一、徹底搞清定義、定理、公理的真正含義

要想讓學生寫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的幾何證明題的書寫過程。首先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讓學生徹底分清定義、定理、公理的題設和結論,真正理解其真實含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以後的證明過程中,正確地利用它來證明相關結論。反之,如果你對定理的內容都沒有真正理解,而是含糊其詞,是是而非,或者本身就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定理,那麼你在以後的證明過程中,就不能正確地應用這個定理或者就不知道應用這個定理,整個證明過程就會陷入僵局。同時,我們還要讓學生把握清楚定理的內涵,不能對定理的理解有模稜兩可、含糊其詞之感。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這一定理時,有些同學就理解不清,沒有真正掌握其含義,甚至自己都感到有些困惑,致使在應用時出現一些小錯誤。我們都知道這個定理的正確用法是,在知道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大前提下,

其中“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三者知道一個,就可以得到另外兩個結論。而有些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的同學就這樣寫道:(如圖)

在△ABC中

∵AB=AC,AD⊥BC,BD=CD∴AD平分∠BAC

顯然,這是不恰當的。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理解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這一定理的內涵,應該去掉“的任一個。

二、加強三種幾何語言的教學,特別是符號語言

幾何語言包括三種不同形式的語言,即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對定理、公理的教學,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定理對應的三種語言,還要培養學生對三種語言的轉換能力。

由於三種語言

AD⊥BC”和“BD=CD”中的不同特點,在教學中各自發揮的作用也不相同。在三種語言中,符號語言是幾何初學者最難掌握的一種,也是邏輯推理必備的能力基礎,因為考試中的證明題要用符號語言來體現。

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掌握好符號語言呢?在教學某一定理時,首先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圖形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再引導學生如何用符號語言進行“翻譯”。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這一定理時。

(即文字語言),然後

例如在教學“角平分線上首先,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用什麼樣的方法證明這一定理,然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這一性質,最後訓練學生如何用符號來描述這一定理。這一定理的題設中,關鍵的兩點即“角平分線”和“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如何用符號表示呢呢?(如圖),

?結論中的“相等”,又如何用符號表示

題設中的“兩點”可以這樣用符號表示:∠1=∠2,CD⊥AO,CE⊥BO,結論中的“相等”可表示為:CD=CE

如果我們以後用到這一性質時,就可以這樣寫了:∵∠1=∠2,CD⊥AO,CE⊥BO∴CD=CE

三、理清思路,做到層次分明

我們老師在批改學生的證明題時,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為了證明某一結論,假設需要通過兩步“同等身份”的推理,

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個別學生在證明時,往往兩步的推理互相穿插,第一步證明的推理在第二步中有出現,第二步的推理在第一步中也有體現。也就是説,思路不清,條理不清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在書寫過程之前,思路不清、層次不分明。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老師要幫助學生細細分析清楚後,再讓學生書寫過程。例如有這樣一道證明題:(如圖)

已知:如圖,矩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BE‖AC,CE‖BD。

求證:四邊形OBEC是菱形。

針對這一題目,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後,發現這個題目只要證明“兩大塊”就行了,即證“OB=OC”和“四邊形

OBEC為平行四邊形”,然後再引導學生這“兩大塊”又分別怎樣用符號語言表述就可以了。當然,這“兩大塊”的證明不分先後。通過這樣的分析後,學生在書寫時就不會出現證明“OB=OC”時出現“BE‖AC”這樣的“不速之客”了。

四、掌握幾何證明題常用的分析方法

幾何證明題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綜合法和分析法,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分析法和綜合法的結合使用。那麼我們在證明某一結論時,到底用上述三種方法的哪一種呢?這要根據具體的問題,具體的情況進行決定。有時一個待證的結論分析法也可以,綜合法也可以,都比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但有時一個待證的結論,這兩種方法都不奏效,都不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我們不妨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或許能找到“突破點”。因此,我們老師要讓學生在解決證明題的過程中,自己要注意總結和反思,靈活掌握上述的三種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中游刃有餘。

五、多鼓勵學生

剛剛學習幾何證明題書寫的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肯定要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們老師在對待這一問題時,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引導,多鼓勵、多表揚他們。不理想的推理步驟要不斷改進,同時引導學生自己多領悟多反思一下。這樣,學生就不會失去這方面的信心,他們會做得越來越好。

總之,對學生幾何證明題書寫的教學,我們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採取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正確書寫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書寫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的幾何證明題書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