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綜合實踐教案四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29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綜合實踐教案四篇

綜合實踐教案 篇1

一、教學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研究,瞭解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探究影響紙“站”穩的因素,瞭解生活中其他物品的穩定性與這些因素的關係。

能力目標:在對比實驗中養成學生觀察與傾聽的習慣。在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並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能夠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並在生活中加以應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本次活動通過三次由淺入深的實驗,使學生熟練掌握了實驗的操作步驟,能夠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合理設計對比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用實驗法、比較法等科學的方法求證問題的觀念,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意識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拴魚線的紙、大小相同的紙、高度不同的紙、重量不同的紙、底面積不同的紙、風扇。

學生準備:剪刀、格尺

三、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確定主題

教師從一個小遊戲導入本課。由一張拴着魚線的紙“站”在桌面上這一有趣的現象,引起學生對紙的興趣。然後,用一張普通的紙重複實驗,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由此引入課題——《讓紙“站”起來》。

2、發現問題,自主探究

(1)讓紙“站”起來

揭示課題之後,首先教師提出讓紙“站”起來的要求。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活動,想盡一切辦法讓紙“站”在桌面上。教師將比較有特點的作品擺在講台上,然後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樣一張平面的紙,是怎麼站起來的?”從而得到“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可以讓紙‘站’起來。”這一方法。

(2)讓紙“站”得更穩

①紙“站”得更穩與形狀有關

教師根據前一個實驗內容提出難度更高的要求——“看誰想到的方法能讓紙‘站’得更穩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完成作品之後,先在組內進行第一輪選拔,然後每組推薦一個作品在全班展示。

接下來,請同學們猜一猜,“哪一個作品站得更穩?為什麼?”此時,學生提出的看法都是自己的猜測,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證明。”之後,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並在不斷的致疑和完善中,總結出實驗步驟。各組派一個代表按照實驗步驟,對推薦上來的作品加以驗證,並得到結論——紙“站”得更穩與形狀有關。

②紙“站”得更穩與高度、重量、底面積有關

學生猜測“紙‘站’得更穩還與什麼因素有關?”,總結歸納成三個因素,分別是高度、重量、底面積。各組選擇一個研究內容,用上一個環節的方法加以驗證。各組演示驗證過程,並揭示結論——讓紙“站”穩的因素有形狀、重量、高度、底面積。

③在生活中的應用

結合讓紙“站”穩的四個因素,聯想到生活中的其它物品。教師首先講述自己遇到一個問題。“前不久我剛剛搬家,為了裝飾房間,買了一個漂亮的花瓶,還有一些富貴竹。誰知,我把竹子插到花瓶裏的時候,花瓶總是東倒西歪的站不住。”學生針對這一具體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

教師出示生活中的其它物品,請學生觀察“這些物品通過改變什麼因素達到穩定的目的?”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的例子。

 四、活動延伸

學生通過本次活動了解形狀、高度、重量、底面積這四個方面不但是影響紙“站”穩的因素,而且也影響着其它物品的穩定性。通過改變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可以達到更穩定的目的,從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綜合實踐教案 篇2

教材説明

這部分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並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並且明確要比較物體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同學們的體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感受質量單位的活動,教材選取了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富有情趣的活動,如稱體重、互相背一背。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增加對千克的感性認識,而且還可以瞭解一些有關的常識,如自己這個年齡段的同學體重大約是多少、如何看體重表等。

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教材選取了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物體,如書本、書包。首先讓學生先用手掂一掂,估計一下哪個輕,哪個重,然後再用秤來驗證。通過活動,學生不僅增強了對質量單位的認識,感受了物體的輕重,而且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了這些測量重量的工具,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體的輕重。

統計的初步知識,教材是通過記錄稱體重的結果的方式來滲透的。教材在這裏是通過一個學生畫“正”字來記錄同學們的體重,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同學們的體重,比如直接寫下姓名和體重、畫“△”(或○)的方法、使用統計圖(統計表)等。為了使學生了解收集、整理數據的作用,這裏可以讓學生根據統計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24千克的有幾人?25千克的有幾人?”“咱們班多重的人數最多? ”使學生初步瞭解到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可以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的意識。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既可以結合第六單元“克和千克”進行,也可以在第七單元后進行。

2、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準備測量工具。

3、質量單位的感受,不只限於對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參考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外,還可以從本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如感受千克,農村的同學可以通過掂1千克的糧食、蔬菜來體會;城市的同學可以通過掂1千克的水果、飲料來體會。這樣不同環境的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自己熟悉的事物建立質量單位的觀念,還可以體會到自己身邊的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近感。

4、這裏的活動可以分小組進行,小組的組數可以根據表的個數來確定,有幾個表就分幾組,小組輪流進行各項活動。

5、活動前,教師要演示如何稱體重和看體重表以及如何使用其他的工具。稱體重活動時,可以讓每個小組先稱出每個同學的體重,並把稱的結果記錄下來,稱完體重的同學可以互相背一背,體驗一下同學的體重。教師巡視時,要注意瞭解學生是否會看體重表,是否會記錄稱體重的結果,並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避免個子小的同學背塊頭大的同學。活動結束後,應讓每個小組彙報一下活動情況。如“小明25千克,我背了背知道25千克有多重,王華24千克,我感覺他沒有小明重。”“我們這一組23千克的有1人,24千克的有3人 ……”也可以先稱出一個學生的體重,比如小明25千克,讓小華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這麼重呀!”然後背一背另外一個並估計一下:“你不到25千克。”再去稱一稱,看看小華估計的對不對。

6、比較物體輕重活動時,小組的每個同學可以輪流做,一個先掂一掂,估計一下,另一個稱一下,判斷他估計的對不對。這裏除了教材中給出的書本、書包以外,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選擇其他的物品。使用測量工具時,物品應放在托盤的中央,讀數時,教師要加以指導。

7、最後,教師組織各小組把他們的記錄表交流一下,看看都有哪幾種形式,哪些比較容易看出各種體重的人數。之後教師可以把全班同學的體重用畫 “○”或別的直觀的方法制成一個大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看一看從表中可以瞭解哪些信息。如,哪個體重的人最多,哪個體重的人最少。等等。

綜合實踐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讓小海豚直立水面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求異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激發學生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剪好的小海豚50個、鉗子、尖錐、托盤、工具筐、水糟、實物投影、大玻璃缸、觀察記錄表等。

學生準備:泡沫塊、海綿、鐵皮、鐵釘、橡皮泥、塑料瓶、木棍、各種形狀的紙盒、乒乓球、細沙土、剪刀、鉛筆、橡皮、彩筆、膠條、皮筋等。(也可給學生分組,讓學生分幾次帶到學校,教師作好分類工作。)

三、活動重點及注意問題:

1、活動重點:選擇不同材料,設計多種方法讓小海豚直立水面。

2、注意問題:

①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收集各種材料分類準備好,儘量豐富些交到老師處,分放在工具筐內。

②把工具和用具擺放在托盤內,分成幾組供同學選用。

③使用工具一定要注意安全,用完放回原處。

④活動前給學生提出要求:恰當選取工具、用具、材料放在托盤上,用完後再分類放回原處。

四、活動時間:

6O分鐘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同學們知道動畫片中的小一休嗎?他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今天,我們就和小一休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誰更聰明。

(二)觀察發現:教師往水槽中放入海綿、鐵釘、橡皮泥、紙團、空瓶子、裝了沙子的瓶子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後把看到的現象告訴大家,並記錄在觀察記錄上。

(三)初步探究:請每個學生自選材料,自己設計實驗,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浮沉狀況,看誰的方法巧、效果好。並簡單地填寫觀察記錄。

(四)實踐活動:許多小海豚想直立在水面上,請大家幫忙。

1、學生自願分組結合,進行初步嘗試。

2、學生獨立思考,反覆實踐,記好觀察記錄。

3、教師提示:要想讓小海豚直立在水面上,除了要選擇恰當的材料外,還應注意些什麼(也就是小海豚直立水面與什麼條件有關係)?

4、重點啟發:別人的方法我不用,我的方法與眾不同。

5、整理觀察記錄,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準備展示。

6、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實物、觀察記錄),試説小海豚直立水面與什麼條件有關?

7、分組討論:在實驗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

8、個人美化自己的小海豚及配用材料,集體展示成果。

9、自我評價:對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美麗的小海豚非常感謝大家想出了那麼多的辦法讓它們直立在水面上,現在小海豚又要請大家幫助,它們想潛入水底、想在水面上跳躍、想在水中游泳,你願意繼續幫助它們嗎?

(六)教師小結活動情況:同學們通過自己觀察、自己選材、自己設計、自己實驗、自己解決困難、自己尋找答案、自己提出新問題、自我評價等活動,説明我們比一休更聰明。在活動中大家又提出一些新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在實驗中也涉及到一些新知識,需要我們進一步求知探索。

綜合實踐教案 篇4

列夫·托爾斯泰

教學目標

1、瞭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本的閲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誇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你對托爾斯泰瞭解多少?)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今天,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進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列夫·托爾斯泰,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

(1)注音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

滯(zhì)留 禁錮(gù) 頷(hàn)首低眉 尷尬(gān gà)

鋥(zèng)亮 犀(xī)利 廣袤(mào)無垠 炙(zhì)熱

(2)釋義

黝黑:黑;黑暗。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酒肆:酒館。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犀利:鋒利;鋭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熾熱:極熱。

粗製濫造:指產品製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鬱鬱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鶴立雞羣: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羣人裏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着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麼可被懷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2)讀後思考: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可參看前面的彩色插圖)

大體分為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3)讀完全文後,你有什麼疑問?小組交流,互相質疑。

三、精讀文本

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1-鬚髮 2-面部輪廓結構 3-面部特徵 4-長相 5-拜訪者的態度。)

1) 第1段主要寫了什麼?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誇張的句子。

寫列夫·托爾斯泰鬚髮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徵:多毛,濃密的鬍鬚(反覆描寫)

比喻和誇張鋪排兼用:植被多於空地——喻“臉龐多毛”;

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髮;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鬚髮;捲起的滔滔白浪——大鬍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2)第2段的主要內容?託翁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描寫面部輪廓結構。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個面部像粗製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皮膚像村舍外牆那樣粗糙。

3)第3段重點寫了什麼?作者細緻刻畫樂面部特徵,那麼託翁美嗎?

面部特徵——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託翁外貌醜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於俄國普通大眾。

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5)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身材特點、言行特徵、待客的方式)

四、佈置作業: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麼?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裏分辨不出來。)

二、感悟文本

精讀6-9段:(都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1)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麼修辭?找出相關的句子(神奇的誇張和連珠的比喻)

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2)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藴藏着豐富的感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表示出來。)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誇張外,還用了什麼修辭?

(連續用兩組排比句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

引用高爾基地話作結,有什麼作用?

(運用誇張,乾脆有力,耐人尋味,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鋭性和豐富性,寫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課文中有一句話可作對比的註釋: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3)第8段: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關鍵語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與威力是否重複?

為什麼不描寫眼睛的其他特點?

A、“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髮,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先抑後仰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眼睛)

B、“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電波……”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於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因為他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職和要求。

C、“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峯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的貧困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鉅著《復活》裏表現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於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4)第9段:讚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結合課後練習四,理解“幸福”的含義)

介紹托爾斯泰世界觀的轉變和晚年的經歷。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

三、課堂小結:

《重讀大師》一書中王祥夫著文説:“讀托爾斯泰的小説,總似乎讓人能聽到一種深深的歎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着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於深深的愛。”學習了茨威格通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深邃的內心世界,我們對這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高峯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想,那長着大鬍子穿着布衣經常去和農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四、佈置作業

模仿課文的描寫方法,傳神表現你最熟悉的一個人的外貌。

板書設計:

列夫·托爾斯泰

多毛、鬚髮濃密

欲 外貌特徵 面部 田野村夫的臉孔 崇

揚 (平庸甚至醜陋)憂鬱、消沉 敬

先 普通大眾 贊

抑 非同尋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藴含豐富情感

教後札記:描寫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徵,描寫人物的眼睛一定要傳神。作者茨威格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要反覆誦讀,用心感悟。

第一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獻給母親的歌

教育目的:多角度地認識自己的母親,體會平凡而偉大的母愛,尊重母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培養蒐集、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學會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真情實感,學習寫人記敍性文章的寫作。

教學難點:通過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向母親表達情感,學會理性得思考母愛及其內涵。

教法設計:活動 討論 創設情景

學法指導:討論

(一)活動設計:

道不盡的母愛

一、每位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蒐集一到兩則歌詠母愛的信息,內容包括:1、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説﹑散文等文學作品;

2、新聞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蹟;

3、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廣告等作品;

5、與母親有關的格言﹑俗語。

二、然後將你找到的內容整理到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本上,併為它們寫上簡明的文字説明:你為什麼選擇它?這一內容何處打動了你的心?它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三、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這方面資料蒐集展示的同時要求他們能朗讀自己寫下的文字説明。

例如:畢淑敏《孩子,我為什麼打你》這篇文章,我們先從朗讀的各項要求給他進行了點評,然後他再朗讀了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簡短説明:“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我母親曾經打我的經歷,當時和事後我一直都在心裏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後來我看到這篇文章,裏面有這樣一句話:‘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我彷彿一下子被什麼東西觸動了一下。俗話説‘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我的母親也一定如此吧。”我對他這段話的點評是,能由此及彼進行了聯繫,並真實地訴説了自己內心的情感變化,同時體會到“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深沉母愛,實屬不易。

開展本項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圍繞“母愛”這一主題把目光投注到各類文學藝術的題材和體裁中去,並通過為你選擇的信息寫作簡短文字説明的練習,培養學生對信息進行解讀、思考、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這是一種寫作訓練的方式。

照片背後的母親

一、找出母親往日的照片,然後通過採訪的形式讓母親説一説照片背後的故事。

二、根據採訪日記整理你的採訪過程,尤其是其中的採訪記錄,要求:第一、以問答的對話式描寫來記錄;第二、注意母親和你的語言描寫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識水平、閲歷經驗和當時採訪的環境;第三、這是對採訪內容的整理,注意詳略安排和內容取捨。

附:採訪記錄表

採訪主題

被採訪人

採訪人

採訪時間

採訪地點

採訪記錄

這一環節是由“剪不斷的‘臍帶’”中延伸出來的,開展這項活動,是促使學生主動了解屬於自己的那份“母愛”,體會母愛。教材中列舉了四個方面的內容,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僅此而已,只是舉例,旨在提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因此我以照片作為突破口,以採訪記錄作為形式,重在要求學生通過採訪學習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寫人。

母愛、我、一件事、一種感悟

一、回憶發生在母親和我之間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後再簡短地説説你對這件事的想法。(事情可以是你和母親的一次分歧,要求簡單説明分歧產生的原因、具體述説分歧雙方的表現、簡單説説分歧最終的結果,還有你對分歧的看法,比如現在和以前的想法有什麼不同;也可以是母親某一舉動對你的影響,具體説説母親是通過何種方式對你產生影響的,比如語言、行動等,這件事給你今後帶來了怎樣的觸動等)

二、將這件事和你的想法寫到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本上,或者列一個簡單的提綱,準備在課堂上進行口頭表達。

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寫到這樣一位母親,她説:“小時候,媽媽為了告訴我注滿水後的熱水瓶是危險的,她就把我領到熱水瓶邊,拔下蓋子,拿起我的小手在冒熱氣的瓶口上輕輕一放,然後再對我説:‘熱水瓶千萬不要單獨去碰,你瞧,它冒出來的煙已經這麼燙人了,裏面的熱水更可怕。’從此,我記住了怎樣去面對這個對我來説還是危險品的東西。還有一次是在晚飯後,媽媽在匆忙地收拾桌子,我就坐在一旁喝可樂。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我故意將裝可樂的杯子拿在手上晃來晃去。媽媽好幾次提醒我要小心,不要把可樂灑在她剛買來的漂亮桌布上,可我就是不聽。終於可樂和杯子一起落在了那塊嶄新的桌布上。媽媽一下子從廚房衝了出來,看了看桌布,又抬眼看着我。一段暴風驟雨肯定躲不過了,我以為。可媽媽只是用很冷靜但卻很嚴肅的口吻問我:‘你説媽媽是會選擇桌布還是你?如果我現在很嚴厲地罵你,你一定會覺得委屈,這個家就剩你和我,我不希望咱們母女再產生什麼矛盾,所以媽媽選擇了你;但這件事你的確錯了,所以懲罰你把這塊桌布洗乾淨。’後來媽媽告訴我,當時她的確是氣壞了,但在氣頭上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讀者》上看到過的一篇文章,就選擇了用這種方式。這就是我的媽媽,她用她包涵母愛的方式教育着我,讓我從她身上學到了怎樣去面對和處理我將來遇到的事情。”這個學生的文章很真實很感人,她那麼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親的良苦用心,並懂得用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去迴應和體味這份母愛。同時她也能用具體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去傳遞這份情感。

這個環節是由“多角度看母愛”的延伸。如果説,前兩項活動側重於瞭解和感受,那麼這項活動則側重於對母愛的理性思考。而且在寫作訓練上,更注重指導學生通過行動描寫來寫人,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詳略處理、多種表達方式的結合來寫人。

報得三春暉

1、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你已經做了些什麼?以後打算怎麼做?請你為母親獻上一份子女之愛。

2、以“媽媽,我想對您説”為開頭,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心聲。

(二)課外延伸——寫作練習

以“母愛”為話題寫作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1、文章可以這樣進行組織安排:以“道不盡的母愛”中找到的信息和文字説明作為文章的開頭,以“照片背後的母親”和“母愛、我、一件事、一種感悟”中的事例作為文章的主題部分,注意通過語言、行動的描寫和詳略的安排來寫人物,以“報得三春暉”中“媽媽,我想對您説”為開頭寫的話作為文章的結尾,來完成一篇記人的文章。當然這不是簡單的疊加過程,需要同學們重新再創作。

2、根據提示1中的內容,可以寫作日記、書信等不同的文章格式。

課後練習

每年五月份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母親是子女成長的搖籃,是博愛的象徵,請你想想你所知道的關於母愛的詩歌、格言、俗語,與同學們一起賞析。

課後札記:注意指導學生對素材的分類整理。十班同學插入的關於“看電影時是否希望母親陪伴在你身邊”的辯論十分精彩,辯論效果出人意料。所以活動的設計,僅作指導。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可以收穫更多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