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琵琶行優秀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琵琶行優秀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琵琶行優秀教案

琵琶行優秀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過程與方法——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慧眼擷取詩歌精華,匠心傳承燦爛文化。

二、教學重點

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三、教學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四、課時:

2課時

五、教學方法:

探究法、誦讀法、創設意境法。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一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一位曾藝壓羣芳,名滿京城的琵琶女在潯陽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樂器演繹出了人生的起伏與世間的冷暖,白居易則用筆下的詩句演奏出了不朽的樂章與無盡的唏噓,今天讓我們踏着詩人的詩行走進琵琶女的音樂世界,聆聽這美麗而動人的旋律。

(二)、賞析詩歌描寫音樂的藝術技巧。

思考1:本詩幾次寫到琵琶曲?分別是怎樣寫的?

1、第一次描寫琵琶曲: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明確: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效果:側面描寫往往比正面描寫更機智,往往能起到烘雲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較經濟的筆墨表現所描寫的對象,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功效。

舉例強化: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脱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第二次描寫琵琶曲:詩人對琵琶曲進行正面的描寫,這一段描寫歷來被人們所稱道,堪稱音樂描寫文學史上的絕唱,請把你最喜愛的語句找出來並加以賞析。

(1)總結運用比喻、摩聲描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明確:此句道出了“無聲”與“有聲”之間的辨證關係,道出了音樂上停頓的奇特功效。

(3)“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所運用的寫作手法?

明確:側面描寫。用悄寂無聲的環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餘音饒樑,經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造的氛圍中。從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

(三)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思考2:琵琶女為何能演奏得這樣好,對樂曲有這樣深刻的感悟?

明確:師出名門: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傳奇身世:這一部分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輕貌美——年長色衰;門庭若市——獨守空船;昔日歡笑——今日心酸。

思考3:詩人為何能對琵琶女的演奏有這樣深刻的領悟?

明確:用詩人的話來回答——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思考4:“同是天涯淪落人”,作者與琵琶女的相似之處有哪些?

明確: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偏僻的江州;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敢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着滿腹的“幽愁暗恨”,過着冷落淒涼的寂寞生活。

思考5: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揭示出了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廣泛的同情,成為後世飽經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價值,現實意義。)

(四)第三次寫到琵琶曲:“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

描寫方法:側面描寫。

思考6:“男兒有淚不輕彈“,白居易的淚只為琵琶女而灑嗎?

(五)小結。

(六)課後作業(任選一題):

1、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嗎?並加以賞析。(如:《李憑箜篌引》、《穎師彈琴》、《聽蜀僧浚彈琴》、《琴歌》等)

2、“相逢何必曾相識!”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故事?你有過這樣的相逢嗎?請以《相逢是首歌》為題寫一段融記敍、抒情為一體的文字。(200字左右)

琵琶行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可以敍述詩歌的基本內容。

2、理解作品的創作過程。

3、可以利用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分析內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品的創作過程。

2、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

教學方法:

自讀、朗讀、點撥、研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前幾節課我們學的都是一些短小的抒情性詩歌作品,今天我們學習一首長篇敍事詩,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師板書:《琵琶行》白居易

二、朗讀小序

請一位同學朗讀序言。目的是從序言中瞭解詩人創作作品的緣由。

三、分析內容

1、作者創作《琵琶行》的由來。

詩人創作這首長詩的目的是什麼?文中的小序裏説“歌以贈之”,要贈送給琵琶女。那為什麼要贈送給她?這裏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從她那裏聽到了美妙的音樂,這是久違的事情。因為文中説“京都聲”,這是作者喜歡聽的京城流行的樂調;又説“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又説“舉酒欲飲無管絃”,這些琵琶女都一一滿足了她。另一個原因是琵琶女的身世與自己相似,流露出了同病相憐的情緒。詩中説“感斯人言,始覺有遷謫意”。

所以贈送她長句,一是為了表達感謝,二是為了安慰彼此的情緒。

這是詩人單方面的思緒,那琵琶女對詩人如何?對於詩人的情緒流露,琵琶女內心有沒有觸動?有。琵琶女的反應是“感我此言良久立”。這裏的“此言”指什麼?詩中説“如聽仙樂耳暫明”“為君翻作琵琶行”,概括地講就是身世的認同和音樂的讚賞。良久立之後琵琶女的反應,“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這樣一來兩個人欣慰的是他鄉覓知音,還有知音之外情緒的共鳴。

教師板書:知音共鳴

而這種知音和共鳴,用詩中的一句話來説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教師板書:同是天涯淪落人

2、“淪落人”的敍説

一是琵琶女的身世。

教師板書:琵琶女

請一位同學讀相關琵琶女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她的身世。

如:開始生活環境優裕,演奏技藝高超,容貌嬌美,受人捧愛;後來年長色衰,嫁作商人,生活孤獨。

既然我們説“淪落”,那身世前後肯定會形成對比,都是前面好後面不好的沒落,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琵琶女的前後形成了怎樣的對比?

京城——九江、貌美——色衰、捧愛——冷落

年少——商人、歡樂——孤獨

請同學們一起讀相關詩句,體會琵琶女的身世。

二是青衫男的身世。

教師板書:青衫男

這個語言具有網絡風格,但在這裏並不是戲謔詩人的説法,而是設想詩人現在並不會把自己作為一名官吏,而是作為一個與琵琶女有着相似命運的人,都是有着相似命運的淪落人。

請一位同學來讀有關詩人身世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

如:辭別帝京,謫居九江,卧病潯陽,住地陰濕,風景單調,孤苦伶仃。

同樣可以形成身世的前後對比:

帝京——潯陽、健康——卧病、繁華——偏僻

絲竹——村笛、酬酢——獨傾

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有關詩人身世的詩句。

以上就是淪落人的各自的身世命運,但作者説“同是天涯淪落人”,那“同”在哪裏呢?

都是由京城流落到了偏僻的地方;都是身體受到了損傷;歡樂的往事都變成了鬱悶和孤獨;當年的男女主角都已經失去了位置。

那麼兩個人內心的鬱結主要在於哪裏呢?概括地講,現在身世獲得共鳴的同病相憐的主要精神上的孤獨。為什麼這樣説呢?在詩中可以看出他也有朋友作陪也有酒有菜,那為什麼對琵琶女這樣鍾情呢?為什麼只有琵琶女能夠引起自己的共鳴呢?因為琵琶女明顯地在抱怨自己獨守空船,對自己人生經歷的.落差而遺憾。詩人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後,才發現自己其實也很孤獨。他處處流露出的是潯陽城環境的艱苦,沒有音樂的滋養。他們都注重的是精神快樂。眼前的朋友並不能派遣他的孤獨。主要在於他和她身世的相似,都是同病之人。

另外也可以設想,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也就罷了,如果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那作者的用意是什麼呢?還是為了訴説身世淪落的悲苦,渴望尋得知音得到理解的精神孤獨。

教師板書:精神孤獨

3、揣測音樂的情緒流露

以上是詩人的心聲,也是琵琶女的想法。詩人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琵琶女也同樣如此。那麼琵琶女渴望理解的表達方式是什麼?音樂,就是琵琶聲。那詩人能理解她的琵琶聲嗎?能。依據是為她寫歌詞,而且在詩中對她的音樂進行了細緻的描繪。

那麼詩人聽了幾次琵琶女的彈奏?兩次。兩次的感受相同嗎?不同。第一次聽後“歎息”,第二次“掩泣”。程度上來講,第二次音樂對他的觸動最大。那他描寫琵琶女彈奏的音樂時,是第幾次聽到的情形?第一次。為什麼不寫第二次的情形?也許是因為人的感情在失去控制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感情的,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如嚎啕大哭也許並不會比偷偷掉淚的感情有厚度。

但我們知道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在描繪琵琶女彈奏的時候,其實已經明白了她的身世,所以他這時候回憶音樂的時候,已經帶有了情緒的共鳴。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揣測詩人在描寫音樂過程中的情緒流露。

思考:你能從琵琶女的音樂中聽出她的身世嗎?或者詩人自己的身世從音樂中可以得到印證嗎?如果沒有聽出來,那你聽出了什麼?如果聽出來了,那麼詩人是如何做到的?

琵琶行優秀教案3

目標設置

1。指導學生順暢地誦讀全詩並當堂背誦第二節;

2。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敍事詩的抒情藝術。

重點難點

1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同是天涯淪落人主旨的理解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預習

1、藉助資料瞭解作者及相關背景

2、讀課文,疏通字音;結合註釋,通譯全詩,完成學案自主落實部分。

3、結合小序,理清敍事脈絡,概括各段內容。

4、找出詩中的三次音樂描寫,思考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第一課時

【導入】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那首悼亡詩是: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他悼亡的詩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兒能唱琵琶篇”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見這首詩流傳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胡兒能唱的琵琶篇。

【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鍼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敍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範讀全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注意讀準字音。

湓浦口()賈人()荻花()霓裳()六幺()

(二)速讀全詩,整體把握,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閲讀詩序思考:白居易寫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麼?

①齊讀小序

②自由討論:小序寫了幾層內容。(以白居易為陳述主體來概括)

③發言明確

左遷九江,偶遇倡女,使彈數曲,引起共鳴,因為長句。

2。通過敍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讀序與第三節相關部分,瞭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豔蓋羣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商婦怨

2)讀P25註釋③、序、第一節與第四節相關部分,瞭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卧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悽悽。

京官謫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繫在一起?

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別離情。

琵琶行優秀教案4

一、《琵琶行》相關知識

1、參見洪邁《容齋隨筆》“琵琶亭詩”“白公夜聞歌者”“琵琶行海棠詩”“白公詠史”等條目。

2、“瑟瑟”別解:

明楊慎《升庵外集》:“白樂天《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今詳者多以為蕭瑟,非也。瑟瑟,本是寶(石)名,其色碧。此句言楓葉赤、荻花白、秋色碧也。或者鹹怪今説之異。餘曰:曷不以樂天他詩證之:其出府歸吾廬詩曰,‘嵩碧伊瑟瑟’;重修香山寺排律雲,‘兩面蒼蒼岸,中心瑟瑟流’;薔薇雲,‘猩猩凝血點,瑟瑟蹙全匡’;閒遊即事雲,‘寒食青青草,春風瑟瑟波’;太湖石雲,‘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又云,‘隱起磷磷狀,凝成瑟瑟胚’,亦狀太湖石也;早春懷微之雲,‘沙頭雨染斑斑草,水面風驅瑟瑟波’;暮江曲雲,‘一道殘陽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諸詩以‘瑟瑟’對‘斑斑’,對‘蒼蒼’,對‘猩猩’,豈是蕭瑟乎?”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説》:“楊升庵雲:白樂天《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此瑟瑟是珍寶名,其色碧,故以影指‘碧’字。最為賞音!而陳晦伯以‘瑟瑟谷中風’正之。夫詩人吟諷,用意不同:白自言色,劉自言聲,又豈相妨?而必泥以蕭瑟之‘瑟’字耶!楊又引白‘一道殘陽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正之,尤為妙絕。”

──以上摘自顧學頡、周汝昌選注《白居易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3、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之,有同病相憐之意焉。比興相緯,寄託遙深,其意微以顯,其音哀以思,其辭麗以則。《十九首》雲:“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及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與此篇同為千秋絕調,不必以古、近、前、後分也。(《唐宋詩醇》卷二十二)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詳,有意到筆隨之妙。篇中句亦警拔。(黃子云《野鴻詩的》)

──以上摘自吳熊和主編《唐宋詩詞評析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4、《琵琶行》作法:

這一篇《琵琶行》彷彿江潮湧處,餘波盪漾,有悠然不盡之妙。凡作長題,須步步映襯,處處點綴,在組織處,在悠揚處,筆意總須層出不窮,並須處處顧到主意,要細膩熨帖,要聯貫迴護,才能盡長篇歌行之妙。

──摘自喻守真編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1957年12月第2版

二、擴展閲讀

聽穎師①彈琴

韓愈

暱暱②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躋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④。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⑤。穎乎爾誠能⑥,勿以冰炭⑦置我腸!

注:

①穎師:西域僧人,“穎”是其名,“師”對僧人的尊稱。

②暱暱:親暱的樣子。

③躋攀:登攀。

④絲篁:絲竹等絃樂器,這裏借指音樂。

⑤滂滂:流淌的樣子。

⑥誠能:確實擅長(彈琴)。

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熱,忽憂忽喜。

Tags:琵琶行 教案