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51W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設計指導思想】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課的着眼點之一在於學習前人解讀歷史的思維方式,看看他們如何借鑑歷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觀景所見,追溯與景物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抒發自己的正確意見不被接受的抑鬱激憤情懷。但是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難,因為這首詞幾乎全詞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為此,教學這首詞,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印發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使學生有一個大體的瞭解。過程中注意誦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鬱的豪放詞風。在誦讀中具體研討用典的用意,從而達到理解詞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文本研習,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和表達上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進行誦讀,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願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 

3、情感態度與價值: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體會並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 

1、探討用典的意義; 

2、指導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詞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詞風。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這裏有數不清的傳世佳作,也有許多偉大的詩人。我們在高一上學期的時候學習了詩歌鑑賞,進行了初步的學習,我相信大家已經有了很好的知識積累。今天,我們又將在這瑰麗的詩的世界裏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詞,並把我們關注的目光投向一個“慷慨縱橫,又不可一世之概”的傑出詞人------辛棄疾。

二、作者與寫作背景。 

.請同學説説有關辛棄疾及這首詞的創作背景。

(結合課文下注釋①和印發下的有關背景材料回答)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著有《稼軒長短句》。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間已有十多年,被執掌大權的韓侂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並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江知府,鎮江那時正處於抗戰前線。辛初到鎮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侂胄一夥採納,並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後來又把他調離鎮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設計説明: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目的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中意藴含蓄的典故,並能體會辛棄疾這位愛國詞人的思想抱負。)

三、 朗讀,疏通文字。 

1、 學生讀  2、教師糾正讀音、斷句  3、齊讀

(此設計讓學生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豪壯的感情基調。)

四、解題

永遇樂,詞牌名,雙調,104字。

京口北固亭,登臨地點。

懷古,所寫內容。

五、鑑賞詞作,探討用典的意義和作用。 

(一)課件投影,明確用典。 

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 言簡意賅,以一當十。 

(此設計讓學生明確什麼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你認為每一個典故的用意是什麼?

(對照註釋、材料分組討論) 

明確: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祠、廉頗五個典故。 

(此設計是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以及詞人所藴含的思想情感從而來完成教學目標,之所以分步研討,是考慮到這是本詞學習的一個難點,分步研討,層次分明,有利於理解掌握。) 

1.分析研討用孫權、劉裕典。 

①説説這兩個人的共同點?

(明確:都是能夠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業績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現詞人對孫權和劉裕充滿情感的詞語、句子,並説説詞人對他們充滿什麼感情?(明確:“覓” 、“英雄”、“風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詞語、句子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與嚮往,慨歎英雄難覓,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 

③追憶兩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豐功偉績的英雄人物,激發起詞人的抗擊金人,收復中原的愛國豪情,同樣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藴含了什麼意思?

(明確:諷刺宋室昏聵。) 

2.分析研討用劉義隆典。 

①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説説這個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

(明確:借古諷今,告誡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體現自己正確的抗金作戰思想。) 

3.分析研討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寫的是什麼?

(明確:追憶往事,回顧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寫佛狸祠一幕景象,表達什麼心情?

(明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於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憤懣。) 

4.分析研討用廉頗典。 

有人説最後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説是悲情怨語,説説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

辛棄疾不愧為“用典”高手,用典來借古諷今,用典來抒發自己含蓄而深沉的複雜情感,表現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景、典、情融為一體,天衣無縫。

七、佈置作業(或當堂拓展閲讀)

賞析《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     年少萬兜鍪,

滿眼風光北固樓。   坐斷東南戰未休。

千古興亡多少事?   天下英雄誰敵手?

悠悠,        曹劉。

不盡長江滾滾流。   生子當如孫仲謀。

附板書設計: 

懷古        諷今

孫仲謀------景仰之情

劉 裕 ------讚歎之情

劉義隆------警告當局

佛  狸------怒斥偏安

廉  頗------壯志未已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