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大象和蚊子》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53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大象和蚊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大象和蚊子》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能用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

2、認識呱呱筒、手鈴、小鼓的名稱,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

難點: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呱呱筒。

老師將樂器藏在身後,發出刮奏樂器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學一學這種聲音,並猜一猜這個樂器的名字。

2、玩遊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進入活動,鍛鍊幼兒傾聽的能力,併為後面的活動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線紙偶戲《大象和蚊子》。

教師事先做好一羣小蚊子,用線將小鈴鐺和紙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紙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隨着樂器進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動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徵,還能讓幼兒瞭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

2、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響為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種不同的聲音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和記憶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鈴使幼兒很快進入到角色之中,並將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表現出來。)

三、結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從認識樂器到自選角色的表演,總有新內容、新要求,幼兒始終有最近發展區。由老師帶領、引導,到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表演,幼兒的傾聽、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四、延伸活動

在表演區投放樂器、木偶和靠墊,鼓勵幼兒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的.制定: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因此我依據本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制訂了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能用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

2、認識呱呱筒、手鈴、小鼓的名稱,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3、養成傾聽的興趣和習慣。

重難點的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難點是: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活動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對幼兒和教學內容進行細緻的分析後,就如何突破重難點提出了有效的指導方法。如在第二個環節中,我伴隨着樂器進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動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徵,還能讓幼兒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輕鬆突破了重難點,優化了活動內。

教學方法: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景體驗法和介入法。情景體驗法是以興趣為催化劑,以樂器的聲音、肢體的動作、故事的情節帶動幼兒一起參與角色遊戲,注重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他們具有積極參加語言活動的興趣。通過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進一步提升了幼兒語言的運用能力。

活動過程的組織: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進入活動,鍛鍊幼兒傾聽的能力,併為後面的活動做鋪墊。第二個環節是教師伴隨着樂器進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動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徵,還能讓幼兒瞭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第三個環節是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響為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種不同的聲音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和記憶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們戴上小手鈴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鈴使幼兒很快進入到角色之中,並將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表現出來。從認識樂器到角色的表演,總有新內容、新要求,幼兒始終有最近發展區,他們的傾聽、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發展。

活動的不足: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孩子們自選角色表演,在以後的引申活動中應讓幼兒多自由表演。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